书城教材教辅小学教育管理
5573000000011

第11章 小学教育管理理论(5)

三、生态教育的管理理念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人类追求文明与幸福的理想正在逐渐实现。然而,经济发展的思考模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人类致力于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及服务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结果却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极度恶化。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生态环保理念逐渐成为人类共识的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末,生态教育应运而生,这是人类自身的希望所在。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保护环境,美国率先把生态教育引入学校教育。生态教育以生态哲学为基础,旨在培养人的生态自觉和生态能力,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整体观和和谐观。生态教育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5]。

生态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意识、生态环境道德、环境审美、环境法治观等几个方面[6]。生态教育的目标是:在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使人们具备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资源与生态环境意识、态度、价值观、环境伦理、环境法治观,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达到三种境界:求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扬善——实践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致美——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视野[7]。

生态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生态哲学教育、生态价值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教育、生态立法教育、生态美学教育。

生态教育的理念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许多学者把生态学的理论引入了教育管理之中,认为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各系统必须和谐共处,相辅相成,教育系统本身也蕴含了生态性,整个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单纯的教育形式不能孤立存在的,必须保证系统的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生态教育管理是从尊重教育系统的生态性出发,以全面的、系统的、联系的观点来对教育现象及其管理进行一种新审视,从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规律性出发,寻求教育管理的最佳途径和最优机制[8]。

【案例分析】三位学校管理者的酸甜苦辣[9]

1.曹校长的管理实践

有一位曹老校长,是民主党派人士,主持一所重点中学的行政工作。近几年来,由于在社会上兼职较多,不可能每天从早到晚深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于是他与校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等人商议,要求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他自己也尽可能到各教研组走走,同教师谈,听取意见。有时,他也到课堂听课,接触一些学生。但是,对教师、学生向他提出的具体意见和问题,他却很少直接表态。他认为,有的事有章可循,只要照章办事,不管是校长或是副校长,谁说了都算数,不照章办事,校长说了也不能算,校长负责制,不能仅按校长个人意见办事,如果有的事无章可循,那就要集体研究,特别是有关改革的事,更不能由校长个人决定;还有些事,须向上级请示汇报,不能自己说了算。如果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校长决定,都要通过校长,这不叫有职有权,而是个人专权。集体讨论决定的事,校长随意变更,或者对那些由其他干部分管的事,校长出面表态处理,则是不善于用权。曹校长的这些看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班子的赞同。但有些教职工对这种领导方式提出了疑问:“如果这样的话,校长不是‘无为而治’了吗?”“各人分管一个方面,校长的权力不就落空了吗?”

2.赵校长的感叹

老赵原先在区教育局机关工作,某年被调到A校任校长。上任伊始,赵校长就仔细查阅了所有教师的档案,以便对教师队伍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不久,A校原教导主任退休,经学校领导讨论,决定在校内外物色一位新主任。作为物色工作的一部分,赵校长分别找了一部分教师谈话摸底,其中包括物理组的杨老师。在赵校长与杨老师谈话结束时,赵校长礼节性地讲了下面一段话:“杨老师呀,好好工作。像你这样的年华(35岁)已经有了很不错的工作能力和经验,今后是会大有用武之地的。”杨老师并不知道赵校长跟许多教师都讲过这样的话,也没想到赵校长说过就忘了。说者无心,听者留意。杨老师由此产生了许多联想。后来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从校外引进了一位教导主任。任命一宣布,群众中并无什么大的反响,但杨老师的表现却很异常,时常发无名火,甚至顶撞领导。当时赵校长并未意识到杨老师的变化与那次谈话之间有什么联系。由于杨老师是物理组的骨干,过去一贯表现不错,所以赵校长只是找他心平气和地谈了一次,很委婉地批评了他的表现之后,又对他作了一番鼓励,说:“你过去的表现一直不错,你的能力领导和群众也是了解的,希望你不要为一些小事而发火,以破坏了他人对你的印象。”这次谈话果然见效,杨老师不仅改变了常发无名火的现象,而且积极性也比以前更高了。一个学期后,那位从校外引进的教导主任因故调到区里工作,A校又需要提拔一位新主任。当时A校教导处的两位副主任均是理科教师。从工作出发,经学校研究决定,提拔语文组组长任教导主任。这一次,杨老师再也沉不住气了,到支部书记那里大骂校长“耍人”,并坚决要求调离学校。至此,赵校长方才恍然大悟,不禁摇头感叹校长难当。

3.王校长的苦恼

某中学新调来一位王校长,为调动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工作能尽快有起色,王校长决定在全校推行课时补贴制度。经过深思熟虑,并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出台了课时补贴的具体方案。大体内容是,根据教师的不同职称,发给满工作量的教师不同标准的课时补贴。方案公布后,立即引起学校后勤人员的强烈不满。因为他们不是教师,不能享受课时补贴。在后勤人员的强大压力下,王校长不得不对原有方案作出调整。几天后,他推出了第二套方案,具体规定,后勤人员拿全体教师课时补贴的平均数。这相当于一位中级职称教师所拿的补贴。王校长满以为这下摆平了,哪知道又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次提出反对意见的是青年教师。他们认为,虽然自己工作时间不长,只有初级职称,但对教学尽心尽力,而且很多人还在辛苦地进修,本来按照第一套方案,他们与高级教师相比已是悬殊,现在拿到的补贴连后勤人员都比不上,他们由此感到,学校太不重视青年教师了。面对青年教师强烈的抵触情绪,王校长不得不对方案再次作修改。缩小了教师与后勤人员、初级教师与高级教师的差距。第三套方案推出后,暂时平息了由课时补贴引起的风波,但王校长甚感苦恼,虽然皆大欢喜,但与原先的目标相差太远了,还是平均主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似乎没有明显提高。王校长真希望找到一位研究学校管理的专家,带他设计一套既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执行起来阻力又小的奖金分配方案。

解析思路:

(1)从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指导意义上加以分析。

(2)三位校长的管理思路与理念说明了管理上的哪些问题。

复习与思考

1.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及其理论有哪些?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都有哪些内容?你认为在现实中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3.批判主义的教育管理理论对现实的教育管理有什么启示?

4.公平理论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有没有指导意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5.生态教育的管理理论在现实中能实现吗?

推荐阅读

1.[美]小詹姆斯·H·唐纳利.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2.吴志宏.教育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4.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吴志宏:《教育管理学》,5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张继明:《批判理论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载《大学教育科学》,2011(06)。

[3]http://baike.baidu.com/view/141563.htm。

[4]吴志宏:《教育管理学》,56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黄志成:《国际教育新思想新理念》,203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6]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载《高教论坛》,2004(2)。

[7]韩小荣:《论高校环境教育的实施》,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8]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25页,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9]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2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