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5598500000003

第3章 认识你自己(2)

可能你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你穿了一件自认为很漂亮的裙子去上班,结果有同事说不好看,当第一个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眼光和你不一样,但是说的人如果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其实,这只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情不自禁地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大多数人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意识的影响。我们知道,人在判断和决策过程中,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种决定和判断就是“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而那些在潜意识中意志不坚定的人,会给外来意见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良好的了机会。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自我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前提,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只起到补充作用,然而,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将很容易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这就是暗示消极的一面,这样的人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很多事情要听别人的意见自己没有主意。因此,罗森塔尔效应虽然会对你的生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那样别人会左右你的思想。他人的鼓励或是批评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总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话,你将永远活在别人的想法下。

测测你自己:走迷宫,知自己

迷宫没有死路,所有的道路均能到达不同的终点。从起点开始进入迷宫,当遇到岔路口时,按照自己的直觉选择向哪边前进。各出口均有相对应的字母。

终点为A的人:你属于比较有个性的一类人,做事情富有冒险精神,讨厌一成不变的事物。你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且不容易受到别人的左右,有些固执。自己决定的事情可以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坚持做下去。你喜欢别人的认可,有时候身边的人与你唱反调,反而是你前进和坚持己见的动力。建议在一些大事的把握上,如果认为身边的人的意见不可靠,可以请教一下自己崇敬的长辈或老师,这将对你的决定有很关键的指导作用。

适合的职业:警察、教练、作家。

终点为B的人:自信的你有时候也会犹豫不决,你属于比较有灵性的一类人。你对周围世界的事物有比较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能够辨别是非。你的心情起伏呈正弦波动,有时时来运转,则好运不断,事事顺心,心情也很愉快;而有时一旦倒霉起来则祸不单行,百事不顺。其实这里边有许多是主观的因素,需要冷静地思考,便可以解决问题。你的感情比较丰富,感情上的顺利令为你在其他事情上也信心百倍,而感情上一旦出现了问题,会对你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建议不开心时千万不要自己苦思冥想,非要寻找一个自己的答案,而是应当找朋友聊聊天,与老同学聚一聚,或者上街去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答案会在某一瞬间浮出水面。

适合的职业:漫画家、会计、导演、设计师。

终点为C的人:直率的你往往有些不拘小节,或者说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对周围事物的洞察并不是十分的敏锐和细致,但总会把握大的方向,虽然在理想的路上会有一些坎坷,但总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周围的朋友愿意和你在一起,尤其是熟识的朋友,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找你聊天谈心,但是偶尔也会与朋友发生矛盾,不过最终总会烟消云散。建议多观察一下周围的世界,做事情要更加细心,也许会有不错的发现。

适合的职业:领导、律师、指挥。

终点为D的人:你对生活的态度很坦诚,并不喜欢大风大浪,属于稳中求进的一类人。你并不喜欢无畏的刺激。在你认为模仿要比创新容易得多,省事得多,所以经常会参考别人的东西。你比较注重亲情,认为亲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东西。你对生活的态度比较随和,但常常会缺乏目标,建议经常给自己确定一些阶段性的目标,你的感情和事业都会更加顺利。

适合的职业:医生、教师、歌手、记者、工人。

终点为E的人:你对身边亲人和朋友的依赖性比较强,如果没有他们,你的生活将是无法想象的。你喜欢熟悉的事物,经常会对一些事物产生怀旧感,比如歌曲、电影的片断、食物的某种味道等等,这些事物会勾起你对往日的回忆或者莫名的亲切感。你不是很喜欢身边的世界源源不断地变幻,你喜欢熟悉的东西,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街道。往往你曾经很喜欢的东西你会冠以经典之名并难以忘怀。往往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时,会有些莫名的紧张。建议你应该独立的去闯荡一番,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到网上以另一个自己的身份登陆,也许会有所收获。

适合的职业:演员、司机、商人、基层管理人员。

真情百叶窗

世界上什么事最难。挣钱?哥德巴赫猜想?都不是!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雅典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埃及法老、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穆罕默德、孔老孟庄等等圣人先知无一不在呐喊:人,要认识你自己!世人皆知俄狄浦斯解答的“斯芬克斯之谜”谜底是“人”。可是我们要说,错了。这个谜语应该予以置换,予以颠倒。斯芬克斯之谜的“谜面”与“谜底”的置换和颠倒,是正确地解读俄狄浦斯悲剧的一把钥匙。——“人”是什么或什么是“人”,才是斯芬克斯之谜的“谜面”;而 “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走路”的“动物”才是俄狄浦斯回答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俄狄浦斯悲剧的真正根源是——人,没有认识自己。俄狄浦斯仅仅在“动物”的层面上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谜,他的智力尚没有成熟到马克思那样的“社会”的高度——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认识你自己”,这是一条镌刻在德尔斐的智慧神庙上的箴言。也许是受到这条古老的格言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照顾你的心灵”、“照顾你的心灵”的观点。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从而做到自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除此之外,还要善于认识别人,鉴别别人,通过认识和鉴别别人而认识自己。《孙子·谋攻》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呢?这种自我认识应该从哪里着手呢?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区分好与坏、善与恶这些理念入手。在他看来,善的理念决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类并强加于人类的东西,而是合乎人的理性、内在于人的灵魂的东西,是理性本身的必然的要求。因此,认识自己就是认识自己的理性,“照顾自己的灵魂”,而这种自我认识是不断地通过自我反省或“回忆”来进行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教育即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启发,把先天地存在于心灵中关于“善”的理念发掘出来。

岁月悠悠,天地不老。尽管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东方被尊崇的圣人孔子都去世2000多年,但是,“认识你自己”,“仁者,爱人”的箴言却永久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中,一代一代的哲人们也继续沿着这条先人指明的道路向前行进,在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两个方面不断开拓通向自由的智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