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5613600000012

第12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6)

2.社会控制

信息流通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起着“过滤器”和“放大器”的作用。一方面,作为把关人的电台、电视台记者、编辑、主持人、制片人等对新闻素材进行筛选、过滤、加工;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将大众的意志、意见、要求和呼声汇集起来,可以形成一种集中的、强大的舆论和导向,因此,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是一座信息桥梁,起着沟通协调的作用。这种沟通既可以纵向沟通,又能够横向沟通。

在纵向沟通上,广播电视通过新闻播报,使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不仅让群众了解国家大事,把中央关于“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的精神落到实处,也让党和政府及各级领导部门了解群众疾苦,体察民间百态,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在横向沟通上,广播电视通过新闻传播,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及各阶层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正是由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功能在管理国家事务中有着巨大能量,在营造有利于我的国际舆论环境中负有重大责任,因此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执政资源。围绕这一命题,在新世纪,学界、业界提出了“政府新闻学”、“广播办公”、“电视办公”等新学科、新概念。所谓“广播办公”、“电视办公”是指在发生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特殊时刻,政府可以把广播电视作为应急管理机制的一个信息枢纽和指挥中心。事实上,在2008年年初南方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和2010年“4·14”玉树地震中,广播电视已经发挥了这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广播,在一些断电、断路的灾区,广播成了信息孤岛的唯一信息源。成为非常时期的非常媒体,以致有的省把广播电台当做抗灾救灾信息发布和指挥的中心枢纽。

3.舆论监督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的舆论监督包括:人民群众通过广播电视对党和政府的宏观决策及贯彻执行的监督,对政府公职人员行为的监督,对企事业行为以及各种社会行为的监督,以推动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进程,揭露腐败现象,倡导积极的价值观,端正社会风气。

广播电视的公开性和广泛性使其在进行社会批评、社会监督方面有着特殊优势。它将批评诉诸社会,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促成问题的解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纵横》等舆论监督栏目的开播,调查监督类节目开始兴盛,并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广播电视新闻对环境的监测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监督作用的发挥要以确保正确舆论导向为前提,要确保事实的准确,采取与人为善和建设性态度,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为目的。要正确行使监督权利,必须规范记者的采访行为,坚持“用事实说话”,防止“媒体暴力”、“媒体审判”。只有这样,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才能走得更实、更远和更有效。

(二)广播电视新闻对民主政治的推进

广播电视对于民主法治建设的推动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胡锦涛强调: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第1版。

广播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无论对社会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倡导,还是对社会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的促进都具有重要影响。广播电视新闻对于关乎国家和大众利益的重要信息的提供,尤其是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监测和政府行为的报道,对于大众与国家之间种种矛盾的揭示、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对于民主法治的建立、公平正义的维护、安定和谐局面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就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这种监督不仅包括权力对权力的内部监督,更要有权利对权力的外部监督,其中就包括舆论监督。广播电视在构建民主法治社会中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对行政权和司法权行使的监督,另一方面,在于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最终加快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积极落实。

二、做好信息服务,促进经济建设

长时间以来,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业界对广播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从大的方面说有“广义说”与“狭义说”之分。“广义说”认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所办的各种节目都具有服务的功能,不应该把服务功能单列出来。“狭义说”则认为广播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与新闻报道、社会教育和文化娱乐同为广播电视四大基本功能,应单列一项。本书认为,虽然广播电视的新闻、社教、文艺等类节目内容都包含一些信息服务的内容,但广播电视的服务性节目(比如广告)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节目的功能特性,有必要加以单独研究。

(一)信息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

中国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功能的日益突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媒体工作者市场经营和受众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日趋繁荣,受众对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广播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正在不断被开发和利用起来。广播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具体体现在:

1.提供日常生活信息服务

深入家庭生活的广播电视比起其他媒体来,在为群众生活提供日常生活信息服务方面,有着更大的渗透力和更好的效果。广播电视信息服务节目的内容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例如许多电台开设交通信息节目,采用直播的方式播报路况信息,以满足司乘人员的需要;健康养生类节目也是一种服务内容,以教太极拳、健身操,讲解医药卫生常识、养生之道为主体……再如广播电视每天都办有多档气象服务节目。可以说,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服务在广播电视中都会有所涉及。

2.为专门的经济活动服务

当前,经济信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广播电视在传播经济信息、金融信息,推动经济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作用。

3.特殊的服务节目形式——广播电视广告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节目,是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形式。广播电视广告是媒介广告的一种,是以直接或间接地树立商品或企业形象促进销售为目的的有偿宣传活动。它是一种介于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信息渠道,在促进生产、扩大流通、指导消费、活跃经济、方便人民生活和发展国际贸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1977年。这个阶段广播电视的主要功能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为标志,各家电台电视台相继开通广告业务。在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广告有多种层次的服务范围和发布内容。按照广告发布的范围可划分为“地区性广告”、“全国性广告”和“国际性广告”。按照传播的内容和性质分,有“商品广告”、“企业广告”、“公关广告”、“赞助广告”、“公益广告”,等等。广播电视广告的信息服务功能具体体现在:传播商品、科技、文化和劳务等方面的信息;推进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持,等等。

(二)做好信息服务,促进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广播电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即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和经济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分析和引导。

1.宏观层面传播经济政策、监测经济环境

经济政策指党和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方针,它是指导经济工作的总原则,关系到经济工作的总方向,也是新闻媒体经济报道的灵魂。对于广播电视来说,不仅要及时将党和政府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方针传递给社会大众,而且对之要加以深入、准确的解释,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自觉执行这些政策。

此外,广播电视还要监测国内外经济环境。就国内经济而言,一方面,对于贯彻中央政策过程中的典型和经验以及取得的经济成就,广播电视要进行介绍和报道;另一方面,要披露经济工作中的失误和不正之风,从而净化经济建设环境,保障人民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和正当权益。就国外经济而言,由于中国经济已融于世界经济之中,彼此的关联度越来越强,广播电视要密切观察和解析国际经济走势,以帮助国家和企业趋利避害,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经济结构。

2.中观层面分析经济现象、指导经济生活

广播电视为经济建设服务,还要关注经济生活领域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重大经济事件、经济现象,从而使广播电视能把握经济建设的脉搏,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比如近几年围绕房地产热、炒股热、汽车工业热、经济开发区热、造景热、文化产业基地热、地标性建筑热、节庆热等各种问题,以中央台为首的各级广播电视媒体纷纷对其进行分析和引导,促进经济健康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