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5613600000013

第13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7)

3.微观层面传播经济知识、传递经济信息

广播电视还应从微观上通过传播经济知识、传递微观经济信息来进一步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广播电视对经济知识的传播,主要涉及从事经济活动的业务知识以及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历史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知识等。

广播电视无论是宏观上对经济政策的传播和经济环境的监测,还是中观上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指导,乃至微观上对经济知识的传播,相互之间不是孑然独立,而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广播电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从三个层面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为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

三、传播先进文化,引导娱乐审美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石,是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的身份标志。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一起,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如何实现同步发展,成为了中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紧迫性问题。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引导娱乐与审美是中国广播电视重要的文化使命。

(一)中国广播电视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广播电视传播为文化建设服务,其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整个文化门类,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以下仅从广播电视为教育、文艺、科技服务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1.为教育服务

广播电视是一种先进的教化工具,它具有先进的技术性、开放的辐射性、系统的网络性和广泛的社会性等特点,使教化范围变得空前广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其中广播电视社教节目和广播电视教学节目是直接实现教育任务的两类节目。

社教节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比重较大的节目种群。从总体上讲,社教节目内容丰富,融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炉。如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宗旨,以“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为其风格定位,以“构筑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其内容定位,通过通俗的讲解方式向大众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刘心武以其特有的文人气质和平民化阐释揭秘《红楼梦》,还是易中天以其风趣幽默的话语方式“品三国”,都在观众中引起较大反响,激发了大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广播电视教学节目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其中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科技现代化而举办的各种讲座,为渴望新知识的受众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全国各地开办的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教学节目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将与广播电视社教节目一起担当起继续教育的重任,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大教育模式。

2.为文艺服务

广播电视一大任务是满足人们日常的文艺需求。广播电视为文艺服务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普及优秀文艺作品,将优秀的文艺作品加以广播化、电视化。如广播方面的小说连播、广播剧,电视方面如电视散文、音乐电视、电视晚会以及各种类别的电视剧等。广播电视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对原有的文艺作品进行再创作,不仅使原作得到再传播,而且给受众以异样的审美享受,进而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

二是广播电视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栏目、节目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升大众的文化品位。如以教授京剧和地方戏为宗旨的《跟我学》节目,以普及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为戏曲迷们提供一个学习、体会戏曲神韵和欣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平台。

3.为科技服务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如果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则根本无法实现其生产力价值。2003年中国科普研究所进行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令人悲观,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只有1.98%,公众如此低下的科学素养已成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一个制约因素。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益加快,新技术不断出现,科技界和广大群众迫切需要交流科技信息,不断更新科技知识,因此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工具,一方面应该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一方面要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揭露和抵制各种伪科学行为,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不断作出努力。

(二)中国广播电视文化娱乐功能的具体体现

追求娱乐和休闲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休闲应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成为人”意味着摆脱“必需后”的自由,与他人一起行动,使生活充满朝气,并促进自由与自我发展。【美】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内容简介。广播电视文娱类节目表现力、感染力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文化娱乐节目已经成为广大受众满足自身休闲文化娱乐需要的首选方式。

1.提高人们审美水平

广播电视节目可以通过声音与画面艺术化地向受众传播人类生活的审美体验,创造一种理想化的人类生活图式,描绘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受众通过收听收看文艺节目,把节目所构造的意象还原为审美形态的人类生活图式,满足多样的精神享受需求,给广大受众以想象和憧憬的空间,推动人格精神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广播电视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综合了各种艺术门类之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因而它提供给人们审美也是多方面的。人们在收听优秀的广播音乐、广播小品、广播剧、广播小说等广播类文艺节目时,会通过听众的二次体验和创造得到美妙的审美体验。人们在收看电视文学、音乐、戏曲、曲艺以及文艺晚会、电视剧的过程中,带来的不仅是愉悦感,还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洗礼。2012年4月,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期间,央视春晚被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晚会”而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每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创造全球华人共赏的奇观,可谓盛况空前,审美效应非凡。

2.满足受众娱乐休闲需求

享受轻松,获得愉悦,是许多人听广播、看电视的主要目的。广播电视文娱类节目可以较好地满足人们这一需求。广播电视除了有专门的文艺频道之外,其他频道的文娱性节目也占有很大比例。这些节目的体裁多样,如音乐、舞蹈、戏剧、栏目剧、电影、电视连续剧等,能够满足各种层次各类人群的娱乐需求。广播为青年人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流行歌曲排行榜成为年轻人喜爱的节目,一些电台的“音乐广播”收听率极高,表明广播音乐节目看好的市场趋势;歌剧、古典音乐受到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钟爱;而戏剧、曲艺、评书等则受到中老年受众的欢迎。

一些广播电视文艺节目还不断提升受众的参与性。例如“听(观)众点歌”、“现场观众互动”,特别是《星光大道》、《中国梦想秀》等百姓可以直接上台表演的节目,已成为当代社会民众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今后应着眼内容与形式创新,以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方面、高品位的文化娱乐要求。

(三)中国广播电视文化娱乐功能的发展方向

早在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文学艺术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提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进入新世纪,中央又提出“三贴近”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于广播电视文娱类节目繁荣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来说,广播电视文娱类节目应该弘扬主旋律,提倡本土化、创新性,树立精品意识,通俗而不庸俗,“娱乐”而不“至死”。努力为受众提供思想健康、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能经受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

四、积极融合新媒体,创造文化传播新形式

中国广播电视正在加快发展新媒体,不断创新业态及新的传播形式和服务形式,从而拓展广播电视功能,使其越来越紧密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伴随着各级广电全媒体平台的构建,广播电视正以多种形式、多种业态倡导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将政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信息服务与银行、家庭物联等有机结合,以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进而提升广播电视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随着广播电视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它终将会由终端变成“中枢”,朝着家庭的多功能控制终端演变,比如,通过云电视,将电脑、手机、家用电器、监视系统等进行互联、操控,使家随时在人们“身边”。显然,这样的多功能广播电视已经远远突破传统广播电视的概念和范畴。它将从观念上、行为上为人们提供一种现代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