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56136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十大发明之一,广播电视不仅带来了媒介传播历史由平面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的一场革命,而且由于其覆盖的广域性、受众的广泛性而使得人类社会被空前地“媒介化”。

中国的广播与电视分别诞生于20世纪初期和50年代末期。随着广播电视业的蓬勃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当代中国广播电视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任何一门学科的成立,都要满足三个要件:第一,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第二,有社会认可的职业化人才队伍和工作实务流程;第三,有一定的历史沿革及研究成果。广播电视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有庞大的从业队伍和理论教学工作者,有从发明到发展的近百年历史及其业已形成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理论和史学研究等构成的知识体系。显然,建构广播电视学科类别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199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正式出台,学科分类代码是对现实学科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进而作出的符合逻辑的排列。广播电视由于其重要性和复杂性,分别出现于“艺术学”(760)、“新闻学与传播学”(860)和“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510)三个一级学科目录之下,其下又涉及三个二级学科。在“艺术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中,名称是“广播电视文艺”;在“新闻与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中,名称是“广播与电视”;而在“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下属的二级学科中,名称是“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2012年10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将“广播电视新闻学”调整为“广播电视学”,标志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正式将“广播电视学”确立为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与代码》的两级学科界定到《专业目录》为广播电视学正名,不仅确立了广播电视学的学科地位,而且诠释了广播电视学的内涵,体现出该学科研究对象交叉复杂、领域宽广、研究方法丰富多样、既重学理论性又重应用性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其在整合与激活社会资源、倡导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并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强大的社会功能。中国广播电视业的纵深发展,为中国广播电视的理论研究及中国广播电视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时代的进步又赋予了广播电视学科丰富的内涵,中国广播电视学的学科特色不断彰显,学科优势不断扩大,学科发展成就不断累积,需要我们及时总结,以便更好地推动中国广播电视的实践与创新。

一、当代广播电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是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根本目的是从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及传播活动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广播电视工作的实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广播电视不仅越来越深刻地进入并影响着社会的生产、生活,而且随着信息的全球化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广播电视在国际传播活动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当代广播电视学的研究,不断丰富发展该学科的理论体系,不断提高理论效用和实践意义,体现其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当代价值,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当代广播电视自身发展迅猛,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方式日趋多样,传播内容日益丰富,适应新形势、开拓新领域、研究新变化、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理念,从而推进中国广播电视学向纵深领域发展,是本书的要义所在。

(一)当代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

广播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相结合的产物。要明晰当代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还得从追溯广播电视的诞生、发展的渊源开始。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经过多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探索,无线电广播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终于诞生。1928年—1970年,世界各国的广播电台数量猛增,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日趋多样,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对外广播发展迅猛,成为为战争服务的利器。战后广播进入全盛阶段,成为现代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再说电视,电视的英文名称“television”,“tele”是拉丁文的词根,意思是“远处的地点”,“vision”意思是“看得见的事物”。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正式播送电视节目,拉开了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序幕,并很快显示出超越其他媒体的种种优势。

中国广播电视是世界广播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广播电视和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内涵、客观规律是廓清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研究内容的重要基础。

1.广播电视的基本内涵

从广义上讲,广播电视通称为广播,既包括只传播声音的广播(分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又包括既传送声音又传送图像的电视广播(分为无线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广播),因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广播机构虽都兼办广播电视,但一直称为“广播公司”或“广播协会”;在我国则习惯从狭义上将广播与电视拆分,称“声音广播”为“广播”,称“电视广播”为“电视”。本书取其狭义。

对于广播电视的内涵,研究者多从技术和性质两个方面进行界定。《辞海》从技术层面对广播电视自然属性的解释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的节目,统称为广播。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845页。“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的节目”一说,表明了广播电视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征。

根据广播电视技术传播的特点,“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还可以分若干种,如“声音广播”中无线广播按电磁波的波长,还可以分为调频、中波、短波、超短波;有线电视可以分为电缆电视、光缆电视,通过人造卫星传播的广播电视又分卫星广播、卫星电视,等等。可见,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波传导方式把声音和图像传递给广大受众的电子传媒工具。

随着当代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数字技术、卫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融入广播电视领域,使得传统广播电视呈现融合多媒体、打造全媒体平台的超媒体发展趋势。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业态、新终端应运而生,赋予了广播电视新的传播形态和功能。视听新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载体、传播渠道和传播终端,使受众实现“我的节目我做主”、“我的时间我做主”、“我的地点我做主”、“我的终端我做主”,而且可以实现实时互动,甚至可以完成网上购物、订票、缴费等日常生活所需;在与物联网充分融合后,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智能管家等,从而使传统的广播电视大大突破原有的形态与功能,正在演进成为一种新型媒体。

综上所述,本书认为,当代广播电视是指以各种电子通信技术与设备为介质,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广泛传播,通过多种终端为受众提供视听类服务的大众传播媒体。

2.中国广播电视的特殊内涵

广播电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此,除了其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广播电视既具有广播电视的自然属性,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属性。因此,研究中国广播电视还必须从中国广播电视的性质、属性、社会关系、社会作用、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考察。

第一,中国广播电视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特色决定了中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广播电视归人民所有。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和强大舆论影响力的新闻媒介,要维护我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始终坚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接受党的领导,必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中国广播电视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公共话语平台,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机构,担负着自上而下传递政治信息的任务,包括发布、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引导舆论,等等。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是中国广播电视的根本使命和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又是自下而上反映社情民意和群众呼声以及进行舆论监督的公共话语平台。

早在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提出,广播要发挥好“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的作用。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刚建立不久,党中央就提出电视台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担负起宣传政治、传播知识和充实群众文化生活的任务。根据上述宗旨和任务,广播电视设置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央对广播电视作为党、政府及人民的喉舌这一宗旨作了一再强调。

第三,中国广播电视是受众群庞大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与对受众文化程度要求更高的纸质媒体和在技术上对受众要求更高的网络媒体相比,广播电视不仅拥有最大层次范围的受众,而且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时空对传播的限制,将正在发生的事实同步传递到电波覆盖范围之内的任何地方,是我国覆盖面最广、受众群体最大的传播媒体。

第四,中国广播电视是一种独特的现代文化与艺术形态。中国广播电视作为新闻媒体,当然要坚持“新闻立台”的宗旨,但满足受众不断增长的文化要求也是中国广播电视责无旁贷的任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思想文化的冲突、价值观念的互渗、意识形态的碰撞、审美理念的转变构成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多元景观。广播电视文化也表现出多元性、多样性、多层性的特征。广播电视文化是融合官方意识形态、精英意识形态与大众消费文化的混合形态。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广播电视与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结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艺术,被称为继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电影之后的一种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艺术形态。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的开发和普及,广播电视文艺的信息量将更加丰富,视听艺术手段和节目样态将更加多样,从而成为当代社会文艺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中国广播电视具有产业属性,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85年广播电视被列为第三产业以及1992年广播电视被明确提出具有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双重属性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政策方面看,1998年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国家今后对包括电台、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将逐年减少拨款的三分之一,三年后要实行自收自支,广播电视行业将完全被推向市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广播电视广告市场潜力、产业开发潜力巨大:我国的收音机、电视机拥有量和听众、观众日均收听、收视时间都居世界第一;随着频率、频道的扩大和增加,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一,有线电视网络经营及节目制作、节目销售市场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当代广播电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广播电视学是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一般包括广播电视基础理论、广播电视应用理论、广播电视管理理论和广播电视历史研究四个方面。

其一,广播电视基础理论是广播电视学的学理部分,是探索广播电视本体理论、广播电视实践本源的一般性、普遍性规律的各学科的总和。它是应用理论和决策研究的依托和主要理论根据。基础理论由三方面组成:一是广播电视本质理论,包括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功能、任务等方面的理论;二是广播电视外部关系的研究理论,包括与经济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生态的关系、与法律的关系、与道德的关系、与科技的关系,等等;三是广播电视内部关系研究理论,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语言学、广播电视美学、广播电视批评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