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56136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其二,广播电视应用理论是对广播电视传播及运行中的操作环节进行的实践性研究。它要对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回应,其研究水平直接关系甚至决定广播电视传播和运行的效果与效益。这一部分主要由广播电视制作应用理论、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理论、广播电视传播实务理论、广播电视构成要素理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广播电视制作应用理论包括广播电视制作技术、传播技术理论两方面;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理论是广播电视应用理论的主体部分,分为栏目和节目两大块,前者涉及策划、选题、采录、编辑、制作等环节,包括栏目宗旨、目标、定位、板块设计、主持人设计、编排、制作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后者包括新闻节目、纪实节目、社会教育节目、专题节目、综艺节目、广播剧、电视剧等的理论,属于广播电视文化批评的范畴;广播电视传播环节的理论是对传播过程中不同职能、不同工种从业者的研究;构成要素的理论是对广播电视的成品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声音、色彩、光等的研究理论。

其三,广播电视决策管理理论包括对事关广播电视发展全局的规划、方针、政策、条例、法规、制度等各种决策的理论,主要由战略规划理论、政策法规理论、管理制度理论三部分组成,其中,广播电视战略规划理论是宏观理论,它涉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全局的方方面面,包括发展目标、发展阶段、发展规划等理论;广播电视政策法规理论是广播电视中观决策理论,对广播电视顺利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广播电视管理制度理论是广播电视微观决策理论,是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具体问题所制订的一系列措施的研究。

其四,广播电视历史研究是研究广播电视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得失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是研究广播电视学的基础,又是广播电视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广播电视历史研究按国别来分,可分为中国广播电视史、外国广播电视史;按历史时期划分,有通史、断代史;按内容划分,有广播史、电视史、广播电视新闻史、广播电视文艺史、广播电视媒介批评史、广播电视节目史,等等。此外,还可以有广播电视台台史、广播电视管理史、广播电视技术史,等等。

二、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建立科学的中国广播电视理论体系是广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的重大责任与历史使命,必须围绕广播电视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学科发展的突破方向,在全面研究中国广播电视理论的同时,重点研究对行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从而提高理论研究的有效性和建设性。

(一)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研究思路

本书共设十章。第一章提纲挈领,从中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特色、指导思想、基本功能三个层面出发,探讨当代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

第二章从中国广播电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全球语境等六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广播电视的时代环境和时代要求。第三章重点从广播电视与报刊、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广播电视与“三网融合”三个角度探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的中国广播电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四章从五个方位梳理和总结中国广播电视传播理念的嬗变,即从“宣传为主”到“强化传播”,从“单纯教化”到“构建公共空间”,从“信息封闭”到“信息公开”,从“单向流动”到“交互传播”,从“以内为主”到“内外并重”。

第五章从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制作、视听新媒体节目采编制作、全媒体时代节目的策划与编排等方面,总结归纳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形态与生产流程。第六章回顾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探索的过程、基本原则、经营模式与内容以及广播电视产业资本运营的情况。第七章回顾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体制建设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第八章回顾中国广播电视法治建设的情况,并作前瞻性探讨。

第九章重点探讨中国广播电视的受众工作,分析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受众研究的沿革、受众调查方式以及如何构建科学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第十章从广播电视人才素质的架构、当代媒介市场对广播电视人才的需求、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对中国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

尽管本书力图全面反映中国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形成一个科学的框架,但是由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不仅处于一个不断变化、持续创新的动态之中,而且又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而这种交叉渗透甚至融合不仅是当今整个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总趋势,而且同样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之中,因此,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没有一个终极性的稳定框架,特别是由于中国广播电视仍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这就决定了本书仍是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决定了业界、学界必须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促使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可以预期的是,21世纪上半叶将是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和重要转型的时期。社会大系统的发展变化对广播电视的功能发挥、角色优化与价值建构具有根本意义上的规定性。这尤其需要广播电视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能够紧跟社会的发展脉络,紧扣行业的时代命题,不断推动学术创新,共同迎接中国广播电视行业与理论研究更加生机勃勃的明天。

(二)当代广播电视学的研究方法

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之间乃是“体”和“用”的关系。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只有以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才能把握其规律,切实推动学科的发展。广播电视学的方法论是有系统、分层次的,具体来说,包括宏观层面的哲学方法、中观层面的一般方法、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

1.宏观层面的哲学方法

这是指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推进中国广播电视学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广播电视研究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思维方法,是指导广播电视研究的科学路径。它要求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广播电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指南,坚持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有机统一,从广播电视传播最本质的属性和最基本的规律入手,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式研究中国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和发展规律。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广播电视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必然要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因此,广播电视包括广播电视理论既不能滞后,又不能超越它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更不能脱离它所依托的政治体系。总之,广播电视学的研究既要从社会客观现实出发,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又要从社会及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发展前景出发,从而使之既具符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引领性。

广播电视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与社会各方面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目前处于转型期,广播电视研究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要用全景思维、系统思维,把广播电视放在整个社会相互关联和发展变化的时代大背景中,分析广播电视与社会各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充分释放其协调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此外,广播电视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领域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现象、新问题,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广播电视研究要从发展的观点出发,适应发展变化的具体要求,使科学研究具有时代性、创新性。

2.中观层面的一般方法

这是指从各相关学科研究方法中概括出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研究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多元化发展的步伐加快,一方面学科分化的趋势加剧,但同时互相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这就要求必须突破现代学科之间的学术壁垒,以开放的思维和视野进行学术研究。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多学科的大量研究成果,也借鉴了相关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用于广播电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符号学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系统论方法,等等。

社会学方法把广播电视当作社会现象来研究,并将广播电视传播者及受众划分成超个体的构成体,研究各个传播群体或受众群体的统计学特点和心理特征等。

心理学方法把广播电视传者和受者的认知、情感、态度、评价看成是组成不同群体的各个个体的心理状态,通过对其心理活动的分析,推断所属群体的特征并寻求群体视听习惯的深层次动因。

符号学方法把广播电视传播活动看成是意义的传递过程,研究其编码、译码的具体操作过程。它关注意义在流动过程中的细微变化,探讨优化组合各种符号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路径。

信息论的研究方法把广播电视看成一种信息传播过程,研究广播电视如何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传送、接收,进而实现其传播目的。

控制论的研究方法着眼于广播电视传播与接受过程的控制问题,研究广播电视传播者对传播与接受过程进行支配,以保证传播活动沿既定及正确的方向运行。在控制论方法中,最优化方法和反馈方法应用较多。最优化方法关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如何才能以消耗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反馈方法则探讨广播电视传播者怎样根据受众的反馈来调节、校正传播活动。

系统论研究方法把广播电视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和分析。系统论中的整体性、目的性、最优化原理等,均可运用于广播电视学的研究中。

原则上讲,无论是什么研究方法,也不管它是哪个学科体系的,只要适用于“广播电视学”的建构,都应该加以借鉴。只要广播电视学研究扣紧自己的研究对象,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不仅不会影响这个学科体系的独立性,而且会因研究方法的丰富而推动学科体系建设的完善。

3.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调查研究法。在广播电视研究中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广播电视传播活动进行有计划、周密、系统的考察,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收集客观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成果和经验,发现问题和教训,为今后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研究法广泛应用于对广播电视受众的研究中。

(2)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广泛运用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研究中,主要是对特定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声音和图像讯息)进行客观、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和分析。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一段时期内某个(或某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资料,得出该(或该类)节目的特征。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时期里某个(或某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资料,得出该(或该类)节目的变化因素并推断其发展趋向。研究者还可以对几个(或几类)相似的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乃是针对特定的团体或组织之背景、发展及行为,或某一事实、某一特定事件,作深入、客观的探讨分析。系统地进行个案研究,必须经由资料的收集及对个案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求证、整合等步骤,充分了解个案之真实状况,以作为解决问题、决策制订或修正之准则或依据。在广播电视研究中,个案研究法往往被运用于全面、系统地研究某位传播者(如记者、编辑)或某一传播组织(如广播电视台)的特性,或某种广播电视传播现象在一个时期内发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情况和规律。通过个案研究获得的资料较详细,也较有深度。个案研究一般包括四个步骤:第一,确定个案研究的对象。第二,实地研究,包括收集资料、观察、测量或收集统计数据。第三,整理记录。在实践中,常常需要保存一份原始材料,将另一份材料进行整理。整理记录可采取逐步缩减记录法或索引法两种方式进行。逐步缩减法是剔除记录中不重要的部分,去粗取精。索引法主要是通过做笔记或作记号来组织材料。第四,分析研究,撰写报告。

(4)控制实验法。在广播电视学中,控制实验主要是用于测试广播电视传播内容与受众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控制实验法通过创造一个人工环境,控制影响被试者的心理或行为的变量,如被试者的特征、传播内容、传播频率等,来探讨特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5)访谈法。深度访谈乃质化研究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期望经由在实际的场域对话中,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发现研究对象的观点,收集特定对象争论的问题或讯息,包括研究对象的经验、意见、感受和知识等直接引述,并进一步探求资料或讯息本身所反映的一些事实真相。在广播电视的研究中,访谈法可用于了解受众对广播电视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手法等的认识、看法与意见及广播电视节目对受众思想与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