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5622800000002

第2章 不同的同同(2)

为了让孩子学跳舞,我就先带孩子去看人家跳,看多了,孩子自然就喜欢。继续带她看,看更高质量的演出,孩子喜欢的程度会升格为热爱。热爱了,热爱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说出些自己也想学跳舞的话来。刚开始,我是不怎么搭理她的。孩子说多了,我就开始回应了,“想学舞蹈是个好想法,可爸爸家没有钱啊,我们看看人家跳就行了。”“爸爸,我真的很想学啊!”“宝宝,爸爸真的很没有钱啊!”“爸爸,我真的很想很想学啊!”“爸爸真的是很没有很没有钱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老要不到就会哭。哭了,我就适时把她抱过来,“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如果你真的很想学的话,爸爸再穷也愿意勒紧裤袋省钱让你学,但你必须答应爸爸,只有学得最好了,才可以停下来不学,你愿意吗?你能做到吗?”孩子含着眼泪,笑开了,大声应答:“好的,爸爸,我一定学到最好!”

就这样,我的孩子开始了她的舞蹈学习。就这样,我的孩子开始了她的画画、朗诵、游泳、写大字、小提琴……每样都学得很好很好。我最开心的是其间我孩子优良品格的养成:轻易不开始,轻易不放弃。

家长要学习,要学习得让自己聪明些。在孩子的需求诞生前,不要轻易去要求他。他没有需求,你要求他,他就有负担。他不乐意做的事情,一定是应付着做,一定做不好。老是做不好,老是开始了就放弃,以后就会习惯性地放弃。培养孩子的需求,等待孩子的需求,抓住机会,及时引导,给予肯定。这个时候,大人对于孩子是一份助力,你是在帮助他完成他自己的心愿,他一定是心怀感激的。千万不要随便要求孩子,只有他给你提要求的时候,你才可以给他提要求。否则,要求无效并无聊。

再举个例子。比如,我很想要孩子看一本书,我就自己看,很认真地看,或者叫装着很认真看的样子,还不时地啧啧称赞。孩子很好奇地过来,说要看,不给。再要看,再不给。连续让她要过三四次后,最后对她说:“好的,你真要看,爸爸就让你先看,不过,你今天吃晚饭前要看好,还要用一句话告诉我这本书写了什么,否则下次不给你看啊!”孩子很开心地去了。

孩子要,不能轻易地给,轻易得到的东西他是不会很珍惜的,要人为地压制他的需求。需求这东西,很怪的,越压越强烈。我的孙同同已经看穿我的把戏了。“爸爸没有钱”的人为压制已经不管用了,好在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己很有目标,很有方向了。其实,就像教是为了不教一样,压也是为了不压啊。不压的情况下,孩子的自动自发,正是“压”的方向,“压”的结果啊!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穿着方面的认识是极度荒芜的,始终认为人的内心最重要,只有内心空虚的人才会把自己的外表弄得很夸张很靓丽。最近经过有“美丽警察”雅称的好朋友的提醒教导,才越发体会到服饰是种文化,服饰不得体,会丢分并丢人的。由于我长时间的影响,孩子也不怎么在乎穿着。我用刚学到的服饰知识打量女儿,明显感到她的穿着打扮有很多失当之处。让女儿接受些服饰知识和文化,进而改变现状,在舞台上和生活中越发漂亮得体些,是我的任务。我的任务怎么能变成她的需求呢?我打算这样去做:一是我自己立马改变穿着习惯,正装和休闲装始终穿得合乎我的体貌特征和个性特征;二是带一些服饰很规范很得体的朋友有意无意地参加我女儿的音乐会;三是等待女儿好奇的眼光和发问,等待她学习服饰文化意识的觉醒;四是压制她的要求,而后满足她的要求。

这是我的愿景,我相信我能达成。

我家有个女儿子

我是很想要个儿子的,不是因为重男轻女。我的老家在农村,父母生了我和我的两个妹妹,传宗接代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肩上。家中的老人们,没有太多明确或强烈的言辞,但他们闲谈时的很多话语还是会透露出他们的心思。我奶奶很骄傲有我这么个孙子,她很希望我能为孙家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要是生个丫头,那下一代就不姓孙了啊。”

虽然结婚生子应该完全是两个年轻人的事情,但是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要尽量照顾到大家的感情。娶了个不错的老婆,算是为孙家做了点贡献了,要是再能生个儿子,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啊。

大家期盼的,也是我想要的。我是男孩子,有过太多调皮顽劣的经历,我深知一个男孩子长大过程中需要的一切,我同时也感到一个男孩子成长成功的空间要比女孩子大些,我更知道我们家以后教育陪伴孩子的光荣任务会主要由我来承担。从顺手的角度,从指望孩子更有出息着想,我有一万个理由希望生个儿子。

现实总是会无限打折人们的梦想。

爱人住院临产,那段日子里幸福并煎熬着的感觉,今生难忘。生的那天,里面传话出来,我老婆难产,要我签字画押:要老婆,还是要孩子?我没有太多的迟疑:要老婆!这么好的老婆没了,以后就很难再找到了。老婆在,孩子以后还会有。我和妈妈毫无掩饰地在产房门前流着泪。为了这个孩子,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老婆的肚子才隐隐约约感觉到一丝痛,我就急切地把她往医院送,以为早送就可早生啊。我们比预产期早半个月住进了医院,孩子出生又比预产期晚了半个月。现在好不容易生了,又来了个难产。我思绪万千,孩子不管是死是活,我都要看一眼。

不一会儿,里面再传话,另一产妇也难产。于是,产房门前,又多了一批无声流泪焦急不安的人们。我的世界在那个时刻停止了运转,我的脑子里只有我的老婆和孩子。我那一刻,唯一的奢望就是我老婆能活着,还能给我生下一个活着的孩子,是男是女一点不重要了。终于,里面传出话:“产妇毛兰英母子平安。”哇,天大的喜讯啊!窗口,护士给我看了我孩子一眼,孩子嘴角有明显的一块紫块,说是好不容易才用产钳把她夹出来的。人的本性真的是贪婪的!那一刻,母子平安后,我无限喜乐,那一刻,我的愿望迅速升级,“请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啊?”“女孩!”护士微笑说着的话语还是给了我一丝伤害。但很快,就被“母子平安”的巨大快乐和幸福抚平了。

另一家孩子难产,我们只能换个地方去释放传递我们的快乐。再后来,每天都会接待很多来看望祝福的亲友,也会看到同病房其他人家来贺喜的人们。其中,祝福的话语很是值得玩味。生的是儿子,祝福的话语是:恭喜,恭喜!生的是女儿,祝福换词了:一样,一样!哈哈,我笑死了,这一样一样,其实不一样啊,所有的人都还是希望生个大胖小子啊。

没有生成儿子,把女儿当儿子养不就得了吗?我们很快就作了积极的调整,勇敢地接受这不能改变的现实。难产的挣扎教育了我,母子平安就是巨大丰收。

渐渐地,我越发明白了。男女都一样,这是一种呼吁,是一种倡导,社会不该有太多的性别歧视。其实,仔细想想,男女是不一样的,男有男养,女有女教,大人引领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还是要有很多细微的区别的。不尊重孩子的性别差异,违背规律的很多做法一定是要不得的。囿于性别差异形成的限制,不敢有突破,要想在子女教育上有个好成果也还是蛮难的。我原来认为,我是男孩子,我家要是养儿子的话,我会更得心应手。现在我修正了自己的想法,由于性别本身的一些因素,很容易导致女孩子往小处细处想,身边如果经常及时出现的是爸爸,爸爸成了孩子的成长环境的话,会很有利于历练女孩身上的男孩子的品格。我陪伴孩子这么多年的体会是,我经常是淡化了孩子的性别后再教育孩子的。

生男生女,其实是也一样,也不一样。

我喜欢儿子,有了女儿的日子里,也丝毫不掩饰这份情趣。我的女儿没有因为我的喜好而受到伤害,她反而因之得到了激励,她深知爸爸希望她有男孩子的心胸、抱负和成就。我很骄傲,我们家有个女儿子。她很长一段时间都留着短发,说话做事都挺干练,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跟女孩子关系也蛮好,蛮有梦想,很能坚持。

我的很多朋友家都是儿子,儿子不听话,朋友很心烦,“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生个女儿呢?”儿子也好,女儿也好,有志向,有道德,就好。没有梦想,没有情商,就不好。儿子不好,女儿不好,在我看来,归根结底,经常是老子做得不够好。我跟我的很多朋友开玩笑,“你嫌你儿子不好,你把他赶出家门,丢在马路上,我就去捡回来,我们家缺儿子,我也很爱儿子,我保证把你儿子培养出来。”朋友说:“好啊。”我接着说:“到了我家,就不再回你家了,他以后不再喊你爸爸,只喊我爸爸了啊。”朋友大笑。

我很希望我的孙子还姓孙,招女婿上门是个好办法,但这样的话,女婿会很没有面子。女儿说:“女婿也找个姓孙的,不就得了吗,是我娶他,还是他娶我,就都不怎么重要了啊。”

父母的咬合很重要

一次,我的女儿在上海演出,报界的朋友刘总编辑带着儿子一起去捧场。演出结束后,刘总跟我的女儿聊开了。“同同,你怎么会这样优秀的啊?”“刘叔叔,你要知道,我有一对极其优秀的父母啊,自然而然就有了个优秀的我。”女儿的话语,引得大家一阵笑。“我爸爸这个人,你们知道的啊,他很有个性,很有创造性,很有梦想,他是八;我妈妈呢,脾气很好,人也漂亮,很包容,也很聪明,读书是好学生,工作是好员工,她是二。我爸爸和我妈妈是绝好的组合,八和二走到一起,完全吻合服帖。这还不够,我妈妈见到我爸爸的八的个性,就积极主动撤退,由二变成了一,我爸也就乘胜追击,由八变成了九,于是我爸爸妈妈的组合更加完善,更加有战斗力,于是就有了个小小的我啊。”

这是我女儿第一次谈我和她妈妈的关系,而且一谈就谈给了媒体的老总,这让我吃惊不小。我惊叹,我的女儿在遇到外人时,学会了把功劳和荣誉一类的东西转嫁到爸爸妈妈身上,这让我很欣慰。我更惊叹,我的女儿对我们的描述到了十分精准的程度。因了太多异于别人的经历,我是个很自信、很有主见的人。我的爱人,地地道道的一个好人。怎么个好法呢?她是我高中的同班同学,读书认真的程度全校出名,经常是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在家是老小,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虽说是来自农家,但经历风雨不是太多,家庭关系和谐,很爱父母,大家也都很爱她。工作了,在银行上班,很认真,不计较,经常是先进,但就是做不了领导,一是做不好,二是不想做。在家,她是个贤妻良母,里里外外干干净净的。我们家大一点的事情,基本都是:我敲定,她执行。她不想做“领导”,她很愿意做好“办事员”。我们性格的互补,我们经历的差异,导致了我们各自定位的准确,这种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局面是十分难得的。

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假想很多组合的出现。我要是和张某某、王某某结婚,早就过不下去了,离婚手续肯定是好几年前就办好了。我的老婆,要是跟一个稍微软一点点的人一起过的话,两个人软到一起,都缺乏目标和冲劲,那要想做成太多的事情,是很不容易的。我的爱人,于我今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包容,始终允许我做败做砸很多事情。用我女儿的话说:“我爸爸太有想法,久了以后,本来还有一点点想法的我的妈妈,就习惯性地不再继续有想法了。我爸爸叫杀人,我妈妈就拿刀,我爸爸叫开枪,我妈妈就点火。”女儿的话未免有些夸张。其实,我的爱人还是很有想法的,我们各自分工后,她自己领走的很多事情都是很有难度、很有挑战的。比如,我负责孩子,她负责钱。哪来那么多钱啊?困难实在是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难上十几倍。我的爱人就负责得很好。渐渐地,我明白了,我的爱人有极其过人的智慧,她一直默默地做助手的角色,永远鼓励自己的男人冲锋在前,所有的光环和荣誉都让给男人。这就是我的爱人,默默无闻的、大智若愚的爱人。

对于孩子的成长成功来说,要的不是单个的爸爸妈妈的优秀,而是夫妻俩因咬合而产生的合力的优秀。很多家庭,很多父母各自都很优秀,走到一起就优秀不起来了。我认为是各自的定位不准确,定位后的卡位不坚定,遇到特殊情况时,补位又不及时。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祖孙几代人,常态下肯定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习惯,支撑推动着家庭里外的运转。特殊情况呢?民主之后的集中呢?谁都无法说服对方时,一定要有一个人拿方向。谁都能做主,就一定谁都做不了主,会乱套的。一个家庭里面,是要有个人担任“家长”的。

定位后,很多人不能始终做到合符定位的事情。该做主的时候,他拿不出主张。定位办事员的人,突然要起义当一把手。卡位不准,跑位移位太多,很影响效率。你说现在哪家不重视孩子,都重视了,最后是什么使得孩子的发展形成了差异呢?我的看法是,夫妻之间的内耗,一个不服一个,合力的薄弱,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形成孩子处处不如别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