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5667300000003

第3章 影评(1)

一、影评要点概述

(一)分析的核心元素:画面、声音

先看一部叫《美国往事》的片子。这个片子在电影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中间很有名气,几乎是必看的经典。我本人看了十几遍。电影学院导演系郑洞天老师认为,只要将《美国往事》看一百遍,就能当个好导演。你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只能找一些重要的片子来看,就像《美国往事》。

首先要切记:尽量避免片面地抽象地去谈什么中心思想、历史意义、教育意义、社会意义,等等。要尽量多谈画面和声音。

要用眼睛看画面,耳朵听声音。画面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影调?

是室内还是野外?树林还是山间?全景或者特写?要强调画面感,要把眼睛看到的说出来,把细节、最细的地方说出来。同时,要把耳朵听到的说出来。有没有音乐声、人声、风声、雨声、流水声、电话铃声、小鸟的叫声?等等。

然后,要思考:声音与画面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前后的关联是什么?要抓住这些问题。个人感受主要谈声音与画面给自己的启示。

(二)题目

题目是非常重要的。考试的时候不管是笔试还是口试,老师都会给一个题目。对题目的理解,往往是成败的关键。这就叫做“解题”或者“破题”,最通俗的话叫做“理解题意”。

要以很大的注意力去理解题目。只有把题目理解准确了,明白了这个题目可能产生的内容,你的文章才能有一个核心,或者说一个中心,才不至于散乱无章,不知所云。古人有一句话,就是描写这种状态,叫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致命的错误。很多考生就失败于此。你有再高的才华,文章写得再漂亮,如果题目没有理解好,还是要失败。

反过来讲,你自己的文章,不管是影片分析这样的议论文,还是讲故事这样的叙事文章,都要善于给自己起一个题目。

经常有这种情况,老师给了一个大概的题目。你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副标题,然后自己创造一个主标题。这个主标题就要显示你的才华和个性。这个题目起好了,你的文章才可能有凝聚力。

没有标题,就好像一个人没有脑袋,问题就有这么严重。一本书封面是空白的,有吗?没有。一部电影,没有片名,有吗?

没有。作家张洁,写了一本小说,叫做《无字》。就算“无字”,也是标题啊!当然你也可以说,唐代女皇武则天死后,立了一座碑,还真的就什么字也没有,叫“无字碑”。但因为她是女皇,她有庞大的陵墓,在陕西乾陵高高的山上,大家都知道,反而要去研究为什么无字。而你一个平头百姓,你就在大地上任何一处,立一块小石头,上面什么也没有,说这是我的碑,行吗?显然不行,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有画家和诗人,把他们的一些作品标作“无题”。这两个字也是题目,他也得标上。那可能是他觉得内涵太复杂,或者想给你一个想象的空间,故意给这样的题目叫“无题”。

永远避免你的东西没有题目。并且记住,你花六分之一的时间来想题目都是值得的。因为题目就是你的核心,也是你去打动考官的第一张名片、第一副面孔、第一双眼睛。它的重要性就有这么大。举例:有几百个考生,每个人都拿到了同样的题目:“谈谈影片《美国往事》中的一个细节”。要想给考官留下印象,你的第一招就是题目。甚至这是关键的一招。这个题目要让考官眼睛一亮,或者意想不到,甚至大吃一惊,那你就成功了一半。

我曾经讲过,要用一切手段,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有的考生问我,怎么样才能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我举例说:你走进考场,当考官或者说主考老师点名叫你上去口试的时候,你就大踏步地走上前,看着考官的眼睛,伸出你的手,狠狠地给他两个耳光,然后转身退下。那么,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不但现在记住了你,可能永远都会记住你。虽然你肯定是考不上了。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给考官无形的温柔的耳光。既给他留下强烈的印象,又不让他感到难受。

所以你文章题目的重要性就在于:这是你给考官的第一个温柔的耳光。

有时候,可以巧妙地运用名言警句和好的诗句来做标题。一旦用得好,用得自然、准确,就会使你的文章满篇生辉。

(三)细节

要理解什么是细节。当题目告诉你“谈谈影片《美国往事》中一个细节”的时候,你要这样审视这个题目:除去“影片《美国往事》”这个既定的名称之外,剩下的两个重要的词,就是“谈谈”和“细节”了。那么,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细节。细节可以很细,细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声电话响,一声猫叫、狗叫,一列火车开过,一条野狗跑过,屋檐下滴的水,树枝上挂的雪,一个人挥杆钓鱼,一个人身上的伤痕等等。你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选取这个细节。

两个思路。

第一,选取很明显的、很重要的、基本上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细节。然后,要从这个大家都能注意到的细节当中,去谈出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你的理解、你的感受。

第二,去选取不明显、不突出、大家都不容易注意、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但是你注意到了,你谈出来了,那你就与众不同。

这两个思路,如果完成得好,都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条思路,谈的是大家都很容易看到的细节。在这方面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你谈的感受跟大家差不多。这就回到了我刚刚提出的问题,题目除去片名,剩下两个词:一个是“细节”,一个是“谈谈”。所以刚刚说的第一条思路,是考你的“谈谈”,你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

那么第二条思路,就考你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因为你把别人忽略的细节抓住了。第二条思路显示出你对影片细节的捕捉能力和独特的眼光。我给你强调的是:画面,声音。你就要用你的眼光和听觉,从画面和声音当中找到容易被别人忽略的地方,这就能显示出你对于影视作品有一种独特的敏感,能用明确的思路去抓住一个细节,用与众不同的眼光去理解一个细节。

经常有一些考生的作业,对影片的基本场景、情节,包括细节的记忆能力还是不错,但是对细节的理解不准确,或者对细节的选取没有一个特别的思路,对细节的分析也没有深入的展开,所以只写了一段情节的复述。这是一种通病,要尽量避免。

(四)影片的结构

影片的结构,就好像一个人的骨架,是分析一部影片必须清楚把握的一个问题。有的剧作家甚至有这样的话:结构就是生命。把结构提到这么重要的一个地位。那么,你要对影片结构的方法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第一种,顺叙式的结构,又叫做线性结构。就是从头到尾,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结构。

第二种,倒叙式的结构,就是时间做一个简单的颠倒,一开始就是现在时,然后回忆过去,这就叫倒叙式。在回忆的过程中,这个回忆的段落可能又是一个顺叙式的,回忆到最后又回到现在时。但是这个回忆的段落也可以是插叙式的,一会儿回到现在,一会儿又回到过去。但是在整体上,它还是一个倒叙式的结构,因为它开头和结尾都在同一时空,是一致的,是现在时;而中间部分,整体上是过去时,是回忆段落。

第三种,时空交叉的、综合式的结构。既不是完全的顺叙式,又不是完全的倒叙式,这里面可以有很复杂的变化。《美国往事》正是这么一种复杂的结构。但它有一个线索,就是主人公的心理或情绪。所以了解了《美国往事》的结构,其他一切影片的结构看起来都很简单。

(五)基本的评论策略

今天教给你基本的评论策略,是我最常用的,有两种。

第一,欲扬故抑。第二,欲抑故扬。

如果我们定下这篇文章的核心是赞扬这部影片,那么,你可以先把这部影片恰当地批评一下。但这仅仅是一个前奏,为下面的赞扬起铺垫、对应、对比、反照、反衬的作用。

反之,如果定下这篇文章的核心是批评这部影片,那么,你前面可以把这部影片恰当地赞美一下。但这也仅仅是个前奏,为下面的批评起铺垫、对应、对比、反照、反衬的作用。

所以你在写文章之前就要考虑清楚,你的基调是赞扬还是批评。明确了以后,再来采取上面所说的评论策略。这样,你的思路才能使人感到既清晰又有转折和变化,这就避免了片面性,也避免了一种直白的、简单化的效果。这样的分析文章相对地就更有深度,有全面感,有层次感。

(六)思维的基本方向

影片分析就是考你的思考能力,也就是你对影片的理解能力。那么讲到《美国往事》,你看了一些书本上的分析后,就应该跳出来,讲一些书上没有的理解。这也就是我讲过的高分秘诀那百分之二十。怎么完成这个任务?也有一条捷径,或者说一个诀窍,或者说秘密武器,这就是四个字——逆向思维,即别人正常思维的反方向。对于书上讲的,或者大家公认的现象和东西,通过思考,提出怀疑,提出问题,这就显出你的思考能力与众不同。

举例:你看的那本书(比如《荣誉》——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中国电影出版社),讲《美国往事》,通篇都是夸,赞美。《美国往事》这片子确实是不错,但你如果只会跟着夸,就永远只能完成那百分之八十。那么你就要找问题。

现在针对《美国往事》提一个问题,给出一个回答。

为什么《美国往事》这么优秀的影片,第一,并没有获得国际大奖,甚至美国本土的奥斯卡奖都没有沾边?第二,它在市场上,在票房上,在普通观众的心目中,比不上另一部同类题材的美国影片《教父》?

我的解答是这样。《美国往事》选取的是非常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性很强的类型片的题材:黑帮,犯罪,暴力和他们的历史。然而导演又没有完全按照一种商业片和类型片的模式去拍摄,反而搞得非常艺术化。影片的复杂、精巧,那种细致的结构,那种非常细腻非常讲究的摄制手段,非常优美甚至华丽动人的音乐,都可以跟所谓艺术片媲美。然而,在所选的题材和表达的核心思想中,终究是离不开一个大众的类型片的元素。无非就是在黑帮类型片中,谈到他们也有真诚的友谊、失落的爱情,等等。这都是很普通的主题。所以,它就在大众化的类型片、商业片和所谓很独特的文艺片之间,走到了一种结合地带,也可以说是游离于两者之间的状态。所以,《美国往事》虽然没有得什么大奖,却在专业院校和专业人士当中,非常受欢迎。因为这部电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研究电影结构和各种基本元素的需要,另一方面又给了他们看一种通俗的、大众化的、情节刺激的、商业片的、感官上的享受。

如果你能回答出我这番答案,并能在考场上告诉老师,可以肯定地说,你已经把别人远远抛在后面了。所以你可以适当地“引诱”老师,把话题引向你熟悉的《美国往事》,然后适当地把我这番话讲出来,那至少会在这场影片分析的专业考试中独占鳌头。

二、影评辅导实例

(一)电影简介

中国高考的铁门坎,对于许多考生来讲,似乎都是一盘望而生畏的死局,就是颇具灵活性的艺术院校影视专业考试也不能例外。打破死局,有人靠运气,有人靠勤奋,有人靠热情,有人靠勇气。但运气非人力所能控制,勤奋也需要时间的积累,盲目的热情和勇气更是无济于事。在时间紧、压力大的备考阶段,针对性强、灵活性大的训练方法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意大利小男孩热爱电影的成长故事。主人翁多多是个古灵精怪的小男孩,而善良的老头艾佛特则是“天堂乐园”电影院的放映师。因为电影的穿针引线,他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感情。艾佛特扮演的是个引领者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少年,一直到成年,一直影响着多多成长。在他临终前,他留给多多一盒昔日“有伤风化”的电影镜头胶片,由此串连起多多三十年前的回忆与情感。

在1940年代的意大利南部小镇姜卡尔多,出身贫寒之家的小多多不仅喜欢看电影,还喜欢看放映师艾弗特遵牧师之令“剪”电影:在那时的意大利小镇上,电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经由牧师检查,把认为观众不宜的镜头(比如接吻)严格地剪掉之后,才可以放映。所以,每当观众发现接吻镜头又被删去了的时候,往往会全场起哄,甚至吐口水;而放到煽情的段落,许多观众又会号啕大哭。总之,电影院里总是热闹非凡。

小多多把那些在转动中带来神奇影像的胶片视若珍宝,他的理想就是成为像艾佛特那样的电影放映师。不过艾佛特看到了小多多的聪慧伶俐,他认为小多多将来一定会有更远大的前程。他劝小多多离开小镇:“不要在这里待着,时间久了你会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而小多多还很难理解艾佛特的话,他每天来放映室跟艾佛特学习电影放映。一次,好心的艾佛特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电影,搞了一次露天电影,结果胶片着火了,全场观众惊恐逃亡。小多多把艾佛特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艾佛特却在此事故中双目失明了。小多多成了小镇唯一会放电影的人,他接替艾佛特成了小镇的电影放映师。

多多渐渐长大,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初恋的纯洁情愫宛如天堂的美梦,但是这对小情侣的海誓山盟却受到了艾莲娜父亲的阻挠。在艾佛特的劝说下,伤心的多多从此离开小镇,追寻自己对于电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