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5667300000004

第4章 影评(2)

三十年后,多多已经是一名颇有成就的电影导演。他因为艾佛特的死讯从罗马回到家乡,又见到了当年的恋人艾莲娜,才发现当年艾佛特的苦心:他把艾莲娜给多多的消息暗自隐藏起来,以便斩断多多的情丝;他希望多多的前程不被一种在他看来没有希望的爱情耽误,把自己难以实现的人生梦想,寄托在眼前这个阳光少年身上。多多在影院的废墟中找到了当年艾莲娜留给自己的纸条,感慨莫名。往事历历,人生的机缘巧合已经成为过去,更难以计较种种情感离散的得失。

在故乡的小镇,电影的娱乐方式已经被电视取代。昔日的电影院也已经破败凋零,等待被炸毁来修建停车场的命运。这一天,新鲜好奇的年轻人和感慨惆怅的老人们都来向影院告别,那曾经容纳了小镇人们嬉笑怒骂充沛感情的“天堂电影院”,轰然倒塌。

多多回到罗马,在自己的专业工作室,他独自放映了老艾佛特留给他的礼物——一盘特殊的电影胶片,昔日被删去的接吻镜头一一呈现。多多百感交集,仿佛那些银幕上的影像凝聚了老艾佛特对他的感情,连同一些流逝的岁月与梦想,以及那个曾经带给人们天堂般美妙感受的电影时代。

本片是意大利导演多纳托雷的电影代表作之一。多纳托雷以其电影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闻名于世。

本片获得1989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1990年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以及1991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等多项国际电影节大奖。在豆瓣电影网站,本片获得观众评分9.2分的高分。

(二)影评作业分析

第一篇作业(自由命题)

彩色的电影梦

——《天堂电影院》影评

这是一个有关于电影和爱的故事,用插叙的方法记录了男孩多多的成长经历和他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在长大后多多沉思的画面中,他的脸上倒映着风铃的影子,耳边响着悦耳的铃声,镜头拉向风铃,声音依旧,却换了一幅景象,便是儿时的多多。

从小到大,多多的活动范围似乎就是电影院、家、学校这三点一线。他去电影院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为了到楼顶的小房间去,那里有笨重但是可爱的放映机,好多长长的散发着油墨味的胶片,还有多多最好的朋友——敬业的放映员艾佛特。

电影院见证着多多的成长,也见证着他电影梦想的实现。起初他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为了进入放映厅无所不用其极。

在油灯下兴奋地用一张张胶片在自己的想象中放着电影。他偷偷地学习放映技巧,看见观影的人们幸福的表情,他是满足的。他与艾佛特的关系是微妙的,既是朋友,又像是相依为命的父子,而那台放映机又好像他们相濡以沫的爱人。它有着多多全部的爱恋,还有梦想。

本片以冷色调为主,那是战争过后,人们还没有完全领会温暖和幸福的真谛。但是人们的本性是纯真善良的,于是经常会有一抹暖色来温暖我们的心灵,因此即使是一个晦涩的小镇,也可以向我们展示出一个男孩彩色的梦想。

电影院的光线是昏暗的,但是观众们脸上是映着光的。新奇有趣的电影使人们心中增添了一抹亮色,于是他们经常来看电影,年轻人在电影院里交朋友,恋人在电影院相爱,母亲在电影院喂奶。他们脸上闪着的不光是电影的光,还是幸福的光。他们的欣喜和他们对电影的依赖被趴在阁楼小小放映口的多多尽收眼底。

一场火灾夺去了艾佛特的双眼,成年的多多接替了他的工作。他的初恋是一个有着美丽的蓝眼睛的穿着艳丽衣服的女孩,冷暖色的碰撞,冰与火的交融让她成为多多平淡生活中一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多多的热情。虽然他们最终天各一方,但毫无疑问,她的身影在多多心中是不可磨灭的。

艾佛特的坚持让多多离开了小镇去更广阔的空间打拼,但他的离去又让功成名就的多多回到了阔别三十年之久的小镇。母亲的急切并没有用言语表达,而是用一个无意间被母亲拆掉的白毛衣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房间还是以冷色调为主,但母亲的精心布置,他的小放映机,还有和艾佛特的“合影”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用心良苦,让我们体味到一份并不浓烈的温馨。

电影院被拆掉了,曾经承载了那么多人的快乐的它已经成了灰烬,灰色的墙倒塌在夕阳的余晖中,这样的死亡也被赋予了一种诗意,而读懂这种诗意的人,又有几个呢?也许,他们心里更多的是失意吧。

最后,在一组小小的放映厅,一个精心剪辑的吻戏集锦让多多对以往的许多事情都释怀了。也许那时已经有了彩色电影,但是小时候放映黑白片的那种天真和对被剪掉的吻戏的懵懂,是高科技无法替代的吧。

剧终了,画面停留在剧终的字幕上,多多明白了其实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值得收集,有许多美好的人值得珍惜。

【附注:这篇文章是原大连市考生田芳琦在接受了一个多月的远程辅导以后写出的。】

【作业点评】

这篇文章是直接看了电影就写的,没有参考网上的评论文章。应该说还是知道怎么去看电影了,能够用一些具象的、形象的方法,去描述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个优点要保持。

例如,能够注意到长大以后的那个多多的画面中,他的脸上有风铃的影子,注意到风铃的声音,以后的影像等等,这就很好。但是,这些重要的细节,还可以写得更具体。例如这个长大后的多多的画面,他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回到家,又是在晚上,外面还有闪电雷声,这样的气氛渲染,等等。

再说这个题目,主标题可以,但是还不够明确。而副标题呢,又太笼统了。“《天堂电影院》影评”,等于废话。你不写,人家也知道你写的是影评。应该写明你是要具体谈什么问题,例如谈谈影片《天堂电影院》的怀旧情调,或者谈谈《天堂电影院》的色彩设计,这就是电影美术方面的问题了。又如谈一谈《天堂电影院》的环境声音构成,什么钟声、铃声、风声、鸟声等等,那又是更专业的问题了。现在还不能要求你达到这么专业,没有必要去追求这么专业,因为如果你已经具有这么专业的眼光,那就没必要去电影学院了。但是你需要有这个专业方面的意识,知道自己主要谈什么话题。

这个副标题可以改为:谈谈影片《天堂电影院》的色调构成,大约这样的意思。文章可以谈谈影片冷暖色调的对比这方面的话题,哪怕谈得不是很好,你能这么谈就不错。

一个副标题,一定要说明你准备谈什么,要指明你的目标,让考官一看就知道你想说什么。最好能够让标题本身就吸引他。

你想想,如果每个学生都把标题写成什么什么影评,烦不烦?那考官可能看两句就扔了,懒得往下看。如果题目就吸引人,他就会往下看。

第一句话,“这是一个有关于电影和爱的故事”。从现代汉语的习惯讲,从规范的角度讲,不能写成“有关于”什么什么的故事。“有关”还是“关于”,你只能用一个词。不能说“有关于”,没这种说法。如果你见过,那就是写错了。这是一个关于电影和爱的故事,这就对了。

还有一个不准确的地方。这个电影整体用的是倒叙的手法,而不是什么“用插叙的方法”。一来就是萨尔瓦多嘛,然后回忆,开始倒叙。“插叙的方法”,这不是一个整体结构的概念。“插叙”,就是穿插一些片断,是一种局部处理的手法。

在影片的整体结构上,主要方法就是两种:顺叙和倒叙。插叙就是低一个级别的方法了。你看影片,首先就看它的故事是顺时空发展,还是倒着来的。一来就是小时候,慢慢长大,这就是顺叙。一开始就是成年了,然后回忆小时候,那主体结构就是倒叙。

你不是看过《魂断蓝桥》吗?那部电影也是采用倒叙。开头只有一点点,那个陆军中尉罗伊来到滑铁卢桥上,然后就开始回忆。整体就是一个倒叙,悲剧早就发生了。《天堂电影院》也是倒叙,但是没有那么悲惨,而且到了故事的结尾又有点顺叙,多多又回到了故乡,描述了一段顺延的故事。

你看过《疯狂的石头》,那就不存在倒叙,整个就是顺叙。

倒叙和顺叙讲的是时间的流程,是整体结构的手法。插叙一般并不具有结构性的意义。例如《第一滴血》,影片的第一个插叙就是兰博的一个回忆片段,在警局受到的凌辱使他回忆起在越南的苦痛瞬间,终于使他爆发出反抗的怒火。

另外,在分析影片的表现方法时,要忌讳用“记录”这个词。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虚构的,巴尔扎克说:“文学是庄严的谎言。”这也包括电影。故事都是编的,都是虚构的,但是很庄严,很像那么回事。在艺术中,假的比真的还真,因为它符合情理。千万不要用“记录”这个词,这说明你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老师一看就知道,你还没入门,连艺术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用什么词,一定要自己很有把握才用。你用什么表达了、表现了、描述了、展示了,等等,这些词都可以用。

还有,有些细节,也是要有把握才去写。你见过真正的电影胶片吗?照相的胶卷见过吧?它们是差不多的,胶片长一点,概念差不多。胶片没有什么“油墨味”,报纸有。

有一句话也有问题,“他们的欣喜和他们对电影的依赖被趴在阁楼小小放映口的多多尽收眼底”。其实,应该是让你自己尽收眼底。多多可没有时间,多多着急看电影呢!小孩子哪顾得上看什么别的,对不对?再说了,电影院又是黑乎乎的,唯一有亮光的是银幕吧,对不对?

下面讲到多多的初恋,“冷暖色的碰撞,冰与火的交融让她成为多多平淡生活中的一团燃烧的火焰”。这些话写得倒是挺好,可是,你的意思是什么呢?她是火,多多是冰吗?她是暖的,多多是冷的吗?或者反过来,可以成立吗?如果这么说,你得有理由,有依据,你要说个细节让我听,不能图说得漂亮,说了就拉倒。要记住,在文章中下任何结论,做任何评判,都要有个依据。例如你说,多多就像冰,这个人就不近人情,不解风情,对女孩子没有感觉,是一个感情冷漠的男人。那么,你给个细节,比如那个女孩子想要跟他跳舞,他瞪了一眼就走了。我是举例,影片里没有,呵呵。

还有一句话也有点表述不清。“艾佛特的坚持让多多离开了小镇去更广阔的空间打拼,但他的离去又让功成名就的多多回到了阔别三十年之久的小镇。”这第二句的主语“他”容易让人糊涂。不知是指艾佛特还是指多多。第一句有“多多离开了”,那么,第二句“他的离去”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还是指多多。你这个话让我们必须看两遍才明白,表达不清楚。你的概括能力还是有的,但是要表达准确一点。

这篇文章总体上还是比较清楚的,对细节的把握还是不错。

但是有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就是小的方面的表达,还有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牵强的地方。第二个问题,就是要谈的话题还不够集中,比较分散。你讲彩色的电影梦,就主要讲色彩,讲影调,就集中谈这个问题,就会好一点。

关于色彩,文章中的观点也是值得重新考虑的。你说:“本片以冷色调为主。”这可能不太准确。总体上看,这还是一个温馨的片子,怀念过去的童年时代。那时的“天堂电影院”,里里外外,主要还是一种暖调,一种感情充沛的氛围。虽然,影片开始的一小段,萨尔瓦多的片段,显出一种冷调。但从全片来看,相对而言,温馨的色彩还是主调。

分析影片的色彩,不能就色彩谈色彩,需要联系影片中人物的感情,联系整个影片的主题。要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如果说,冷调与理性相联系,与成年相联系;那么,暖调就与感情相联系,与童年相联系。我们看最后,多多为了事业牺牲了他年少时的感情,还是挺惋惜的。尽管功成名就,他还是非常失落的,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呢?那么,这个冷调和暖调的对比,就涉及现实和过去的对比,理性和感情的对比。

成年以后的多多表现得更加冷静,他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回家之前那个晚上,那是冷调。而在童年,他在“天堂电影院”里看电影,那基本上是暖调。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妈妈管教他,老头管教他,诸如此类,但他还是克制不了他对女孩子的热情,有一种激情,有一种生命的本能,放胆去追求。后来,为了所谓事业,多多在客观上牺牲了这段感情,那么这里面的得失就很难讲。我们设想,如果他不到外面去发展,一直和那个女孩子在一起,也许就不能成为一个功成名就的电影导演;但是,却有可能享有更多人生的幸福,爱情的幸福。影片带给我们一种惋惜的情绪,也就含蓄地肯定了感情的价值。

所以,不应该为了理性而抛弃感性,为了所谓将来的前途而牺牲现在的幸福;或者说,不能为了这种冷静的理性的冷调,就牺牲现在这种温馨的感情的暖调。如果这样看问题,就可以把这个故事的涵义,把现在和过去,理性和感性,事业和爱情,冷调和暖调,都结合在一起来分析了。这样,就可以把文章写得既涉及色彩的层面,也涉及整个影片的内涵。

【附注:此文根据给田芳琦的电话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