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实用春联精粹
5784500000006

第6章 春联的学问(6)

东面峰,指成都东南龙泉山。葱岭,即广元东北之龙门山。白河,即白水,嘉陵江支流。丹景,山名,在彭县西北,上产丹砂,云多紫气。青衣,江名,经洪雅至乐山入泯江。花蕊,即花蕊夫人,五代前蜀主王建妃。作有《花蕊夫人宫词》,枇杷,指薜涛所居之枇杷门巷。蝴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此处指争名逐利而不知醒悟者。岗上龙,指诸葛亮。今河南南阳有卧龙岗。坡前凤,指庞统,号凤雏,攻雒城时在今德阳白马关下落凤坡中箭而死。关下虎,指刘备。井底蛙,指西汉公孙述。曾于成都称帝,邓援笑其为“井底蛙”。

钟云舫在长联创作上的艺术特色及主要贡献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极大地拉长了楹联的行文篇幅。楹联属格律文学,上下联要求对仗,写长不易,故通常楹语在五十字以内。孙髯首开长联风气,大观楼联蔚为大观,字数之多冠于海内。而钟云舫更以空前的勇气和才气,再一次大大拉长楹联的篇幅。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长达1612字,近十倍于大观楼联,堪称楹联创作的恢恢奇迹。仅就篇幅论,其在楹联史上的地位恰如诗中之《离骚》。有了更大的框架,自然更能容纳更多内涵。

二是极大地扩展了长联创作的思想内容。以前的长联,多均为名胜联或挽联。内容主要是写景、述史、抒情之类,且行文多粗犷的概括之笔,精雕细刻较少。而钟氏的长联,题材空前阔大,内容无比丰富,其中有深厚的历史,广阔的社会,生动的人生,写尽乾坤沉浮,国势盛衰,以及物态人情,悲欢离合。如六十自寿联,不仅道尽自己六十年的悲惨人生,更纵横捭阖,把鸦片战争以来60余年的喋血战火、国难民愁,都作了痛快淋漓的披露与刻画。小自蚊眉蜗角,大至天文地理,无不兼容并包,收聚笔下。可谓心游万仞,精鹜八极。前人曾评曰:“……其气象蓬蓬勃勃,怪怪奇奇。百灵毕集,笔足以举,力足以扛,词足以远,识见之超,胸罗之富,令人叹息不置。”

三是极大地丰富了长联的表现艺术。钟氏的长联,艺术上挥斥自如,得心应手,无论是气势、学识、情感、文采,无不超越前贤,后人也难以望其项背。其气势恢宏、震今烁古。“将上马杀贼,下马作檄,开拓往哲之心胸,推倒亚洲之豪杰。”(《六十自寿联》),大有李白海浪天风之势。其学识过人,骇俗惊世。“近十二万年后,跟踪蹑迹,眂侬斫玲珑别式乾坤。”(《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其情感强烈,泣鬼伤神。“看看看,哪一片云,是我的天!”(《题成都望江楼联》)其文采斐然,无出其右。修辞上多种手法并用,语言精炼、圆熟老练自是不说,又极富表现力和创造性。尽管如此长篇巨制,音韵上既平仄合整,对仗复工稳之至,前人曾评其《六十自寿联》曰:“通畅一气,曲折排戛,亦挺亦秀,亦豪放,亦诙谐,科诨并杂,美不胜收。悲懑之怀,直令千古英雄为之泪下,真大观也。”这段话极好地概括钟氏长联在艺术上多方面成就。

春联趣闻

王羲之巧改春联

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春节就在“桃符”上写了对联贴在大门两旁,以表庆贺。可是,夜晚总是被人揭走;然后,就是再贴再揭。

他灵机一动,何不写一副凶联?于是,他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贴上。果然没人再偷了。春节一早,他在“福无双至”后添上“今日至”三字;“祸不单行”后写上“昨日行”三字。凶联变喜联,人们都来恭贺,传为美谈。

穷秀才巧改春联

从前,有一官宦之家。父子都是进士,每当春节张灯结彩,向人夸耀,写副对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均夫人。”

因为他家为富不仁,惹恼了一个穷秀才,乘除夕夜黑,秀才在那副对联上稍加笔画,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均失夫。”

人们看了,拍手称快。

每字九画“消寒迎春联”

锣鼓声声,鞭炮轰鸣,街头巷尾摆满了艳红的春联。有一类春联叫“消寒迎春联”。

例如:“屋后流泉幽咽洽春草,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后”与“风”在书法对联中应为繁体字,是九画)这副对联每个字都是九画,上下联语各有八十一画。其书写的方法是每年冬至(“一九”第一天)开始,每日上下联各写一笔,写完九九八十一日,正好到了春分,此时整副联语也就写完了,寒也消了,春也来了!如果你有此雅兴不妨书写一番。

减写春联起风波

我国习俗,每逢春节人们喜贴含有吉祥词句的“春联”,也叫“春对”,俗称过年的“对子”,以庆贺新春的来临。春联中有一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它是说“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十二点以前是旧岁,十二点以后便是新年了。在这一夜之间,连着双岁,分成二年,既送旧,又迎新;很切合春节的景象。所以这副春联流传很广。

据说,从前有位书生,某年春节代人写春联,也从俗写这副联语,但他一时大意,竟将这副上下联末尾的“岁”与“年”减去未写,成为“一夜连双,五更分二”,正巧是贴在一位孤栖的孀妇房门上。孀本文盲,不知其非。经她读书识字的亲友们看后,非常气愤,认为这是有意侮辱,于是大兴问罪之师。

书生闻讯,惧而求饶。幸这位书生的平素言行很为乡里人所敬重,经过查询,得到谅解,一场风波才告平息。

郑板桥巧识春联

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事时曾在乡间发现一副“怪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为“又是一年”。联中没有一和十,谐音暗喻此联主人缺“衣”少“食”,横批暗示难度“年关”。郑板桥看后马上回到县衙,叫人给这户人家送去几件衣服和十斤白面。

此后,这个巧用十个数字的联语,言简意赅,对仗工整,成为佳联和美谈。

太平天国领袖的联作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由农民建立的政权,它既反清廷封建统治,又反外国侵略。太平天国革命是一场全国规模的伟大农民革命战争。自道光三十年(1851)建号至同治三年(1864)天京(南京)被湘军攻陷,前后历14年。若自起兵至最后捻军失败算,则历18年之久。领导该农民武装的领袖人物主要有洪秀全、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冯云山及后期的陈玉成、李秀成等人。

太平天国文学成就有三个方面,即散文、诗歌、楹联。其中又以楹联创作最盛。据《古今文人轶事》载,曾钻进太平军内部的清军奸细张德坚,在其所谓《贼情汇纂》中曾说:“(太平军)最尚联句,凡陷一城,分据宅第,谓之打馆,必令充先生者搜括红黄纸张撰联句,以朱墨书之,互相夸耀。”这里说的是一般将士,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在革命斗争中,更是撰写了大量表达起义军理想、斗志的联语,在中国楹联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系统收集太平天国的楹联,以王文濡《太平野史》为最早,数量亦丰。该书共20卷,书成于民国12年(1923),其中专辟有“联语”一节,介绍起义军的楹联约50副。包括天朝门联、金龙殿联、寝殿联、太阳城联以及东王府、北王府、翼王府、豫王府、丞相府、地官丞相府、典炮衙、铅码衙、典硝衙、锈锦衙、诏书衙、仆射衙、司天水衙等等王府及门联。此外,还有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巡查、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等官署联,共计三十多类楹联。

太平天国联语的作者不易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天王洪秀全、翼王石达开、干王洪仁轩、东王杨秀清、忠王李秀成都是能文能武,擅作联者。

洪秀全(1814—1864),初名仁坤,又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首领,太平天国的缔造者。他有自题卧室联云: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有道于弓刀锋镝之间,斯诚健者;

东面而征,南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顺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