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实用春联精粹
5784500000007

第7章 春联的学问(7)

此联表达了他伟大的革命理想,即要“造亿万年太平有道”,“救廿一省无罪顺民”,堪称农民战争的总动员令。言语豪壮,气势磅礴,有一股震摄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此联一谓李秀成作。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他题求贤殿联云:

拨妖雾而见青天,重振大明新气象;

扫蛮氛以光祖国,挽回汉室旧山河。

这和后来孙中山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相类似。

又有题勤政殿联,系由元代红巾军起义旧联改作: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此联充分表现了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再造舜日尧天的宏伟气魄、革命精神和政治理想。虎贲,勇猛的将士,“龙飞九五”,意谓做有德明君。《易乾》:“九五,九飞在天,利见大人。”元代红巾军起义旧联为:“虎贲三千,直捣幽燕之地;龙飞九天,重开大宋之天。”洪联稍改几字,但能出新意。

石达开(1831—1864),广西贵县客家人,太平天国的重要首领,定都天京后被封为翼王,屡建奇功。他才华横溢,所为联语,成就在太平军诸首领之上,为世所传颂。最著名的是他题广西贵县刘文彩(石部将)剃头店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联写于金田起义前夕,借题咏理发这一平常职业,鲜明地表现了革命者准备向反动腐朽的清王朝宣战的豪迈气概。堪称是一篇农民起义的特别宣言。联语语义双关,又具有极大的趣味性,以小见大,饱含哲理。据载,此联系在冯云山题联的基础上改作。冯联原为:“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石看完说:“对子好是好,但两句都头重脚轻,既吓不退胆小鬼,又引不起豪杰之士的注意。”于是挥笔改成上联,可谓点铁成金。

他又有两副楹联,流传极广,构思亦佳,亦有气吞河岳之势。

其一是:

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异域;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又一副是:

树三十面征旗,收来豪杰英雄,虎豹威,熊罴猛,吊民伐罪,只鼓一气渡黄河,战必胜,攻必取,方收我诸夏之社稷;

享二百年国祚,放着贪官污吏,豺狼性,狐狸心,暴敛横征,罔知万民皆赤子,得不易,失不难,何保尔夷狄之江山。

此联运用反对法,爱憎分明,说理充分而深刻,上下联各用四组同义自对,气势凌厉无比,极富思想性和战斗力,读后令人精神振奋、同仇敌忾。

冯云山(1815—1852),广东花县客家人。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首领之一。太平天国成立后封为南王。他还在广西桂平紫荆山以教私塾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时,就曾为书馆题联云:

暂将荆山栖彩凤;

誓将紫水活蛟龙。

联语充分表现了他以后要如彩凤奋飞、蛟龙腾空的远大理想。与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异曲同工。后来,冯云山领导群众起来打菩萨、捣庙宇,触怒当地恶霸王作新,王便以此联作冯“谋反”的证据,将他提到官府,以致激起众怒,从此揭开金田起义的序幕。

太平天国的其他将领亦有佳构,如李秀成题指挥长官邸联:

指示机宜,伤心两百余年,忍令故国衣冠,沦为妖服;

挥军力战,假手六千君子,但愿当朝文武,重返王都。

太平联语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各王府、各衙署楹联,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嵌字格尤其是“鹤顶格”嵌首写法。如“东王府”嵌首联之一:

东方诸侯,替天行道;

王畿千里,顺地无疆。

又如“豫王府”嵌首联:

豫州居天下之中,万方为宪;

王爵加封建之上,百辟同钦。

又如“丞相府”嵌首联:

丞天父鸿恩,报国效忠标姓字;

相王侯骏业,斩邪留正燮阴阳。

又如“监军”嵌首联:

监古监人皆有法;

军机军务总其成。

太平天国为什么如此重视楹联、倡导楹联?同为农民政治集团,后起的义和团则未闻有何楹联创作。这迄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如何选择春联

蛇年将至,如何选择春联也是一门学问。无论是在家自己写春联,还是选择到集市上购买现成的春联,都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健康的审美趣味。

春节各家有各家的喜事,喜事不同内容也就不同。所做的行业不同,以及张贴的位置不同,内容都会不同。是张贴在家庭还是商铺或者单位,这些都需要根据个人的特点而定。但主题都要体现出健康的审美趣味。

这种审美追求,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二、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

譬如:

“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

“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

“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

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说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

三、春联的质量。

这里说的质量主要是春联的内在质量。

春联来源于对联(楹联)。因而要求对联的撰写者必须懂得诗词格律。

1、上、下联字数相等。比如上联是七言,则下联也必须是七言。

2、用字不重复。一句中,或上联与下联中,用字不能重复,但是叠字可以除外,如声声、阵阵之类。

3、对仗。对仗是诗词格律的术语,有对称、对应的意思。如: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其中“生意”对“财源”,“兴隆”对“茂盛”,“通”对“达”,“四海”对“三江”。对仗要求上下联对应的部分词类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

但是,如果你的要求更高,这个对联中仍然有不足,“通四海”与“达三江”意思重复,所以,这里面的学问深的很。

4、平仄协调。做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平是指汉语音律的平声,汉语字典中标“阴平”、“阳平”者即是;仄是指音律的仄声,字典中标“上(读作‘赏’)声”、“去声”者即是(古汉语中的八声也归入仄声。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消失,南方的许多地方仍有保留)。平仄协调,常常运用古诗词的规矩,比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且上下联要对应。以上例来说,上联中的二四六为“意”、“隆”、“四”,分别为“仄”、“平”、“仄”:下联的二四六为“源”、“盛”、“三”,则分别为“平”、“仄”、“平”。

如果是长联,其断句另有规律,就不能套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了,另当别论。

5、横批与内容对应。横批常是两联内容的概括,千万别张冠李戴。

读者还须注意,上联常以仄声结尾,下联应以平声结尾。这样的对联读起来才响亮。在贴对联时一定要注意,右侧门框是上联,左侧门框是下联,不要贴反。没有门框,贴门边时,也是这样。

选对联还有更高、更深的学问,那是行家里手的事,此处不再赘述。

选一副好对联,会给您的节日增加不少欢乐气氛。如果您想自己撰写一副春联,也一定要遵循上述原则,不然的话,可能自己满意,却要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