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肠胃健康书
5840200000002

第2章 肠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是健康的起点(1)

胃肠道是人体的加工厂,水、食物、药物等进了肠胃道,就会被分割成比原来体积小得多的物质,经过胃肠道自身一些消化酶的作用,变成人体能吸收的小分子,被胃肠道的血管吸收,这才能为身体所用。所以说,健康的起点在于肠胃。

1.胃,人的后天之本

胃又称胃脘,上接食道,下连小肠,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中空的器官,是人体消化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人身体的发育以及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都靠胃来转化、供给。

胃是如何转化食物的

食物进到胃里,胃部通过蠕动,先把大块的食物“研磨”成小块,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以便身体进一步吸收。身体在吸收的过程中,胃腺的泌酸细胞分泌出胃酸,杀死附着在食物表面的细胞。主细胞会分泌蛋白酶、凝乳酶等酶类,在这些酶的帮助下,人体摄入的蛋白质、糖分等营养物质开始分解,然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

后天之本取决于胃气

中医素来有“胃乃后天之本”的说法。那么,这种说法从何而来呢?我国传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记载:“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仓廪之官,即管理并按时发放财物的官员。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胃的管理,人的五味才会出现。由此,也印证了西医所说的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能量,都来自胃的提炼、转化这一观点。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好比树根,脾胃为后天之本,“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这种说法很好理解,因为人在生命之初,在母亲肚子里时最先形成两肾,所以将肾脏称为先天之本,然后,经过母亲十月怀胎出生后,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吃。新生婴儿一天不进食就会感觉饥饿,一周不进食便会胃涸而死。所以,孩子一出生就要吃,要想吃得好首先就得胃能消化得了。所以,便有了“胃乃后天之本”的说法。

由此可见,胃气决定着人的生与死。对正常人来说,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体现;对病人而言,胃气则影响康复能力。

2.肠,是人体食品加工厂,营养吸收之所

人们一说起胃,总是不免要提起肠,肠胃,肠胃,这都是常见的说法。胃是后天之本,那与它关联紧密的肠道呢?

肠道的主要家庭成员是小肠和大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三部分。大肠位于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包括阑尾)、升结肠、结肠右曲、横结肠、结肠左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几部分。

小肠主吸收,大肠主排毒

小肠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和分泌。小肠具有泌别清浊的功能,能对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进行进一步的消化,随后进行的分清别浊。大肠的功能是将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如果大肠在排除垃圾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那么滞留在肠内的垃圾就会腐烂、发臭,制造出大量的有害物质、有害气体和毒素。与此同时,大肠还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够分泌出一些物质,起到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的作用。

中医:小肠受盛,大肠传道

中医认为小肠为受盛之官,大肠为传道之官。《黄帝内经》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的这一功能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同时与肺的肃降有关。

受盛就是“承受和兴盛”,是指小肠接受由胃传送下来的水谷,将其分解成精微物质,并大量吸收,使体内的精微物质非常富足,故称“兴盛”。这些精微物质就是“精”,精就是能兴盛人体脏腑功能和真阳元气最基本的物质。

为什么说大肠是“传道之官”呢?这是因为,大肠是主传道的,水谷被小肠吸收后,那些糟粕和没有被吸收的少量水谷精微仍然是清浊混杂的,但是浊的多清的少,这时就需要大肠的道路来传输。传输的过程就是在大肠中进行最后的过滤以分别清浊。清者,包括一些营养和水,最后被彻底地吸收和利用;浊者,也就是那些糟粕,就会被传送到魄门,也就是肛门,最后被排出体外。

纤维吃得少,肠道多受罪

现代人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纤维的不足,大大减少了肠的蠕动,使肠运动低下,生出便秘。如果体内产生毒素物质,就会在大肠壁上引发大肠炎等各种疾病。

另外,由于现代人的饮食在加工过程中,营养大量流失,使得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害细菌、病毒等就会感染大肠,也会引发肠炎、肠无力等各种疾病。

在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多的肠道疾病都是因为饮食不当引发的。这告诉我们,了解肠胃构造及原理只是第一步,懂得照顾好自己的肠胃才是最关键的。

3.肠胃有问题,信号很明显,不能疏忽

既然肠胃健康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它不舒服呢?有没有哪些信号可以提醒我们尽早关注呢?下面我将告诉大家肠胃病的一些典型信号,如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早治早好。

信号一,腹痛

如果在行走或跑步时会有一边肚子痛,放屁后或者轻揉肚子时会感觉疼痛减轻了一点,且能在腹部摸到小的包块,这种状态多是结肠痉挛。

如果腹痛的同时还出现恶心、呕吐、积食的现象,并且在秋季时表现更明显,就可以进一步确认是结肠痉挛了。

如果疼痛有一定的节律性,而且常常是因为受凉、上火,或者吃辛辣食物刺激而诱发,这种情况则应是胃溃疡。

如果腹部的疼痛是隐隐地胀痛,并且位置是在左腹部位置,还经常受到便秘困扰,而且腹痛后大便时还出现便血,身体也明显消瘦,这就要考虑直肠癌或结肠癌的可能。

信号二,进食后胃痛

如果常在饭后两小时开始胃痛,有时候发生在半夜,痛感明显时甚至会痛醒,且在秋季和冬季还常有泛酸现象,吃点温热的东西痛感减轻,这是十二指肠溃疡或发炎的表现。

信号三,面部生痘痘,多斑

《黄帝内经》讲述了胃经在面部的循行路线,大致起于鼻翼两侧,上下延行,总体沿着面部轮廓走行,上方到左右发际处,再沿着发际继续往上。了解了这些,在照镜子的时候注意观察,如果顺着胃经的路线上有新生的斑点、痘痘等,这很可能是胃病早期的预警。

信号四,舌边齿痕,舌中有裂痕

观舌诊病是中医看诊的一绝。针对胃病,我们可以观察舌头的形态。如果你发现自己舌头边缘有被牙齿咯的印子,也就是齿痕,这是身体在提醒我们,健康可能出现问题了,脾胃已经变得虚弱了。

信号五,饱胀感强烈

饭后感觉饱胀或整天都感觉肚子胀,口气重,体重下降,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想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信号六,饭后腹泻

刚吃完一顿饭,肚子就难受、腹泻,基本上吃一顿泻一次。不吃东西的时候,稍微受凉就会发作。腹泻的排泄物为水样。虽然腹泻,但不见消瘦,这有可能是慢性过敏性肠炎。

4.肠胃受伤,人体其他问题接踵而来

一般而言,轻微的肠胃功能失调的表现是胃气虚弱、没食欲、反酸、打嗝、恶心、呕吐等。此时如果不重视,不加以调理,病情就会恶化,就有得急性、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甚至是癌变的可能。

由此不难看出,健康问题就好像多米诺骨牌,如果一张牌倒下不加以阻止,就会接二连三地有问题出来。所以,在养护肠胃时要有整体意识,要对整个肠胃系统负责。下面我具体谈谈肠胃系统的强弱对保持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影响,以及肠胃病的危害和并发症。

肠胃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表现和危害

胃出血 血管受损破裂后出血、呕血、黑便,一般出血前疼痛加剧,出血后疼痛减轻

消化道出血 同时会出现体重减轻、贫血、舌炎,甚至癌变,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癌变概率更大

便血 这里是指短时间内大肠出血,并伴有脉搏增快,血压降低及血色素降低,需要采取输血治疗

幽门梗阻 常常发生在胃溃疡时。溃疡充血、水肿,妨碍过道通畅,造成梗阻,约5%会发生癌变

胃穿孔 当胃溃疡的溃疡向深层发展,穿透浆膜层与腹腔相通,使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发生急性腹膜炎,即急性胃穿孔。严重的人可死于败血症和腹膜炎

肠狭窄 一般难看出有什么明显症状,但严重时会引起肠阻塞

中毒性扩张 这是肠胃病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结肠炎的人,死亡率高达4%,且极易并发肠穿孔

结肠癌 临床上,大约5%肠道病变会发生癌变。也就是说,当你的肠胃出现了健康问题,如果你不关心、不在乎,放任自流后就有一半的可能成为癌症患者

由此我们了解到,肠胃的健康绝不仅仅是肠胃的健康,它和整个消化系统密切相关,和人的整体健康密切相关,和我们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平日里,请多关心它一点儿。

5.病从口入,吃不对是伤害肠胃的最大元凶

俗话说,少吃一口,舒坦一宿。这些从实践中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宝贵的养生防病之道。暴饮暴食影响身体健康,也是造成肠胃疾病的重要原因。吃得过多,不仅使肠胃消化压力增大,也会使身体其他器官缺血,影响健康。

想要不伤肠胃,首先应避免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不仅不易消化吸收,而且有损脾胃。生冷食物常常把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卵带进体内,招致疾病。熟食过冷,也会伤害脾胃,体质虚寒的人,尤其不可多吃生冷饮食。

其次,避免饥饱失常。它往往造成精气虚弱,或招致其他疾病。过饥则饮食摄入量不足,气血化源匮乏,久而久之则精气虚少,感受邪气而引发相关病症。相反,过饱或暴饮暴食又容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受伤,饮食停滞。

最后,进食不干净的食物也是导致肠胃疾病的一种重要原因。吃的东西不干净或已经腐烂变质就易引发腹痛、泄泻、痢疾或蛔虫等疾病。

很多人肠胃生了病,只想着靠医生和特效药,在生活饮食上却毫不用心。即使医生提醒了,仍然坚持不了多久就又开始瞎吃瞎喝。

大家可能觉得肠胃小毛病不是什么大问题,实际上,如果继续放任饮食,病情加剧会非常快的。我就见过无数例患者,因为饮食不当,病情由普通的肠胃小问题,加重甚至出现胃出血和胃穿孔,出现胃癌的也不是没有。

这种现状不免让医生感到无奈。我在这里真诚地提醒大家,得了肠胃病,找到了病因,除了遵医嘱用药之外,还要下定决心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疾病才会痊愈,否则就是再昂贵的药品,疗效都是有限的。

6.寒是大忌,受凉导致肠胃疾病久久不愈

“百病寒为先”,寒气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的关键,肠胃病也不例外。肠胃怕寒。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侵袭后,肠胃运行会受阻,身体自然难受。尤其是脾胃本就较弱的人,更是受不了寒冷。遇风寒后,胃部会隐隐作痛,有时重有时轻。因为胃酸的酸水增多,食欲也会受到影响,手足冰凉,严重时还会出现腹泻。

四肢温热,肠胃才有暖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阳气之末。也就是说人的四肢是阳气灌溉的终点。如果手脚温热,就说明体内阳气比较充足。如果手脚温度不够,甚至有些人常年四肢冰凉,这就说明体内阳气不足,内有寒气。医生常常会问来就诊的人有没有感觉自己手脚发凉。这也是判断身体是否受凉的最简单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手脚温度是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温度,而不是一时的温度状况。

我们可以摸出手脚的温热程度,依据不同的温度分为手足不温、手足冰凉和手足极冷三种。手足不温是说手脚的温度比正常温度低,人感觉不暖和,这说明身体里可能有轻微的寒气,但还不算严重。再严重就是手足冰凉了。这种程度的冰凉有时还会伴有出汗的现象,这就说明体内阳气已经亏得挺厉害了。这些人手指、脚趾虽然冰凉但手心和脚心却发热,总想挨着凉的东西才舒服,但人又特别怕冷,容易出虚汗。事实上,这种热是一种虚热,是体内寒气重的表现。最后程度是手足极冷,这是指手脚温度极低,甚至有的人连肘关节、膝关节之下都是冰凉的,这就提示体内的阳气已经极度亏虚,寒气过重,往往会直接伴随着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