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永不谢幕的悲喜剧”:莎士比亚
5850900000003

第3章 新教和旧教

又是一年的早春,威尔快满5岁了。玛丽渐渐发现她的这个儿子有些特殊。星期天,孩子们都跟大人一起到教堂去听讲道、诵圣经、唱圣诗、作祈祷……每到这种时候,威尔总是特别安静,他会很专注地望着牧师亨利,似乎他的嘴里吐出来的不是教义,而是彩色的玩具。当时在英国国教会里已主要使用英语,而亨利,也是剑桥大学毕业的新教徒。他听说威尔那么“虔诚”,就试着教他背诵《主教圣经》和《通用祈祷书》的一些段落。这事也怪,教威尔竟然比教一些大孩子还省力,并且,小威尔快嘴快舌,还能在教义问答时积极发言。

从教堂回来,威尔把吉尔伯特和不满1岁的妹妹琼安置在床上,咿里哇啦地放声演说,有时像爸爸一样激情澎湃,有时又有点像牧师亨利,小大人似的,庄严肃穆。

玛丽将威尔的表演看在眼里,悄悄问约翰说:“咱们的儿子怎么会对新教那么有感情呢?”约翰不以为然:“我看他是对英语本身有兴趣,你要不信,跟他讲点与教义无关的故事试试。”果然是爸爸猜得对。不久以后,每当夜幕降临,几个孩子就依偎在妈妈身边听故事,无论她讲什么,孩子们都惬意至极。如果哪一天,她偶尔有点耽搁,威尔的眼里就会飘过几丝恐惧、焦躁。他若等不及了,会自己断断续续讲些句子出来。啊,妈妈知道了,正是故事、闲聊、猜谜语、文字游戏帮孩子消磨黑暗中的时光,没有这些,他们会孤独的。

那个时代的英格兰人都爱闲聊,斯特拉特福也一样。新开张的店铺门前、小酒馆里、集市的空地上,时常有三个一群、五个一帮的侃谈高手聚在一起,小威尔爱钻到他们中间去,听得津津有味,乐了就手舞足蹈,哈哈大笑。

约翰对玛丽说:“该让威尔上学念书了。”

这年的秋天,在斯特拉特福文法学校的附属幼儿班里,又增添了一位栗色头发、棕色眼睛的小男孩。新入学的威尔·莎士比亚小小年纪就一副成人打扮。那时的父母都盼儿女快点长大,这种急迫的心情自然就压抑了童装业的发展。

在小威尔的眼里,小学生真是太苦了!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可在7点钟前必须赶到学校,喘息未定,孩子们就得用拉丁文祈祷,感谢上帝使自己成为品行端正、圣洁的孩子。然后是上课,9点钟才允许学生吃早餐。谢天谢地,中午还有两小时的空闲,可以回家吃正餐,但是,肚子里的咸肉、酸酒、黑面包都还没平静下来哩,又得匆匆赶回学校了。然后再一直苦熬到下午5点多放学。每周有两个半天的休假。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不学历史、地理;没有音乐、美术、体育;也没有生物、化学、物理,唯一的课程就是拉丁文法。

课程的单调、枯燥就够扫兴的了,教学方法还是蛮横的填鸭式。老师夹着一根棍子踏上讲台,原则上照本宣科。有时,他觉察到课堂上有嘤嘤嗡嗡的声音飘浮,就放下讲义,喝道:“韦泽比,你站起来,我刚才讲的什么,复述一遍。”韦泽比的眼睛一直在追逐窗外的小鸟,当然不知道恶狠狠的老师咆哮了些什么,只得傻站着等待下一步的“急风暴雨”:叫骂羞辱你的心灵,棍棒敲击你的屁股。

威尔替韦泽比感到委屈,但他可没有陪着好朋友共进退的想法,而是像欣赏漫画一样去看老师挥舞权威之棒的神态。并且,他还发现,尽管文法很无聊,但那些注释语法规则的材料却很有趣。材料是罗马人写的拉丁文诗歌、戏剧和历史故事。

玛丽多少知道一点学校的情况,不禁担心威尔难以承受频频爆发的惩罚,她问丈夫:“罗马帝国早已消亡,为啥还要孩子去学它的语言呢?”约翰说:“罗马英雄就是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威尔能通过拉丁文接触到他们,真是幸运呢,为这个,即便挨点揍也值啊!”

往年的初冬大多是宁静而欢乐的,人们迎着飘飘洒洒的雪,为一年一度的圣诞而忙碌着,同时企盼来年的好收成。可这一年有点异样。11月,整个斯特拉特福都陷入亢奋和慌乱之中。街头巷尾总聚着些人在讨论时事。

“听说威斯特摩兰伯爵和诺森伯兰伯爵发动叛乱了。”

“为啥呢?”

“反对伊丽莎白女王呗。他们支持封建分权,支持天主教会。”

叛乱不断蔓延,每天都有战地新闻在小镇市民嘴里流传。没过几天,伦敦来了募集士兵的官兵,组织警力到处搜捕无业游民参军,不少作坊都加班加点地铸武器,制马具,为沃里克伯爵率军平叛提供辎重。

威尔像雪天里的小狗一样,上蹿下跳,到处去围观。尽管大人们的话听起来似懂非懂,他还是非常喜欢这热闹的场面,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炉火熊熊;马厩里马匹咴咴乱叫;钉马掌的人累得气喘吁吁。人们见了好奇心特强的小威尔,会高声说几句玩笑话:“怎么样,小家伙,报名参战呀?”威尔听到这些话,更加得意。

玛丽不喜欢战争,她更操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她已经预感到威尔不会安分守己的,对约翰说:“看好儿子,别让他走东家串西家。”约翰不同意妻子的观点,“让他去吧,总躲在母鸡翅膀下的小鸡永远长不大。”

第二年,叛乱被平息了,威斯特摩兰伯爵和诺森伯兰伯爵逃往苏格兰。同时,伊丽莎白也被罗马教皇宣布革出教门。英格兰各地都加强了对天主教活跃分子的管制和镇压。

仲夏的一天,有消息传来,说是小镇的圣十字架互助会小教堂要被捣毁了。玛丽满面愁容,她想和孩子们静静地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可威尔不依,他吵着嚷着,要去看这件新鲜事。

当威尔拉着妈妈赶到现场时,小教堂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唧唧喳喳地议论着。

“这一下旧教就更没有市场啦,听说好多商人、教师、领主都宣誓接受国教了。老一套真的就完全过时了吗?”说话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看见小教堂的彩色窗玻璃被稀里哗啦地拆下来,眼里闪出悲戚的光。

“天主教那些把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人觉得活着没意思,也该改革了。”反驳她的是一位年轻人,像是她的儿子。

“教皇的丑闻到处流传,在教徒那里根本没什么面子可言。”旁边又有人插嘴进来。

小教堂里的贵重陈设被一一没收,天主教仪式用的祭服和祭坛布被抱出来扔在地上,说是市政议员和他们的妻子有资格以低价购买那些纺织品。威尔和几个小伙伴都催玛丽去买,但她咬咬牙拒绝了。

回到家里,威尔不停地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是新教好还是旧教好?”

妈妈沉默,爸爸也沉默。得不到答案的威尔恼怒万分。

刨根问底

英国国教是怎么回事?

英国国教又叫圣公会,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父亲亨利八世建立的教会。亨利八世因为个人婚姻问题和罗马教皇闹翻了脸,于是成立圣公会以取代天主教,禁止罗马教皇插手英国宗教事务。天主教在英国的势力虽然被摧毁,但忠实的信徒仍为数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