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5957900000023

第23章 不爱江山爱美人——二十世纪最动人的爱情

人物小档案:

No.1 爱德华八世(1894年—1972年),全名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帕特里克·大卫,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之子。自1936年1月20日其父乔治五世驾崩到1936年12月11日退位,为英国和英联邦各自治领国王,共执政325天。他是温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退位后成为温莎公爵。

No.2 辛普森夫人(1896年—1986年),全名华里丝·辛普森,也译作沃丽斯·辛普森,辛普森为前夫的姓。开始是爱德华八世的情妇,后来成为爱德华八世的妻子并获得“温莎公爵夫人”的头衔。

英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共有六个孩子,爱德华是长子,依照王位继承法,他在1910年被立为英国王储。第二年,又受封为威尔士亲王。爱德华就读于皇家海军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掷弹兵卫队服役。这位受人欢迎的亲王,还是一位风度翩翩、富有人情味的绅士。他有一张文弱年轻的面孔,眸子忧郁深邃,高鼻梁,一头金发。这样的外貌,加之富有人情味的绅士风度,尤其是所拥有的皇室无上的尊贵,使他成为了女人心中梦一样的人物。22岁那年,爱德华与一个公爵的女儿——罗丝玛丽一见钟情,但被国王夫妇强行拆散,因为王室根本不能接受自由恋爱。王室为他从欧洲各国王室物色了18位妙龄公主,但都被爱德华拒绝了。爱德华完全按照自己的口味,自由地和一些女人交往着,其中长久保持亲密关系的就有两位。

英国王室一直关注着爱德华的举动。爱德华当然不会不知道,他只能享受五年的不受干扰的热恋,而后,他的爱情将演变成一个可怕的结局。但这个结局早已被老国王乔治五世预见到了。老国王说:“我死后,这个孩子不出十二个月就会毁掉自己。”

1931年6月,37岁的爱德华认识了平民出身、两度婚嫁的美国人沃丽斯·辛普森。少女时,沃丽斯就特别喜欢那些有关平民如何引起皇室的注意、获得他们青睐的故事。她的房间里挂了几十张王子照片,和当时成千上万的所有年轻女孩一样,沃丽斯迷恋上了英国皇位继承人——长着一头金发的威尔士亲王爱德华。她剪辑出所有有关王子的报道,时刻关注着王子的一举一动。在经历了10多年的期待后,在她25岁时,沃丽斯终于和英国王子有了生命中的第一次交集。

1920年4月7日,爱德华与表兄路易斯·蒙巴顿在乘名望号巡洋舰去澳大利亚途中来到圣地亚哥。年轻的王子纤瘦矮小、满头金发,显得迷人又随和,很快便征服了整个圣地亚哥。下午2点30分,他与蒙巴顿来到海边,和战场上归来的退伍老兵们握手,然后在礼堂内向大约两万人发表了演说。

当时,沃丽斯的丈夫温菲尔德因酗酒和不检点的行为以及与上司的冲突,没有被邀请出席在新墨西哥号战舰甲板上为欢迎王子举行的盛大午宴,也没有在阿鲁斯图克号和名望号舰艇上接受王子的接见。那天晚上,沃丽斯和温菲尔德一起出席在科罗纳多饭店举行的市长舞会,她的自尊心又一次受到了打击,晚宴的来宾名单中没有她的名字。沃丽斯只是远远地看见身穿皇家海军夏季白色制服的王子与数不清的人握手。虽然沃丽斯见到她少女时代的偶像时很激动,但是这段令人兴奋的经历马上被与温菲尔德之间婚姻的破裂所吞噬。

沃丽斯再婚后成为了辛普森夫人。由于辛普森的社交关系,她终于来到了威尔士亲王爱德华面前。1930年10月,辛普森夫人在参加一次行猎活动时,第一次见到了爱德华,不过没给爱德华留下什么印象。第二次相见已是“遥远”的六个月以后。谁都没想到,第三次相见时,爱德华便开始赞赏这个女人的礼服。爱德华最先退席,却出人意料地等在门外,用车将辛普森夫妇送回家。渐渐,俩人相见的次数增多,间隔缩短,……1932年,辛普森夫人成了爱德华所住的贝尔凡得宫的常客。第二年,爱德华便令人吃惊地在伦敦最大的饭店为她举行生日晚会,还将一个天鹅绒的小盒子放在了辛普森夫人的手中:那是一个小钻石和翠玉的手镯。

对于爱德华和辛普森夫人的一见钟情,民间流传着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1931年6月,爱德华心血来潮,又玩起搁置已久的老把戏,换上便装,一身普通佣工打扮,登上一列便车,只身出外游玩。火车空空荡荡,偌大一个包厢,除爱德华外,只有一个单身女人。那女人金发蓝眼,皓齿厚唇,体态轻盈,秀色可餐。言谈间风情千种,移步时仪态万方。爱德华偷窥良久,怦然心动,不禁打破在女人面前冷若冰霜的习惯,主动与那独身女子攀谈。二人天南海北地交谈,从伦敦的雾天到大西洋的风,从法国的白兰地到西班牙的古城堡,话越说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年届37岁的爱德华第一次彻底投入到与异性的交谈中,感到十分愉悦和快乐。这个女人就是辛普森夫人沃丽斯。但到这时为止,辛普森夫人仍不知爱德华的真实身份,只是把这位与她主动攀谈的英国男人当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列车邂逅以后,爱德华和沃丽斯一见钟情,成为知交。

一个经历过两次婚姻的女人,她没有通常意义的美貌,而且瘦骨嶙峋。彼时的爱德华从王子时期开始,就被各式绝非等闲之辈的情人包围。他曾和一连串的年长的已婚妇女发生感情,比较著名的包括弗丽达·达利·沃德和西尔玛·佛奈丝侯爵夫人,她们美貌娇媚、个性十足、热情癫狂……除了这些情人,还有一堆身份高贵的公主企盼与爱德华结成连理。

而沃丽斯却打败了她们,以她无可比拟的魅力收服了爱德华漂浮不定的心。沃丽斯具有美国人的独立精神,意志坚强,幽默乐观,见解独特,同时也很有女人味。她不漂亮,但体态轻盈,优雅高贵,有教养。她布置的家舒适得令人叫绝;她张罗的美式晚宴赢得了国王的赞赏;她能让爱德华说出不能对任何人说的心里话。就像懂自己的心思一样,她懂得爱德华心里的每一个想法……爱德华什么样的漂亮女人没见过?脸蛋儿早晚都会衰老的。他接受的是沃丽斯整个的人和她所创立的一整套有情趣的生活方式。

爱德华和沃丽斯频频约会,形影不离,双双出入于上流舞场、下等酒吧。沃丽斯亲昵地称呼爱德华为大卫。她广泛的兴趣使他俩兴味相投;她诙谐的语言和智慧的评论使他刮目相看;她品位不凡的着装让他惊艳不已……她就这样俘虏了英国未来的国王。泰晤士河游艇上、维也纳多瑙河岸、意大利比萨斜塔,到处留下爱德华的开怀笑声和沃丽斯的莺啼软语。二人一时成为新闻焦点和人们街谈巷议的对象。

这时,有人开始猜测沃丽斯被立为英国王妃的可能性,但这一猜测立即被洞悉英国王室继位惯例的人们否定。沃丽斯虽有出众的才华,浑身上下确实透露出雍容华贵之气,但她年长爱德华好几岁,有过婚史,出身于贫贱人家。不仅如此,沃丽斯还是美国公民。一向高傲无比的英国人绝不会接受一个已婚的美国妇女成为自己国家未来的王后,这有损于大英帝国的赫赫威名。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驾崩。王储按王位继承法继承王位,成为爱德华八世。即位典礼后,新国王就对沃丽斯说:“任何事情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感情。”同年5月,沃丽斯开始办理离婚手续。8月,新国王带着心爱的女人去地中海度假,起初一切都非常美好。在南斯拉夫的马夏,当地人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围着新国王和沃丽斯欢呼。在阿尔巴尼亚小渔港的夜晚,成千上万的农民用火把和歌声欢迎国王。国王开玩笑地说,这全是为了沃丽斯,因为他们知道国王爱上了她……不过很快,快乐退潮,美国各大报连篇累牍地惊爆英国国王恋情,消息像病毒一样反馈到英伦三岛。

爱德华继位后,马上引起许多大臣与人民的不满。这是因为爱德华对政治既无知又轻率。他每星期大部分时间都和沃丽斯在一起,大臣们给他送去的国家文件,他经常不看,或者给沃丽斯看。他对自己的某些职责完全没有兴趣,作为英国国教会领袖,对国教会的运行非常无知,周日从不去教堂,甚至两次问主教谁有权利任命大主教(这是他的权利)。9月23日,爱德华本来应该给一个苏格兰医院剪彩,但是他借口给父亲吊丧(虽然宫廷吊丧已经结束几个月了)而让弟弟艾伯特代替他去。在弟弟代替他履行职责时,他却亲自开车走了100公里,去一个火车站接沃丽斯。

10月27日,沃丽斯办好了离婚,当日爱德华送给她一块当时价值1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20多万英镑)的绿宝石。12月初,在爱德华和沃丽斯准备结婚时,英国政府却反对他们结婚并同时保留王位。如果爱德华不顾政府意见,政府就必须辞职,会导致一场立宪危机爆发。爱德华的母亲、王后玛丽不得不以这样的言辞劝爱德华放弃沃丽斯:“那些在战争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出伟大牺牲的人们很难想象做为国王的你为什么不能做出一个较小的牺牲。”

国王准备和沃丽斯结婚的消息一经传出,民众一片惊愕。整个帝国的女人都把沃丽斯看成是偷走国王的坏女人。舆论界更是大兴风浪,说沃丽斯心术不正、玩弄阴谋诡计、冷酷无情……沃丽斯家被包围了,陌生人在记录她们的行踪,恐吓信批评信纷纷寄来,有人还准备刺杀她。沃丽斯被迫离开美国前往法国。

只有萧伯纳、丘吉尔、毕维布罗克寥寥几位最智慧、最优秀的人物支持国王。丘吉尔在众议院、毕维布罗克在舆论界根据宪法为国王争辩……丘吉尔说,国王想娶他心爱的女人为妻,有什么不可以呢?这时,有人劝爱德华接受妥协方案,即接受无名义婚姻——可以结婚,但妻子不享受丈夫的地位头衔。爱德华决定后退一步,接受这个妥协方案。1936年11月16日,爱德华和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在堡宫见面,表达要和沃丽斯结婚的想法。首相告知爱德华,其想法在精神上是不可被接受的,因为他作为英国国教会的领袖,根据英国国教的教义——离婚和再婚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另外,人民也不能接受沃丽斯为王后。为此,爱德华提出了另外一个结婚方案,那就是沃丽斯在婚后不拥有王后头衔,未来他们的孩子也不能继承王位,但这个方案依然被内阁拒绝。

无奈之下,爱德华向母亲玛丽王后和三个弟弟求援。玛丽王后表示不能认同这桩有损王室尊严的婚事,拒不授予沃丽斯“公爵夫人殿下”的头衔。这时,爱德华表示,婚事不成宁可退位。玛丽王后却回答道,“你不当国王,你弟弟会当得很好。”

于是,爱德华通知首相如果他不能迎娶沃丽斯,他将退位,当时首相鲍德温给了爱德华三个选择:

1.取消结婚的想法;

2.迎娶沃丽斯,违抗首相的意愿;

3.退位。

首相鲍德温要求爱德华在12月6日做出最后选择。沃丽斯在给爱德华的信里鼓励他接受退位,因为“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全世界人面前丢脸,因为如果你不这样你就会像个负心汉,而我就成了那个‘被抛弃的女人’”。

1936年12月10日,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心爱的女人不惜作出退位的牺牲,宣布退位,并且永远放弃子孙后代继承王位的资格。12月12日,爱德华与沃丽斯永久性离开英国,没有皇家允许不能回国。其弟约克公爵继位为王,称号乔治六世。当时,爱德华已经43岁了,在辞去王位后,他受封为温莎公爵。不久,爱德华与沃丽斯在法国顺利成婚。二人婚后双宿双飞,恩爱无比。爱德华被任命为英国驻法军事代表团成员,参与军机。法国败亡后,爱德华携带夫人转往西班牙。他俩每日穿梭于纽约、巴黎和棕榈滩的富人圈之间,以争取世人对他们的好感。

爱德华八世退位的举动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在震惊之余,很多国家开始猜测爱德华八世退位背后的故事。他们认为,爱德华八世退位除了因为沃丽斯外,也许另有隐情。当时的美国政府认为,导致爱德华八世退位的真正原因不是沃丽斯曾离异,而是因为她是纳粹德国的狂热支持者。当时正值二次大战前夕,英国、法国和美国结成了盟国,共同抵御德国法西斯向世界人民发动的挑战。如果英国国王娶了一位支持德国纳粹的女人为妻,那么无论是英国王室还是英国政府,都无法面对盟国及本国国民。于是,王室和政府共同向爱德华八世施加压力,在最关键的时刻,愤怒的鲍德温首相竟以内阁集体辞职要挟。而此时,深陷爱河的爱德华八世已经无法自拔,只好乖乖地摘下自己的王冠。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法国等也针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甚至还派出秘密人员对爱德华夫妇进行监视。

既然统治不了国家,爱德华和沃丽斯就在自己的家里指挥着仆人、司机和厨子。爱德华放弃了天生该做的事业,但是又没什么事情能填补空白。不过他仍然保持着王室成员的尊严,享受着特权,而且他希望自己的夫人也能受此优待。他家的仆人仍然身着宫廷制服,而且不论是在他们精心布置的住宅还是公寓,只要有陈列着王室祖先画像的地方就必然悬挂宫廷画像。

爱德华在一件事情上非常下心力,那就是不遗余力地为夫人争取王室封号。当初,爱德华力排众议和沃丽斯结婚的时候,英国王室坚决不肯接纳这位来自巴尔的摩、两度离婚的女人为王室成员,更不可能授予她“殿下”的封号。这样的怠慢令爱德华十分痛苦,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想办法对夫人进行补偿。

爱德华和王室家族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因为退位事件变得岌岌可危,英国王室坚决不肯接纳沃丽斯,而他在为夫人争取封号时决不让步的态度则使紧张的家族关系进一步恶化。爱德华的母亲玛丽王后在写给自己的另一个儿子、爱德华的弟弟乔治六世的信中提到:“你可知道为了这个‘殿下’的称号他让我伤透了心。一旦把封号授予了那个女人,外人恐怕就会认为我们承认了这桩可怕的婚姻,这在任何方面对我们来说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啊。”

二战期间,英国遭受了纳粹德国猛烈的袭击,白金汉宫也遭到轰炸。即便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爱德华仍然不忘向王室为夫人讨封号。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指挥战争的百忙之中对爱德华进行了一番忠告:“阁下既然已经从世界上最尊贵的王位上退了下来,就应该为了您的权益和尊严多做些事情,而不是为了虚名斤斤计较。”爱德华曾一度被任命为巴哈马总督,于1940年7月远渡重洋赴任。巴哈马一行令爱德华夫妇忙得四脚朝天,所以战后他们觉得应该彻底放松一下。如果天气好的话,爱德华就打几轮高尔夫球,天气不好就打个盹,然后斟酒小酌。不过到了下午4点他就得忙活起来了,不是向下人们转达夫人的指示,就是亲自为夫人跑腿效劳,而这个时候的沃丽斯正在忙碌地准备当天晚上的晚宴或者社交活动。

爱德华似乎心甘情愿地享受这种虚度光阴的生活。一次,他在跟美国外交官的夫人交谈时无意间表露了自己的这种心态:“我今天是怎么过的呢?早上我起得晚了点儿,陪公爵夫人出了趟门,她买了顶帽子,我在旁边欣赏。回家的路上我在博伊斯下车,观看了一会儿美国士兵的橄榄球比赛。后来我想散个步,可是天太冷了……我到家的时候,公爵夫人正在上法语课,所以没人陪我聊天,正好上礼拜我母亲给我寄来几个纸盒子,我就拆开看了看。嗬,里面装的是我小时候学法语时写的作文,那会儿正是一战期间吧……您也知道,我这个人向来不爱阅读。”

1972年,爱德华无疾而终,老死泉林,享年78岁。他的祖国在他死后才再度接纳他,将他安葬在温莎堡的王室墓地。沃丽斯后来以温莎公爵夫人的身份把自己丈夫的遗体送回英国,参加国葬。整个英伦三岛举国上下一片悲声。在那个时候,认同他们爱情的人,已经比几十年前要多许多了。人们把他们看做是为爱情献身的经典。沃丽斯死后与公爵合葬,但这只表明王室有限度的和解,她的墓碑上只刻着“温莎公爵夫人沃丽斯”的字样,还是不称“殿下”。

现在想起来,没有爱德华和沃丽斯的爱情,整个英国的历史也许会被改变,现任的女王也许永远不会出现。为了爱情而抛弃王位的君主,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看,是不负责任;从人的角度来看,是把爱情当做自己毕生的信仰,是“人”这个概念的最完美的诠释。

相关链接:

立宪危机

根据《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纲》,英国王室遴选后妃的惯例是王后必须为纯正血统的英国人,所以英国首相鲍德温代表政府、王室、议会提出:英国不能接受一个美国人为王后。另外,辛普森夫人出身平民,没有资格充当大不列颠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王后;其次,辛普森夫人过去离过婚,现在又是有夫之妇,重婚为法典所不容,即使她能马上离婚,但爱德华八世作为英伦之主,娶一位离婚两次的妇女,也有悖国教中反对离婚的教规。

英国是最早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却在政治制度上保留了君主制的封建尾巴。对于现代工业化的英国,君主以及王室是英国民族团结的象征,是整个民族的精神领袖。根据教规,英国国王婚后在原配妻子还在世的情况下禁止再婚。再据英国宪法,爱德华八世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他一旦继承王位就成为国教当然的最高领袖。在由大主教主持的皇冠加冕典礼上,国王必须宣誓维护国教教规。因此,爱德华八世要继承王位,就不能再婚或娶辛普森夫人。如果爱德华不顾政府意见,政府必须辞职,这必然会导致一场立宪危机。在爱德华作为国王的数月之中,他的婚姻问题引发了一场危机,他的政府、自治领政府、人民、教会均反对他迎娶辛普森夫人,他如果违背民意引起政府辞职,即违背了作为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保持政治中立的基本宪法方针。所以,他选择了退位,他也成为了英国和英联邦历史上唯一的自动退位的国王。

斯坦利·鲍德温

鲍德温于1923年5月23日出任英国首相。他是一位保守主义者。在1937年退休的时候,他获得了不少的称颂。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大贬抑了他的公众形象。鲍德温、张伯伦、麦克唐纳,常被认为要对英国在1939年大战爆发之前,未进行充足的军事准备负责。而鲍德温的辩护者却指出,他一向走温和路线,因此没有全国一致的共识,他不应推行激进的军事重整计划。而事实上,当时不论英国、法国还是美国,高举和平主义的绥靖政策大行其道,所以英国军备之所以未及重整,并非鲍德温一人之过。不过,丘吉尔却认为鲍德温难辞其咎。他坚信鲍德温对纳粹德国采取安抚的态度,促使希特勒认为英国一日不受到攻击,一日也不会战斗。丘吉尔虽然对张伯伦等政治对手都能宽宏大量对待,不过对鲍德温却不留情面。在鲍德温1947年80大寿的时候,丘吉尔就拒绝寄送贺卡,还刻薄地说:“我希望他早日康复,但他没有在世上存在过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