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知行合一:王阳明传
5988600000013

第13章 阳明遭难(2)

以首辅刘健为首的朝中重臣开始集体上书。几位大臣坐到一起,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地写了一篇奏折递交上去,他们跟皇上说:“一日在乎其位,则一日显乎其官!”这话似是自谦,实则是在暗讽皇上,在皇位就要谋其政,要为大明江山与万民着想。可这位十五岁的小皇帝,不知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面对这样一封奏折,他竟是弃之不顾,充耳不闻。

如此三番五次进言相劝都被冷落,渐渐有人就灰了心。

弘治朝老臣左都御史戴珊死了。他原本早就有告老还乡之心,却被弘治皇帝临终一番遗言给留住了。他原本想把这把老骨头敲碎吸干贡献给大明朝,给新皇帝出谋划策,帮他成就一番帝业的,可正德皇帝的种种行径终是让他绝望了。他悲愤交加,病死在自己的任上。

戴珊死后没多久,兵部尚书刘大夏也上书请辞。朱厚照也不怎么挽留,大笔一挥,准奏!一代名臣刘大夏就这么黯然离京,回乡养老去了。后来想想,他走了,真是明智之举。

紧接着,追随弘治皇帝整十八年的吏部尚书马文升也致仕了,由左侍郎焦芳接任了吏部尚书。

一时之间,朝中大臣走的走,死的死,几位托孤重臣目瞪口呆。

彼时,户部尚书是韩文。韩文也是一位正直之士,朝中情况都看在眼里,却是毫无办法。某天,他从朝上回来,与身边人讲起“八虎”的为非作歹,讲起先帝弘治皇帝的贤明,竟然痛哭流涕。旁边有个人看不下去了,就对他说:“作为国家大臣,自然与国家社稷同荣共辱,当今之际,想办法挽救国家才是,哭有何用?”一番话说得韩文心服口服。

发话的这位名为李梦阳,只是一个户部郎中,官居五品,官位并不甚高,但他的诗才了得,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又因他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在当时的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声誉。他接着向韩文解释:“近来内阁大臣,科道御史、给事中都在上书弹劾刘瑾等宦官,这就说明朝中像您这样的正义之士不在少数,何不联合他们一起,联名上书,参倒‘八虎’集团,为国为民除害呢?”

正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想到自己一把年纪了,为国为民拼一把,死而无憾了。

第二天,韩文便与各部尚书大臣秘密商议,要联名上书除掉以刘瑾为首的“八虎”。这其实是人心所向,韩文的倡议很快就得到了大臣们的积极响应。

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一篇联名奏章很快就起草好了,奏章由李梦阳执笔。考虑到当今皇上的性格及文字水平,那篇奏章写得不长不短,文字浅白,却措辞严厉。奏章中,大臣们直点“八虎”之名,并直斥皇帝本人亲近群小、远贤臣的行径,他们公开要求除去“八虎”。他们在上书中这样写道:

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罗祥、魏彬、刘瑾、丘聚、高凤等,置造巧伪,淫荡上心。或击球走马,或放鹰逐兔,或俳优杂剧错陈于前,或导万乘之尊与人交易,狎昵媟亵,无复礼体。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劳耗精神,亏损圣德。遂使天道失序,地气靡宁,雷异星变,桃李秋花,考厥占候,咸非吉祥。缘此辈细人,唯知蛊惑君上以行私,而不知皇天眷命,祖宗大业,皆在陛下一身。

高皇帝艰难百战,取有四海,列圣继承,传之陛下。先帝临崩顾命之语,陛下所闻也。奈何姑息群小,置之左右,为长夜之游,恣无餍之欲,以累圣德乎!

奏章拟好后,韩文会同六部尚书以及大理寺卿、通政司使、都御史,还有最高监察机构的最高官员、最高司法机构的最高官员、最高行政机构的最高官员——即所谓的“六部九卿”,联合在奏章上签名,然后把奏章上交给了皇上。

小皇帝朱厚照再怎么胡作非为,也还是有一份是非之心在的。接到六部九卿大臣们的联名上书,他吓傻了。所谓众怒难犯,他就是再一手遮天,大明朝的天下也还需要这些大臣们同他一起来治理。可要除掉与他朝夕相伴、陪他玩耍的“八虎”近侍,又让他于心不忍。这大约是他登上皇位之后所面临的第一个让他头疼的棘手问题。连一向总能为他出谋划策的刘瑾等人也傻了眼。他们没想到这次惊动的人如此之多,对手的力量又如此之强大。

朱厚照对着那纸奏章毫无办法,只知道哭了。

皇帝在那里哭天抹泪没了主意,刘瑾等人则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打转。刘瑾也算是风里来、浪里去,有见识、有谋略的人了,以往被人多少次弹劾上奏,他都逢凶化吉躲过去了。为何?有小皇帝在那里力挺他。这一次,皇帝也为难了,说明他在心里有了自己的权衡,而一旦这小皇帝脑子清醒了,分得清是非得失了,他们“八虎”一准没命。

另一边,众大臣们也不敢有丝毫闪失,正在不断地给皇帝拧螺丝施加压力。他们深知刘瑾的权术阴谋,稍有迟疑,就可能生变。

皇帝也在拖延时间。左右为难中,他提出可以答应大臣们的请求,从此后他不再亲近“八虎”,但他同时又提出自己的要求:“八虎”们陪伴自己这些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留他们一命,不要杀他们,把他们赶出京城,发往南京守祖陵去。

斩草而不除根,后患无穷。大臣们哪里肯松口,他们执意除去刘瑾等人。

事情就此僵持不下,最终朱厚照只得搬出司礼监和内阁大臣来。他把这件事交给司礼监最高官员和内阁大臣来商议定夺。

“司礼监”是明朝管理宦官、掌管宫廷内部事务的主要官署,由太监掌管,最高官员为掌印太监,刘瑾等太监自然归“司礼监”管辖,所以请那里人来也属正常。当时的司礼监秉笔为王岳。王岳虽为一名太监,却是一耿直刚正之士,对刘瑾等人的所作所为,他早已痛恨在心。这次,司礼监派他来与内阁大臣们商讨,他毫不犹豫地站在内阁大臣刘健等人的立场上:刘瑾等“八虎”不除,大明社稷难安!

朱厚照这下彻底没计了。他原本是想搬出司礼监和内阁大臣来替自己挡驾的,谁料刘瑾他们竟然连自己身边的人也得罪透了。天要亡他们,他朱厚照也没有办法了。朱厚照只得答应了诸大臣的要求,决定第二天早上上朝时就宣布将刘瑾等人逮捕下狱。

大势已定,作恶多端的刘瑾“八虎”,也算走到了尽头。为此事奔波忙碌了多天的大臣们,这下可以回家睡一个安稳觉了。只等第二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满朝文武大臣到场,他们将亲自见证聆听正德皇帝向众臣宣布这一帮宦官倒台的消息。

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在京城的夜色朦胧中,有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正飞快地往刘瑾住处奔去。

他是谁?他又要去做什么?他的出现,又将会给渐渐明朗的时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 小人告密 时局逆转

好人是这个世界的魂,他们行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如太阳一样照彻世间人心。可好人的身边,又总是无可避免地围绕着一些小人,他们如太阳身上的黑子,不定期地发作,掀起一场灾难。

大明正德元年秋末冬初,朝中六部九卿联名上书要求皇上除掉刘瑾“八虎”,一番你死我活的政治争斗之后,正义终于战胜邪恶,以刘健、谢迁等人为首的朝臣终于说服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同意在第二天上朝时宣布将刘瑾等人逮捕入狱。那么,大半年来笼罩在大明上空的阴霾或将散尽,再有前朝留下来的贤才重臣相依,大明朝说不定从此以后海晏河清。

但那注定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假设。十五岁的正德皇帝,他可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也可以视这些臣子如无物。君无戏言,在正德皇帝那里变成出尔反尔。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也许是那些大臣们除害太过心切,在策划这件事的过程中,独独忽略了一个人——吏部尚书焦文芳。这焦文芳原本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极擅投机钻营,他早已攀附上刘瑾,企图借刘瑾之力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前任吏部尚书马文升致仕之后,在刘瑾的努力操纵下,焦文芳顺利接替了马文升的位置。这一次是六部官员集体行动,从策划到最终的处理结果,自然瞒不了焦文芳。刘瑾若真的倒台,他焦文芳肯定跟着倒霉。所以,那天夜里,得知处理结果的焦文芳,趁着夜色急火火地去向刘瑾等人通风报信了。

得到焦文芳来信,刘瑾也吓了个魂飞魄散。正德皇帝终于还是没有经受住那些大臣们的劝谏,下定决心要对他们动手了。他急急召来另外七人,欲商讨个对策。那七虎更吓傻了,只知道浑身颤抖如筛糠,痛哭流涕,哪还有什么办法可想。这刘瑾毕竟侍奉过几代帝王,在皇宫这种险恶之地风里来、浪里去,经历得多了。片刻的慌乱之后,他镇定下来,开始思谋对策。

情况已是万分紧急,生死成败就决定在这一晚。他们几个太监,纵在皇帝那里受宠,也难以与全朝大臣相抗衡,从大臣们身上找突破口根本不可能。王岳,对,只能从这个司礼监秉笔那里下手。这个王岳,平日里与刘瑾就不睦。这一次,皇上能答应除掉“八虎”,王岳在中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刘瑾虽然没读过什么书,整治人惩治人的恶招儿却不少,他眼珠子咕噜几转就有了主意,拉上另外七人,连夜向皇上的寝宫奔去。

来到皇帝寝宫,未及皇上面前,刘瑾几个就扑通跪在地上,连滚带爬地爬到皇上脚边,将皇上团团围住大哭:“皇上开恩啊,您可一定要为我们几个做主啊,不然,明天早上以后,他们把奴才们拉出去砍了,我们几个就再也不能为皇上您尽忠尽孝了……”“八虎”眼泪鼻涕横飞,哭得朱厚照当下心里就酸酸的。处死他们原本就不是他的主意,他只是骑虎难下。可眼下,他已经当众宣布,明天一早就下令逮捕八位太监了,哪里还有转还的余地。

刘瑾可没放过皇帝脸上一掠而过的为难之色。他心里不由暗喜,皇上的心动了。也就是说,这次下令,皇上也是迫不得已,他是受这帮大臣们胁迫才不得不如此。但刘瑾心里更清楚,眼下还不是他与这帮大臣们为敌的时候,他唯一可用的棋子就是司礼监秉笔王岳。

“皇上,我知道您也是为难。其实要害我们的人并不是这些大臣们,而是司礼监王岳啊!”刘瑾心里很清楚,联名上书要求杀他们的是刘健、谢迁、李东阳这些内阁老臣,王岳虽然平时与他不睦,在这中间顶多也就帮个腔,替他们给皇上传个信,跟他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但刘瑾现在却需要给皇帝找一个合适的台阶下,把“八虎”与朝臣们的矛盾转移。况且,他也早看王岳不顺眼,想趁此机会把王岳给扳倒。

“王岳?此话怎讲?”朱厚照被刘瑾突然冒出的这一句弄得一头雾水,不得要领。

“你想啊,皇上,王岳原本是东厂的人,他应该站在皇上一边替皇上分忧解难才是。可现如今他却怂恿着一帮外官朝臣来弄什么上书弹劾,说我们几个人是什么误国殃民的小人。皇上啊,平心而论,我们几个人不就是给皇上您献个狗马鹰犬,也是想着您为国事操劳,让您好好放松休息一下而已,怎么到他们那儿就成了大罪死罪了呢?他王岳难道没对您做过这些事吗?”见皇上面露愠怒之色,刘瑾心里越发有了胜算,将那把烧在皇帝心头的火引到王岳头上,引对了。

想想连日里自己被众大臣逼来逼去,没了半点皇上威严,那王岳还隔三岔五跑到他耳边上来吹风,原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他。朱厚照原本就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这会儿经刘瑾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开导”,心底似是豁然开朗,瞬间明白了:“这个王岳,忒不像话!”

刘瑾的如意算盘一步步拨拉得飞响,他眼看着架到自己脖子上的刀又慢慢移开了,他终于安全了。可他却并不打算就此收手。这一次的险关是过去了,但保不准哪天类似的事情又重新上演。要想永久地保住自己的荣华地位,还必须要权。对,他要代替王岳,掌控司礼监的大权。

“皇上,这次要是司礼监有我们的人,司礼监的事有我们说了算,哪还有人敢来要挟皇上您啊?那些朝中大臣们还敢公开来上书,对皇家事指手画脚吗?”要不怎么说刘瑾厉害。跟随朱厚照身边多年,他简直就像朱厚照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朱厚照揣着的那点儿花花肠子,几个曲儿几个弯儿,他一清二楚。这番话可算真正说到朱厚照心里去了。他早已烦透了这帮子动不动就上书的大臣们,倚老卖老,全然不把他这位皇帝放在眼里。

就这样,刘瑾连夜赶到皇帝面前,把一盘死棋硬是生生盘活了,他的项上人头保住了,还被委以大任。朱厚照一激动,当即下令:撤去司礼监王岳司礼监秉笔的职位,改由刘瑾执掌司礼监;另外命“八虎”成员之中的丘聚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

这就是大明朝堂堂天子朱厚照的所作所为。在他眼里,什么社稷民生,国家法度,统统是个零。他朱厚照的那一张嘴就是国家法度,他想用谁就用谁,想杀谁就杀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因为他是当朝天子。这位独断专行的皇上又玩了一把,他把全朝臣子们都玩了,也把大明朝六千万民众玩了。玩得太高兴了,他甚至连当时已经没有西厂这个机构组织都忘记了。

“东厂”“西厂”,大明王朝才有的监察机构,是两个有特权、又非常残暴、让人谈之色变的特务机构。创设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执掌,专门对皇帝负责,权力极大,甚至超过皇帝直接管辖的锦衣卫。“西厂”比“东厂”权力更大,它创设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因它太过残暴,遭到普遍反对,在成化十八年已经被废止了。也就是说,在正德元年,西厂这一残暴的特务机构已退出大明历史舞台二十三四年之久了。不知朱厚照脑子里怎么灵光一现,一夜之间就把它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