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乐读经典(中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6009000000006

第6章 古代诗文(5)

参考译文:

知道了计数的原理后,就需要知道人们是怎样来对万物分门别类,加以认识的。天、地、人,人们称作“三才”。日光、星光和月光,人们合称为“三光”。“三纲”是指:君臣之间要以道义为重,父子之间要以亲情为重,夫妇之间要以和顺为重。

原文: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参考译文:

春、夏、秋、冬四季,是“四时”,循环交替着,运转不息。南、北、西、东,是“四方”,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而互相对应。

原文: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参考译文:

水、火、木、金、土,是人们所说的“五行”,认为它们分别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相生相克又是自然内在的规律。仁、义、礼、智、信,是人们所说的“五常”,是人们的五种道德品质,不容许紊乱到不遵守、不讲究。

原文: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参考译文:

稻、粱、菽、麦、黍、稷,是人们所说的“六谷”,是人类维持生存所必须食用的主要粮食。马、牛、羊、鸡、犬、猪,是人们所说的“六畜”,是人类生活中所需要饲养的常见动物。

原文: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参考译文:

欢喜、愤怒、哀伤、恐惧、怜爱、厌恶、欲望,是人类都具有的、与生共存的七种情感。匏瓜、黏土、皮革、木头、石玉、金属、丝弦、竹管,这八种材料制成的八种乐器叫“八音”。

原文: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参考译文:

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从儿子、孙子到曾孙、玄孙,再加上在上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和自己,就是人们所说的“九族”,这也是人间生活的伦常秩序。

原文: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参考译文:

儿子要报答父亲生养的恩情,妻子要顺从丈夫,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要敬重哥哥,要注意长辈和晚辈之间尊卑先后的顺序,朋友之间要讲究仁义,君主要敬重臣下,臣下也要忠于君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十义”,是人人都要遵守的。

原文: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参考译文:

凡是教育孩子读书,都要讲论条理,考究明确。先要详细介绍字词的古意,再点明句子应该如何断句,如何把握句子的主旨。读书学习的人,一定要有初始入门阶段的学习。学习好了朱熹等人编写的《小学》科目,才可以接着学习“四书”。

原文: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参考译文: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美好言论的著作。《孟子》这本书,是孟轲及其弟子所著,共有七篇。内容是讲论道德、宣扬仁义的。

原文: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参考译文: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所著。这本书阐发了为人处世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从容中道。《大学》这本书,是曾参所著。这本书阐发了修身齐家以及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原文: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参考译文:

《孝经》学通了,“四书”也记熟了,就可以继续研读“六经”了。《诗经》《书经》《易经》《周礼》《乐经》《春秋》号为“六经”,应该仔细地讲论考究,深思记取。

原文: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参考译文:

《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为“三易”,是详细地论述算卦的书。典、谟、训、诰、誓、命,是《书经》的六个部分,都是义理深奥的言论。

原文: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参考译文:

周公著作的《周礼》,记载了当时六官制度,确立了治理国家的根本体制。“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他们都曾编撰并注释《礼记》,记述并阐发了圣贤的言论,使得礼乐制度得以完备。

原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参考译文:

《诗经》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体诗,有关国家的治乱兴衰,民俗风情,且感情真挚,语言平实,应该好好地背诵歌咏。王者在民间采诗的传统断绝后,《诗》也就不再创作了,所以孔子便创作了《春秋》。《春秋》这本书在记述手法上,隐喻着孔子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褒扬和贬斥,作为后人区别是非善恶而分别对待的标准。

原文: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参考译文:

所谓的“三传”,是指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也就是为《春秋》记载的历史作传。六经都读透了,明白了它们的主旨后,才可以读诸子的著作。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文章立论的要点,记住它们借以说理的故事。

原文: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参考译文:

所谓的“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王通)、老子和庄子。经书和子书都读熟、通达了以后,再读历代的史书,以便考究历朝历代的世族谱系,知道每个朝代治乱兴衰的前因后果。

原文: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参考译文:

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号称“三皇”,生活在上古的时代。唐尧和虞舜号称“二帝”,他们谦逊礼让,无为而治,荐贤传位,后来人们称赞他们统治的时代为太平盛世。

原文: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参考译文:

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合起来称作三代明王。夏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治理天下就是皇室集团的事了。夏朝统治了四百多年后,在夏桀的手里,夏朝的社稷覆灭了。

原文: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参考译文:

夏桀残暴无道,商汤替天行道,吊民伐罪,赢得了天下,建立了商朝。商朝统治了六百多年,商纣王统治时,商朝灭亡。周武王看到商纣王残暴无道,杀戮无辜,就起兵诛杀纣王,建立了周朝天下。周朝统治了八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久的王朝。

原文: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参考译文:

周平王东迁洛阳建立东周后,各诸侯国就各自为政,周王朝的礼法制度便衰落了。这时诸侯国之间不遵礼法,肆意征战,有识之士纷纷而起,崇尚以才能游说诸侯,实现抱负。东周王朝就是这样的情况,开始于春秋时期,结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五霸逞强,战国时七雄攻战。

原文: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参考译文:

战国末年,秦国国力最强,到秦王嬴政时,就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秦朝。秦朝传到二世胡亥,就被推翻了。接着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汉高祖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西汉传到汉孝平帝时,王莽篡夺了政权。

原文: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蜀魏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