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调皮的孩子是块宝
6038000000005

第5章 用爱融化调皮孩子的“野”心(1)

儿童教育家孙云晓说过:“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每个孩子都渴望获得家长的真爱。其实,越是调皮的孩子内心越脆弱,他们非常期待得到家长的关注、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所以,家长要想和调皮孩子建立起顺畅的沟通关系,就应带着深深的爱,用爱融化他们的“野”心。

调皮孩子更渴望父母的爱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会发现,一些过分调皮的孩子让大人伤透了脑筋。家长和老师欲想好好教育他们,他们却一点不给“面子”,根本就听不进去。无奈之下,老师和家长只好采用消极的教育方式——孤立他们。事实证明,被他人或集体孤立的孩子常常会变得自卑起来,继而自暴自弃。结果只能造成恶性循环,使调皮的孩子远离我们预期的教育目标。

其实,爱是调皮的孩子最需要的营养,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调皮孩子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对他们的幼稚无知表现出宽容,尊重调皮孩子的个性特点,并对调皮孩子多一点关爱。

当然,在取得调皮孩子信任之前,家长和老师必须放下长辈的架子,充分表现出友爱和善意。这样才能打动孩子。

这是一位幼师的总结:

庞豪是我们学前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庞豪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地参加、表现自己,也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

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让小朋友给打小报告。在每一天,庞豪都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状——看书的时候,他总是不断地跳下座位,和别的小朋友抢图书,而在抢图书的时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边的小朋友,所以,我听到的就是:“老师,庞豪抢我的图书了。”“老师,他碰到我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有时,我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庞豪的绘画比较有创意,在活动时,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地,庞豪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捣蛋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是我们的教育宗旨,爱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实,越是调皮的孩子内心就越是脆弱。他们非常期待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爱,也希望老师像表扬其他同学那样爱护自己。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方法吸引老师的注意: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很有礼貌,总是亲切地与老师打招呼……因此,对待调皮的孩子,家长不应该给予太多的批评和责骂,而应该多一些微笑和关爱。这样更有利于调皮的孩子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引导。

葛冰玲是个非常调皮的女孩。这个星期奶奶去接她时,老师说今天要把葛冰玲留在学校。因为她在幼儿园太调皮了,喜欢动手打小朋友,还把老师摆好的凳子推倒,并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把不喜欢吃的豆腐和饭倒进了纯净水的桶里。

第二天,葛冰玲的父母来到幼儿园,和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说葛冰玲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爱动,比较适合美国或西方开放式教育。她捣乱都是经过动脑筋的,每次都有充足的理由。

父母和老师交流着,葛冰玲在旁边蹦来蹦去,突然说:“你们都说我不好,说我调皮,那你们生个弟弟吧。”父母心想:天啊,这哪是4岁女孩说的话啊!父母以为她在旁边玩儿,其实她一直在认真听他们与老师的谈话,并在思考。她敢于承认错误,只不过转眼就忘了……

调皮孩子的行为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吸引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为的是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池塘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教育没有爱,不能称之为教育。”关爱,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对于调皮的孩子来说,家长的关爱会产生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

你终于认识到调皮孩子的内心需要和渴望了吧!那么,还犹豫什么?现在就将自己的关爱倾注到调皮孩子的身上!相信这样的教育手段才是最好的教育,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再忙也不要忽略调皮孩子

当前,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有些家长压根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我家宝宝太调皮了,我工作又很忙,就更没功夫、没心情管他了。”诚然,家长一心为了事业、为了赚钱,一大早就匆匆赶去上班,很晚了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来,还要忙着做饭、做家务,吃过饭后又是加班加点到深夜……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长此以往,在家长的忽视与冷淡中长大的调皮孩子很可能会变得更调皮,他们惹是生非、“无恶不作”。据一项研究表明,缺少家长关注的调皮孩子多数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他们的犯罪率比那些普通孩子要多得多。因此说,调皮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缺少家长的陪伴。

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会怀念过去大家庭的时代,那时,一家人吃过晚饭便在院子里乘凉、聊天,热闹非凡。到了春节,大家欢聚一堂,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分发压岁钱,全家其乐融融。然而,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有着自己的乐趣,亲子关系就这样慢慢地变淡薄。这一方面当然有着文化及社会变迁的缘故,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缺乏民主态度来和孩子相处有关,为人家长总不忘记在各方面给予孩子最好的,却唯独忘记要与孩子同乐。

有位妈妈,一次下班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当她回到家里,看到5岁的女儿正在小区门口疯玩。此时的她因为繁重的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惫,心情也坏到了极点,因此,她只是面无表情地带着女儿回到家……

“妈妈,”女儿叫道,“你能答应我一件事情吗?”

“什么事情?”

“我能到你单位去吗?”

“你瞎说什么,我在工作,又不是玩。”妈妈非常生气地说。

女儿看到妈妈凶神恶煞的样子只好默默回到房间里。

过了一会儿,妈妈感到自己不应该对孩子这么凶。

于是,妈妈来到女儿的房间,“你为什么想到妈妈单位去?”

“我老看不到妈妈,我想妈妈,到了妈妈单位就能看到妈妈了。”女儿小心翼翼地说。

女儿的话击中了妈妈的软肋,她感到最近一段时间对女儿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自此以后,她每天下班后都立刻赶回家陪伴孩子,而且注重与孩子心灵上的交流,女儿也从原来的沉默寡言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看到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妈妈终于知道了陪伴的价值是多么的宝贵。

的确,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忙其实不是忽视孩子存在的理由,称职的家长总会忙里偷闲抽时间陪孩子。陪伴孩子,决不会是枯燥无味,恰恰相反,你会获取无比的幸福和满足感,这种融融乐趣,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更重要的是,在玩与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孩子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曾以677分考进了清华大学的15岁男孩南南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呢?他的妈妈韦满萍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在书中她透露了自己的家教秘笈:南南小时候十分调皮,我为此大伤脑筋,甚至想到过要放弃。但后来,我转念一想,孩子调皮不是他的过错,我应该“顺从”、满足他的调皮……周围许多同事、朋友的孩子都学得太累,每晚作业做到深夜,周末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侵占,小小年纪的孩子比大人的压力还大。我告诉南南,学习应轻松一些,你想玩,我们就陪你玩。南南从小就经常在我们的带领下到户外玩耍,而且每次都玩得很尽兴。同时,不管工作再忙再累,我们都一定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一定帮助他。

最后,韦满萍这样总结:关注孩子,陪孩子一起学习,这比请家教效果好十倍。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文化低而孩子学习的内容又太深奥,根本帮不了孩子,其实,家长只要陪着孩子一起学就行了,并不是要家长讲解。即使自己不懂,也可以读一读要领、例题,引导孩子思考。

亲子之间造成隔阂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缺乏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造成孩子不愿进入成人的世界、成人也无法走进孩子的世界的局面。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不愿意和家长一起玩,如果家庭时常出现争吵的气氛,家人便不可能一起同乐。但如果家长和子女能够玩在一起,便能减少彼此间的敌意而产生和谐的气氛。

男孩零点是个足球迷,每次电视播放的足球赛,他都看得津津有味。有一回,他很晚了还没有到家,爸妈十分着急,正准备打电话报警时,零点兴高采烈地回来了,爸爸气急败坏就要揍他时,他委屈地哭了,“爸,你从来没有带我看过球赛,我拜托你已经不下100次了,但是你每次都说你很忙,或还有别的事要做。”爸爸高举的手又放了下来,他恍然大悟,儿子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和他共享一种爱好。从那以后,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零点家长就经常组织一起去看足球赛、一起讨论有关足球的话题。

不管多忙多累,家长都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在与孩子交流、玩耍的过程中,既可以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又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第一,多和孩子进行交流。为培养一个健康积极的孩子,家长有必要挤时间出来陪孩子。每天下班回家,跟孩子拉拉家常,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今天在幼儿园交到了好朋友没有?”“学校发生了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等等。吃饭的时候,说一些轻松的话题,让一家人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进餐。

第二,每天给孩子一个好心情。坚持早晨和孩子一起吃早饭,送孩子出门上学,说几句鼓励的话,“亲别”一下,这样做会让孩子一天心情都会很愉快。下班回家也不要急着做别的事情,先和孩子亲热一下,说上几句再做别的。一天下来,孩子总会有话对家长说的,这时候,做一个认真的听众是非常有必要的。然后约定,孩子做作业,家长做饭等家务。

第三,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游玩。外出游玩,不仅可以让孩子见多识广,还能锻炼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如与陌生人交往,对行程做计划安排等。游玩的过程中,也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拥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时下,在不少家长特别是年轻家长身上,有着很多时尚的元素,他们喜欢潮流、喜欢浪漫。双方下班回到家,拥抱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表达爱的方式之一。然而,在对待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上,特别是在对待调皮孩子的问题上,他们是否也意识到拥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呢?

是的,拥抱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身体动作、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发自内心的拥抱能迅速传递内心的感受,传递心中的爱,把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对方。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研究发现,拥抱可以让人更年轻、更有活力,并能让家人之间更亲密。家长常常拥抱自己的孩子,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变得更坚强。同时,拥抱也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都有皮肤饥饿感,当一个孩子被拥抱时,他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比较强烈的,这是促进孩子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拥抱,是一种亲密接触,是心灵真情的表露,是爱心火花的迸发,孩子需要用拥抱来宣泄、表达、欢庆和抚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个长期不被别人拥抱的人,他的心灵和情感都是孤独的,容易形成敏感退缩、脆弱的人格特征。所以,家长平时应多拥抱孩子,以解其“皮肤饥饿”。

情景一:

一天,父亲去学校接生病的儿子去医院吊水,儿子见到父亲,赶紧从后门来到他跟前,他习惯性的用嘴巴靠了靠儿子的额头,感觉一下热没热。一会儿,老师从教室走到门外告诉这位父亲:同学都嫉妒你儿子呢,说他爸爸在拥抱他,他真幸福。这时,父亲看到儿子的得意的样子,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情景二:

放学了,母亲去接儿子。“儿子快来,妈妈抱抱,宝贝,今天好像有点不开心哎,告诉妈妈好吗?”儿子便一一道来,他俩边走边聊,一会儿儿子就非常地开心了。

情景三:

睡觉了,每次,4岁的女儿总要妈妈帮她脱衣服,然后把腿在妈妈身后绕一圈,双手拥抱着她,然后问她:“妈妈,你爱我吗?”“妈妈爱你!妈妈永远爱你!宝贝睡觉吧!”女儿美滋滋地闭上眼睛睡觉了。

看吧,拥抱有多么神奇的功能!给孩子一个拥抱,用身体去接触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力量、家长的爱,家长的爱和拥抱将会给孩子无比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