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过:“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所以说,“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你就进入了快乐的城堡。
独享是痛苦的大门,只去独享,你就走进了痛苦的泥潭。
分享的回报在很多时候都是生活的惊喜,分享的习惯除了拥有朋友,拥有关怀,还拥有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分享的时候让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份纯粹的快乐和一种回归的质朴与真诚,与这个浮躁的社会相比,分享的过程让人彼此心里充满阳光。
其实,家庭教育的过程就是家长与孩子互相融合的过程,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意味着家长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如果因为忙而忽略了与孩子分享情感的需要,也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养料,阻碍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进程,还会给孩子造成性格和心理的缺陷,这样的家长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称职的。
无论工作压力有多大,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都会尽量与妻女共进晚餐,分享一天的喜怒哀乐,有时还玩一种名叫“玫瑰和刺”的游戏。身为“总统老爸”和“第一夫人妈妈”,奥巴马夫妇秉持几点准则,努力为11岁的马莉娅和8岁的萨沙营造一个严格而自由的环境,希望她们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
家庭应是能够让孩子身心轻松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家长是可信赖的朋友,乐于和家长交流商讨,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开朗、坦诚、坚韧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作为家长,应向奥巴马学习,懂得在孩子的生活中设置快乐的元素。
家长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对孩子来说,孩子会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爱,也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孩子不但满足了与人分享的心理需要,而且知道了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就会更懂得珍惜家长对自己的爱,同时会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产生积极情绪。家长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对家长而言,因为和孩子分享了一切,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也就不会轻易地对孩子进行批评与指责,或武断地下结论。因此,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孩子在分享后对家长更加敬重,家长在分享后学会了对孩子理解和宽容。有了分享,孩子的缺点与问题家长可以及时地发现,并根据情况进行有效地引导、解决;有了分享,孩子对家长抵触的情绪减少了,逆反心理没有了,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
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是如此新颖、神奇,而对于大人来说,这个世界也许更多的是饮食男女名利的机械重复。和孩子们在一起,家长还应做好“预习”,那就是要不断擦亮自己日渐浑浊的眼睛、装修自己日益倦怠的灵魂。
分享使孩子不再孤单,分享给孩子带来爱的曙光,分享给孩子送去前行的希望,分享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
把温和的一面呈现给孩子
调皮的军军总是让爸爸妈妈头痛不已,他一会儿爬上书架,一会儿藏到床底下,一会儿把电视遥控器当玩具玩……刚开始时,爸爸妈妈对军军还有些耐心,可到了后来,面对这个“累教不改”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再“客气”了,他们总是给孩子“坏”脸色。他们觉得,要制服调皮孩子,“下手”就应该“狠”一点,却全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说到才智,评价等于成就。”这就是说,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能力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是孩子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孩子智力和能力较差的原因,甚至认为他们对孩子的评价很公正。是家长的态度在先?还是孩子的实践水平在先?这两者的关系远比人们认识的复杂的多。
实际上,家长的态度和孩子的实践水平是互为因果的。家长或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即使孩子的确差一些,家长以较好的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更多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就会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使他们更努力地去实践。
美国记者安尼·罗克就明确指出,教好孩子的关键是家长的态度,而不是孩子的聪敏。家长的态度正确与否,对能否教育好孩子起着关键性作用。香港大学一位心理学博士针对家长坚持的“孩子教不好是孩子有问题”的观点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问题孩子”有问题的罪魁祸首是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出现了问题。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非常重要,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建立起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影响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还影响孩子的行为和道德发展。总之,家长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大量的实践材料,孩子的各种行为都受家长态度的影响和强化。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小时候十分调皮,很崇拜英雄人物。当他看到哥哥穿着军装上前线打仗,羡慕极了。一天吃过晚饭,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急忙跑去问父亲:“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像哥哥那样,当一个勇敢的军人,好吗?”“好极了,亲爱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回答,“可是,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勇敢的军人吗?”父亲反问道。“嗯——”华盛顿想了想,回答说:“诚实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是这样的吗?”“就是的,只有诚实,大家才能团结,团结才能战胜敌人,成为勇敢的军人。”
父亲不光言传,还很注重身教。在父亲农场里,有一颗小樱桃树,那是父亲为纪念华盛顿的出生而栽种的。华盛顿一天天长大,小樱桃树也一年年长高。华盛顿对做一名威武的军人十分心切,有一次,他打算做一把小木枪,把自己武装起来。他本想让父亲帮帮忙,可看到父亲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华盛顿拿起锯子、斧子,找了一棵容易砍倒的小树,把它锯倒了。哪知道这棵树,正是父亲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这下可闯了大祸。
父亲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大发脾气,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躲在屋子里,非常害怕。他想了想,还是勇敢地出来,走到父亲面前,带着惭愧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小家伙,你把我喜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会揍你吗?”
华盛顿见父亲气未消,回答说:“爸爸,您不是说,要想当一个军人,首先就得有诚实的品质吗?我刚才告诉您的是一个事实呀。我没有撒谎。”
听儿子这么一说,父亲很有感触。他意识到孩子身上的优良品质,要比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还要珍贵。他一把抱住华盛顿,说:“爸爸原谅你,孩子。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正是华盛顿父亲的开明态度,影响和形成了华盛顿身上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在他开创伟大的事业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并最终使他赢得了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很多事例表明,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与孩子性格等因素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家长对孩子忽冷忽热,捉摸不定,反复无常的,孩子大多数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缺乏判断力;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的表现,或逃避、或反抗、或胆怯、或残暴,有的甚至会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气;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不放手让孩子自己活动、自己做事,孩子的性格多半是消极的,依赖性强,没有责任感,没有忍耐力,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就会表现为撒娇放肆,神经质,以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没有耐性;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孩子长大多数都愿意寻求他人的爱护,力图招惹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好攻击挖苦别人,也有的却表现为性格冷漠,与世无争;如果家长对孩子采取爱而不娇,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孩子性格大多数表现为亲切、直爽、活泼、端庄、独立、协作、有活动能力,善于和大家共事。
由此可见,家长应该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永远记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情绪,那样会使孩子处于一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从而在情绪上也跟着发生消极的变化。相反,家长应该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因为温和的态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也许,对家长来说,在短时内保持对孩子的温和态度并不难,难就难在坚持,难就难在日复一日对孩子保持温和,但只要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相信每一位家长都能够轻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