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6132500000003

第3章 解开生活里的梦(2)

为自己做事情得到的只有痛苦。为什么呢?为自己的背后是“我”的存在,因为“我”的存在,就让我们一定是为“我自己”去做事情,为“我自己”去修法等等,这些都是围着“自我”转,结果是痛苦。如果能真正去为他人,即使是一分钟或者两三分钟,但得到的一定是快乐和放松。为自己做事情,得到的不是放松,而是紧张和恐惧。

不要为自己着想太多,生生世世已经为自己想得太多了,这是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气使然,根本就不需要人教,一生下来就自然地为自我考虑;为众生做事情就特别需要有人来教,不断要去锻炼自己的心,不断需要有一个内心的信仰。为自己做事情却不需要找一个信仰,它自然就会如此,这是我们无始以来为自己做事情的结果,导致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上熏习形成了顽固的习气。

灭“我”才能为众生

“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悉由我执生,此魔我何用?”(《入行论》颂词)

学佛修行,首先要灭掉这个“我”,灭掉这个“我”才能真正获得安乐。

希望大家学佛修行,一定要多为众生、为他人考虑,多去思考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不要从自我的角度去揣度别人,不要从自我的角度去教育他人。佛菩萨都是通过改变自己的缺点来修行的,而不是改变别人的缺点来修行。你们现在也改变不了众生,只能先改变好自己,才能真正拥有改变众生的心的能力。所以真诚希望大家好好修自己的心,不要修别人的心。

每天都去惦记着为别人着想,为众生做事情。因为我们是凡夫,二十四个小时都想着众生,现在很难做到的;但如果每天坚持哪怕一个小时为他人着想,为众生做事情,这样,慢慢地,我们这个“我”就打掉了,不需要很辛苦,这个“我”就慢慢消失了。趋利避害,这样就会不再为自己着想,而全心全意地去为众生做事情。

谁是无始以来一直伤害我们的魔王

压力源于分别念

学佛,为什么会要寻求这样的一种信仰呢?

这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压力,而压力来源于“我”。这个“我”不断地给我们制造压力,这些压力又不断地给我们制造许多痛苦:身体的不舒服,心里的烦恼,诸如此类。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压力?

这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分别念。分别念越重压力就越大,精神就越容易崩溃。而学佛修行,就要减少分别念;要彻底断除分别念,就要先彻底断除“我”。

认识分别念

什么是真正分别念呢?

一切本来是智慧、是正知正念;自己整天乱想,就让内心“走歪”,做什么事情都一门心思只想着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并且这样的想法不断地在我们内心攀缘增上。我们都是凡夫,没有开悟,内心的想法都是颠倒的。学修佛法,就是要让自己的心不颠倒,真正去认识心的本性。

现在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子呢?

对比自己高的人就阿谀奉承、送礼巴结,对比自己低的人就任意欺负、颐指气使;对我们自己喜欢的人,比如亲戚朋友等,就使劲夸奖赞叹,对我们不喜欢的人,对那些曾经对我们不好的人,就狠命说他们的坏话……这些都是我们的分别念引起的。

“我”带来分别念,分别念带来不开心、不舒服、不爽……

可见,分别念带给我们的只有痛苦和烦恼,而真正远离分别念、证悟空性的圣者,内心没有任何恐惧,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对境是“高”也好、“低”也好,在这些大成就者的眼里,都是平等一味的。

我们凡夫人却不是这样,比我们高的人,心里就想着要对他要好一些,以后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比我们低的人,心里就想着欺辱他也无所谓,以后他也不会有能力来损害我的……我们凡夫人就一直以这样的方式生活着。

其实这样的生活挺苦的。本来轮回的每个角落都已经充斥着各种痛苦,我们还要不断地创造各种各样的分别念,不断地给自己的内心制造压力,不断地攀比,不断引发贪、嗔、痴、慢、疑五毒,苦上加苦,不得出离。

学佛修行,不是为了增加分别念,不是为了增加五毒烦恼,而是为了断除五毒,断除分别念,只有我们的内心远离了分别念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我认为小孩和疯子是没有多少分别念的,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们的内心没有那么多虚妄的分别。看看一个疯子,即使是最大的官,在他眼里也只是普通的一个人而已;即使是最穷的人,比他还糟糕的人,在他眼里也是普通的一个人。但我们却不是这样,对比自己高的人用一种态度,对比自己低的人就用另外一种态度来对待,这样就很可怕,一定会引发痛苦的连锁反应。

我们应该这样多一点去认识分别念。

断除分别念的意义

一切现象都是心的显现而已,如果心能修好,真正了知一切的分别念、一切的烦恼都来源于这颗心,就一定要下决心断除分别念。如果分别念不断除,我们只能永远沉沦在轮回里不断感受痛苦。

断除分别念,我们心的本性就会呈现出来,从而远离一切痛苦;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内心总会觉得很难找到快乐,总感觉自己有危险、有痛苦、有恐惧,总是寻思着是不是别人要伤害我?是不是有人要说我坏话?是不是有人要怎么怎么样对我……如果我们的心经常处于这个状态,无有片刻消停,哪有安乐可言呢?

再说关于痛苦的来源

痛苦来自“我执”。

因为有“我执”,我们开始分别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事物,从而感受痛苦。

分别念和我执互相促进。如果没有“我”的概念,别人说你坏话的时候你又怎么会难过呢?别人痛苦的时候你又怎么会感受不到呢?

法身佛就是自己的念头,自己的本性,这个念头是需要去认识清楚的。我们来看看分别念是如何作用在我们身上的。

比如说,别人说你妈妈坏话的时候,我们会开始产生痛苦的情绪,继而开始想还击,伤害他人,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呢?首先,我们自己给自己编造了三个本质虚妄的概念:“妈妈”、“好话”、“坏话”。其实,仔细去分析这三个概念,根本就不会成立,只是一种幻觉,但是我们不假思索,认为他们理所当然地成立且真实。然后,在这三个概念相互叠加时,我们就开始感受内心的情绪变化,就开始一个轮回的循环,事实就是这样。

烦恼是一朵七彩云

烦恼本自空性

观世音菩萨在《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极简短的教言,其实宣说了现空不二,这极微妙甚深的实相。色,可以指在凡夫分别心面前显现的万法。而此处,我们以一切法当中,具有将众生牢牢系缚于轮回之功用的“烦恼”,来代表这个“色”的所指。“空”,即指空性。于是,可以理解“色即是空”,就是在宣讲烦恼本自空性;而“空即是色”,是告诉我们在空性当中,却可以呈现出种种清净或不清净的法。

如果再专门针对凡夫来说,从空性中起现的缭乱万法,并不清净,它们全部都是染污的,会带来痛苦的。而这一切显现的根源,都可归结于我们的烦恼,以及对于烦恼的执着。故而,“空即是色”是在演说,空性之中有烦恼的显现,有因为烦恼、执着而创建出的轮回万法。

是什么让烦恼成为障碍

如此解释,烦恼成为“色”的内涵,就意味着我们决定把烦恼看作智慧所要观察、认知的对境,而非认同烦恼就是自己的心。而执着,说明了心对于烦恼的态度。如果能够如实观照烦恼的空性本体,如是地认知,包括只是见解上的确认,都会让你不再执着烦恼,都会让烦恼失去影响力。因为空性,不可能产生任何作用。空性不可能让你痛苦、压抑、恐惧,空性不可能让你逃避、攻击、贪求。就像云雾无法成为墙壁,云朵不能被握在手中,它根本就不是障碍,无有实质。

相反,如果在产生烦恼之后,又追加上对于这种虚妄情绪的执着,那么这时,烦恼就会对我们身语意的所作所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将成为痛苦的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充满欺惑、痛苦的荒唐轮回,就是由此而被创建的。对世间越执着结果越痛苦,一切的执着引发一切的痛苦。轮回的一切皆不存在,因为你的执着才存在。

不仅今生当中你所经验的一切难受、委屈、痛苦的时刻,来自于你的执着,乃至过去世,以及未来世中,你的痛苦,包括在三恶道中所经历的难以想象的漫长而黑暗的岁月,都不是因为有人仇恨你,要用这些苦来伤害你,而都是你自己对于烦恼的执着,创建了轮回,创建了三恶道,创建了其中形形色色难以言尽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