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6132500000005

第5章 闻思修融入生活(1)

佛陀讲述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要断除我执。出离心可断粗烦恼,菩提心可断自私心,空性见可断对『我』和『我』以外一切法的实有执着。

次第学修,需力行

真正的佛是心里的佛,菩提心是心里的佛。祈愿佛法长久住世,需要实际行动去修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出离心、菩提心……一个一个修。心中的佛修好了才是长久住世,常转法轮,对空气说是没有用的,实际行动去修行是最好的事情。

了知法之精要,决心断除无明

现在学佛的机会很好,已经获得了无比珍贵难得的人身,而且也听闻了很多了不起的法门,那么趁现在能听法,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听明天不听;或是想起来禅个定、打个坐或是随便去灌个顶,或是念咒的时候才开始发愿“我要解脱”,这样是不行的。

追随高僧大德,决心断除无明

以前高僧大德不为世法所动,一心一意修行,这是极为难得的。用心去闻思去修行,是最不容易,也最为诸佛菩萨所赞叹。如果完全像高僧大德们那样精进去行持,一般人难以企及,但如果想在死亡来临之时对自己有一点点把握,这是可以做到;再不行,这辈子能与佛法结一个相对还不错的缘,还是具备很多方便。

轮回本来痛苦(要想想实实在在的痛苦,这个不用多说),因无明导致了这一切的苦痛,让你我毫无自由可言。无明与自由,如同黑暗与光明,势不两立。所以希望在此次人生中能去除无明,能获得身心最究竟的自由。

所以,能发起不被无明控制、不被无明干扰的决心去修行,已然很了不起。“一定要按照佛和高僧大德的教导去做!”如此不断地发心,无明自然就会慢慢地消失。这是有可能的,大家要相信。

发菩提心,为众生而禅定

试试能这样发心吗?首先要想,我已经因为无明投生轮回,经历着生、老、病、死各种难忍痛苦,而天下的一切做过我父亲、母亲的众生皆是如此无明痛苦、沉溺于以苦为乐的颠倒中,所以我要为天下一切如母有情去修行。

然后想,希望天下一切众生,能够依靠已经消除无明的佛菩萨、阿罗汉以及拥有无伪菩提心的修行人,依靠他们智慧与慈悲所具有的加持力,最终能够摈除无明,消除业力,究竟成佛。

最后要想,成佛之后我要利益一切众生,而我如今的一切修行都是以度化一切众生究竟成佛为目的。所以,我们真正的修行就是要爱护众生,发起菩提心。

要经常这样观修,不论走路、吃饭、行住坐卧任何威仪都要如此思维,此即为禅定。禅定不一定要正襟危坐,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为众生而思维,便可让心安住。

智悲双运,对空性的修持

而有菩提心的修行人若能获得证悟空性的智慧,便能生起更为坚定的信心。这样智悲双运去修行,“我执”就不复存在,这时会发现以前的那个“我”,原来是造作虚假的。

想对证悟空性方面有一些了解,并不需要太多念咒、磕头等形式上的善法,而试着禅定去观修空性,这样很了不起。如果只是形象上行持念咒、磕头等善法,而没有修行空性,就没有究竟的意义。正如《三主要道》有云:“不具证悟实相慧,纵修出离菩提心,亦不能断三有根,故当勤证缘起法。”

年轻居士最好能禅定空性,这是很值得赞叹的。如我们所知,禅定的内容有很多种,比如观无常、观轮回痛苦、观自他相换、修慈悲心、修菩提心等,但最好的禅定是观修空性。若有一点点了解空性方面的智慧,对佛法、对三宝的信心会越来越坚定。

法的精华即空性智慧。《入中论》中说:“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为了让“我”减少,就要开始观修“无我”,从此踏上了不起的修行之旅,进步也就在眼前。如此对“无我”的观修便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智慧。

真正要解脱,最主要是观空性。要对空性法门生起欢喜。有人会想:我不愿意要“我执”、不愿意要“无明”,不喜欢“五毒”,希望“无明”、“五毒”能通过空性消失,因为我知道没有“无明”才能解脱。但这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修行。

真实的修持对自己才会有帮助。

当真正能对空性有一点点了解,对胜义菩提心才能豁然开朗。开始了解空性,任何修行能够圆满,比如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修什么法就能圆满什么修法。

这样修行,所有法门能够认识,而最终能够了知解脱的本质:解脱之路上没有什么需要解脱。

实修是最好的事情

实修外四加行

佛陀开示无常的时候说,当死亡来临,谁也无法躲避,天上、地下、水里都没有办法逃得过,没有人能有把握不死,死亡的时候,谁也救不了谁。法王老人家说:死亡如同天上的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忽然出现,真正死亡是谁也不能预测的。所以死亡没有来的时候要好好修行。

一切的众生都害怕死亡,害怕拥有的一切消失。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认识无常,才能好好修行。凡夫人的心一直都在盘算计划,却不知道绝大多数的计划无法实现,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生老病死在身后不停追赶,是否能完成计划谁也不知道。即使偶尔能实现,也最多只有短暂的一点点利益。

无常和菩提心都需要换位思考,实际行动去修行。现在21世纪学佛,很多人是用嘴去修出离心和菩提心,可嘴上说得再好,死亡来临却用不上。修菩提心需要实际行动去利益众生,比如一个人缺水,你替他解决一杯水的困难,这个就是修菩提心。

观修轮回痛苦也是这样。去观察轮回,人有生老病死等八种基本痛苦,到医院里,就会看到形形色色的病人,有人因不能医治而绝望,有人有一点点希望但仍然疼痛难忍……这时候换位思考,他们的苦痛如果落在我身上会怎么样?如果死亡来临,四大分散,随业流转,又会怎样?肯定会特别痛苦。

再观察旁生道,因为愚痴,互相残杀,弱肉强食,或被人贩卖宰杀……观想自己变为旁生,被人杀被人吃,痛苦不堪。这些要全部都一点点想出来,地狱道、饿鬼道、阿修罗道、天道,一个一个观想。这样去修行,轮回的痛苦才能放到心里,仅仅知道是不行的;就如同吃饭,虽然知道菜单上的每一道菜却不去品尝,菜单就毫无用处。

人身难得,因果不虚,都要一个个这样去观察、思考,然后放在心里。实际行动是最好的修行。

修行是修心

修行修的是心,不是身体,戒律亦不是身体的戒律。身体是四大假合,水可以淹,火可以烧;而生生世世带着菩提心,不失去心的戒律,才是最好的。

修行是改变内心,不是改变身体。很多人现在是修嘴上的无常,嘴巴特别快,高谈阔论,功夫用在表面,心却控制不住。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还是痛苦烦恼不断。修了半天,死亡的时候一点用也没有。要知道身体如同我们喝水的瓶子,再漂亮也不能解渴。米拉日巴尊者外表看着像疯子魔鬼一般,内心里却无比自在。不去修心,就像是看了很多名医,开了无数的药,中药、西药、藏药,什么都有,然后束之高阁,一个也不吃,这样是无法治病的。

怎么能治好病呢?一定要实际行动一个个去修,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今天这里不行,明天那里有事。大家每天起床前,要先想今天是不是要打雷啊,我是不是马上就要死了。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祈祷三宝,生起对三宝的信心;然后观察自己的心,改变念头;再观修无常,无常观好了,可以增加对佛法的信心和学佛的动力;然后观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这四件事情,每天都要去做。

不要虚度光阴,不要议论别人修行好坏。谁修行好修行不好,唯有佛才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曾有过很多的显现,有时候成为杀人的人,有的时候是杀动物的人,所以高僧大德的行为是凡夫无法了解的,不要去议论。

修行才可以弘扬佛法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建寺院,修佛像,祈请佛法长久住世,但这些只是形象上的代表。寺院火能烧毁,水能淹没,佛像掉下来自己也站不起来……怎么能长久保存佛法,救度众生?

真正的佛是心里的佛,菩提心是心里的佛。培养好菩提心,佛法才能长久住世,救度众生。如同国家的财富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人才,佛教需要有菩提心的人才。现在21世纪很多和尚化缘修寺院佛像,祈愿佛法长久住世,常转法轮,想要如此,需要实际行动去修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出离心、菩提心……一个一个修。心中的佛修好了才是长久住世,常转法轮,对空气说是没有用的,实际行动去修行是最好的事情。

修行前需要先闻思,闻思就如同点菜,实修是吃饭,不点菜就没有可以吃的,光点菜不吃还是饿肚子。大家不要今天见这个明天弄那个,现在是存放了很多药却不吃,这是治不了病的,一定好好实际行动去修行。

佛法修行的基础与关键

基础:依教奉行,修自己

作为凡夫,无始以来就在轮回中辗转生死。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凡夫所串习的“修行”是什么呢?凡夫人就是只看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然后以此来不断串习、修行。这当中根本没有任何可修之处,不但没有可修的,还会成为我们痛苦的原因;而菩萨怎么修行呢?看自己的缺点,看众生的优点,再随修随学,这才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

所以学佛修行的基础,就是要不断观察自己的缺点,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即使是一个看起来很差的人,他也一定会有他的优点,这就是我们需要去寻找和学习的地方。就算看到一个真的是“完全不好”的人,也应该这样去想:“他这样的显现也是我自己修行很不好的原因造成的。”

而我们经常去看别人的缺点,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这就只能永远痛苦烦恼了。我们要知道自己修行很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无明带来我执,我执带来五毒,五毒带来种种随眠烦恼。比如我的贪心让我试图通过伤害别人来获得快乐,其实这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反而只会给自己再带来嗔恨心、嫉妒心……直到让自己深陷于无尽的烦恼,根本再无力出离。

举个例子,我执就像蚕,烦恼就像蚕丝,蚕在中间拼命吐丝,自己以为可以得到些什么,其实只是作茧自缚,越绑越紧,越缠越烦恼。

我们今生有机会遇到一切利乐之源的佛法,可以对治一切烦恼,乃至一切细微习气的甘露妙法,就一定要好好珍惜,用心学修。要讲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的修持,很多人都能讲得很好。道理都懂了,不需要再多做解释。但是有没有实际行动去修行?谁都没有修,如果有修,能修好,哪里还有什么烦恼呢?

要学修佛法,除了要首先认识这些道理外,更为重要的还是要真正去行持这些道理,这样才能获得快乐。否则,就算成为一个班智达,五部大论全部背下来了,辩经永远是第一,但是如果没有修行,那就一点用都没有,就像念佛机一样。更有甚者,辩经很多都成为辩“我”,成了增加我执的方便,那与佛法的道理真的是背道而驰!

《大藏经》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也不是用来作为显示我们学识渊博的工具,更不是放在那里用香灯供着的。佛法《大藏经》记录了佛陀、佛陀的弟子、大成就者们的事迹和他们宣说的道理,是我们用以闻思的法,是我们所依止的法,是要去实际修持的法。现在很多居士家里书柜上的书很多,真正看了的有多少?修了的又有多少呢?几乎没有!

有的人说:“我信了十多年佛了,怎么一点改变都没有呢?”没有真正依教奉行,没有去改变自己的心和行为,怎么可能有改变?当然没有改变!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就是要不断思考。怎么思考?比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每一个道理都要认真分析,反复去思考:为什么人身难得?是不是真的难得?什么是无常?寿命为什么无常?是不是真的无常?只有这样,佛法的加持才能融入我们的心,我们的想法、行为才可能有所改变。可惜我们现在都没做到……

讲菩提心大家都会讲:“噢,菩提心就是为了一切众生……”;讲四无量心我们也都会讲:“慈悲喜舍啊……”。谁真正去做呢?谁做得好?一个都没有!

关键:实际行动,是修心

修行不是修嘴巴的,修行只看心有没有改变!修行有没有进步的标志是心里的贪嗔痴有没有减少,有没有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有没有增上;而不是讲了多少,讲得多好,或者表现得好像很慈悲很有修行。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有些人,特别爱装,比如去帮助一个孩子康复训练,有的人过来看到孩子很痛苦,就觉得好像很心疼,还哭得不得了,但是看过了,很快就又全都跑掉了,忘掉了,这根本不是菩提心!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却也要适时显现忿怒相,一切都是真正为了众生好。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做慈善是修菩提心的,实际行动的菩提心。做慈善可以认识轮回痛苦、认识寿命无常、认识人身难得、认识因果不虚。孩子们才是金刚萨埵,才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平日学习的佛法只是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而孩子们才能真正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去修行,所以他们才是真正帮助我们消除业障的对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