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正思维+逆思维心理学(全集)
6154600000003

第3章 一切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糟(2)

过了片刻,终于有3位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桥,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

“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张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暗淡,他们刚才才没有看出来。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

“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

心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完全证明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思考、正确地判断,就不会受不良心态的影响,不会因此而恐惧、彷徨、犹豫不决,也不会因此而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其实,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险境,只要你专心走好脚下的路,平静而积极地面对生活,所有让你觉得烦恼的事其实都没有想象的那样糟糕。

不把失败当回事,失败就无法太猖狂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一个失败者。一个成功的人,他成功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失败的历史。据说,世界上著名的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中,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是1∶10。也就是说,他们几乎要失败10次才能换来一次成功。不信你去问问那些成功的人,他们经历的失败都多于成功。华盛顿打的败仗比他打的胜仗多得多,但他最终成功了。

一个人越不把失败当回事,失败就越不能把他怎么样,他就越能成功;一个人越害怕失败,失败就越会缠住他,他就越难摆脱失败。所以,你的思维把你引向什么方向,给了你怎样的心理动能,这点非常重要。美国两位哈佛毕业的前总统的竞选经历就是最好的说明。罗斯福不怕失败,他成功了;尼克松害怕失败,而他收获的恰恰就是失败。

罗斯福每天坐着轮椅,昂着头,挺着胸,信心百倍地去上班。他在首次就职演说中提出的那个“无所畏惧”的战斗口号,鼓舞了千千万万的听众,他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他凭着永远不承认失败、永远不甘放弃的精神,成为美国最杰出的总统之一。

尼克松在1972年竞选连任美国总统,由于他在第一任期间政绩突出,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他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缺乏自信,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不良心态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令自己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最后,虽然他在这次选举中获胜,但不久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害怕失败而导致惨败。

永不言败和善于对失败进行总结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失败,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有远见的企业家在选拔人才时,不仅重视一个人过去的成功,同时还重视这个人失败的经历。哈佛商学院的约翰·考科教授说:“我可以想象得出,在20年前,董事会在讨论一个高级职位的候选人时,有人会说:‘这个人32岁时就遭受过极大的失败。’其他人会说:‘是的,这不是好兆头。’但是今天,同一个董事会却会说:‘让人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曾经历过失败。’”可见失败并非坏事,因为每一次失败都孕育着成功的萌芽,每一次失败都将使人更靠近成功。

如果我们不曾失败过,为了成功,我们应该勇敢地去尝试一下失败的滋味。在尝试中,要告诉自己:我在什么地方跌倒了,就要在什么地方爬起来,以后也许还会跌倒,但绝不会在原先的这个地方。

心态不同,人生也就不同

“神奇”的足球教练米卢有这样一句话:心态决定一切。

事实上,我们也经常看到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因为心态的起伏变化而导致结果的出人意料。心态左右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环境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又决定了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

从前有一位智慧老人,每天坐在加油站外面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

这天,他的孙女陪在他身旁,他俩坐在那里看着经过的人们,一位身材很高看来像个游客的男人到处打听,想要找地方住下来。

陌生人走过来说:“这是个怎样的城镇?”

老人回答:“你来自怎样的城镇?”

游客说:“在我原来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邻居之间常说别人的闲话,总之那地方很不好。我真高兴能够离开,那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椅子上的老人对陌生人说:“那我得告诉你,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过了个把小时,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车在这里停下来加油。车子慢慢开进加油站,停在老人和他孙女坐的地方。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小孩子下来问哪里有洗手间,老人指着一扇门,上面有颗钉子悬着歪了的牌子。孩子的父亲也下了车,问老人说:“住在这个城镇不错吧?”坐在椅子上的人回答:“你原来住的地方怎样?”

孩子的父亲看着他说:“我原来住的城镇每个人都很亲切,人人都愿意帮助邻居。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我真舍不得离开。”老先生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然后那家人回到车上,说了谢谢,挥手再见,驱车离开。

等到那家人走远,孙女抬头问祖父:“爷爷,为什么你告诉第一个人这里很可怕,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祖父慈祥地看着孙女美丽的双眼说:“不管你搬到哪里,你都会带着自己的态度——那地方可怕或可爱,全在于你自己!”

其实生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心态的不同造成了人生的不同。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因为心态决定一切。一个充满阳光心态的人,到哪里看到的都是阳光普照,即使偶尔飘过阴云,他也会相信阴云很快消散,并努力奔向太阳的方向;如果一个人思想阴暗而消极,那么可想而知,他的内心和他的世界一样,将是一片悲苦寒凉。

给自己一个梦想,期望越高收获越多

从前,有两兄弟,老大想到北极去,而老二只想走到北爱尔兰。有一天,他俩从牛津城出发,结果两人都没有到达目的地,但老大到达了北爱尔兰,而老二仅仅走到了英格兰北端。

一个具有崇高生活目标的人,毫无疑问会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有句苏格兰谚语说:“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以得到一只金袖子。”那些志存高远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远远高于起点。即使我们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几年前的一个炎热的日子,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最后一节车厢的窗户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人的负责人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这条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竟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人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他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二十三年前我为一小时两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美国潜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如果你是个业务员,赚一万美元容易还是十万美元容易?告诉你,是十万美元!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标是赚一万美元,那么你的打算不过是能糊口。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与你工作的原因,请问你工作时会兴奋有劲吗?你会热情洋溢吗?”

梦想越大,成就越高,人生真的是“梦”出来的。越是卓越的人生越是梦想的产物。可以说,梦想越大,人生就越丰富,成就越卓绝。梦想越小,人生的可塑性就越差。也就是说:“期望值越高,达成期望的可能性越大。”

把我们的梦想提升起来,它不应该退缩于一个不恰当的位置。当你在思维中种下梦想的种子后,这颗种子就会吸引你不断为它浇水施肥,直至这个梦无限长大,接近你心中的参天大树,你便有了崭新的人生了。接受梦想的牵引吧,它正是引爆你正能量的那把火!

纵使跌倒,也不空手爬起来

一名丹麦大学生到美国旅游。他先到华盛顿,下榻威勒饭店,住宿费已经预付。他的上衣口袋里放着到芝加哥的机票,裤袋里的钱包内放着护照和现金。但是在准备就寝时,他发现钱包不翼而飞,立刻下楼告诉旅馆的经理。

“我们会尽力寻找。”经理说。

第二天早上,皮包仍然不见踪影。他只身在异乡,手足无措。打电话向芝加哥的朋友求援?到使馆报告遗失护照?呆坐在警察局等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