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名方(珍藏本)
6201700000008

第8章 内科疾病(7)

9.饮食上需注意:

(1)限制总热量、控制液体量:急性心肌梗死2~3日,饮食以流质为主,液体量约1000毫升,忌食胀气、刺激性流质食物,如豆浆、牛奶、浓茶、咖啡等。

(2)应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高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少食多餐为主,温度适中。病情好转后改为半流质饮食。

(3)补充矿物质,注意钾、钠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量;根据临床变化,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10.冠心病患者,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的药物,适当运动;身边及家中应备有硝酸甘油片等扩冠药物。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损害,并由此产生不同程度的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或两者同时存在,并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本病中医学相当于“风湿心痹”。以“风湿心痹”命名,一方面其病因与风湿有关,另一方面则有别于另外一种外邪内舍于心的温毒心阐。本病病象为心悸、喘促、咯血、水肿或伴有关节疼痛。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病性多虚实夹杂。

【必备名方】

1.大腹皮散:大腹皮20克,防己15克,桑白皮20克,木通20克,赤茯苓30克,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30克,甜葶苈(隔纸炒令黄或紫色)45克,泽漆20克,桂枝15克,百合15克,陈皮(汤浸,去白瓤,焙)30克。上药为散,每次9克,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送服,不拘时候。

2.杏参散:桃仁(去皮尖,麸炒),人参(去芦),苦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蜜炒微赤,再泔浸,焙)各等份。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3.薯蓣纳气汤:生山药30克,大熟地黄15克,山茱萸(去净核)15克,柿霜饼(冲服)12克,生白芍12克,牛蒡子(炒,捣)6克,紫苏子(炒,捣)6克,甘草(蜜炙)6克,生龙骨(捣细)15克。水煎服。

4.补肾丸:磁石60克,菟丝子60克,五味子30克,熟地黄30克,枸杞子30克,覆盆子30克,肉苁蓉30克,车前子30克,石斛30克,沉香15克,青盐15克。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70丸,空腹盐汤送服。

5.款气丸:丁香8克,木香8克,沉香8克,白檀香8克,肉桂8克,肉豆蔻8克,槟榔8克,荜澄茄8克,京大戟(炒)8克,甘遂(炒)8克,千金子(去皮)8克,蛤壳8克,郁李仁8克,瞿麦8克,甜葶苈(炒)8克,桑白皮8克,牵牛子8克,巴豆(慢火炮过,出油令尽)8克,木通30克,轻粉3克。上药为细末,研白粳米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5丸,煎陈皮汤送服。

【名医指导】

1.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根治扁桃体炎、龋齿和鼻旁窦炎等慢性病。

2.平时加强锻炼身体,增加体质,生活规律及不吸烟,天气阴凉时注意穿衣盖被保暖。

3.患者应住院治疗,若无风湿活动、心衰、亚急性心衰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养护,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休息:患者不宜参加重体力活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宜参加缓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若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风湿活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均应由家人协助。对患者态度要和蔼、避免不良刺激。

(2)保持情绪平稳,不宜大喜、大悲、大怒等。

(3)注意观察体温、呼吸、脉搏等。若有发热,说明有感染或是风湿活动;若呼吸困难(或在夜间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说明有心功能不全,应取半卧位或两腿下垂,以减轻肺水肿;若有水肿,应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体重,并注意皮肤护理、勤翻身,预防褥疮;若发现脉律强弱及快慢不等,应预防房颤的发生。凡有以上情况,应返回医院治疗。

4.营养和饮食: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如鱼、肉、蛋、奶等,少量多餐,多食蔬菜和水果。心功能不全者给低盐饮食,并限制水分摄入,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应少量多次服用。

5.病室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预防呼吸道感染。

6.保持大便通畅。

7.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抗凝血药,如出现黑便、皮下出血等情况,需及时就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心脏内膜和心脏瓣膜的急性、亚急性炎症病变,多伴有赘生物形成。心脏瓣膜最常受累,心脏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也可累及。临床特点是发热、心脏杂音、栓塞现象和血培养阳性等。因抗生素的应用,本病发病率有所下降,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心血管各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措施的开展又成为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病与中医学中的“心瘅”相类似,亦可归属于“瘟病”、“心悸”、“胸痹”、“瘀证”等范畴。

【必备名方】

1.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荆芥15克,连翘12克,芦根12克,淡竹叶12克,桔梗10克,炒牛蒡子10克,甘草5克。水煎服。热重者,加栀子、黄芩、石膏,以清热解毒;心悸胸闷者,加枳壳、瓜蒌,以化痰宽胸;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以疏风止痛;四肢关节疼痛者,加羌活、独活,以祛风除湿止痛。

2.三黄泻心汤合五味消毒饮、白虎汤加减:黄连12克,黄芩18克,大黄6克,知母15克,生石膏(先煎)3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25克,青天葵15克,野菊花15克,甜地丁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3.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后下)12克,鳖甲(先煎)20克,生地黄18克,牡丹皮15克,知母15克,胡黄连10克,黄芩15克,秦皮18克,蒲公英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4.淡竹叶石膏汤加减:生石膏40克,淡竹叶10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生地黄15克,人参(单煎)10克,麦冬30克,丹参20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清营汤加减: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苦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30克,知母15克,生地黄15克,丹参18克,玄参12克,牡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名医指导】

1.患者必须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2.有心瓣膜病或心血管畸形及人造瓣膜的患者应增强体质,注意卫生,及时清除感染病灶;若行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者,应注意人造瓣膜、缝合材料、器械的无菌性及手术的无菌性操作,避免引起人造瓣膜心内膜炎。

3.饮食上应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严格控制患者的食盐量。

4.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工作,给患者勤翻身,活动、按摩肢体,防止褥疮。

5.根据病情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增加机体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肠蠕动,防止腹胀。

6.在做牙科和上呼吸道手术或机械操作,低位胃肠道、胆囊、泌尿生殖道的手术或操作,以及涉及感染性的其他外科手术,都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7.如有难治性心衰、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多发性栓塞、化脓性并发症等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8.保持大便通畅。

原发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病而言。通常将原发性心肌病分为充血型、肥厚型、限制型和闭塞型。充血型心肌病又称扩张型心肌病,病变以心肌变性,萎缩和纤维化为主。肥厚型心肌病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变在左心室室壁和室间隔,左心室流出道无梗阻和压力差。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又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以室间隔为主,其厚度超过左心室游离壁的1.5倍,左心室流出道发生梗阻和压力差。限制型心肌病以心肌强直和不肥厚为特征。闭塞型心肌病则以纤维增生和附壁血栓形成以至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两者均可导致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

本病中医学属于“心悸”、“喘症”、“胸痹”、“水肿”等范畴。本病症状比较繁杂,但总以心悸、胸闷为主要表现,临证之时重在辨明病位,分清虚实缓急。若属心肺同病,多见咳喘;心肾同病则见水肿、喘促;兼见气促不得卧,四肢厥冷,尿少水肿者属重症急症。

【必备名方】

1.养心定志汤: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石菖蒲8克,远志8克,炙甘草5克,桂枝8克,小麦10克,大枣5枚,丹参10克,佛手8克,龙骨15克,珍珠母15克。水煎服。

2.益气养阴通络汤:南沙参20克,北沙参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生地黄30克,丹参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

3.通阳活血汤加味:益母草20克,丹参20克,首乌藤2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红花12克,牛膝12克,当归12克,桔梗12克,生地黄15克,黄精15克,补骨脂15克。水煎服。

4.真武汤加减:茯苓12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太子参10克,枸杞子10克,山茱萸10克,附子3克,肉桂3克。水煎服。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浮肿明显者,加防己、车前子。

5.参附龙牡汤加减:人参10克,附子10克,干姜12克,补骨脂12克,炙甘草12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水煎服。大汗淋漓、脉微欲绝者,重用人参、加山茱萸;心悸喘促明显者,加黄芪、防己。

【名医指导】

1.调饮食,适寒温,畅情志。

2.戒烟、酒,饮食要易消化、低盐、高维生素为主,少食多餐,并增加粗纤维食物。

3.有心悸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应采取半卧位并氧气吸入;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的变化。

4.病情平稳时可适当活动,避免过劳,注意休息;心衰者应卧床休息;有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以免病情恶化。

5.保持大便通畅,严禁用力大便以避免增加心脏负荷。

6.避免病毒感染、酒精中毒及其他毒素对心肌的损害。

7.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8.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衰、心律失常、栓塞、晕厥等。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疾病,有时可累及心包和心内膜。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临床表现较少,重者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初期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腹泻、全身酸痛等,后则感心悸心慌、胸闷胸痛、倦怠乏力等。随着风湿性心肌炎的减少,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更高,男性较女性多见,以秋、冬季节多见。大部分病人预后较好。

本病与中医学“心瘅”相似,亦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心悸”、“胸痹”等范畴。

【必备名方】

1.解毒护心汤: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15克,黄芩15克,淡竹叶10克,莲子心10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水煎服。不眠者,加龙齿、灵磁石、百合;咽喉痛者,加鱼腥草、射干;咳嗽者,加枳壳、前胡;关节痛者,加防己、苍术。此期伴发心律失常的较多: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性心房颤动者,可选用莲子心、山豆根、黄连、生龙骨、生牡蛎;窦性心动过速伴有期前收缩者,可加苦参;兼有痰热者,加苍术、防己、茵陈、清半夏、石菖蒲;房室传导阻滞及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选用炙附子、桂枝、细辛。

2.复脉汤:西洋参5克,生地黄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一枝黄花40克,玉竹15克,苦参15克,炙甘草15克,阿胶15克,炒酸枣仁2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水煎服。必要时也可以加连翘、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黄芩等清热解毒之品。

3.金匮肾气丸加减: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山茱萸15克,泽泻20克,茯神20克,牡丹皮10克,桂枝10克,细辛3克,附子15克,红参15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紫河车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心悸不宁者,加龙骨30克,牡蛎30克;心律失常者,加苦参15克,炙甘草15克;急性起病、病毒感染症状明显者,加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虎杖1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

4.瓜蒌薤白合二陈汤加味:瓜蒌15克,薤白10克,制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桂枝8克,甘松10克,苦参15克,丹参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5.养心活血汤:西洋参10克,黄芪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黄10克,白术10克,丹参16克,赤芍10克,黄精10克,酸枣仁3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琥珀粉(冲服)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名医指导】

1.加强饮食卫生,注意避寒保暖,积极预防呼吸道及肠道感染。

2.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能有效地防止机体抵抗力降低,避免遭受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侵袭。

3.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