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生活
6275700000006

第6章 像追美剧一样追MOOC

今天,你MOOC了吗?

平台介绍

Coursera、Udacity、edX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直译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如果你觉得MOOC就跟网易公开课差不多,那你就过时了。MOOC不仅仅限于把课堂视频录下来放在网上,学生注册、课表安排、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结课后相应的某种证书等环节设计,让新型的公开课模式变得更像一座虚拟大学。

2012年MOOC从美国大规模的兴起,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出现,给更多的人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与课程难度仅限于中学水平的“可汗学院”不同,三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管理系统。

重要的是,它们的课程都是完全免费的。

2013年1月23日,美国高等教育联盟发起了一个“与学位挂钩的大规模在线公开课”计划。亚利桑那、克里弗兰、阿肯色等美国40所公立大学正计划将学校的所有课程搬上网。在一些西方大学里,三大平台的网络公开课课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可以用网络课程的学分来替代大学中的学分。不过,对于平台上的学习者来说,学分和证书的纪念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在中国,虽然有语言、网络的障碍,MOOC依旧有不少忠实拥趸。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名校课程被“打包”翻译和引进,很多人像追美剧一样追MOOC。

也有一些人从追MOOC开始,尝试开发本土的MOOC课程。2012年4月,还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读研究生的童哲,学习过多次MOOC后,在自己的宿舍录制了一部视频《阿哲的理论物理小课——熵与相变》发布到网上,这个分为6段的视频获得了过万的点击率。

硕士毕业回国后,童哲在人人网建立了一个名为“万门大学”的公共主页,在4个月里,他上传的“数学小课”和“物理小课”系列拥有了1.6万多名学生。为了备课,他搜集的资料装满了两个8T的硬盘,光是“科学”类的纯文本资料就有188G。

“物理小课”的成功激发了童哲的兴趣,他决定放弃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读博士,回到国内做了一名教师,在业余时间里,录制学习视频放到网上。原因很简单:在北大读书时,他曾因为课程体系的枯燥、丧失对物理的兴趣而苦恼,现在,他想用轻松好玩的MOOC视频,使更多的中国学生重拾对学习的兴趣。

不论中国的MOOC发展速度和前景如何,无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成为MOOC学习者。一如Coursera的负责人达芙妮·科勒在TED大会上所说:“教育变成了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世界上所有有能力和积极性的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技能,为自己、家人和社区追求更好的生活。也许下一个爱因斯坦或者乔布斯,现在就住在非洲的一个偏远的小镇上。”

通过网络,免费学习来自全球知名大学的课程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大学生可以在课余进行“补课”;中学生则可以提前进入学术的天地,“预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职场白领利用MOOC给自己充电,寻找感兴趣的新鲜技能。

今天,你MOOC了吗?

追着MOOC上大学

体验者:贾旺(南京)

我接触网络的历史很早,不过不是玩游戏,而是追网络公开课。初三时,我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看耶鲁大学的《基础物理》课,讲台上走来走去的桑卡教授用印度味的英语讲着物理学“冷笑话”,我突然觉得,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地理解物理学的本质!

从此,我好像从自己读书的二线城市高中“跳”了出来。其他还在对着人教版的教材背公式,我却完成了最初的学术启蒙。

读高二时,我又接触到了新的学习平台——Coursera。这个平台上有斯坦福大学等十几所名校的在线课程,与简单的视频提供不同的是,注册ID后,每周要按时上课,并要在截止日期内完成家庭作业和考试并取得成绩,俨然是一所虚拟大学。

在网络上,我还和其他通过Coursera学习的“同学”一起讨论,互相批改作业,即使是凌晨3点在论坛上提问,也会有人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及时作出解答。

在学了麻省理工大学的物理学课程后,我去买了本英文版的教材来看,虽然自己英文水平不高,但读起英文教材来,竟然比中文教材更加清晰易懂。

有一次物理课上,高中老师在讲台上做了几个演示实验,身边的同学都说没有看懂。我带着他们一起上网搜索了麻省理工的这堂课的视频,视频里的老师用着完全一样的实验道具,但其演示方法却能让人立刻明白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一门优秀的MOOC教程能给人最合适的启蒙,建立对一门学科最初的理解。每次看着一些老师将本质如此优美的物理一点点用死板的套路方法进行禁锢,我都觉得十分痛心。

我在Coursera上陆陆续续学习了十几门课,或许我在MOOC上学到的东西以后一辈子也用不上,但它们很优秀,很让人赞叹,所以我觉得我应该知道,就好比你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拍下绝美的风景留念一样。

在其他同学全力以赴地准备高考,对未来的专业选择还毫无想法的时候,我已经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报考物理学专业,并在2014年7月顺利地拿到了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上完MOOC换工作

体验者:吃五碗馒头

休年假的那段时间,我在朋友的介绍下注册了Coursera的账号,教授课程的都是这一领域的专家级教授或副教授。Coursera在新浪微博上还有微群,供中国的学生互相交流。我曾经学过一段钢琴,现在又想学作曲,还请教过专业人士,说是很难。在Coursera看到有相关的课程,我觉得这就是上天给我准备的嘛,介绍文字写得好生动,而且无需任何基础,瞬间觉得这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学完作曲,我又在Coursera网站报了斯坦福创意课。这门课是斯坦福大学科技风险投资计划推出的五门免费在线创业课程之一,持续八周,每周几分钟的讲座,都是干货。老师蒂娜西利格(Tina Seelig)博士不会强迫大家买她的书。

几次作业的完成过程既有趣又刺激。有一次作业是“利用两样日常物件创造出全新的运动”,我想破了脑袋,最后发明了“袜子飞盘羽毛球”,即把袜子团成一团用飞盘打来打去,录制视频的时候,两岁的孩子也参与进来,成为球场自由人。

作业大多需要分组,跟国际组员一起跨时区讨论项目是一件劳神费力又有趣的事情。这门课的最后一个作业是要求每个小组想100个和睡眠有关的问题,再从中挑选一个最愿意解决的,并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小组讨论后决定,打算解决工作偷走睡眠这个问题,内容已经写好,因为组里一个西班牙人擅长做视频,最后决定让他做一个视频作为作业提交。他一口应承。结果接近提交作业的最后期限时,他突然消失,再也不出现了。这门公开课的规则是过了最后期限再提交作业就没分了。我们紧急群策群力,最终做了个PPT,在最后时刻提交上去。这个事提醒我,MOOC的网络协作有许多不确定性,但其实做什么事都得有一个B计划。

上着上着,我动起了换工作的念头。我原来的工作是办公室文员,在持续上完“创意速成课、学习力”等一堆课后,我重新写了简历,将Coursera的证书列在醒目处。现在应聘上了一家公司的职业培训师。

MOOC三大平台

跟随指南

Udacity:2012年1月成立,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盈利性网站,目标是将顶尖的大学课程免费开放给全世界的学生,第一门课上线时访问人数超过15万。Udacity目前只有22门课程在线,其中6门初级课程,11门中级课程,以及5门高级课程。主要覆盖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商务。Udacity提供的不仅是单向的在线视频,更多的特色在于在线课堂上的直接交互甚至是未来的线下实验。学习者学习完毕之后,通过考试,可以获得Udacity网站授予的课程学习证书。

Coursera: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在2012年初创立的盈利性网站,为高校建立MOOC,到2012年11月已有33家大学加入,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加州理工等。目前已有215门课程,课程全部免费,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商务、社会科学、医学、工程学和教育等。以计算机科学类的课程为其主要特色。需注册上课,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及家庭作业等。学习者学习完毕后,通过考试,可获得课程学习证书。但证书是一些课程教授授予学习者的,并非来自校方。(https:www.coursera.org/)

edX: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在2012年5月推出的非盈利性网站。目前有25门课程,覆盖化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公共医疗等。与前两家网站不同,edX除了为全世界学生提供免费课程外,它更像大学的实验基地,通过研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提高线下传统校园的教学和学习。edX给予学习者课程结业证书,证书上面都会印上edX和学校的名字。目前有两种证书,一种是指定一个荣誉代码,还有一种是经过监考之后授予。(https://www.edx.org/)

英文不太好的同学可关注果壳学院:http://mooc.guokr.com/。看看其他人上国外MOOC课程的点评、问答和笔记,然后找到你喜欢的课,多尝试一下。

一个人推开千万扇门

出镜人物

童哲,万门大学创始人

你想象过一个人就可以创办一所大学吗?你见过不用参加入学考试也不用付费的大学吗?你幻想过自己录一段视频,一秒变成“大学老师”吗?

这就是26岁的海归硕士童哲以一己之力创办的公益网络大学——万门大学。“万门”取自谐音“ONE-MAN”,意在降低中国高等教育门槛,传递“一个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力量广泛学习与创造,为自己打开千万个门、千万条路”的信念。“万门大学”目前已开设了文、理、艺术、医学、语言5大类42个系的课程,吸引了12万名在线学生。它在国内高校悄然走红的同时,也吸引了包括南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内的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在宿舍里录制课程

初中时,童哲就很喜欢物理。高三那年,他以福建省物理竞赛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北大的物理学院。该学院被同学们成为“北大四大疯人院”之一,这里牛人多,考题也多,从枯燥无味的物理方程、难以理解的广义相对论到让人望而却步的电动量子、玄乎其玄的未知理论,入学时春风得意的童哲很快遇到了瓶颈,他不由得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来。

童哲学得痛苦也学得吃力。大二时,他获得一次去香港科技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虽然是英文授课,但是克服了语言难关后,童哲反而感觉到:虽然这里的课程更难,但他学得轻松起来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觉得自己并不笨,原来历史可以学得懂,物理可以学明白,每个人都乐在其中地学习。短暂的交流结束后回到北大,他又重新陷入学习的困境。这让他开始反思大陆和港台之间的教学差异,就拿教材来说吧,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材,每个公式都有大量的篇幅介绍概念是怎么来的,但国内的教材只有公式的计算方法,所以他难得要领。也正是从这时候起,童哲萌生了改变教育现状的想法。

从北大毕业后,他考上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物理系的研究生。渡过了第一年的语言难关后,在这座培养出十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学校中,他又找到了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感觉,课程都很好懂,尤其是校园中的讨论氛围,让童哲非常震撼。大家在宿舍楼的公共食堂里做着菜,一边喝着红酒,一边讨论着物理问题,每个人畅所欲言,就像一群牛人的分享会,总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每年只招两百人,为什么有这么浓厚的讨论氛围,而国内的一些大学每年都要招上千人,为什么没有这种氛围,大家都是各学各的?

不同的教学方式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留学的经验和体会让童哲萌生了一种探索高效、创新的教育模式的想法。“我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把这种差异介绍给别人,或许能让更多人得到改变。”

网络教育的出现让童哲看到了机会。传统的教育受制于物理空间的限制,如果师生不在同一物理空间、同一时间的话,讲座就无法进行。但随后出现的YouTube、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都让童哲看到了时代的不一样。“网络复制和传播东西几乎不需要成本,网络时代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最佳资源,无形中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同时还可以留住万里挑一的好老师。”

童哲首先想到的是提供和国内大学课堂上不一样的课程模板,用轻松好玩的视频,使更多的中国学生重拾对学习的兴趣。2012年4月,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宿舍里,他架起单反相机,身后挂一块小白板,开始录制课程视频的尝试。白板太小,以至于时常连一个完整的公式都写不下,相机的记忆卡也只有20分钟的录制时间,有时课程尚未讲完就已经结束了。“有几次录制到一半发现开关都没开,浪费了20分钟的表情。”尽管备受挫折,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不错的,他在宿舍中录制的《阿哲的理论物理小课——熵与相变》,上传后获得过万点击率,被转发至多个网站。

放弃国外名校读博的机会创办“万门大学”

初试告捷,让童哲有了更大的野心:“能不能在中国开创一所低门槛、个性化的大学,让更多的人愿意在网络的平台上分享知识,学习知识,让一些高深的学问多些趣味,少些晦涩。我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所免费的网络大学推开千千万万扇学科大门。”“万门大学”的雏形开始在他脑海中跳出来。

当时的童哲面临毕业后的选择,此时他已经获得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读博的机会。但这些年在欧洲学习、打工的过程中,他已经明了自己的志向,既不是赚大钱,也不是在研究室里做高深的学问,而是教育,他喜欢把高深的物理知识用清晰明白的定义夹杂着玩笑告诉别人。看到别人因为学习物理而激动的样子,童哲就好像看到当初兴奋不已的自己。因此,他毅然舍弃了读博深造的机会,瞒着父母悄悄回到国内。回国后,童哲一边在北京一家品牌教育培训机构担任奥赛教练,一边创办他的万门大学。

一个人创办一所大学,听起来像是堂吉诃德的故事,但童哲却是深思熟虑过的。他在人人网建立了一个名为“万门大学”的公共主页。首先从他最熟悉的物理课程入手,拍摄、上传本科和硕士课程视频、制作相应的PDF格式的教材,标准是学习后能通过本科和硕士相应的学科的期末考。这些课程都是免费开放的,在童哲的构想框架里,还有图书馆版块的充电,以列书单的形式推荐阅读。现在网络固然很发达,找书的渠道已经不是瓶颈,但是要筛选到有价值的好书却不容易。

在4个月里,他上传的“物理小课”系列拥有了1.6万多名各类学生。为了备课,他搜集的资料装满了两个8T的硬盘,光是“科学”类的纯文本资料就有188G。经过半年多的迅猛发展,截至今天,万门大学公共主页已有好友逾12万。

渐渐地,有些人主动要求加入“万门大学”,承担电影系、考古系、音乐系、历史系的管理员,而童哲也从主页君变成了童校长。童哲也趁热打铁,到一些高校做分享活动。每到一个高校,他都会被团团围住。同学中,有求签名的,有求采访的,也有求加盟的。在这里,学得好、学得巧的学生同样可以成为“大学老师”。

“如今不少大学教师讲课就是照念PPT,学生很难学到真正有意思的东西。万门大学的理念不错,我们也想加入,一起建设这个网站。”在同济大学的分享会现场,汽车机械专业一年级博士生陆同学说,“童哲今年26岁,和我们年纪一样大,今天来这里就是想询问一下他的意见,他批准我们录制视频,我们就能开始了。后面的准备工作我们早就做好了。”

2013年3月,在各地高校同学们的邀请下,“万门大学X”项目全面启动。X项目旨在通过学生自办社团,加强同专业学生间的学术交流,让万门大学的学生们在线下也有一个思想交锋的平台。

每次分享完,童哲都会向同学们发放自己设计印制的万门大学学生证,给那些认同“只是创造乐趣,你就是你的大学”理念的同学们以归属感,每个人的学生证都是唯一的编号。三四个月的时间里,万门大学学生证从编号00001发到了70000。

一个人推开千万扇门

放弃国外名校读博的机会回国创办网络大学,童哲坦言当初父母很不能理解,现在看到儿子做得有声有色,父母的态度转为默许。

网上曾有人认为,童哲和他的万门大学只不过是一个“富二代”在玩票而已。没想到,这个“富二代”居然很认真。目前,万门大学的学员数量超过12万人。超高的网络人气,新颖的课堂模式,童哲显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业。不管童哲是否对未来有了商业规划。在一些创业者看来,只要好好做下去,万门大学未来“钱景”看好。华中科大一位创业项目顾问表示,万门大学如果学员数达到相当规模后,网络课堂可在植入广告、课程付费方面取得收益。曾有一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看中了万门大学的超高人气,试图与童哲谈商业合作,遭到拒绝。童哲说:“我现在压根没想过依靠这个赚钱。”

2013年5月,童哲开始了全国高校的巡回分享。二十多天,十几个城市,从哈尔滨到广州,从西安到上海,三十多场讲座,场场爆满。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时,华中科大启明学院副院长刘玉惊叹:“我从没看到过如此震撼的场面。国际上一些很牛的人物来学校办讲座时,也没有这么高的人气。”讲座现场,童哲展示了一堂数学公开课。刘教授评价,童哲把大学枯燥的数学讲解得通俗易懂。“为什么大学生爱跷课,因为很多老师的课堂太乏味。这让身为大学老师的自己很有危机感。”

一路的巡回分享,童哲没有收过学生们一分钱。目前,万门的核心团队是四个人,在全国有近两百个主页管理者。“我们的加入者都没有什么工资。万门大学现在是公益的,未来也会一如既往,因为只有公益的独特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童哲说,“我们唯一收下的一笔钱就是来自朱清时校长。老人把钱打到了我们卡上,说这是他一个长辈给我们小辈的压岁钱。”南方科技大学是他们高校分享会的其中一站,在那里,童哲受到了朱清时的隆重接待。刚到学校,他就被校长迎到了办公室。

朱清时详细了解万门大学的情况,在朱校长看来,万门大学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新型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方式值得肯定。他将万门大学和南科大相提并论,称两者都是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勇敢尝试的先驱者,是一群敢于梦想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对于中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大胆尝试。

跟随指南

万门大学(ONE-MAN UNIVERSITY)由童哲(校长)创办的公益的网络大学,致力于降低中国高等教育门槛。分学科提供可供自学的培养计划及教材,有高中基础即可无门槛自学,并已逐步推出中文视频课堂免费发布的网络教学平台。万门大学人人网公共主页:http://page.renren.com/601533749/?checked=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