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十六计(全集)
6331000000007

第7章 第一套:胜战计(4)

马超是西凉马腾之子,马腾为曹操所杀,马超正切齿痛恨曹操,时刻打算杀死曹操,为父报仇。一见刘备来信,马超便率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关内,连续攻下长安、潼关,曹操急忙回师西北,根本无心攻打东吴了。

一幅诸侯争雄的战略态势图,实际上是一个各方力量相互牵制的“关系网”。诸葛亮利用各方力量相互牵制的实际情况,向刘备献上“围魏救赵”的计谋,不仅挽救了岌岌可危的东吴,而且使刘备乘隙占领西川,为蜀国日后成为鼎之一足打下了基础。

英军以攻为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德国为了迫使英国把部队撤离法国,以减弱协约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防御力量,派遣了一只又一只“齐柏林飞艇”空袭伦敦和其他英国大城市。

显然,这是德国人使用的“围魏救赵”之计。这一计谋在开始时非常奏效。德国人的空袭行动给英国造成较大的破坏,英国人谈“齐柏林飞艇”而色变,出现了“齐柏林大恐慌”。起初,英国对德国飞艇的轰炸只采取阵地防御的措施,或者当飞艇前来空袭时,由待命的飞机升空迎击。

后来,英国空军首脑发现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于是改用“以战代守,以击解围”的战术。英国派出的飞机在比利时发现了两个德国齐柏林飞艇基地,于是进行猛烈袭击和轰炸,很快就将它们彻底摧毁。德国利用飞艇威胁英国人退回本土的企图破灭了,英国的“齐柏林大恐慌”也随之消失。由于英国军队没有退回本土,而是与其他协约国共同奋战,这就为最终打败德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英国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挣脱了德国人“围魏救赵”的圈套,堪称是世界军事史上精彩的一笔。

【商战谋略例说】

永利挫败卜内门

范旭东先生不但是化学家,还是足智多谋的企业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西欧各国忙于战争,输入到当时中国的“洋碱”(即肥皂)数量大幅萎缩——从1914年的315万吨下降到1916年的21万吨,中国的肥皂市场出现了供应不济的状况,市面上严重缺货。

当时,一向从事盐业生产的范旭东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极力倡导和四处奔走,并于1918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直独占中国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公司急忙重返中国市场。这时,他们发现在中国有了“永利”这个竞争对手,尽管软硬兼施,都不能把永利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经过一番策划和准备,“卜内门”调来了一大批纯碱,以原价40%的低价在中国市场上倾销,想藉此打垮“永利”。

新生的“永利”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范旭东不由得焦虑万分。他知道,“永利”和“卜内门”相比,实力悬殊。如果降价与“卜内门”竞争,要不了多久,“永利”就会财枯力竭而倒闭;但不降价,产品又卖不出去,资金也收不回来,无法再生产下去,“永利”也等于名存实亡。向“卜内门”俯首称臣,岂不是前功尽弃?范旭东记得创业之初,“卜内门”的驻华经理曾讥讽地说:“碱在贵国确实是非常重要,只可惜先生开业未免早了一点,就条件上说,再晚30年也不迟。”范旭东坦然一笑:“恨没早办30年,事在人为,今日急起直追,还不算晚。”现在面临困境,难道“永利”就一筹莫展了吗?

一天,范旭东在书房里低头踱步思索对策。猛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一张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不禁回想起青年时代因“戊戌变法”失败受株连,不得不避开满清政府,东渡日本。“永利”的创立,不也是趁“卜内门”锋芒暂敛之时吗?如今“卜内门”锋芒毕露,是否也可以“东渡日本”呢?对,现今日本工业较发达,是“卜内门”在远东最大的市场。欧战刚停,百废待兴,“卜内门”的产量有限,能运到远东来的碱为数不会太多。这么多的碱运到中国,日本的碱市场必然相对吃紧,我们何不趁机进入日本,从后面攻击它?

当时日本的三菱和三井两大财团都想在商界执牛耳,相互间竞争非常激烈。三菱有自己的碱厂。三井没有,完全依赖进口。这不正是突破口吗?

范旭东迅速与三井协商,愿意委托三井在日本以低于“卜内门”的价格代销“永利”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三井想到,一不要自己的资金,二有利可图,三解决了燃眉之急,因此,很快就与“永利”达成了协议。相当于“卜内门”在日本销售量1/10的红三角牌纯碱宛如一支奇兵,透过三井财团遍布全日本的庞大销售网,向“卜内门”在日本的碱市场发动了攻击。质量与“卜内门”相同、但价格低廉的红三角牌纯碱很快在全日本造成了碱价大跌的影响。为了保住日本市场,“卜内门”不得不随之降价。

由于“卜内门”的碱在日本的销售量远大于在中国的销售量,这一降价当然让其损失惨重。“永利”的碱在日本的销售量没超过“卜内门”的1/10,价格比“卜内门”在中国的最低价还高一些,损失相对甚微。结果是,“卜内门”虽然在中国处于优势,在日本却穷于应付“永利”的频频挑战,而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首尾难顾的“卜内门”在权衡利弊之后,发现保住日本市场比在中国进攻“永利”重要得多。因此,“永利”在日本发起攻势后不久,“卜内门”通过其驻华机构向“永利”表示,愿意停止在中国市场上的低价售碱,希望“永利”也能停止在日本的类似行动。范旭东趁机提出要求,“卜内门”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的碱价如有变动,必须事先征得“永利”的同意。“卜内门”无可奈何地同意了。

强大的“卜内门”骄横不可一世,误以为新生雏鸟“永利”不堪一击,然而它的扼杀性进攻却被范旭东先生巧施“围魏救赵”的妙计给彻底粉碎了。

迂回经营成大业

图德拉原是委内瑞拉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他想做石油生意,可是既无石油界的老关系,又不具备雄厚的资金条件。经过慎重的考虑,他采取了迂回经营的方针。

一天,一位老朋友告诉他,阿根廷需要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据图德拉自己掌握的信息,他知道阿根廷的牛肉过剩。几天后,他又从报上了解到,西班牙的造船厂正为没有客户订货而发愁。他把这三条消息反复研究后,一个使他步入石油经营市场的计划在脑中形成了。他首先乘飞机来到西班牙,对西班牙造船商说:“如果你们向我购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就在你们造船厂定购一艘造价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人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这样,他把阿根廷的牛肉转手卖给了西班牙。

此后,图德拉又找到一家石油公司,他对公司老板说,“我想在您这里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但条件是,您公司必须租用我在西班牙建造的超级油轮来运输。”公司老板对这个条件毫不介意,于是2000万美元的丁烷运到了阿根廷市场。

就这样,图德拉凭着迂回的经营方针,单枪匹马地杀入了石油海运行列,开始了他前途远大的经营。

洛克菲勒创奇迹

1860年,美国爆发了空前的采油大战,盛产石油的宾夕法尼亚州在短时间内便人满为患。年仅21岁的洛克菲勒也加入了“淘油队伍”,但他并没有准备去做一名采油工人。他虽年轻,却能够冷静地思考和分析局势:产油区已是人员拥挤,运送原油的设备破旧不堪,导致石油大量渗漏。在这种情况下去开采石油,必定无利可图。

没有去采挖石油的洛克菲勒却在考虑如何占领整个产油地区。就在他积极策划时,宾夕法尼亚州传来了惊人的消息:泰塔斯维油价暴跌,产油区的原油堆积如山,严重滞销,油井爆炸,雨季又使道路中断……紧接着,南北战争爆发了。年轻的洛克菲勒没有感到战争的可怕,而是觉察到了战争将会给他带来财富。他决定把全部资金投入到石油行业。

洛克菲勒并非无的放矢。在审时度势之后,他将资产全部投在当时十分冷淡的石油精炼行业中——按他的分类,石油开采是“上游工程”,石油精炼则是“下游工程”。他准备先在“下游工程”打个漂亮仗,再迂回占领“上游工程”,直至完全占领石油行业。

他与英国移民安德鲁斯探讨石油行业的许多问题,发现安德鲁斯不仅是位精明的商人,而且还是一位化学天才——安德鲁斯拥有当时最为先进的石油精炼技术!当洛克菲勒提出合作意向时,两人一拍即合。不久后,一座当时最大的石油精炼厂——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在克里夫兰诞生了。由于该公司位置很好,再加上两人精明能干,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管理和石油行业最先进的精炼技术,公司飞速发展,在精炼业的竞争中,先后击垮50余家小型炼油厂。这样,洛克菲勒就以雄厚的实力逐渐控制了宾夕法尼亚州的原油价格。

但仅凭此时的情况,要占领产油区还不可能,因此他准备进军“上、下游工程”之间的咽喉——铁路运输。他首先找到了公司附近的酒桶加工厂。经过几轮谈判,终于与工厂老板亨利·佛拉格勒达成共同发展的协议。当时酒桶的市面售价为2.05美元,而佛拉格勒选用上等疏松木材做的桶只收洛克菲勒0.96美元。在合作愉快的基础上,公司合并了工厂,并更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佛拉格勒公司”。后来,洛克菲勒又争取到克里夫兰最有钱的哈克涅斯前来投资。这样,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不断吞并周围小厂。

到1867年,公司在克里夫兰吞并了50家小厂,又在匹兹堡买下了80家小厂。与此同时,洛克菲勒还凭借他拥有的人才、智谋、资本等优势先后包租了运输石油的所有货厢和油轮,并以此为王牌,让两位铁路巨人凡德毕尔特和顾尔德乖乖地坐上了谈判桌。这次谈判使洛克菲勒获得一项特权——只需缴纳廉价的运输费便可以运输石油。他敏锐地意识到,他已逐步向他的目标靠拢。

洛克菲勒·安德鲁斯·佛拉格勒公司日益壮大,他们将总部迁往纽约,在纽约第五街修建了高达53层的洛克菲勒中心,公司也更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同时,洛克菲勒开始实施他扼住对手咽喉的残酷阴谋——铁路大联盟。

在纽约圣尼古拉斯,洛克菲勒与铁路巨子斯科特达成协议:与运输石油的铁路公司携手合作,并与特定的石油业主结成联盟。结成联盟的石油业可享受运费50%的折扣。同时,联盟还限制其他中、小型石油业加盟,将运费提高两倍。这就是美国工业史上最残酷的死亡协定。运输,这个石油业的咽喉从此就被洛克菲勒扼住了。此协定一出,整个石油业为之震惊,地产企业和一些反对者组成了生产者同盟,他们透过各种媒体揭露这个阴谋,同时实行石油禁运。

洛克菲勒集团希望出现的正是这种情况。他们有条不紊地施展手段,先用交换股票的方式兼并了许多难以为继的炼油厂,又用分化瓦解的办法,和一些原油生产者进行秘密的石油买卖。虽然铁路大联盟在40天后瓦解,但洛克菲勒却在40天内收买了克里夫兰所有炼油企业,并且收买了对“上游工程”颇有影响的一些工商业,使他的公司逐步向产油区靠近。

紧接着,标准石油公司将原油收购价提至475美元,并且来者不拒。产油主纷纷与标准石油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并大规模地增添设备,招募工人,夜以继日地采挖石油。但是标准石油公司在购进20万桶石油之后就中止了所有的合同,并解释道:没有承诺永远保持以475美元的价格收购。于是收购价又恢复到市场正常价。但是,这个阴谋使得许多产油业主破了产。

侥幸生存下来的业主不甘失败,齐心协力一致对付洛克菲勒。当年石油大战中的风云人物亚吉波多成立了艾克美公司。亚吉波多成了大家心中的救世主,前来投奔的人相当多。而艾克美公司则利用机会收购原油业主们的股票,当原油业主们醒悟过来,为时已晚矣。艾克美公司的成立只不过是洛克菲勒玩的一个花招而已,亚吉波多早已经是标准石油公司的主将。

就这样,洛克菲勒彻底占领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产油业。在长达10年的竞争中,“围魏救赵”是洛克菲勒取胜的法宝。他从侧面进攻,先占领“下游工程”,再控制运输、价格,透过以迂取直的手段达到了彻底占领原油产地的目的。

【人生智谋例说】

朱健用计救辟阳

汉惠帝时,平阳君朱健为人刚正敢言,智慧超群。深受吕太后宠爱的辟阳侯欲与朱健结交,朱健不肯。

一日,朱健的母亲死了,因为家境贫穷,无钱发丧,辟阳侯借机给朱健送去100两黄金,其他官员看在辟阳侯的情面上,也纷纷馈赠钱物给朱健。

后来,有人揭发了辟阳侯的隐情,惠帝大怒,不仅罢了辟阳侯的官,而且还要将他处死。吕太后感到很是羞愧,可又没有办法为他求情。而大臣们多数受过辟阳侯的伤害,都希望辟阳侯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