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诗经(全集)
6331300000004

第4章 国风(2)

长江水流又急又长,木筏不能渡过汪洋。

柴草生得又杂又高,想把那荆条割下来。

汉水宽阔无边,却没法游到对岸。

长江水流又急又长,不能乘筏渡过汪洋。

柴草长得又杂又高,我去把蒌蒿割下来。

姑娘如果真要嫁给我,喂好马驹去接她。

汉水宽阔无边,不能游到对岸去。

长江水流又急又长,木筏不能渡过汪洋。

【评析】

这首诗中写虽然有高大的树木却不能休息,虽有爱慕的女子却不能如愿以偿。他幻想着姑娘可以嫁给他,亲自驾车去迎接她,然汉不可泳,江不可方,那种失落心情与此景融合在一起,刺人心痛,什么原因让他未能如愿以偿?诗给人留下了悬念,这悲苦的爱情使诗歌带着一层忧郁与感伤。

汝坟

【原文】

遵[1]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2]如调[3]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4]见君子,不我遐[5]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

【注释】

[1]遵:沿着。[2]惄:饥饿。[3]调:通“朝”,早晨。[4]既:已经。[5]遐:疏远,远离。

【译文】

沿着汝水的堤岸走,砍伐树枝与小树干。

却看不到我的夫君,又饥又渴走在晨光下。

沿着汝水的堤岸走,砍伐长出的新枝条。

已经看到了我的夫君,不会再抛弃我远离家。

鲂鱼因劳累尾巴变红,而国家正处在水深火热中。

虽然国家处在危难中,但总算回到了父母身边。

【评析】

这首诗写的是西周末期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男丁出征,妇女成为家庭的支柱,承担着繁重的劳动,也正如《兵车行》中所说:“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这都反映了对国家政治的控诉以及生活中的负担。

这也是最早歌颂汝州风土人情的一首诗。用最生动的生活场面来反映诗的内容,成为一个完整的情节画面。全诗用简洁的语言刻画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幽怨,真挚感人。

麟之趾

【原文】

麟之趾,振振[1]公子,于嗟[2]麟兮。

麟之定[3],振振公姓[4],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5],于嗟麟兮。

【注释】

[1]振振(zhēn):诚信,仁厚,还有一种意思是繁盛。[2]嗟(xū):通假字,通“吁嗟”感叹词,表示的是一种赞美之情。[3]定:通假字,通“顶”又作额,额头,此处指的是麟的额。[4]公姓:指的是公侯的同姓即公侯的子孙。[5]公族:与国君始出于一族,即公侯子孙的后人。

【译文】

麒麟的足蹄啊,诚信仁厚的公侯之子,哎呀,麒麟啊!

麒麟的额头啊,诚信仁厚的公侯子孙,哎呀,麒麟啊!

麒麟的尖角啊,诚信仁厚的公侯后人,哎呀,麒麟啊!

【评析】

这是一首称赞公侯子孙诚信仁厚的诗歌,诗的作者应当属于下属。从历史上看,当时的周国正处在从弱小到强大的过渡时期,即讨伐商纣时期。全诗用“麒麟”来作为起兴对象,用仁兽麒麟来比兴诚信仁厚的公侯子孙,也暗喻得民心者必得天下。

召南

【题解】

这里的“召”,大约是指周武王的庶弟召公奭的领地——洛阳至丰镐之间东边的一部分。那么,“召南”大约是指来自汉水流域上游——今河南南阳,湖北郧阳、襄阳等地一些方国的民歌。“召南”共有14篇,记为:鹊巢、采蘩、草虫、采蘩、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襛矣、驺虞。

鹊巢

【原文】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1]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2]之。之子于归,百两将[3]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4]之。之子于归,百两成[5]之。

【注释】

[1]两:通假字,通“辆”,量词。[2]方:依据,占有。[3]将:送,护卫。[4]盈:满,占据的意思。[5]成:成就婚礼。

【译文】

喜鹊筑好窝巢,斑鸠来住很好。姑娘就要出嫁了,有百辆车子迎接。

喜鹊筑好窝巢,斑鸠占有了它。姑娘就要出嫁了,有百辆车子来护送。

喜鹊筑好窝巢,斑鸠占满了它。姑娘要出嫁了,有百辆车子来迎娶。

【评析】

这是一首赞美贵族婚配的诗篇,描写了嫁娶之时盛大的场面,从新娘出嫁到婚礼礼成,全诗都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诗三章都以鸠占鹊巢起兴。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虽只有短短三章,却让人回味无穷。

采蘩

【原文】

于以[1]采蘩[2]?于沼于沚[3]。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4]之僮僮[5],夙夜在公。被之祁祁[6],薄言还归。

【注释】

[1]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2]蘩:水草名,即白蒿。可食用,常作祭品。[3]沚:水中小洲。[4]被(bì):古代妇女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5]僮僮(tóng):形容首饰繁多,又说发髻高而蓬松的样子。[6]祁祁:众多的样子。

【译文】

哪里去采白蒿?在沼泽和沙洲旁。采来白蒿做什么?拿给公侯祭祖先。

哪里去采白蒿?去到幽深山涧旁。采来白蒿做什么?拿给公侯祭宗庙。

头饰佩戴得整齐,从早到晚去庙堂侍奉。首饰佩戴得华丽,侍奉结束才回家去。

【评析】

这是古代女子采蒿时唱的歌。此诗记叙了古代妇女采白蒿助祭的经过。而到野外去采白蒿,在祭祀场所守候侍奉,肯定不属于王公贵族们干的事。做这些事的,只能是下等的仆人,而且是女仆。千辛万苦到野外采来白蒿,是供王公贵族祭祀用;费心劳神打扮装点,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当侍奉结束,那曳着松散的发辫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宫人,此刻究竟带几分庆幸、几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细辨——“薄言还归”的结句,已经化作长长的喟叹之声,对此作了无言的回答。

草虫

【原文】

喓喓[1]草虫[2],趯趯[3]阜螽[4]。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5]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6]。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7]。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8]。

【注释】

[1]喓喓(yāo):虫鸣叫的声音。[2]草虫:蝈蝈。[3]趯趯(tǐ):昆虫跳跃的样子。[4]阜螽:即蚱蜢。[5]觏(gòu):遇见,相遇。[6]惙惙(chuò):忧郁不安的样子。[7]说(yuè):通假字,同“悦”,高兴。[8]夷:平静,指心中安定。

【译文】

草虫鸣叫,蚱蜢四处蹦跳。没有见到君子,忧思不断真焦躁。

已经见到心上人,终于在这时相遇,心里安宁不忧愁。

登上高高南山,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君子,忧思不断真凄切。

已经见到心上人,终于在这时相遇,心里喜悦乐陶陶。

登上高高南山坡,采摘青青的薇菜。没有见到君子,心中悲伤真烦恼。

已经见到心上人,终于在这时相遇,心里平静又欣慰。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一位女子因思念行役在外的丈夫而引发的忧伤情怀。诗首章将思妇置于秋天的背景下,头两句以草虫鸣叫、阜螽相随蹦跳起兴。秋景最易勾起离情别绪,怎奈得还有那秋虫和鸣相随的撩拨,于是埋在妇人心底的相思之情一下子被触动了,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愁思。而本诗构思的巧妙,就在于打破了常规,完全撇开离情别绪,改用拟想,假设所思者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将是如何呢?这里以“既见”“既觏”与“未见”相对照,情感变化鲜明,欢愉之情可掬。运用以虚衬实,较之直说如何如何痛苦,既新颖、具体,又情味更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离别的忧思,相聚的喜悦,以想象为心灵的慰藉,是古往今来人世间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生永恒的生存状态,因而为我们提供了可歌可泣的永恒源泉。

采

【原文】

于以采(艹频)[1]?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2]潦[3]。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4]。于以湘[5]之?维锜及釜[6]。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7]之?有齐[8]季女[9]。

【注释】

[1](艹频):一种多年生水草,古人常用作祭品。[2]行(yǎn):通假字,通“衍”,水沟。[3]潦(lǎo):雨后路上的积水。[4]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5]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6]锜(qí):有足锅。釜:无足锅。[7]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8]齐(zhāi):通假字,通“斋”,指不吃荤,不喝酒,以示对神的恭敬。[9]季女:行将出嫁的少女。

【译文】

到哪里去采浮萍?就在南面涧水滨。到哪里去采水藻?就在那水沟积水。

用什么来盛放?有那圆篓和方筐。用什么来烹煮?有脚的锅与无脚的釜。

祭品安置在哪里?宗庙祠堂窗户下。谁来主持祭礼?有那斋戒的美丽少女。

【评析】

此诗描写女子采祭祀的活动。毛传云:“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之以藻。”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芼菜、采水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甘棠

【原文】

蔽芾[1]甘棠[2],勿翦勿伐,召伯[3]所茇[4]。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5],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6],召伯所说[7]。

【注释】

[1]蔽芾(fèi):树木茂盛的样子。[2]甘棠:棠梨,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3]召伯:即召公,名奭,姬姓,封于燕。西周的开国元勋。[4]茇(bá):草屋,这里是指在草屋中居住。[5]败:折枝丫。[6]拜:拔也,一说屈、折。[7]说(shuì):休憩,止息。

【译文】

棠梨枝繁叶又茂,不要修剪也莫砍伐,那曾是召伯居住的地方。

棠梨枝繁叶又茂,不要修剪也莫毁坏,那曾是召伯休息的地方。

棠梨枝繁叶又茂,不要修剪也莫折损,那曾是召伯停歇的地方。

【评析】

这是一首赞颂召公的乐歌。如《毛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许多民间传说和地方志中的资料都足以证明召公听讼甘棠树下的故事流播广远。召伯南巡,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听讼决狱、搭棚过夜,这种体恤百姓疾苦,不搅扰民间,而为民众排忧释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对甘棠树的一枝一叶,从不要砍伐、不要毁坏到不要折枝,可谓爱之有加,这种爱源于对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诫人们不要损伤树木,再说明其中原因,笔意有波折亦见诗人措辞之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不忘前人,留下树木睹物思人;后人为了感念前人,把基业世代相传。人类的历史进程,大概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

行露

【原文】

厌浥[1]行[2]露,岂不夙夜,谓[3]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4]?何以穿我屋?谁谓女[5]无家?何以速[6]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7]?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1]厌浥(yì):形容潮湿的样子。[2]行(háng):道路。[3]谓:同“畏”,意指害怕。[4]角:啄,嘴。[5]女:通假字,同“汝”,你。[6]速:招,致。[7]墉:墙,墙壁。

【译文】

路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赶路?但怕路上露水多。

谁说麻雀没有嘴?怎么啄穿我房屋?谁说你还没成家?为何害我上公堂?

即使让我蹲监狱,你也休想把我娶!谁说老鼠没有牙?怎么穿透我的墙?

谁说你还没成家?为何害我吃官司?即使让我吃官司,我也坚决不嫁你!

【评析】

这首诗是一位不知名的女子为拒绝与一个已有家室的男子重婚而作。首章首句“厌浥行露”起调气韵悲慨,使全诗笼覃在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中,暗示这位女性所处的环境极其险恶,抗争的过程也将相当曲折漫长。次章用比兴方法说明,即使强暴者无中生有,造谣诽谤,用诉讼来胁迫自己,她也决不屈服。第三章谓鼠虽有牙而无穿我墙之理,你已有妻则无使我遭诉讼之理,但你若欲陷我于诉讼,我也不会屈从你。

此诗风骨遒劲,格调高昂,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女性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爱情尊严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这是气节作为主体价值的一种体现。气节是为了维护某种内在的价值观,比如尊严、人格、理想等,而不顾牺牲现实的实际利益,乃至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它表现出作者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境界。

羔羊

【原文】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1]。退食自公,委蛇委蛇[2]。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3]。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4],素丝五总[5]。委蛇委蛇,退食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