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诗经(全集)
6331300000006

第6章 国风(4)

我的心不是石头,不能随意的转来转去。我的心不是草席,不能随意的打开卷起。仪表庄重又尊严,不能退让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解,众多小人怨恨我。遇到的苦难已够多,受到的屈辱也不少。仔细考虑种种事,抚心捶胸忧难消。

太阳月亮高高挂,为何此刻暗无光。心头忧愁又惆怅,就像未洗脏衣服。仔细考虑种种事,无法奋起高飞翔。

【评析】

这是三百篇中最有名的一首抒情诗。然而此诗有两种解释;一是:写女子遭人抛弃,又被小人所迫害,但始终坚持真理,不委曲求全。二是:怀才不遇的臣子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愤懑。在此主要解释第二种。

《诗序》说“《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倾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说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小人当权,仁人志士遭到迫害。整篇文章以河中随意飘荡的柏树起兴,表达了内心的忧愁烦闷,尽管奸佞当道,但是他会维持自己的尊严,绝不服从于小人,也表现了一个正直官吏的形象。

绿衣

【原文】

绿兮衣[1]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2]维其已[3]!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4]。心之忧矣,曷维其亡[5]!

绿兮丝兮,女[6]所治兮。我思古人[7],俾[8]无訧[9]兮!

絺[10]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1]衣:指的是上衣。[2]曷:通假字,通“何”。[3]已:结束,停止。[4]裳:下衣。[5]亡:通假字,通“忘”,忘记。[6]女:通假字,通“汝”,你。[7]古人:指的是亡人,指亡妻。[8]俾(bǐ):使。[9]訧(yóu):过失,罪过。[10]絺(chī):细葛布。

【译文】

那件绿色的外衣啊,绿色的外衣黄色的里衣。

看到衣服心里忧伤,忧愁之情何时才能停止。

那件绿色的外衣啊,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衣。

看到衣服心里忧伤,忧愁之情何时才能忘记。

那些绿色的丝缕啊,本是你亲手将它纺织的。

我思念我的亡妻哪,温柔相劝使我没有过失。

细葛布和粗葛布啊,穿在身上如风吹般凉爽。

我思念我的亡妻哪,实实在在符合我的心意。

【评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作品。诗人睹物思人、不能释怀。看到绿衣,想起这是亡妻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不禁黯然神伤。又想到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却已物是人非,内心不禁充满忧伤,不知何时才能停止。

诗人的感情来自于内心深处、淳朴自然、深沉含蓄,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读者为之动容。此诗堪称是悼亡诗的佳作,对以后的悼亡诗产生了较大影响,如潘岳的《悼亡诗》和元稹的《遣悲怀》便是受其影响。

燕燕

【原文】

燕燕于[1]飞,差池[2]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3]。瞻望[4]弗及,泣涕如雨[5]。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6]。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7]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8]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9]。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10]寡人。

【注释】

[1]于:语音助词。[2]差(cī)池:参差不齐。[3]野:野外,郊外。[4]瞻望:远望。[5]泣涕如雨:指的是泪如雨下。[6]颉:向上飞为颉,颃:向下飞为颃。[7]伫立:久久的站立。[8]实劳:思念的忧愁。[9]塞渊:心地忠厚、开阔。[10]勖:勉励。

【译文】

燕子双双天上飞,参差不齐展翅飞。这位姑娘要出嫁,远送郊外旷野上。

远远望去看不到,泪如雨下湿衣裳。

燕子双双天上飞,忽上忽下齐飞翔。这位姑娘要出嫁,送到郊外意茫茫。

远远望去看不到,久久站立泪汪汪。

燕子双双天上飞,飞上飞下齐吟唱。这位姑娘要出嫁,送她向南心惆怅。

远远望去看不到,辛苦思念欲断肠。

仲氏诚实可信任,心胸开阔能包容。性格温柔又和善,行为善良又谨慎。

劝我常常要念君,她的勉励记心中。

【评析】

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景和分离之情的一首诗。说明作者是有感而发,触景生情。这也是我国最早的送别之作。宋代的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王士禛更推举其为“万古送别之祖”。然而诗中的送者和被送者究竟为何人至今还众说纷纭。

《毛诗序》说“《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这个说法被大多数的读者所相信,而宋代王质《诗总闻》中则认为是“兄送其妹出嫁”。但无论说的是谁,此诗中的离别之情写的都淋漓尽致,读后更有种怅然欲涕的感觉。在诗文最后,当送者的悲情越来越深的时候,更流露出了一种忧国之情。整篇诗的情感深切,意境动人,令人百读不厌。

日月

【原文】

日居月诸[1],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2]?胡[3]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4]。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5]无良。胡能有定?俾[6]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7]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8]。

【注释】

[1]居、诸:语气助词,没有实意。[2]古处:如“故出”,像原来那样相处。[3]胡:何,怎么。[4]冒:覆盖。普照。[5]德音:动听的言辞。[6]俾:使。[7]畜:同“旭”,喜爱。[8]述:循。不述,指不遵循义理。

【译文】

太阳月亮在天上,光辉普照大地上。世间竟有这种人,不再同我相交往。何时他才能定心,竟然不顾我忧伤。

太阳月亮在天上,光辉照耀着大地。世间竟有这种人,不能同我再相守。

何时他才能定心,竟然不知回报我。

太阳月亮在天上,每天升起在东方。世间竟有这种人,花言巧语没心肠。

何时他才能定心,使我可把忧伤忘。

太阳月亮在天上,每天在东方升起。我的爹啊我的娘,他竟爱我时不长。

何时他才能定心,待我无礼不像样。

【评析】

这是一首弃妇申诉怨愤的诗。古代学者多认为此诗作于卫庄姜被庄公遗弃后,以此诗作者为卫庄姜,所指责的男子为卫庄公。今人一般认为这是弃妇怨丈夫变心的诗。在太阳或月亮的光辉照耀下,一位妇人在她的屋旁呼日月而申诉:日月能如常地照耀大地,为何我的丈夫不能如以往一样顾念我?诗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弃妇的内心痛苦,而是着重弃妇的心理刻画。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有种被遗弃后的幽愤,指责丈夫无定止。同时她又很怀念她的丈夫,仍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这种见弃与有望之间的矛盾,又恰恰是弃妇真实感情的流露,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著。

终风

【原文】

终风且暴[1],顾我则笑,谑浪笑敖[2],中心是悼[3]。

终风且霾[4],惠然[5]肯来,莫往莫来[6],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7],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8]。

曀曀其阴,虺虺[9]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10]。

【注释】

[1]暴:一说指疾风。一说同“瀑”,指暴雨、急雨。[2]敖:放纵。[3]悼:伤心。[4]霾:指大风刮得尘土飞扬、昏天暗地。[5]惠然:和顺的样子。[6]莫往莫来:不往来。[7]曀(yì):阴云密布有风。[8]嚏:打喷嚏。意指对方在思念、谈论自己。[9]虺虺(huǐ):形容雷声初起的样子。[10]怀:思念感伤。

【译文】

狂风迅疾猛吹到,见我他就嘻嘻笑。调戏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困窘。

狂风席卷扬尘埃,心情顺畅才肯来。别后不来难相聚,阵阵相思让我哀。

狂风遮天又蔽地,不见太阳黑漆漆。辗转反侧难入睡,想他不住打喷嚏。

天色阴沉黯无光,雷声轰隆开始响。辗转反侧难入睡,但愿他能将我想。

【评析】

这是写一位妇女被丈夫玩弄嘲笑后遭弃的诗。大概诗中的男女曾一度相爱,后来男方一去不复返,于是女方便产生了种种失恋的忧思。

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击鼓

【原文】

击鼓其镗[1],踊跃[2]用兵[3]。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4],忧心有忡[5]。

爰[6]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7],与子成说[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9]兮,不我信[10]兮。

【注释】

[1]镗(tāng):象声词,形容战鼓咚咚的响。[2]踊跃:形容在演习或者战斗中奋起刺击的样子。[3]兵:指的是兵器。[4]不我以归:不让我回去。[5]忡:心神不宁的样子。[6]爰(yuán):何处,哪里。[7]契阔:聚散离合。[8]成说(shuō):立下的誓言。[9]洵(xún):远,长久。[10]信:诚信。

【译文】

战鼓擂得咚咚响,练武杀敌勇士忙。别国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追随将军孙子仲,平定陈国与宋国。完事不让把家回,心神不宁更忧愁。

不知居住在何方,不知战马葬何处。哪里去寻勇士骨,丛林之下树深处。

生死聚散各一方,当初誓言记在心。那时紧握你的手,和你一起到白头。

可是相聚太遥远,我们难以重相见。可是分别太长久,不再相信我誓言。

【评析】

这是一位远征异国、独行南方、久久不得回乡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全诗只有八十个字,但将他被迫南征、生死难测、有家难回的痛苦表达了出来。诗中也真实反映了远征士兵的无奈,叮嘱家人在丛林深处寻找白骨。“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离死别,催人泪下,这也成为打动人心的千古名句,更成为流传百世的爱情誓言。

凯风

【原文】

凯风[1]自南,吹彼棘心[2]。棘心夭夭,母氏劬劳[3]。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4]。母氏圣善[5],我无令人。

爰[6]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目间>睆[7]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1]凯风:指的是南风。[2]棘心:这里指的是酸枣树发出的嫩芽。[3]劬(qú)劳:辛劳,操劳。[4]棘薪:酸枣树长大了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经长大。[5]圣善:明智善良。[6]爰:何处。[7<目间>睆(xiàn huǎn):形容黄莺婉转悠扬的叫声。

【译文】

煦煦和风从南来,吹那枣树嫩芽上。枣树枝叶真茂盛,母亲操劳养子忙。

煦煦和风从南来,枣树长大可当柴。母亲明智又善良,子女却是不争气。

清凉寒泉在何处?源头在那浚县旁。母亲养育子七个,儿女长大娘劳累。

黄莺婉转在歌唱,声音悦耳真嘹亮。母亲养育子七个,无人安慰母亲心。

【评析】

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把母亲比作和煦的南风,把自己比作枣树枝芽。枣树枝芽在和煦南风的吹拂下渐渐长大,母亲以宽大的胸怀哺育儿女成人,而子女们却不能成材安慰母亲的心,因而感到深深的愧疚和自责。诗中虽然没有说明母亲是怎样辛苦劳动的,但其形象还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歌颂母亲恩情的诗歌。母爱亲情是人类当中永恒的、不可磨灭的主题之一,是人与人之间联结得最为牢不可破的纽带。常言说,虎毒不食子。这是由天性决定的。唐朝诗人孟郊也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雄雉

【原文】

雄雉[1]于飞,泄泄[2]其羽。我之怀矣,自诒[3]伊阻[4]。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5]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6]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7]不求,何用不臧[8]。

【注释】

[1]雉:野鸡。[2]泄泄:慢慢飞的样子。[3]诒(yí):通“贻”,遗留。[4]阻:忧愁。[5]展:诚,确实。[6]百:凡是,所有。[7]忮(zhì):嫉妒,忌恨。[8]臧:善。

【译文】

雄野鸡飞向远方,缓缓扇动着翅膀。我心怀念远行人,阻隔独自守空房。

雄野鸡飞向远方,四处响起欢叫声。诚实可爱的亲人,朝思暮想我的心。

遥望太阳和月亮,思念悠悠天地长。路途漫漫多遥远,何时才能归还乡。

君子大人何其多,不知德行为何物。若不害人不贪婪,何愁没有好结果。

【评析】

这是女子思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诗。全诗共四章,诗的前二章都是以雄雉起兴。雄雉就在眼前,能见到它舒畅地拍翅膀,能听到它咯咯的叫声。而丈夫久役,既不能见其人,也不能闻其声。先是怀想,后是劳心,思妇的感情层层递进。三章以日月的迭来迭往,来兴丈夫久役不归。同时,以日月久长来拟自己的悠悠思绪。而关河阻隔,怅问丈夫归来何期,亦可见思妇怀念之切。四章语气一转,忧其丈夫仕于乱世,希望他善能周全,可见其深思至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