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史记·本纪(精粹)
6331700000003

第3章 五帝本纪第一(1)

【题解】

本篇记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位圣明帝王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远古初期百姓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虽为传说,但有些记载亦属言之有征,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社会提供了借鉴。

【原文】

黄帝者,少典[1]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2],弱而能言[3],幼而徇齐[4],长而敦敏[5],成而聪明[6]。

轩辕[7]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8]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注释】

[1]少典:有熊部落的首领。[2]生而神灵:相传黄帝之母于郊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怀二十四月而生,相貌异常。[3]弱而能言:未满七旬叫弱。言,说话。[4]徇齐:疾速。引申指敏慧。悲骃集释:“徇,疾;齐,速也。言圣德幼而疾速也。”[5]敦敏:笃实敏捷。[6]聪明:指明察事理。[7]轩辕: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传说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8]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译文】

黄帝是少典部落的子孙,姓公孙,名轩辕。他生下来就很神异,几个月大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敦厚勤敏,成年后明察事理。

轩辕黄帝的时候,炎帝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相互侵伐,残害百姓,但是神农氏却没有能力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开始操练军队,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顺。而蚩尤最为残暴,没有谁能够去征讨他。炎帝想侵犯诸侯,诸侯都来归附轩辕。轩辕于是就推行德政,整顿军队,以顺应四时五方的自然气象,种植五谷,安抚民众,并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貅、?、虎等猛兽,与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战斗数次后,才征服了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服从黄帝轩辕氏的命令。于是轩辕氏就征调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交战,这才擒获并杀死了蚩尤。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炎帝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进行征讨,平定以后就离开。他劈山开辟道路,从来没有在哪安宁地居住过。

【原文】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1],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2]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3]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4]。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5]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6]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7]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8]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9]。

【注释】

[1]荤粥:我国古代北方匈奴族的别称。[2]百谷:谷类的总称。百,举成数而言,谓众多。[3]土德: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4]嫘祖(léi zǔ):一作“累祖”。传说西陵氏之女,黄帝轩辕氏(公元前2550年)的元妃,被后人推崇为中国养蚕治丝方法的创始者,北周以后被祀为“先蚕”(蚕神)。据考古资料,中国利用蚕丝时代应比嫘祖更早。[5]降居:贬谪迁居。亦谓天子之子出为诸侯。[6]静渊:犹渊默。深沉稳重。[7]养材:谓养育材物。如栽培五谷、树木。[8]絜诚:谓洁身诚意。[9]砥属:平定归服。

【译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崆峒,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和湘山;往北驱逐了匈奴荤粥,在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涿鹿山下建立了都城。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来作为护卫的屏障。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黄帝设置左右大监,由他们来监察天下诸侯。这时,天下诸侯安定,所以对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禅也就多了。黄帝获得了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草推算历法,预测日辰节气。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民众。顺应天地四时的自然规律,预测阴阳五行的日常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亡的原因。他按照节气时令播种谷物草木,驯化鸟兽虫鱼,还遍及日月星辰的运行、水土玉石的性能等各项事务,使自己的心力耳目劳苦,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由于有土德的祥瑞出现,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到姓氏的有十四个。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时,娶了西陵氏的女儿为妻,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统治过天下:一个叫玄嚣,即青阳,被封为诸侯后居住在长江流域;另一个叫昌意,被封为诸侯后居住在若水流域。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子,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位,即颛顼帝。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深沉稳重而有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育材物以充分利用土地,按照时令节气办事以顺应自然规律,依顺鬼神的名义以制定礼仪制度,治理四时五气以教化百姓,洁身诚意来祭祀。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趾,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动植物、大小神,但凡日月星辰能够照到的地方,没有不归服的。

【原文】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峤极,峤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峤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1]。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2]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3],其德嶷嶷[4]。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5]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6]纯衣[7],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8],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9]百姓。百姓昭明,合和[10]万国。

【注释】

[1]族子:侄子。[2]历:本是记载历法的书,这里是推历的意。[3]郁郁:有文采的样子。[4]嶷嶷(nì nì):高峻的样子,指品德高尚。[5]溉:灌溉。一说:同“概”,本指量粮食时用以刮平升斗的工具,引申为公平。执中:公平,不偏不倚。[6]黄收:黄色的帽子。收,古代的一种帽子,夏朝把冕称为收。[7]纯衣:黑色衣服。[8]驯德:善德,指有善德的人。驯,善。[9]便章:即“辨章”,辨明。[10]合和:和睦。

【译文】

颛顼帝生了个儿子叫穷蝉。颛顼帝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即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父亲叫峤极,峤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峤极都没有登上帝位,直到高辛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一出生就很有灵气,自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他广施恩泽以普及万物,但是从来都不考虑个人私利。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百姓之所急。仁爱而威严,温和而诚信,注重自身修养以使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节俭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态端庄,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衣食住行如同普通人。帝喾治理国家,就像雨水滋润万物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能照到的地方、风雨能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子为妻,生下放勋。又娶娵訾氏的女子,生下挚。帝喾死后,由挚接替帝位。帝挚即位后,不善于治理,于是弟弟放勋即位,即帝尧。

帝尧,就是放勋。他的仁德堪与天齐,他的智慧可比神灵。接近他就像靠近太阳般温暖,仰望他就像仰望高洁白云。他富有但不骄奢,尊贵但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礼帽,穿的是黑色衣裳,乘白马拉的朱红色的车子。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能使九族和睦团结。九族和睦之后,又能使百官的职责明确。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都能和睦融洽。

【原文】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1],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2]东作。日中,星鸟[3],以殷中春[4]。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5],星火[6],以正中夏[7]。其民因,鸟兽希革[8]。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9],以正中秋[10]。其民夷易[11],鸟兽毛毨[12]。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13],以正中冬。其民燠[14],鸟兽氄[15]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16]百官,众功皆兴。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驩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17],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18],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注释】

[1]昊天:上天。[2]便程:分别次第,使做事有步骤。便,通“辨”,别。东作:指春天的农事。[3]星鸟:指星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星宿是南方朱雀七宿的第四宿,所以称星鸟。[4]中春:即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二月。[5]日永:指夏至,这一天昼长夜短。永,长。[6]星火:指心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心宿是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五宿,又叫大火。[7]中夏:即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五月。[8]希革:指夏季炎热,鸟兽皮上毛羽稀少。希,同“稀”。革,兽皮。[9]星虚:指虚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虚宿是北方玄武七宿的条四宿。[10]中秋:即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八月。[11]夷易:平,平坦,这里指迁回平地居住。[12]毨(xiǎn):指秋季鸟兽更生新毛。[13]星昴:指昴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昴宿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14]燠:暖,热,这里指防寒取暖。[15]氄(rǒng):鸟兽细软而茂密的毛。[16]饬:通“敕”,告诫。[17]四岳:分掌四方的诸侯首领。[18]襄陵:指大水漫上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