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左传(全集)
6332000000008

第8章 庄公

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题解】

无疑,曹刿是本文的主角,鲁庄公只是作为配角出现在文中。和鲁庄公相比,曹刿的谋略处处技高一筹。最难能可贵的是鲁庄公能采纳曹刿的计谋,而且还虚心请教。如果没有贤明的鲁庄公的配合,曹刿的计谋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的话鲁国也就不可能在长勺之战中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2],又何间焉[3]”。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4],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5],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6],战则请从。”

【注释】

[1]曹刿(guì):鲁国人,一作曹沫。[2]肉食者:食肉者,指做官有俸禄的人。[3]间:参与。[4]牺牲玉帛:指祭神用的牛、羊、猪及宝玉、绸帛。[5]孚:信服。[6]以:凭借。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出兵应战,这个时候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老乡对他说:“当大官拿俸禄的人会为这件事情出谋划策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做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作长远的考虑。”于是他入朝拜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同齐国作战凭借的是什么?”庄公回答说:“衣食一类用来安身的物品,我不敢独自享用,必定要分一部分给其他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所有的民众,他们不会追随您去作战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宝玉和丝绸,我不敢虚报,对神灵一定会做到忠实诚信。”曹刿答道:“这种小信不足以使鬼神信任,鬼神是不会给您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尽管不可能一一明禀,但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曹刿说;“这是尽心尽力为民办事的表现,可以凭这个同齐国打仗。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您一道去。”

【原文】

公与之乘[1]。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2]。刿曰:“未可。”下视其辙[3],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注释】

[1]乘:乘战车。[2]驰:驱车追赶。[3]辙:车轮行过的痕迹。

【译文】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在长勺展开战斗,庄公准备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是时候。”齐国人已经打了三通鼓。曹刿说:“现在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他下了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开始追击齐军。

【原文】

既克[1],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2],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3],故逐之。”

【注释】

[1]既克:已胜。[2]再:第二次。[3]靡:倒下。

【译文】

战胜以后,庄公问曹刿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曹刿回答说:“作战全凭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便耗尽了。他们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所以能够战胜他们。大国用兵作战难于捉摸,恐怕会中他们的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已经倒下,知道他们是真的溃败,所以才追逐他们。”

【评析】

这篇文章重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此文章的材料都是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的。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一问一答,来凸显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心的向背,刻画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刻画得淋漓尽致,并为下文分析取胜的原因埋下了伏笔。第三段描写了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突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战略思想。

文中对曹刿这位奇人的描写,曾给读者留下好多个悬念,然而这些悬念随着故事的发展逐一被解开。他一而再地否定鲁庄公的小惠、小信,是因为他把国君爱民如子看成是战胜敌人的最根本原因。他在战斗中后发制人,为的是“彼竭我盈”。他不轻率地下达追击齐军的命令,是因为担心中了敌人的埋伏。上述悬念的破解,都是通过曹刿本人来述说的。至于文章一开始设置的悬念,也就是曹刿为什么要以平民身份主动求见鲁庄公,并且还说“肉食者鄙”,全文结束以后读者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曹刿心怀宏图壮志,有其超人的智慧,因此才毛遂自荐,并且俯视朝廷群臣。

宋南宫万之勇 (庄公十一年、十二年)

【题解】

《左传》一书记载了不少大力士的事迹,本篇的主人公南宫万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通过对一系列事件的叙述,南宫万有勇无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在了读者面前。

【原文】

乘丘之役,公之金仆姑射南宫长万[1],公右歂孙生搏之[2]。宋人请之,宋公靳之[3],曰:“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病之[4]。

【注释】

[1]金仆姑:箭名。南宫长万:宋勇士,一作南宫万,又称宋万。[2]右:车右。搏:活捉。[3]靳:取笑,羞辱。[4]病:怀恨,不满。

【译文】

在乘丘之战中,鲁庄公用一把名叫金仆姑的弓箭射中了南宫长万,于是鲁庄公的车右歂孙就活捉了长万。后来宋国人请求把南宫长万赎回来。长万是个大力士,宋闵公开玩笑说:“之前我非常尊敬你,但如今你已成了鲁国的囚犯,所以我便不敬重你了。”南宫长万从此以后就对他心怀不满。

【原文】

十二年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1]。遇大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立子游[2]。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3]。南宫牛、猛获帅师围亳。

【注释】

[1]批:用手打击。[2]子游:宋公子。[3]亳(bó):宋邑,在今河南商丘市北。

【译文】

鲁庄公十二年的秋季,宋国的南宫长万在蒙泽杀死了宋闵公。在城门口遇到仇牧,反手便打死了他。在东宫的西面遇到太宰华督,也把他杀了。接着拥立子游为国君。其他的公子们都逃亡到萧邑,而公子御说逃亡到了亳地。于是南宫牛、猛获率领军队包围了亳地。

【原文】

冬十月,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1]。杀南宫牛于师[2],杀子游于宋[3],立桓公。猛获奔卫。南宫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

【注释】

[1]萧叔大心:萧邑大夫,叔为长幼顺序,大心为名。戴、武、宣、穆、庄:均为宋国以前的国君。[2]于师:即于亳,因为军队就驻扎在亳。[3]宋:宋国的都城。

【译文】

这年的冬季十月,萧叔大心和宋戴公、武公、宣公、穆公、庄公的族人借助曹国的军队讨伐南宫牛和猛获,并在亳邑杀死了南宫牛,在宋国的都城杀死了子游,拥立宋桓公为国君。猛获逃亡到卫国,南宫长万逃亡到陈国,长万自己驾车载着他的母亲,一天就到达了。

【原文】

宋人请猛获于卫,卫人欲勿与,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得一夫而失一国,与恶而弃好,非谋也[1]。”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2]。宋人皆醢之[3]。

【注释】

[1]非谋:不是好的计谋。[2]手足皆见:是说南宫长万力气大,一路挣扎得犀牛皮破裂,露出手脚。[3]醢(hǎi):剁为肉酱。

【译文】

宋国人到卫国请求归还猛获。卫国国君不想给他们。石祁子进谏道:“不能这样做。普天之下的邪恶都是一样可恶,在宋国作恶而在我国受到保护,保护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得到一个人而失去一个国家,结交邪恶的人而丢掉友好的国家,这不是一个好的谋略。”于是卫国人就把猛获归还给了宋国。接着宋国又到陈国请求归还南宫长万,并且施以贿赂。陈国人让女人劝南宫长万饮酒,灌醉之后就用犀牛皮把他包了起来。等南宫长万被送到宋国时,他的手脚都从犀牛皮里露出来了。宋国人见此,便把猛获和南宫长万剁成了肉酱。

【评析】

本篇文字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实事求是地描述了一个有着超人般强壮体魄的勇士。假如南宫长万的形象出自后代小说家之手,那么他的相貌、体格等等一定会被大肆渲染。然而,在《左传》当中却没有对他的外貌进行细致的描写,而是选择用事实说话,选取他徒手杀人、辇车载母、撑裂犀牛皮三件事,以极其简省的笔墨,把一个弑君莽夫的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水浒传》中施耐庵只用几百字来描写武松打虎,固然让人回味无穷,然而《左传》中对于南宫长万撑破犀牛皮之事几字代过,也取得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陈公子完奔齐 (庄公二十二年)

【题解】

本文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含量。陈完没接受卿位时所引的逸诗,实际上反映的是礼的规定。即使是文中出现的卜辞,也是辞藻华丽,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四言诗。

【原文】

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1]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

【注释】

[1]公子完:名完,为陈厉公的儿子,谥号敬仲。

【译文】

二十二年的春天,陈国人把他们的太子御寇给杀死了。陈公子完和颛孙逃亡到齐国。接着颛孙又从齐国逃亡到鲁国。

【原文】

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1],幸若获宥[2],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3],弛于负担[4],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5]:‘翘翘车乘[6],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7]。

【注释】

[1]羁旅:客居在外。[2]宥:宽恕,赦免。[3]不闲:不习,不熟练。[4]弛:宽免,放下。[5]《诗》:不见于《诗经》,逸诗。[6]翘翘:高高的样子。[7]工正:掌百工之官。

【译文】

齐桓公想任命敬仲做朝廷的卿大夫,敬仲辞谢说:“假如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获得宽恕,能在宽大的政令之下,赦免我的缺乏教训,而得以免除罪过,放下恐惧,这已经是君王对我的大恩大德了。我所得的现在已经够多了,哪里还敢接受这样的高位,招来其他官员的指责呢?谨昧死上告。《诗》说:‘高高的车子,招呼我用的是弓。难道我不想前去?怕的是我的友朋。’”于是齐桓公就让他担任了工正官。

【原文】

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1],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2],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3],仁也。”

【注释】

[1]卜:占卜,用以预测,卜其吉凶,以表示谨慎重视。[2]成礼:完成礼,指按照礼仪规定行事。[3]淫:过分,过度。

【译文】

敬仲设宴招待齐桓公,桓公很高兴。天马上就要黑了,桓公说:“点上灯继续喝酒。”敬仲辞谢说:“微臣只知道白天设宴招待君主,不知道晚上陪饮,所以不能执行您的命令。”君子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所以不能没有节制,这就是义;由于和国君饮酒完成了礼仪,同时不使他过度,这就是仁。”

【原文】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1],和鸣锵锵[2],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3]。’”

【注释】

[1]于飞:飞。于为语气助词。[2]和鸣锵锵:形容鸣声相和嘹亮。[3]莫之与京:显赫的地位无人与之相比。京,大。此指相抗。

【译文】

起初,懿氏因要把女儿嫁给敬仲而占卜以询吉凶。他的妻子占卜之后说道:“很吉利。这叫作‘凤凰飞翔,唱和的声音嘹亮。妫氏的后代,养育于齐姜。第五代就要昌盛,官位和正卿一样。第八代以后,显赫的地位就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抗了。’”

【评析】

春秋末年,当时齐桓公还在位,陈国公族发生了内乱,太子御寇被杀,公子完为了远离祸端奔逃到齐国。对于公子完的到来齐桓公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的,于是想任命他为卿,属于高官,陈完坚决不接受这个职位,甚至以死相拒。在这种情况下,齐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掌管百工,这是朝廷部门的一个长官。陈完没接受做卿的命令,陈述的理由还很充分:首先是说自己没有被赶出齐国,且免于获罪,已经是感激涕零了;其次是说自己不想再因为居高位而招致困扰。陈完既谦虚恭谨又非常明智,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有一种很强的忧患意识。

陈完担任工正这个职位后,也就成为了齐桓公的属臣,这个时候他又一丝不苟地执行为臣之道,处处以礼仪来规范自己做事。他能在家里设宴招待齐桓公,说明他们君臣之间相处得很愉快。然而,当齐桓公提出夜饮的建议时,他又加以否决,因此而受到君子的认同与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