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尚书(全集)
6333100000005

第5章 虞书(3)

【注释】

[1]牧:指州的行政长官。[2]柔:安抚。[3]能:善,爱护。[4]迩:与远相对,近。[5]惇(dūn):浓厚。[6]允:取信。[7]元:善。[8]难:拒绝,抵制。[9]任人:佞人,指不忠实的人。[10]奋:奋起、奋发。[11]庸:动词,用功,努力。[12]熙:广大,光大。[13]载:事业。[14]宅:居住。[15]百揆:古代官名。[16]亮:帮助、协助。[17]采:事情。[18]惠:助词,无实在意义。[19]畴:疑问代词,谁。[20]司空:古代三公之一,管理全国土地的官员。[21]时:代词,代指百揆之职。[22]懋(mào):勉力,鼓励,激励。

【译文】

“唉,十二州的长官呀!”舜叹息着说,“只有衣食才是人民的根本啊!安抚远方的臣民,爱护周围的臣民,并顺从他们的意志去处理政务。德行厚,才能取信于人,才能使政务达到至善的地步;拒绝使用那些花言巧语的人,边远地方的民族才能都对你表示臣服。”舜说:“唉,四方诸侯之长啊!有谁能够奋发努力,以光大先帝的事业,使居百揆之官辅佐政务呢?”大家都说:“伯禹可做司空。”帝舜说:“是啊!禹,你治理水土很有功绩,还要努力做好百揆这件事啊!”禹跪拜并叩头,并且谦逊地让稷、契和皋陶担任这项职务。帝舜说:“好了,还是你去担任这项职务吧!”

【原文】

帝曰:“弃,黎民阻饥[1],汝后稷[2],播时[3]百谷。”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4],汝作司徒[5],敬敷五教[6],在宽。”帝曰:“皋陶,蛮夷猾[7]夏[8],寇贼奸宄[9]。汝作士[10],五刑有服[11],五服三就[12]。五流有宅[13],五宅三居[14]。惟明克允[15]。”帝曰:“畴若予工[16]。”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17]。”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18]。帝曰:“俞,往哉,汝谐[19]。”

【注释】

[1]黎:众多。阻饥:为饥饿所苦。[2]后:担任,主持。稷:原为“谷神”,这里指的是农官,主管播种谷物的事情。[3]时:通“莳”,耕种,播种,种植。[4]五品:父、母、兄、弟、子。逊:和顺,谦和,恭顺。[5]司徒:上古时期的官名,是三公之一,据说在尧帝的时候设立的,主要负责教化民众和管理行政事务。[6]敷:布,推行。五教:五品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7]猾:骚扰,侵扰。[8]夏:古代时期指中国。[9]寇:抢劫,掠夺。贼:杀人。奸宄:犯法作乱。外部的叫作奸,内部的叫作宄。宄,也写作“轨”。[10]士:狱官的首领。[11]服:用,使用。[12]就:表处所。[13]五流:五种流放的方式。宅:处所。[14]三居:三种处所。[15]明:明察。允:公允,允许。[16]若:善。工:官名,即主百工之官。[17]共工:上古时期的官名,治理百工之事。[18]殳(shū)、斨(qiāng)、伯与:都是古代的人名。[19]谐:共同,一起。

【译文】

帝舜说:“弃啊!现在众民苦于没有饭吃,你担任后稷这项职务,带领人民种植庄稼吧。”帝舜说:“契啊!现在人民很不友好,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长幼之间,朋友之间,不能恭顺。你担任司徒这个官职,对他们推行五品之教,推行这些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宽厚的原则。”帝舜说:“皋陶啊!外族部落经常来侵犯我们,他们在我国境内到处为非作歹,抢夺人民的财产。望你担任狱官的首领,能根据犯人罪行的大小使用五种刑罚。罪大者,便带到原野上行刑;罪轻者,可分别带到市、朝内行刑。把他们的罪行用告示张贴出来,使人有所儆戒;或者为了表示宽大,也可以用流放来代替。流放也要根据罪行大小分为五种,把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地方,这些地方可在九州岛之外,四海之内,并分作三等以区别其远近。只有明察案情,处理得当,人民才会信服啊!”舜说:“谁善于担任百工这项职务?”大家都说:“还是让垂来担任吧!”舜说:“好吧!垂啊,你来担任百工的职务吧。”垂行礼拜谢,并表示谦让于殳、斨和伯与来担任这项职务。舜说:“好吧!让他们也和你一起去负责这项工作吧!”

【原文】

帝曰:“畴,若予上下[1]草木鸟兽。”佥曰:“益[2]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3]。”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4]。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5]。”佥曰:“伯夷[6]。”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7]。夙夜惟寅[8],直哉惟清[9]。”伯拜稽首,让于夔、龙[10]。帝曰:“俞,往钦哉。”

【注释】

[1]上下:上指山川,下指河泽。[2]益:人名,即伯益。伯益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物,早在舜征讨三苗的时候,就是因为使用了伯益的建议,才使得三苗归顺。[3]虞:掌管山林的官职。[4]朱虎、熊罴(pí):二人名。[5]典:主。三礼:指事天、地、人的礼。[6]伯夷:人名。下面的“伯”也是指的伯夷。[7]秩宗:官名,掌管次序尊卑等礼仪的官职。[8]夙夜:早晚。寅:敬,恭谨。[9]直:正直。清:洁,清明。[10]夔(kuí)、龙:二人名。

【译文】

舜说:“谁能替我管理山林川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让益来担任这项职务吧!”舜说:“好吧!益啊,你来担任我的虞官吧。”益叩头拜谢,并谦虚地表示要把这项职务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好吧!让他们和你一起去负责这项工作吧。”舜说:“唉!四方诸侯之长啊,有谁能替我主持三礼?”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好吧!伯夷啊,你来担任秩宗的职务吧!一早一晚都要恭敬地去祭祀鬼神,祭祀时的陈词,要正直而清明。”伯夷叩头拜谢,谦逊地要把这项职务让给夔和龙。舜说:“好吧!还是由你去担任这项职务吧,一定要恭敬啊!”

【原文】

帝[1]曰:“夔[2],命汝典乐[3],教胄子[4]。直而温[5],宽而栗[6],刚而无虐[7],简而无傲[8]。诗言志[9],歌永言[10],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11],予击石拊石[12],百兽率舞。”

【注释】

[1]帝:舜帝。[2]夔(kuí):人名,据说是在舜的时期掌管音乐的人。[3]汝:你。典乐:管理音乐。[4]教胄子:教育子弟,让他们成长。胄:长。[5]直:正直。温:温和。[6]宽而栗:宽宏而庄严。栗:坚。[7]刚:刚毅。无:不要。虐:苛刻。[8]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9]诗言志: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传统,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10]歌永言:歌是延长诗的语言。永:长。[11]於:音乌,叹词。[12]拊:轻轻地敲击。石:石磬。

【译文】

舜说:“夔啊,命令你管理音乐事务,去教导那些年轻人,要让他们成长得正直而温和,宽大而谨慎,性情刚正而不盛气凌人,态度温和而不傲慢。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唱歌的声音既要根据思想感情,也要符合音律。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和谐地演奏,不要弄乱了相互间的顺序,让神人听了都感到快乐和谐。”夔说:“好啊,让我们轻敲着石磬,奏起音乐来,让那些无知无识的群兽都感动得跳起舞来吧!”

【原文】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1],震惊联师[2]。命汝作纳言[3],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帝曰:“咨,汝二十有[4]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5]。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6]。庶绩咸熙[7]。分北[8]三苗。”舜生三十,征[9]庸三十[10],在位五十载,陟[11]方乃死。帝厘[12]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九共》九篇,《槁饫》[13]。

【注释】

[1]堲(jí):通“忌”,讨厌、厌恶。谗说:讲谗言或说坏话。殄:危害。[2]师:民众,人民。[3]纳:在这里指纳言,古代的官职名称。[4]有:又,用于整数零数之间。[5]亮:辅助、帮助。天功:大事,顺应天意的事业。[6]黜:废、罢免。陟:提升,提拔。幽:昏庸的,有错误的。明:贤明,圣明。[7]熙:兴,振兴。[8]北:通“背”,别。[9]征:被召征,被征用,被任用。[10]庸:通“用”,任用。三十:现在的说法是二十。[11]陟:升,登上。[12]厘(lí):数字单位。[13]槁饫(gǎo yù):传说中的古乐名。

【译文】

帝舜说:“龙啊!我非常讨厌那些讲坏话的阳奉阴违的人,因为这种人常常用一些邪说和暴行来使我的民众震惊。现在,我任命你做纳言之官,不论早晚都要传达我的命令,并且要及时转达下情,你一定要讲究诚信呀。”帝舜说:“啊!你们这二十二位负责的官员,要谨慎呀!要时时辅助着完成这顺应天意的事业,创立丰功伟绩。”按照帝舜的规定,每隔三年要对官员考核一次政绩,经过三次考核之后,便将昏庸的官员罢免,并将贤明的官员提升。于是一切功业都振兴起来了,并且把三苗流放于别的地方。舜三十岁那年被尧召用,在官位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后来巡行视察时,登上了衡山,并在那里去世。虞舜在位期间,广泛测量自己的疆域,并将各地的物产分门别类,规定赋税。另外还指导创作了《汩作》《九共》九篇、《槁饫》等舞乐,作为祭祀音乐。

【评析】

尧与舜没有直系血缘关系,说到底勉强算是黄帝的子孙,然而尧却能把权柄禅让给舜,可见尧帝胸襟何等的开阔,既能禅位与贤能,又能知人用人,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国家太平,百事振兴,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舜顺利地登上帝位后,祭祀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种类之多,场面之宏大,气氛之隆重,可想而知。毕竟,这是新天子的诞生,其意义得用盛大的礼仪来表示。因此,礼仪的规模,便体现了意义的大小。礼仪的作用还在于发布信息,一是通报天地神灵,以取得合法身份;二是通报四方臣民,以使人心归顺。

舜帝上任后,又大刀阔斧地改革修订历法,统一乐律和度量衡,严明礼仪等级,巡视四方,赏赐功臣,大有重振河山的王者气度,表现出王者的大智慧和大德行。

舜帝上任后,划定州界,制定刑罚,放逐尧的大臣共工、驩兜、鳏,以及三苗,于是天下人心归顺。接下来是任用百官,使国家机器运转起来。舜三十岁出道从政,在帝王位置上待了五十年,身后名垂青史。咱们中国人对新任官员的信心,多半寄托在“三把火”上。舜帝“三把火”的重心在刑罚,表明他重视“依法治国”。这和后世的帝王得天下后大兴土木、赏赐功臣、争权夺利形成鲜明对比。

还值得注意的是,舜帝慎用刑罚,以惩戒为目的,区别罪行,处罚适度。这是开明君主与暴君的区别所在。治国的关键在治人心,不仅要赏罚分明,还要赏罚适度,才能使人心归顺。但凡天下大治,必以忧国忧民为根本。

舜帝对夔说的关于诗歌和音乐的作用的看法,后来被儒家当作“诗教”的经典言论,也成了历代官方所推崇的文艺观。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大禹谟第三

【原文】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1]敷于四海[2],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3],黎民敏德[4]。”帝曰:“俞[5]!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益曰[6]:“都[7]!帝德广运[8],乃圣乃神,乃武乃文[9]。皇天眷命,奄有四海[10]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11],从逆凶,惟影响。”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12],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13]。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14]。无怠无荒,四夷来王。”禹曰:“於[15]!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16]。九功惟叙[17],九叙惟歌[18]。戒之用休,董之用威[19],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20],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