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将无同:现代学术与文化展望(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342900000007

第7章 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奠立(5)

王国维是首先意识到现代学术需要重新分类的现代学者。这里涉及他写的一篇极重要而又鲜为人注意的文章,即作于1902年的《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这是他写给张之洞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他明确提出反对把经学置于各分科大学之首,强调必须设置哲学一科。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由张南皮制定的分科大学的章程没有设哲学一科是个重大的错误。他说:

其根本之误何在?曰在缺哲学一科而已。夫欧洲各国大学无不以神、哲、医、法四学为分科之基本。日本大学虽易哲学科以文科之名,然其文科之九科中,则哲学科裒然居首,而余八科无不以哲学概论、哲学史为其基本学科者。今经学科大学中虽附设理学一门,然其范围限于宋以后之哲学,又其宗旨在贵实践而忌空谈,则夫《太极图说》、《正蒙》等必在摈斥之列,则就宋人哲学中言之,又不过一部分而已。吾人且不论哲学之不可不特置一科,又不论经学、哲学二科中之必不可不讲哲学,且质南皮尚书之所以必废此科之理由如何?[68]

这涉及的可不是一个细小的分歧,而是与现代学术的分类直接相关的大学分科问题。王国维强调了哲学的重要性,这一观念是现代的。用以取譬的例证,是欧洲各国和日本的例证。可见他的强调现代学术分类方法的思想,是相当自觉的。而在另外一个地方他还说过:“今之世界,分业之世界也。一切学问,一切职事,无往而不需特别之技能,特别之教育。一习其事,终身以之。治一学者之不能使治他学,任一职者之不能使任他职,犹金工之不能使为木工,矢人之不能使为函人也。”[69]在《欧罗巴通史序》一文中又说:“凡学问之事其可称科学以上者,必不可无系统。系统者何?立一统以分类是已。分类之法,以系统而异。有人种学上之分类,有地理学上之分类,有历史上之分类。三者画然不相谋已。”[70]王氏对学术分类问题一论再论,说明他对此一问题是何等重视。而在这方面,恰好反映出他的学术观念已进入现代学术的范畴,并为现代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学理的基础。

(原载《学人》1996年第10期)

注释:

[1]王国维而立之年所作的《自序》云:“甲午之役,始知世尚有所谓新学者。家贫不能以资供游学,居恒怏怏。”见《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

[2]王国维:《静安文集》自序,《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3]同上。

[4]据陈鸿祥先生考证,刊载于1904至1906年《教育世界》上的《汗德之哲学说》、《汗德之伦理学及宗教论》等未署名的文章,也出自王国维之手。见陈著《王国维与近代东西方学人》,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6页。

[5]《教育世界》乙亥(1905年)第八期上刊有托尔斯泰的《枕戈记》,前面有“编者的话”,写道:“《枕戈记》,为俄国现代文豪脱尔斯泰所著。假一军人口吻,述俄管情状者也。日本二叶亭译之。江苏师范学堂取作习和文课本。本社据其译稿润色之。”润色人应该就是王国维,且此编者的话,也合是静安的手笔。

[6]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之《静安文集》,第93页。又《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

[7]王国维:《教育偶感四则》,《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之《静安文集》,第107页。又《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139页。

[8]王国维:《教育偶感四则》,《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页。

[9]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之《静安文集续编》,第70页。又可参见《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15页。

[10]陈寅恪:《赠蒋秉南序》,《寒柳堂集》,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82页。

[1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5页。

[12]同上,第67页。

[13]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22页。

[14]同上,第422—423页。

[15]同上,第531页。

[16]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40页。

[17]同上,第556页。

[18]同上,第544—545页。

[19]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72—73页。

[20]同上,第74页。

[2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

[22]同上,第75页。

[23]王国维:《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71页。

[24]同上。

[25]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15页。

[26]王国维:《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71—72页。

[27]王国维:《释理》,《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

[28]王国维:《释理》,《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29]同上,第27页。

[30]王国维:《释理》,《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8页。

[31]《礼记·乐记》,《四书五经》本,上册,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566页。

[32]《学七》,《朱子语类》卷第十三,第一册,中华书局标点本1986年版,第223—224页。

[33]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5、266页。

[34]王国维:《释理》,《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35]同上,第33页。

[36]王国维:《论性》,《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37]同上。

[38]王国维:《国学丛刊序》,《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页。

[39]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15页。

[40]同上,第321页。

[41]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21页。

[42]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王国维全集》第八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18页。

[43]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王国维全集》第八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19页。

[44]同上。

[45]同上。

[46]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王国维全集》第八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20页。

[47]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39页。

[48]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全集》第十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41—242页。

[49]赵明诚:《金石录序》,见赵明诚著、金文明校正:《金石录校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50]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全集》第十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41页。

[51]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52]同上。

[53]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48页。

[54]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55]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22页。

[56]同上,第122—123页。

[57]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页。

[58]同上。

[59]王国维:《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32页。

[60]王国维:《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王国维全集》第一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页。

[61]同上。

[62]同上。

[63]陈永正:《王国维诗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85—86页。

[64]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版,第80页。

[65]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页。

[66]张舜徽:《爱晚庐随笔》“学林脞录”卷三,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8页。

[67]马一浮“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思想殊堪注意。这方面的论述请参见马著《泰和会语》。亦可参阅拙著《国学与红学》上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5—120页。

[68]王国维:《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69]王国维:《教育小言十三则》,《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

[70]王国维:《欧罗巴通史序》,《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