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真实的阿尔贝特·施佩尔:希特勒的千面建筑师
6363700000002

第2章 施佩尔的多重身份:建筑师 军备部长 行政官员

阿尔贝特·施佩尔1905年出生于德国曼海姆,父亲和祖父都是建筑师。他排行老二,有两个兄弟,一个叫赫尔曼,一个叫恩斯特。1927年,他获得了建筑师执照。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在大学的一个集会上和同学一起听了希特勒的演讲。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希特勒。希特勒的讲话和他那沉着冷静、充满思辨的风度深深打动了施佩尔,数月之后他便成为了**党的一员。施佩尔的运气不错,希特勒注意到了这个为**工作的小伙子,并很快把他纳入了自己的麾下,让他成为了自己小圈子里的一员。(施佩尔,1970)

渐渐地,施佩尔与希特勒关系密切起来,他们常常一起用餐,也会花上好几个小时一起讨论希特勒的宏伟计划在德意志帝国实现后将要实施的建筑规划。(施佩尔,1970)这一时期,施佩尔还为希特勒设计、建造了大量宏伟的建筑,总而言之,他成了第三帝国的官方建筑师。

1942年,军备部长弗里茨·托德死于飞机失事。好运又一次降临在施佩尔头上,恰巧在这场事故发生的前一个晚上到达指挥部的他接任了托德的位置(施佩尔,1970)。他成为了德国军备部长,兼任建筑监督和托德组织首领,德国全境的大规模工程都由他负责。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不仅接管了海军和空军的军备工作,还负责监管一千四百万工人,这些工人很多都是强迫劳工。施佩尔充分发挥了他的管理才能,提升了延滞的军备生产产量,给了当时战场上的德国军队以有力的支援和急需的鼓舞。他是一个有力的管理者,在军备和军工生产上比托德做得更好。他“尽可能地不采用高压手段管理工厂,而是让当地管理者来全权负责工厂的工作效率……”(泰勒,1992,第483页)。有报告称正是由于施佩尔这个人,德国军队才得以将二战多拖延了两年。

1945年,阿尔贝特·施佩尔被美军逮捕,就德军相关问题遭到了问询。同年6月20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宪章中所有4条量罪原则向施佩尔提出起诉。最终判决其中2项得以成立,施佩尔因战争罪与危害人类罪[1]被判20年监禁,于1966年获释。施佩尔出版过三本书,其中有两本可以说是他的自传,还有一本则是关于**党卫军的。他于1981年死于英国。

注释:

[1]危害人类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又译作反人类罪,旧译违反人道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