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一生好习惯
6380900000007

第7章 第6种好习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爱是双向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人,是不可能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献出爱心的。

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开始,“孝”就被人们当做“仁之本”。“百善孝为先”成为人们立身处世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最根本的道德信条。如今,我们要做到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首先就要关心自己的父母。一个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人,是不可能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而献出爱心的。

谁都知道,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像大海一样深厚。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到中小学生,父母的操劳是无法计算的。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一滴奶、一口饭、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孩子。上学了,父母在照料孩子生活的同时,还要操心学习。孩子病了,父母求医找药,日夜守护。为了孩子,父母可以做出一切牺牲。孩子可曾想过,这么多年来,父母为他们倾注了多少心血?

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是无私的。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完完全全是一种崇高的、自然的爱。如果你问你的父母:“你们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的父母一定会这样回答你:“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这种完全出于一片亲情的爱心,无条件的施予,是多么崇高而伟大!

精彩案例

父母对儿女的恩情这样深厚,这样无私,所以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孩子在家庭中,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享受到最大的爱,如果这种爱仅仅是向儿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溺爱,甚至还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只有把大家给予他(她)的爱转化为他(她)对大家的爱,这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爱的升华。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心父母之后,在未来的时间里才有望做到爱岗位、爱祖国、爱人民!

一个叫李雷的孩子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

身为独生子的李雷上小学时对父母缺少关切之情,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心,父母为此感到伤心。李雷的父亲苦恼之下请教了一位教育专家,专家听了他的诉说深表理解,教给他一系列方法。

双休日李先生骑车带李雷到公园里玩。看完各种动物的表演,李雷十分兴奋。回家的路上行人稀少,李先生问道:“你觉得骑车有意思吗?”李雷说没骑过,不知道是否有意思。李先生问他想不想试一下,李雷高兴地表示同意。于是李先生骑坐到后车架上,双手伸直了把住车把,李雷跨到大梁上骑车,凭自己的操作使自行车滚滚向前,这自然使李雷兴趣陡生。可他毕竟还小,骑过800米后就有些体力不支了,额头上也渗出了小汗珠。最后他喘着粗气停下来,好奇地问:“爸爸,你骑车带我上学也这么费力吗?”李先生说:“尽管我力气大些,不过每天也都挺累,尤其是上坡时更费力气。”星期一李先生照常骑车带儿子上学。骑到一个上坡处时,坐在后边的李雷忽然跳下来,用一双小手推起车来,李先生心满意足,真诚地说了一句:“感谢儿子,你现在知道关心别人了,这太让我高兴了。”

李雷为什么变了?是专家教给李先生的方法起了效果——让孩子多体验。体验到别人的疾苦,才能激起爱心或同情心,从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关心父母的习惯。如当爸爸下班回来,教导孩子对爸爸说:“爸爸,您辛苦了,我给您拿拖鞋!”等爸爸换完拖鞋,再及时提醒孩子给爸爸端杯水。吃饭时,爸爸没回来,要提醒他给爸爸留饭或耐心等待爸爸。当他们学着要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只是给妈妈倒了杯茶、给爸爸拿了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在家庭中,他不仅有享受父母爱抚的权利,同时也有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听从父母对于饮食起居、生活制度和用品购买的合理安排,乐于接受父母的正确要求,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在这种和睦的家庭气氛中,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就会自然养成。

养成方法

●从点点滴滴中尊敬父母。天下万千父母心,皆望子女能成才。从根本上说,孩子能够成为父母所期望的人才,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和最大的尊敬。同时,尊敬父母这种道德情感,又具体地表现在一些日常的行为、习惯上。父母应从小让孩子养成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如:听父母说话要专心,父母招呼要立刻答应;出门之前要告诉父母,回家要先向父母打招呼;对父母说话要恭敬,要听从父母的正确管教;自己在外的情况要常对父母汇报,不要隐瞒;不随便弄脏衣服,珍惜父母的劳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影响父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关心父母健康等。

●父母应树立自己的威信。有威信的父母才能获得孩子的尊敬。父母的威信,是严厉的打骂“打”不来的,是单纯的疼爱“疼”不来的,是花钱“买”不来的,是反复的说教“说”不来的。只有在自己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威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父母的威信来自自己的事业。孩子的父母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当孩子闪动着好奇的眼睛开始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向他说明自己的工作。比如说爸爸是一位建筑工人,他可以指着新建的大楼告诉孩子,会有许许多多的人高兴地搬进去住。妈妈是一位教师,可以因为学生的进步,而在孩子面前喜形于色。“爸爸妈妈是人民所需要的,他们在为社会作贡献。”在孩子心目中的这种自豪感,是父母树立威信的基础。

●与孩子平等互助。父母教育孩子,不应该摆出一幅“尊者”的架子来压服孩子,而是要循循善诱,使孩子自觉地求上进、走正路。父母有了缺点错误,要欢迎孩子提出批评。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主观生硬地责怪,往往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求知欲。反过来,如果父母能够体察到孩子内心情感的细微变化,帮助他们探求周围世界的新鲜知识……孩子将会非常敬佩和感激父母。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对孩子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在家庭中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深切感受这种尊重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和谐气氛,从而自觉去尊敬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