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
6381200000018

第18章

第一执政为勒克莱尔哀悼了10天。他感到很遗憾,因为勒克莱尔不仅是他的连襟,还是一位忠诚的军人,甚至在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不亚于他的军功。因为勒克莱尔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有涵养,所以他总能比别人走得更远。他在21岁时就成为将军,之后在意大利也是稳步上升。在土伦,他和拿破仑一起服役,在弗勒吕,他和阿尔卑斯的军队在一起,而在这些地方,他的晋升也总是快人一步。之后,他被内阁指派为马赛的指挥官,然后认识了土伦炮兵司令的妹妹,那时候拿破仑家族已经搬到了马赛。拿破仑那时候已经成为意大利驻军的最高指挥官,于是把勒克莱尔将军叫到了米兰陪他。那时候勒克莱尔是一名陆军准将。拿破仑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她是一位迷人的女士,而且当时正受到弗列伦的热烈追求。在热月政变之后,弗列伦成了花花公子当中的领军人物。不过那时候,他还没有成为那个依靠暴力手段为雅各宾派镇压南方的“南方救世主”。

勒克莱尔将军没有参加拿破仑的埃及远征。当时他还在意大利和法国西部服役。之后他被派到里昂,并被赋予了许多权力。他重建了军队的规章制度,那时候里昂及附近的军队都因为从意大利撤军而变得比较散漫。后来,拿破仑让他带领2万人去西班牙抗击葡萄牙,他成功了,于是,之后他被指派为圣多明各的远征军司令。

当时,第一执政马上要掌权了,于是他许给杜桑·卢维杜尔一座法国名义下的小岛。杜桑之前是一名奴隶,后来变成了一位将军,而他也是一位明智的政治家,一位善于权谋的管理者。他在黑人中有很高的声望,这让法国政府注意到了他。杜桑是一位很有野心的人,他其实是想自己占领那个小岛,然后把法国军队赶出那个地方。当他觉得时间到了的时候,他就丢掉了自己的面具,在圣多明各举起了独立的大旗。在法国避难的克里奥尔人非常希望看到这一幕。这次远征的悲剧结果我不想多说,而至于这次远征失败的原因,我想我还是可以说出一二的,首先,我们国家太相信黑人,所以一直在给那些将军升职,这也给了他们接触兵权的机会;其次,黄热病的爆发彻底击溃了法国军队;最后是狡猾奸诈的杜桑让法国一次次被骗。在杜桑被引渡到法国并被逮捕后,他的一些信件被发现了。后来,杜桑被关押在汝堡,两年之后在那里去世。

第一执政从一开始就知道杜桑的小算盘,所以他从来不相信杜桑,并且希望把他从那个小岛赶出去。他希望能让杜桑作为难民到法国来,而不希望把他称作俘虏,但是,在杜桑的阴谋被发现后,拿破仑就不可能让他重获自由了。

圣多明各恶劣的天气和勒克莱尔将军脆弱的身体状况让他很快就扛不住了。于是他的位置由罗尚博将军继任,由于他对圣多明哥的管理过于松懈,圣多明各很快失守。勒克莱尔夫人和孩子陪伴勒克莱尔将军去圣多明各也有一部分是拿破仑的主意,所以当拿破仑知道母子俩到了土伦,就马上派他的副官接他们回巴黎。

英国内阁对我国的不满——如他们所说,主要就是因为我国派遣了瑟巴斯蒂亚尼去了埃及。整个过程中,法国的使节一直跟着他,向马穆鲁克的酋长和领袖表达了尊敬,并让他们知道,拿破仑一直没有忘记他们,而且也在一直保护着他们。而法国的任务也仅此而已,所以后来英国也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在瑟巴斯蒂亚尼写给第一执政的报告中,他对伦敦内阁表示不满,因为在他去马穆鲁克时,英国官员总是试图阻止他接触那些酋长,但是他也没在信中提到,英国的将军很好地接待了他。于是拿破仑就被激怒了,因为他觉得,既然两国都已经签订了《亚眠条约》等一系列和平协议,就不应该再互相猜忌,于是他公开了瑟巴斯蒂尼的信,而这封信本来应该是绝密的。就在快要发表时,有人提出可以把这封信给阿梅代·若贝尔看看,因为若贝尔先生对东方国家的事务都比较了解,这样会更保险一些。于是当晚,阿梅代·若贝尔先生就被召集到国务院大臣马雷先生的家里,然后看了那份报告。若贝尔看完报告后说,虽然整份报告很完整,但是他建议部长好好看看其中几篇文章,因为他觉得这些文章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但是,由于第二天这份报告就要被发表了,所以也来不及修改。马雷先生决定先不发布这些文章,进行修改后再发表,这样也不会改变那些要点的意思。所幸,这份报告也没有打破法国与英国之间的和平。

1802年底,拿破仑召集了许多瑞士各州的代表到巴黎,这些代表是来和拿破仑商讨他们各自利益的,同时也是为各方势力做调节,因为在短短5年之内,各方势力已经快让瑞士分崩离析了。因为拿破仑掌权,所以他在各国事务方面做出了各种尝试。尽管拿破仑已经在吕内维尔要求各国承认瑞士的合法独立性,然而瑞士的状况却非常不容乐观。瑞士政府内部党派林立,各种党派斗争层出不穷,而国内的贵族则要求欧洲各国介入调解,这让瑞士一直处于苦战当中。所以,他们要求法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瑞士政府希望法国撤军,而法国撤军带来后果却使瑞士政府更加不稳定了。

在决定独立前,瑞士政府的首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于是,对巴登选帝侯[3]的和谈就开始了。那时候负责领导和谈的是达尔贝格男爵,后来他也加入法国国籍,并成为达尔贝格公爵。结果,和谈失败,而法国撤军后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则加速了这一进程。

瑞士政府中有些党派是支持法国介入调解的,然而这些党派最终都被阿洛伊斯·雷丁领导的联邦派击败。第一执政与联邦派和集权派的10个代表谈过,而且这些会议持续了超过6个月,他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并耐心地和他们讨论。他就像一位普通的瑞士人一样为他们考虑,而且也给出了他们许多建议,由于怕他们不理解,还经常举例或用比喻。他还让4位法国议员来跟瑞士代表交流,这4位议员分别是圣巴泰勒米、勒德雷尔、富歇、德缪尼尔斯。他们甚至还起草了一份调解协议,而这份协议的目的就是在保证各党派平等的基础上追求对瑞士最好的管理方法,包括贵族自愿放弃权力,合理地分配国家债务,以各党派的信条、习惯、语言和利益来划分派系,并用联邦的方法整合他们。

这个明智而公正的决策让不同的势力都冷静了下来,也是因为这项提议让瑞士平静了下来。各个党派都同意这个做法,特别是阿洛伊斯·雷丁,他曾经称自己是寡头政治的狂烈支持者,然而他也支持这个决策。所有的党派都纷纷发表声明,向拿破仑表示感谢。

于是,1803年4月9日,对于这个决议的商讨就开始了。一开始,出席旁听的只有16人,同时他们也向议会的各个代表作报告。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青年才俊,都来自大家族。这些年轻人之后大都平步青云,在政府居于高位。之后,又有新的旁听成员加入,事实证明,这个机构是非常锻炼人的。因为这些旁听的小伙子在会议中很快了解了国家的运作模式,对他们之后的仕途帮助很大。之后,这些年轻人甚至组成了一个类似政治团体的小群组,他们有意在不同部门任职:有区县,有财政部门,还有公共关系部门。之后,他们带着那次会议的结果去了各种部门或者留在法国。之后,这样的旁听员在战争时期都归国务院秘书长管理,而他们常常被军队的军需官雇用,然后被指派重要任务。他们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那些被占领的国家,在那里帮总部做事。而作为他们贡献的奖赏,他们在回到法国后,总是能很快得到晋升。而且,他们还总是能得到法国皇帝的信任。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们的忠诚和工作能力。几乎所有在司法部、财政部和政府部门工作过的人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当一个旁听员。拿破仑也常常为自己建立了这样一个机构而骄傲。

1803年2月,普鲁士皇帝向波旁王朝的首领提出了一个提议,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值得一说。普鲁士皇帝提出,让这位王位继承人出让自己的王位,以获得安逸的生活和领土。第一执政和普鲁士皇帝关系非常好,有人说,这个提议是帮拿破仑提的,甚至是拿破仑指使普鲁士皇帝提的。

随后,在兰斯总教区大主教的见证下,普鲁士皇帝给路易十八写下了许多建议和指导,而路易十八也觉得可取。有人污蔑普鲁士皇帝,说他就是拿破仑的走狗,我觉得这是对他的冒犯。如果说拿破仑从不幸倒台的王朝中收获了什么,那也不是他本意。事实上,我觉得,这是普鲁士皇帝自己安排的,因为如果这样的一个王朝后裔留在普鲁士,会给普鲁士的管理造成很大的不便。况且,第一执政对待皇室的态度是众所周知的。

拿破仑不反对普鲁士皇帝的提议,但是也声明,自己不会从任何方面参与这项活动。如果一个人想当未来的皇帝,对这件事的兴趣当然会很大,人们肯定会觉得他参与了这件事。但是拿破仑却非常小心,那些自作聪明的人只会想得太多,而每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没有常识的人都会觉得,向波旁皇室要求退位只是对他们的惩罚,于是路易十八就变成了里尔伯爵。

皇室被推倒,很多人不免对路易十八表示同情,所以那时候的路易十八觉得,自己如果交出权力,换一种角度来看,其实就是在变相地承认自己原来是有这些权力的,而被剥夺这些权力,会让人民觉得他是一位英雄,如果他再施些手段,再次上台当皇帝也不是难事。我不是想诋毁这位王子,然而他确实没有英雄该有的品质。成为一个英雄,意味着面临危险,但是路易十八却没有冒险精神。他阴险狡诈、自私自利,对现实认识不清,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当皇帝。因为他太阴险,身边的人都不敢与他共事,也不敢给他提出任何意见。正是因为他是这样一个人,他才不可能成功。

我不想质疑王朝复辟时期政府发布的那些文件的真实性,因为根本没这个必要。他们发布的拿破仑写给若阿尚·缪拉国王的那封信,之前就已经被修改过了。布拉卡先生只是在皇帝的文件箱里找到了那封信的草稿,然后把他改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再发表。在百日王朝时期,我看过那封信的原件,是布拉卡先生的秘书给我的,那上面还有用红笔标出要修改的地方。

有些人都不去核查这个文件的真实性,为了宣传自己的利益就发布这样的文章,只能让人怀疑,这一切不过是波旁皇室和普鲁士一些机构做的交易。拿破仑对这些东西都不关心,也不管那些机构,这才给了那些人抹黑拿破仑的机会。

我忘了说,为什么那个冒牌货会正好在华沙。1800年底保罗一世正在处理和领事馆的关系,而他对里尔伯爵的态度突然变得很不好,而两年前他可是非常热情的。那时候正是严冬,保罗皇帝却要求里尔伯爵离开俄国。在这样的困苦中,里尔伯爵就向普鲁士皇帝寻求庇护,为了不拂法国的面子,普鲁士自然向法国通报了这件事,出于人文关怀,拿破仑也同意让这个冒牌货待在普鲁士。

为了证明路易十八不是个英雄,我要说如下这几件事:1796年4月,里尔伯爵傲慢地向威尼斯政府要求恢复自己的荣誉和地位,同时把亨利四世的盔甲给他,于是威尼斯政府将他驱逐出维罗尼。路易十八害怕自己被威尼斯抛弃,或者被法国政府抓住,他就让沃居庸公爵帮他驾驶马车,假装自己是国王。沃居庸公爵其实很讨厌路易十八,然而出于礼貌,他还是接受了这个请求,帮他逃跑了。这件事的真相在维罗纳长官写给威尼斯议员的报告中写得很清楚,而在法国的档案当中,这件事就被描述为路易十八征服了威尼斯。

这个王子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合法的皇帝。巴赫先生在1814年收到了临时政府给他的内政部文档,从伦敦回到法国后,他就开始重建路易十八的档案。这位部长告诉我,当时他带着那位“国王”参观杜伊勒利宫,并在途中一直给他解释每间房子的功用,而他就像没听到一样,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在到原来拿破仑书房的时候,路易十八就不走了。他要求别人拿来一张扶手椅,然后就在拿破仑原来的书桌前坐下了,好像自己是这个房间的主人一样。

在1763年的一个秘密协议里,法国把治下的路易斯安那割让给了西班牙,凡尔赛内阁与西班牙一直交好,而西班牙却不念其情分。英国一直都在觊觎这个省,因为这个地方和它在美国的领地很近。为了我们在安的列斯群岛的利益,当地的各个港口还是很希望能拿回这块殖民地的。第一执政了解到了这个要求,于是他和马德里政府开始商谈,希望能拿回这块殖民地。于是,在1800年,法国又重新拿回了路易斯安那。在《亚眠条约》即将破裂时,拿破仑知道,法国的海军不足以抵抗英国海军的大规模进攻,英国肯定会花大量的军队去攻克路易斯安那。为了不让英国得到路易斯安那,法国率先将该地割让给美国。法国用路易斯安那换取了许多的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支付即将到来的战争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