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素书新解(全译本)
6436100000009

第9章 正道章第二(2)

王氏点评

诚信,君子之本;守己,养德之源。若有关系机密重事,用人其间,选拣身能志诚,语能忠信,共与会约;至于患难之时,必不悔约、失信。掌法从其公正,不偏于事;主财守其廉洁,不私于利。肯立纪纲,遵行法度,财物不贪爱。惜行止,有志气,必知羞耻;此等之人,掌管钱粮,岂有虚废?若能行此四件,便是英豪贤人。

译文

一个人行为端正足以成为众人的表率,智慧超群足以决断令人疑惑的事理,信义足以使人信守约定,廉洁足以让他分理财务,这样的人可谓是人中豪杰了。

黄石公智慧

豪杰这个词,看过武侠小说的人肯定都不陌生。在武侠小说中,豪杰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笑声爽朗,声若洪钟,生活过得无拘无束,恣意洒脱。不过,这种豪杰与黄石公认为的豪杰对照起来看,就显得有些徒有其表了。黄石公给出了一个儒家豪杰的典范形象:行为足以成为众人的表率,智慧足以决断疑难,信义足以使人守约,廉洁可以分配财利。将这几点要求放到现实生活中,无论其中的哪一点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

孔子曾经说过:“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讲的是,如果一个人说话有信用,言行诚挚恭敬,那么哪怕到了蒙昧蛮荒的地方,也能顺利自由地行动;反之,即使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乡,也会很难行事。

恭敬、诚信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为人处事之本。一个人如果言行不恭敬,妄自尊大,眼高手低,那在人群中的威望和名声必然会大打折扣,也就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了。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排挤,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功。

原典

守职而不废。

张氏注曰

孔子为委吏乘田之职是也。

王氏点评

设官定位,各有掌管之事理。分守其职,勿择干办之易难,必索尽心向前办。不该管干之事休管,逞自己之聪明,强搀览而行为之,犯分合管之事;若不误了自己上名爵、职位必不失废。

译文

恪守本职工作不轻易放弃。

黄石公智慧

我们每个人立身社会,都有自己要待的位置,也都应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去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是每个身在职场的人都应该做到的。但现实的职场中,总有一些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不上心,对其他事情,比如在揣测领导的心思等方面却十分用心,还有一些人,总是处处逞能,处处彰显自己的聪明。这些人的职场之路不仅不会很顺畅,反而会波折不断,坎坷不断。

历史上,喜欢以聪明人自居而招灾惹祸的人不在少数。杨修被曹操所杀的故事,很贴切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杨修作为一名军中主簿,不想着怎么写好文书,却总是喜欢揣测曹操的心意。原来他的这种做法只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曹操也不太在意,反而觉得他很聪明,是个人才。可后来到了军中,他竟然开始妄议军事,甚至致使军心涣散,曹操自然不会再姑息他了。

可见,一个人如果要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要看场合,更要知道分寸。我们不提倡深藏不露,但更不提倡过分地在自己本职工作以外之处指手画脚。

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去做才不至于表现得过于卖弄呢?

第一,要在生活枝节问题上要学会随顺大众,跟着别人的步履前进。

这种随众附和的做人方法,至少有两种实际意义:其一,社会上的群居生活,需要大家互相合作。其二,在某些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你该怎么办?当然是仿效他人的行为与见解,然后从中挖掘正确的应对办法。

第二,在与别人共事时,不要处处让人感觉你比他聪明。

别人有过错时,如果你用一种轻率的方式来指出来,比如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这些都有可能带来比较尴尬的局面。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有些人不喜欢采纳别人尤其是下属的主张,认为这有失身份,他们也不相信下面的人能把问题看清楚。同事之间也是这样,人都倾向于把别人看成是庸才,只有自己才有真知灼见,但是,一个不注意协调同事之间合作关系的人,在职场是很难立足的。

第三,实际办公时,贵办法不贵主张。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多一点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少一些高谈阔论。

不荒废本职工作,不推卸自己责任,不在本职工作外过分显露自己聪明,学会与人的相处之道,这就是黄石公想要告诫我们的。

原典

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

张氏注曰

迫于利害之际而确然守义者,此不回也。周公不嫌于居摄,召公则有所嫌也。孔子不嫌于见南子,子路则有所嫌也。居嫌而不苟免,其唯至明乎。

王氏点评

避患求安,生无贤易之名;居无不便,死尽孝忠之道。侍奉君王,必索尽心行政,遇患难之际,竭力亡身,宁守仁义而死也,有忠义清名。避仁义而求生,虽存其命,可以为美。故曰:有死之荣,无死之辱。

临患难效力尽忠,遇危险心无二志,身荣名显。快活时分,同共受用;事急、国危,却不救济,此是忘恩背义之人,君子贤人不肯背义忘恩。如李密与唐兵阵败,伤身坠马倒于涧下,将士皆散,唯王伯当一人在侧,唐将呼之,汝可受降,免你之死。伯当曰:忠臣不侍二主,吾宁死不受降。恐矢射所伤其主,伏身于李密之上,后被唐兵乱射,君臣叠尸,死于涧中。忠臣义士,患难相同;临危遇难,而不苟免。王伯当忠义之名,自唐传于今世。

译文

内心忠贞,坚守理义,能够在利害关头不改初衷,被人猜疑却不急于为自己辩解避嫌。

黄石公智慧

这一段主要谈的是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问题。

勇于负责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进取精神。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内心的梦想,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和人生境遇,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学会从勇于担当的角度入手。

勇于负责的精神是人生强有力的支撑力量,它可以使人从平庸的人生轨道中脱离出来,变得敢于担当,成为杰出优秀的人;它可以帮人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进而改善脆弱的人际关系。如果你的聪明不输于别人,但在事业发展的轨道上却一直落后于别人,那么就请检视一下自己是否缺乏敢于担当的勇气。

勇于负责,认真对待工作,你的成绩自然会被大家看在眼里,自然会受到上司的赞赏和鼓励。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累积起来的。不管你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多么微不足道,都要以负责的态度去做好。主动清除头脑中的错误思想,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具备勇于负责精神的员工,才会被老板或公司视为支柱,才会获得全面的信任以及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工作平台,获得更大的成功。

原典

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张氏注曰

俊者,峻于人也;豪者,高于人;杰者,桀于人。有德、有信、有义、有才、有明者,俊之事也。有行、有智、有信、有廉者,豪之事也。至于杰,则才行足以名之矣。然,杰胜于豪,豪胜于俊也。

王氏点评

名显于己,行之不公者,必有其殃;利荣于家,得之不义者,必损其身。事虽利己,理上不顺,勿得强行。财虽荣身,违碍法度,不可贪爱。贤善君子,顺理行义,仗义俦财,必不肯贪爱小利也。能行此四件,便是人士之杰也。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真人杰也。

译文

见到有利可图,不忘乎所以地把道义良心丢在一边,而是能够取财有道,这就是人中翘楚了。

黄石公智慧

对“义”和“利”的态度,是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道德高尚的人重义而轻利,德行败坏的人则见利而忘义,普通人往往徘徊在两者之间。

重义轻利并不是否定利益的价值,只是反对以不正当的手段,或者通过伤害别人的方式获取金钱和财富。

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离不开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有些愚昧的反古主义者或极端宗教分子认为,物欲是人心败坏的追求,所以要把这些通通否定。但如果我们真的把一切都否定了,那整个社会体系也就会随之崩溃,然后倒退到一个蛮荒的时代了。追求利益是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本能,当然,追求成功和利益应该以不损害公众或集体利益为前提。只有协调公众、集体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平衡性,一个人取得成就后才会得到众人的认可。

古代有位商人名叫刘淮,他常年在嘉湖一带购囤粮谷。有一年大灾,有人劝他要抓紧时机,涨价获利,他却说,能让百姓度过灾荒,才是大利。于是,他不仅没有涨价,反而将囤聚之粮减价售出,而且还设锅棚“以食饥民”,因此赢得了一方百姓的赞誉和信任。在那些希望一夜暴富的人看来,刘淮无疑错失了一次绝佳的发财机遇。不过后来,他的生意却越做越兴隆,并没有因此枯竭。而且,这种细水长流、深得民心的经营方式,使他的生意比那些希望发灾难财的人做得更长、更好。

见利忘义,这种求取财富的方式,最终只能让人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现实的商战中,许多人经商都以追求利益为最大目标,但真正的大商人却始终信守“义、信、利”的经商哲学,将追求利润放在“义”与“信”之后,尤其是从不取违背良心之利。如何看待义利关系,也是衡量商人们职业道德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