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6544300000017

第17章 “好声音”连接“梦通道”

眼下荧屏,音乐很累,椅子很忙,电视在赛跑。各种各样以“声音”为卖点的选秀节目同时开花,各色各样的评委椅子同时在转动。但放眼望去,你不得不承认,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首屈一指,独领风骚。无论是收视率、口碑、品位,均无人比肩。虽然其出身乃是舶来,但在落地生根后开花结果所炫出的灿烂,可谓无与伦比。

当越来越多的选秀节目寄望于悲情故事的煽情功能,当越来越多的参赛选手开始编织苦情的人生故事,这时候,敢于站出来为选秀节目厘清乱象,把歌手选拔定位为音乐节目,正本清源,树立音乐标准,无疑是明智和高明的选择。当一切的一切隐去,追光灯下只留下一个人的身影,观众屏声静气,评委背对歌者,这种时候,只有穿云裂帛、回肠荡气、纯净安静、热烈奔放的歌声,才是唯一的主角。人们发现,在民间,蛰伏着顶级的“好声音”,而在歌声的翅膀里,扑扇出美好、善良、激情、自由和梦想。

这是一个展示人性美的舞台。大牌评委们一改高高在上的龙椅形象,一再流露真性情,他们动情的流泪,尴尬的为难,热烈的拥抱,爽直的示爱,尽显风采。而选手们身份各异、各具才华:无论是略显自卑的哈尼族王子,还是光着脚的县城姑娘,或是唱响英文歌的准妈妈、来自台湾的盲人歌手,他们都用天籁般的声音,创造了一段传奇,他们为自己的快乐而唱,为自己的心灵而唱。他们落落大方,甚至具有明星风范。究其身份,多半是80后或90后,几乎均为草根。不由让人感慨: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的一代青年,浸染于自由文明的环境,没有等级的桎梏,没有思想的枷锁,甚至抹平了城乡差别,他们敢于展示才华和个性,敢于追求理想和梦想。从“好声音”的舞台,我们看到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深层的是人的变化。“人”的意识的苏醒,独立人格的发展,一代比一代更明显。当评委和选手,都以性情中人的姿态碰撞时,撞击出的人性火花,是何等的美丽!

央视名嘴白岩松还通过这档节目,看到了它所折射的更伟大的功能,那就是:如何用善的、美的、正面的手段,创造命运的改变。他说:“《中国好声音》正在鼓励越来越多人,不是通过抱怨,不是通过暴力,妄图使自己的命运发生多大改变,而是希望在公平规则之下,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而改变。我觉得未来中国一定要建立这样一种梦想通道。”在网络砖块飞扔、社会戾气暴增的当下,如何看待和把握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改变,如何修正和弥补道德缺憾和价值迷失,《中国好声音》无疑可以提供潜藏的启示。

《中国好声音》既是单纯的,又是复合的。她用单纯的好声音净化荧屏和心灵,而好声音背后矗立着的灵魂,却紧连着“梦通道”,通向人生之梦,命运之梦,民族之梦,国家之梦。自由的歌声载负着自由的灵魂,自由的灵魂将带来创造力的释放,当一个个自主的精神实体充分展示能量,必将成为改变中国未来的根本力量之一。人们震撼与沉迷于《中国好声音》,最深层的动因,恐怕就在于此。我这不是鹦鹉学舌在说“主旋律”语言,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