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香中别有韵
6544600000003

第3章 胜日寻芳翰墨中——悦读悦写(2)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瘦长而笃信宗教的教士——马里尼昂长老。他自信自己是主的仆人,对于自然,总想找到一个理由来解释它们的存在。他痛恨所有的女人,这是无由来的,但唯独对他的外甥女保留着宽容。

可是有一天,有人告诉他,他的外甥女有了一个情人。这使他感到惊慌和愤怒。晚上,他出门准备一探究竟。但是却被月光下的田野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他从未见过的风景。当他的外甥女和情人出现在月光下,两人之间的温情混着柔和的月光使他深深地感动了。他终于在这样的画面中退却了。上帝用月夜来掩饰人类的爱情,这是他看到的,却与他一直坚信着的观念相悖。他无助地彷徨着:他一直坚信着的是否是错的?他也不知道。

这篇小说看上去似乎是最平淡、不起波澜的,但却让我印象格外深刻。莫泊桑用散文的笔法写出的这一篇抒情小说留给人的是深刻的思考和浓浓的温情。《月光》中,柔和的月光净化了一个腐朽的灵魂,而这个腐朽的灵魂内心充满着矛盾。莫泊桑的笔就写出了这样一个饱满的角色。尤其是结尾,耐人寻味。马里尼昂长老慌张地逃走,是醒悟,是羞愧,更是一种对爱情的认同。

有人说,莫泊桑是一位月光诗人。他好似很偏爱月光,在许多小说中都以月光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图画。月光、少女,这是他的笔所触到的。在月光下,少女的美与柔情总能很好地显现出来,他的笔将月光与少女合二为一。对于他来说,月光拥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那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圆球,带给他无限的遐想。

莫泊桑其他的小说也很耐人寻味。《珠宝》中郎丹对金钱的欲望,使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名誉,而他也由于卖掉了珠宝,获得了一大笔法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尽管小说中没有正面描写郎丹夫人的珠宝是从何而来,可是大多数人都认为那是郎丹夫人出卖肉体得到的。我好奇地到网上寻求真相,发现还是有一部分人不赞同这个答案,认为也许那是郎丹夫人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我个人比较偏好这种说法。只能说,是莫泊桑的手法太高明,让人一直在琢磨、在思考。

莫泊桑的小说意味深长,还需细细研究。我相信,我能从中收获到许多……

同学点评:这是对月光诗人的赞美,更是对生命、青春和爱情的赞美。一轮明月挂在幽静的田野之上,那样祥和,那样平静,那样让人充满无尽的遐想……

(许奕璋)

《项链》续写

何琦

“你不会是在和我开玩笑吧。”玛蒂尔德脸上的血色渐渐褪去,艰难地吐出了这几个字。“我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你那时还给我的项链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我也没有仔细看……”玛蒂尔德根本什么也没有听进去,招呼也没打一下就跑回了她那早已破旧不堪的阁楼。她一个人一言不发地坐在椅子上,空洞的双眼呆呆地望着前方。几分钟前,玛蒂尔德还因那条项链、那些钱和一切的一切都还清了而感到满足。而现在,她才发现,原来是一切都失去了。

玛蒂尔德小心地将那条十年间都未触摸的裙子从箱底捧了出来,站在镜子前,镜中的她是那样的苍老,一双通红的手和粗糙黝黑的皮肤与裙子美丽的颜色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极不相配。她使劲地摇了摇头,青春已经逝去,不可能再回来,过好现在的生活才是最后的选择。想到这,她熟练地叠起那条裙子,塞进箱子中,忽然当的一声,玛蒂尔德仔细一看,认出掉在地上的,正是那条价值五百法郎的项链。

同学点评:很有想象力的一篇文章,与原文衔接流畅,说明有思考,值得表扬。结尾处画龙点睛,有欧·亨利式结尾的意蕴。

(杨蕙宁)

古战场

刘晓晓

天,阴沉沉的,仿佛要压下来了。一阵寒风呼啸而过,卷起漫天黄沙。

两军对战,皆是身穿犀皮甲,手里拿着武器,死死地盯住对方,仿佛一声令下,便会如箭般射出去。战旗呼呼作响,战鼓声声激昂。

领头的将军一声令下——“杀!”身后的士兵们前仆后继地往上冲,不顾生死,与敌军刀剑厮杀。如雨般的箭矢划过天际,带走了一条条战士的生命。战马嘶鸣,不幸被敌人砍伤了双腿,不堪重负倒地了。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满腔爱国之情,只为守护身后的这个国家,宁死不屈!

灰烟弥漫,刀光剑影,不知有多少人倒下了,亦不知又有多少人拼命地往前冲……

尘埃落定,已是黄昏时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到死,他们都未曾放下手中的武器,死死地握住,似要再去拼杀一番。

原本灰蒙蒙的天,忽然射入了一缕阳光,那是夕阳的最后一点光芒,洒在这些为国家而牺牲的战士们的脸上,为他们带去最后一丝温暖。

为国捐躯的好儿郎们啊,你们即便是成了鬼,那也是鬼中豪杰。生作人杰,死亦鬼雄!

同学点评:作者有很强的想象力,并对诗歌进行了解读,细致的环境描写,更能体现出你细腻的内心。

(杨蕙宁)

战·争

杨蕙宁

恐怖的气息已弥漫了数日,中原地区相比平时显得异常安静。老百姓们开始囤积粮食,收拾行李,因为大家已察觉到——战争,一触即发!

两边硝烟四起,笔直的军旗赫然屹立在队伍当中,显得格外刺眼。战,为了国家而战;争,为了荣誉而争。领头的将军正了正帽盔,扬鞭使劲一拍马后,大喊“冲啊!”瞬间,硝烟弥漫,战鼓雷鸣,万马奔腾。顿时,天昏地暗,只有兵器互相击打发出的刺耳声音。一拨士兵倒下,又有新的一拨士兵奋起,再倒下,再奋起……将军怒了,高呼着:“兄弟们,为了我楚国的子孙百姓,都杀啊!”

接着,更多的士兵怒吼,刀剑之下,人仰马翻,鲜血染红了盔甲,浸湿了大地,映红了天空。箭如雨下,两方的士兵已难分敌我。马失控了,不顾一切地乱冲;车失控了,不顾一切地乱撞;人失控了,不顾一切地厮杀!

脑海里浮现出了妻子娇美的容颜,儿女稚嫩的面庞,父母佝偻的身躯……他们企盼着自己能平安归来,为国家争光。可是,古来征战几人回?为国家而死,为子孙后代而死,值得!冰冷的剑刺进了骨肉,鲜红炽热的血液喷涌而出,可感不到痛,还在激战,还在争取最后的胜利。

渐渐的,思想已支撑不住沉重的身躯,脑海里只想着:兄弟们,你们,冲啊……又一把剑刺了进来,却再也支撑不住,在死的最后一瞬,他高喊: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这声音,传遍了神州大地……

耳边响起: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同学点评:佩服你超强的想象力,能把古战场描写得淋漓尽致又有气魄,很好,说明你有着强大的内心啊!结尾点题,升华文章。

(赵寒)

望眼难穿

汪晓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拼打厮杀的战场,被血泪淹没;冒死送回的家信,印上了斑驳涕泪。这样的战争里,我感觉不到沸腾的热血,只有撕心裂肺的悲恸。

我不敢想象,那样的岁月里,究竟还有怎样的生命、怎样的眼神。荒坡的草屋里,是老人妇孺颤抖地攥着看不懂的信,泪四溢在布满沧桑的脸上,就连那孩童也失去了天真与灿烂的笑容。他们的心里只有前线、前线……可它,却又给人多少绝望。

我凝神观望他们凄厉的眼神——这些眼神在翻滚,在随着历史的浪潮翻滚。

一代又一代的人,又何尝不是在不同的时空里分享着同样的凄苦悲痛。这一句“家书抵万金”,又何尝不是呼唤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心声。

几千年前,纷飞的战火中,是盼望来信的家眷;几千年后,更猛烈的枪林弹雨里,依旧是苦苦等待的身影。那些深邃的眼神直指刀光剑影的沙场。

这所有的眼神,所有的浮影都收在了那双困顿在城中的眼里,杜甫将他眼中寻到的一切都倾注在了那两个字中——春望。

一望,望尽了人间疾苦,望过了千年宿命。

同学点评:战争,留给人民的只有深深的苦难。这篇文章语句凝练,但却十分传神,尤其最后一句,写出了对战争的无奈与人民的痛苦。

(张眸)

诉离殇

安荻

景色未变,你心中是否依旧还有我。

与你分别已不知多少个年头,如今,我想独自游沈园,来寻求一丝慰藉。可谁曾想,我们又在这里相遇了。你挽着赵士程,脸上的笑颜却如此僵硬,人也清瘦了许多,我的婉儿,我们分离后,你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你又为何如此憔悴?呵,我知道我无能,未能说服母亲将你留下,你现在这样出现在我面前,是在怨我吗?

少焉,你与你的丈夫为我设宴。席间,尴尬的气氛便蔓延开来。我不想多言,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为何说,怎样说?我只是默默地看着你准备的一桌佳肴,想着……

想着当年,你的红酥手捧着我爱喝的黄縢酒。可现在呢?你便像宫墙中的春柳,即便春柳寻常,但在宫闱之中,于我来说就是遥不可及了。

风啊,你为何这样,为何把我们之间的欢情吹得如此稀薄?为何让我们经受这般的折磨。斟满一杯酒,这酒清冽醇香,可我却饮不下去。这满满的一杯酒,正如我的愁绪,一别就是数年啊!这,究竟是你错、我错还是缘错,罢了……

春如旧,人却消瘦许多,只是因为这一段没有结果的姻缘,只是因为这无端的思念。你如此憔悴,你的泪确乎湿了衣衫了吧。既知无果,你又何苦呢?

春日的最后几朵桃花,也随风落下,仿佛在宣告春的结束,又仿佛在昭示夏的开始,我们又为何不能有自己新的开始呢?如今,我们当初的誓言还在,但音信却很难再得到了。罢了!罢了……既知无果,也应放下了。

不错,我是醉了,但醉得痛快,醉得高兴。你们走后,我便把刚才的所思所想全都写了出来,我想让后人看到我的坚贞,看到我最后的虽然是徒劳的努力。写罢,扔掉笔,仰天大笑三声,便自此放下了,不再提了……

从此,我便不再念那段情,不再诉那段殇。

同学点评:以陆游为第一人称,更具真实感。那段情、那段殇,是词人的痛楚,你能准确把握住,可见你的写作水平已处在很高的位置!

(杨蕙宁)

给杜甫的一封信

董秀梅

尊敬的杜公:

您好!

我知道您不会收到这封信,更不会看到这封信,但是,我还是执意要拿起笔写下晦涩的话,不为别的,只因我的愧疚,愧对您——千秋第一诗圣!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说起来很惭愧,细细品读您的诗也仅仅局限在课本中需要教会学生的那几首,应该是《春夜喜雨》、《春望》、《望岳》、《兵车行》、《石壕吏》、《客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等诗歌。

而每次教给学生的都是感受您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怀,掌握您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理解您孤老病愁的一腔愁绪。在一遍遍教学循环中,我对您的身世与遭遇麻木了,忘却了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习惯您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古道情怀,在经验教学和功利教学中,我把“诗圣”的桂冠远远地抛到脑后,教给学生的只是些走捷径的东西。

人一旦世故了,就少了生活的激情与浪漫,而语文老师一旦“柴米油盐酱醋茶”了,就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和高洁的心灵。杜公,面对您的诗作,我真是愧对啊!

其实,我知道,您写诗不是为了赢得身后千秋名,您只是在游历祖国河山,登泰山时看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景致,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勇攀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您只是在困守长安十年中,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时,发出了“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叹惜;您只是在安史之乱爆发时,在和老百姓一起逃亡的路上,如实记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惨景。

更难得的是,您无论生活上怎样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总是心系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秋天登高,您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上岳阳楼,您想到“戎马关山北”就“凭轩涕泗流”。您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当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时,您却想到天下的寒士们,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看到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养活了达官显贵,您一针见血地指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公啊,您的沉郁顿挫是与国家命运相连,您饱含泪水的双眼俯视着黎民苍生,您的每一首诗歌都是为人民而泣而歌,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顿挫中,一个伟大而高贵的灵魂升起来!

您不是为写诗而写诗,您是用生命给后人再现那段历史。面对历史,我们该如何做?

想到此处,我汗颜!

所以,痛定思痛,我一改往日教学套路,让学生学完您的诗歌后,还得跟您说说话,深入一步走进您的内心世界,感受唐朝由盛而衰的气象,您说这样,能让学生像您一样心怀天下,进而思接千载,精骛八极吗?

与圣人为伴,做朗月清风!谨以此文作为教学的尝试吧!

此致

敬礼!

行走在迷雾中的人

看世纪前的英雄

张格格

春秋战国正是战乱之时,人心惶惶。井田制的崩溃、王室的衰微、“士”阶层的兴起、学术下移等诸多原因,使得当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拨开迷雾缭绕的云烟,群星中最暗淡无光的,是道家,用心体会,最璀璨耀眼的,也是道家。

他的头颅中不知有多少智慧,他的著作《道德经》不知有多负盛名——没错,他就是道家的首创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