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简史
6583900000012

第12章 原始思维

现在,我们不妨进行一个有趣的思索:最早的人类在开始冒险之初,是如何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有别于动物的“人”的呢?在4万年前,最早的人类只能通过猎杀动物为生,他们并不会播种,也不懂收获,生活居无定所,当时的他们是如何来考虑生活的呢?他们平日都想些什么?因为以当时的情况,完全没有文字来记录这些思考世界的问题,今天,我们只能通过猜想与推测求得一些答案。

现在的科学家们想方设法来再现原始人类的精神状态。特别是近些年,从事精神分析的学者在研究和观察了孩子们因为要适应社会生活,所经受的限制、压抑、减弱、掩饰等本能冲动方面,收获了很多启发,这几乎就可以作为一种借鉴,用来研究原始人类的精神状态。另外,哪怕是现在的文明生活中,那些被广泛流传的传说、难以更改的偏见以及迷信说法、行为,其实都带有某种精神化石。最后,我们再看看那些原始人类留下的绘画、雕像、符号等东西,都可将其视为研究对象。原始人类距离我们现在的时代越近,他们所留下的东西就越多,这也就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来判断他们每天在想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以及最重视什么。

其实,原始人类的精神状态与孩子有着相似性,那种思维如同一连串的画面。他们会先想出画面的一部分,又或者当他们脑海中闪现出某些画面之后,便开始产生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开始支配他们去行动。现在的孩子们以及一些并未受到教育的人,其行为就是这样的。这可以表明,根据人类的经验,这种思维能力是在很晚时期才具备的。哪怕是到了现在,可以约束和控制自己思维的人也只能是少数,其他部分则是跟随冲动与想象而开始的行为。

在最早人类开始的初期,他们大概就是小群体聚集,以家庭为单位。哺乳动物群体就是这样以家庭为群体的单位,最早的人类也应该是如此。人们想要与他人聚集,必定要对自我意识进行压抑,而且,他们还要对父亲心存敬畏,对母亲心怀感恩,并将这些融入生活中的每一天。一个群体中的年长者,是会对群体少年男性的冲动、好斗等不良风气进行约束与管教的。当然,在群体中生活,母亲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保护者及启蒙者。每个孩子在长大之后,都会产生与父母分离,并寻找配偶的想法。只不过,这些孩子会对即将独立的新生活心有顾忌以及感觉不便。人类的社会,正是在这种渴望与顾虑中慢慢形成的。阿特金森作为天才一样的人类学家,他在《原始法律》一书中,就对那些未曾受到启蒙的野蛮人的生存法则做出了细致介绍。那些规则与禁忌是原始时期中足以让人类惊悚与害怕的事实,从中可以看到原始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约束。而后来精神分析学家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分析则进一步证明,阿特金森的解释是正确的。

有些理论家试图通过活跃的思维来告诉人们:原始人的宗教内容包括尊重男性长者、亲近女性长者,同时,年长者有义务将自己扮演成“神”的角色对成长中的孩子进行夸奖与教导。在成长中的原始人眼中,这些“神”能力非凡,曾经帮助过自己,哪怕他们死去了,还是会出现在自己的梦里。而且,因为尊重,这些“神”即使已经死去,但依旧具有权威性。这种思想让原始人相信,那些“神”并没真的死去,只不过是去了离自己比较遥远,但更有力量的未知地方。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梦境以及恐惧感、想象力都要比成年人更真实、生动,这似乎与原始人类正好相近。当然,与动物也有相似之处。这一时期的人认为动物与自己有相同的动机和情感,所以动物可以是他们的朋友,也可以是他们的敌人,甚至是他们的神。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体会那些将形状奇特的石头、生长扭曲的树结、造型怪异的大树对于原始人类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什么样的神奇力量、什么样的友好,以及他们为什么会相信从这些物体身上衍生出的这么多说法与故事,那就需要像个孩子一样,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才行。在这其中,有一些说法被人们记了下来,并通过母亲或者他人,一次又一次说给后来人听。后来,这种说法就成了一个传说。现在,就会有很多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将他们所喜欢的玩具、动物,或者某种半人半兽的动物作为原型,进行故事编造。最早的人类大概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会比孩子们更加相信那些故事中的说法是真实的。

现在,我们了解的那些最早的人类,大概也拥有了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比尼安德特人更高级,之前的尼安德特人也许只是一种不会说话的动物。当然,这些会说话的人类大约只是运用简单的词组表达,而身体姿势与手势则为必要的辅助工具。

世界上不论哪一个种族,不论其是否得到开化,都会懂得事物的因果关系。只不过,最早期的人类对于这种关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比较弱一些,他们经常会将与事件并不相关的起因和结果相联系。在他们看来:因为有开始,所以就有结果,比如,孩子因为吃了某一种野果,所以孩子就会死去;因为自己敢于将勇猛者的心吃下去,自己就会像对方一样勇猛。对于这时人类的因果关系理解,我们只能将其视为一种“迷信”。但对当时的人类而言,这却是一种“科学”,只是它与现在的科学相比,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成体系,所以没有批判,而且会经常出错。

大部分情况下,起因与结果很容易建立联系,而有些时候,那些错误的看法也会因此得到纠正。对原始人来说,有些特别重要的事,他们虽然费尽心思去探求原因,可得出的却往往只是错误结论,只不过,这种错是他们不容易发现的,或者说是他们所不能认知的。对他们来说,可以捕获大量的食物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所以,他们认为想要获得大量食物,就一定要通过不断地占卜、虔诚地念咒,因此,他们对此深信不疑。另外还有一件事是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疾病与死亡。有时,原始人类会因为传染病而大量死去;有时,也会有原始人因为不明原因的问题致使身体衰弱、死亡。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足以引起内心不安的,于是他们会因此做出很多疯狂的事。他们会认为通过想象与梦境的解析、推测,可以起到诅咒某件事、某个人或者某种动物的作用,而有时通过乞求某种人、事、兽则可以给自己带来帮助。在面对危险与害怕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与孩子几乎没有区别。

最早期的小群体人类在面对危险侵袭的时候,其部落中年龄最大,又比较受尊重的长者也会像其他人一样感觉到不安与害怕。只是,因为他们年长位重,所以就要表现出比别人镇静的态度,并主动去承担指挥、命令、警告他人的责任。这时,他们会找出不祥的事、物,指出如何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也会判断哪些现象为吉兆,又有哪些现象是凶兆。在那个时代,最早的祭司就是这样对迷信与咒语深信不疑的人。这些人承担着整个部落的预测、解梦、警告等责任,也会运用所谓的巫术,让人们得到好运,远离不幸。应该说,原始时期人类的宗教,其实与我们现在信奉的宗教是不同的,它们更多的应该称之为仪式或者风俗。那时的祭司所掌握的对事物的“认知、判断、预测”,其实就是当时独有的原始“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