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桂学元研究
6638100000012

第12章 桂学研究发展态势(3)

其六,桂学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桂学文化资源如何为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明清时桂学就有应用之例,如明代宜山人李文凤编纂《越峤书》,清代桂林人刘名誉编纂《越事备考》、《越事备考安略》,系统介绍安南(今越南)的历史、山川风土人情、经济文化、与中国的关系等,为中越外交、对外关系提供材料。具体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桂学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问题,桂学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普世性表现在什么地方。二是广西如何利用地缘优势,在向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三是在当今国际、国内民族问题比较突出的形势下,桂学研究可以提供怎样的思路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传统桂学文化资源转化问题、创新性呈现方式问题,当今,广西形成了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和实景演出三个具有全国甚至世界影响的文化品牌,如何以上述三大品牌为个案,研究当代桂学与广西历史文化、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为文化建设如何利用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为广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起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二)广西桂学研究会项目建设工程实施

广西桂学研究会从成立起,将桂学研究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申报国家、教育部、广西社科项目;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申报各种渠道的横向项目;再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设立学会项目。潘琦指出:“桂学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性,桂学要进行纵深的挖掘,要在客观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趋势下分析桂学地域特征的同时,展示这种地域化发展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与融合,从而彰显桂学的历史地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缔造一方文化。近现代,在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下,广西出现了许多名人志士、英雄人物,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都应当成为桂学研究的重点;要用一种历史性的视角,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探索和系统梳理形成桂学的宏观发展线轴,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桂学立起来,打出去,并得到学术界的接纳和承认。”[56]基于这一思路,桂学研究必须立足于广西本土,着眼于地域文化特色才具有学术优势,因此,学会设置研究项目选题具有导向性、取向性和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体现学会宗旨及其桂学研究目的。为此,学会通过面向学界及其社会各界广泛征集项目选题及其申报选题方式,于2011年批准立项15项,2012年批准立项19项,2013年批准立项15项。通过这些选题,可见目前桂学研究的大体面貌及其研究对象与内容。

2011年立项项目选题:潘琦“桂学概论”;吕余生“中原文化对广西文化的影响”;容本镇“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宗教舞蹈美学研究”;蒋钦挥“全州历史文化概况”;黄伟林“广西文化符号调查及研究”;彭鹏“国内外桂学研究综述”;韦苏文“广西民族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胡大雷“粤西士人研究”;王德明“‘杉湖十子’研究”;唐凌“桂柳运河的历史功能及其现代利用价值”;何婵娟“桂北石刻文学研究”;黄海云“广西历代宗教寺庙文化研究”;钟琼“抗战时期桂林出版图书调查研究”;谢麟“广西美术发展与漓江画派的形成”;陈乃宣、陈付明(乃通)“乾隆名相·盛世重臣陈宏谋纪实”。

2012年立项项目选题:委托选题9项,吕余生“泛北部湾文化合作研究”;容本镇“广西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李建平“广西抗战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黄祖松“广西客家文化研究”;黄伟林“近现代桂学研究史料选”;张利群“桂学元理论研究”;韦吉锋“广西爱国思想文化研究”;黄家城“广西书法史研究”;梁扬“广西典籍概论”。招标选题10项,潘顺安“广西长寿文化研究”;熊昭明“合浦汉墓研究”;杜海军“广西摩崖石刻研究”;夏建军“广西书院资料编修”;漆招进“广西历代进士名典”;陈欣德“广西抗日战争史”;潘仁山“广西古村落调查与研究”;唐任伍、刘杨“广西红色文化研究”;汤松波(蒋耀强)“广西历代状元研究”;韦芳“李宗仁研究”。

2013年立项项目选题:李富强“广西人口较少民族资料集成”;阳崇波“刘三姐文献辑录与研究”;王枬“广西民族教育研究”;王建军“西江流域契约文书辑校”;李珍“灵渠文化与岭南开发”;何安益“广西宋代腰鼓的民族考古调查与研究”;彭子龙“广西历代经籍志”;曹俏萍“广西土司习惯法文化及其变迁研究”;李江“广西戏剧史”;翟鹏玉“那文化与中国东盟交往的生态范式研究”;卢萃宁“徐霞客广西游记研究”;秦纬鸿“《全粤西词》整理与研究”;黄树新“大藤峡起义文献集成”;周开保“桂林古建筑研究”;朱方“桂林饮食文化”。

潘琦在第二批研究项目签约仪式上讲话指出:“桂学研究会将成立一个课题管理小组:一是掌握进度,二是解决问题,三是做好服务,四是兑现报酬。课题负责人也表现有责任感、使命感,拿出最好水平,组织精英部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研究工作。”[57]为此,学会制定《广西桂学研究会科学研究管理办法》和《广西桂学研究会课题立项评审办法》,建立学会项目管理规则、申报与审批程序、检查评估与结题制度、激励与奖励机制,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及其成果落实。

三、“桂学文库”建设

桂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发表和专着出版方式呈现,桂学研究标志性成果则以“桂学文库”建设及其集中展示的方式呈现。广西桂学研究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决定以出版“桂学文库”方式加强桂学研究学术精品成果建设工程,使“桂学文库”成为桂学学术研究机制、成果集中呈现的窗口、标志性成果展示的平台。根据广西桂学研究会综合近年来桂学讨论与桂学研究的一致性意见决定,目前桂学研究最为急迫和重要的两项工作,一是桂学基础理论研究,一是桂学文献资料整理,首先纳入“桂学文库”建设及其出版规划。

(一)桂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桂学序论》

2011年,“桂学文库”首部论着——潘琦主编《桂学序论》出版,标志着“桂学文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桂学序论》汇集近年来学者专家潘琦、吕余生、容本镇、陈洛、黄健、韦苏文、江建文、陈学璞、胡大雷、张利群、李建平、蒋钦辉、郑超雄、汤松波、黄伟林、王建平、过竹等有关“桂学”概念含义与内涵外延、学源与学脉、文化传统以及桂学研究对象范围、性质特征、功能价值、学科定位等基础理论问题讨论与研究成果。潘琦在该书“前言”中指出:“为了向世人展示一年多来桂学研究的成果,开宗明义地宣传桂学研究的目的、意义、丰富内涵和发展前景,广西桂学研究会特地赶在桂学研究会成立之前,编辑出版桂学文库首卷《桂学序论》。这是第一本关于桂学和桂学研究的书,带有‘开荒’的性质,填补了广西文化发展史上这一空白。”[58]当然,这也是桂学基础建设及其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为“桂学文库”出版工程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二)桂学文献资料整理成果《广西历代文献集成》

2013年,“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出版,标志着桂学文献资料整理取得重大成果。《广西历代文献集成》首批文献典籍为《契嵩集》、《蒋冕集》、《冯子材集》、《瓶山全集》、《杉湖十子诗钞》、《岑襄勤公奏稿》、《粤西通载》、《王鹏运集》、《况周颐集》、《韦丰华集》、《龙启瑞集》、《广西名胜志》、《赵柏岩集》,共13种53册。“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全部采用影印形式,以保证原始性和本真性,以著作者为主线,将同一著作者所知可寻的所有资料收集齐备,同时由整理者为每种文献撰写解题,概要介绍文献版本、内容、价值等方面情况。”[59]

潘琦在《广西历代文献集成》首发式上讲话指出:“广西历史文献集成终于与读者见面,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标志着桂学三年内的重要成果。是一件集抢救、传承、利用于一体很有价值的工作。”他还要求继续加大广西文献典籍整理及其出版工作,拟推出下一批文献典籍整理成果,为桂学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基础。

目前,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广西社科院文史所、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单位都集聚专家学者展开这项抢救性保护和整理研究古籍文献工作。广西历代文献资料数量庞大,从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合编《广西文献名录》所收集到的书目看,可谓浩如烟海,其整理研究也可谓工程浩大。仅就一个县而论,如全州县编纂“全州历史文化丛书”共15卷,其中有蒋冕着、唐振真等点校《湘皋集》;谢良琦着、熊柱注释、熊柱等点校《醉白堂诗文集》;石涛着、张振陆等点校《画语录》;谢济世着、黄南津等校注《梅庄杂着》;谢赐履着、蒋钦挥等点校《悦山堂诗集》;俞廷举着、唐志敏等点校《一园文集》;蒋励常着、蒋世玢等点校《岳麓文集》;蒋启扬着、蒋世玢等点校《问梅轩诗草偶存》;蒋琦龄注、蒋世玢等点校《空青水碧斋诗文集》;赵炳麟着、刘深等校注《赵柏岩集》;蒋良骐着、蒋椆媛等点校《东华集》等,构成一县文献典籍及其整理与研究之大观。因此,广西历代文献整理工作既需要全力以赴,也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精挑细选,慧眼识珠。广西桂学研究会将做好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