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司马
6645100000045

第45章 用坚忍回应激将

司马懿与两个儿子被诱入葫芦谷后,只听山上喊声大震,几百个火把扔将下来,随即火箭猛射,地雷引爆,干柴枯草齐燃。司马懿转身要退,却见谷口已被垒断,不由仰天长叹:“我命休矣!”父子三人不由抱头痛哭。

诸葛亮煞费苦心,层层铺垫,连环设计,终于将他平生最难对付的对手司马懿困在谷中,眼看就要一把火烧死,永绝后患。

正在此时,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霹雳响处,一场暴雨倾盆而下,眨眼间将满谷的大火浇灭,地雷不响,火器无功。这一场滂沱大雨一连下了好几个时辰,直到平地水深三尺,才渐渐停歇。

司马懿大喜,立即引兵突破谷口壁垒,杀了出去,终于捡回了一条老命。

司马懿逃回自己的大寨,不由喜极而泣,歇息良久,才缓过神来,深深地为自己的侥幸逃脱大难而庆幸不已。司马懿这一路走来,十分坎坷,几乎从未有过如此幸运的遭遇。他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越想越觉得这只能归结为上天的眷顾。

司马懿这一年已经五十六岁了。一个人在历经磨难后,两鬓渐霜的时候,终于成了“天之骄子”,这真是让人百感交集,情何以堪?

司马懿的对手诸葛亮,从一出山,就是天之骄子,一直深受上天青睐,所谋所想,无有不顺,无有不成。但这一次,风水轮流转,诸葛亮不顾天象征兆,逆天而行,终于用尽了他这一生的幸运。当他得知天降大雨,助力司马懿父子死里逃生的消息后,只说了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诸葛亮突然明白了,自己再也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一股浓重的悲怆猛地从心中涌起,让他久久难以释怀。诸葛亮比司马懿小两岁,这一年也已经五十四岁了。诸葛亮感到了深深的疲倦和莫名的伤感,但是他是没有退路的。这一次北伐,诸葛亮早就下定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他内心早已隐隐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已经严重透支,即将走到心力憔悴的崩溃边缘。如果这一次出征,再像以往那样无功而返的话,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整旗鼓,勉力讨贼了。所以,诸葛亮只能放下葫芦谷绝计不成的巨大遗憾,继续想方设法,诱引或威逼司马懿出战。

司马懿得天之助,信心倍增,耐心倍增,对于和诸葛亮的僵持抗衡,充满了云淡风轻之感。他意存悠闲,下令坚守营寨,绝不应战。

诸葛亮左思右想,突然想到了当初司马懿与曹真打赌之事,顿时计上心来。此前诸葛亮大多采取诱引之策,用自己故意露出来的软肋或漏洞,诱惑司马懿上钩出击。这一次,诸葛亮却想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办法。

诸葛亮命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个大盒子。

司马懿当着诸将的面,打开一看,盒子里装的不是什么高档礼物,而是一整套寡妇的缟素之服。司马懿不解其意。

盒子里还装着诸葛亮的一封信,司马懿打开一看,顿时明白了,脸色不由为之一变。

诸葛亮的信是这样写的:

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尝闻管子有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窃惟司马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以避刀箭,与寡妇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有男子之胸襟,早与批回,依期决战!

这正是诸葛亮最为擅长的激将法!诸葛亮曾经用激将法逼得孙权周瑜与刘备联合抗曹,也曾经让麾下诸将斗志昂扬,奋勇向前。如今,他把激将法用到了最难对付的司马懿身上!

这个机会,其实是司马懿自己提供给诸葛亮的。

当初,司马懿和曹真打赌,说如果他输了,愿意面涂红粉,身穿女衣,到曹真大营中请罪。正是这个赌注暴露了司马懿强烈的内隐偏见。

在当时的时代,女性社会地位不高,几乎每个男人都对女性存有轻视、歧视的心理。但是,司马懿对女性的蔑视却要比一般人强烈得多,否则他就不会将“自扮女人”当作侮辱性极强的赌注来刺激曹真。

诸葛亮想到了这一点后,马上就想出了针对性极强的激将法。既然司马懿将“自扮女人”视为奇耻大辱,诸葛亮就故意揭示司马懿“龟缩不出”的战术简直不像是男儿所为,而是和女性中地位最低的寡妇一般无二。

要知道,传统的男权社会往往将女性视为红颜祸水。如果一个女人的丈夫去世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人们(甚至也包括整个女性群体自身)往往会极不公正地将此归因为“女人克夫”所致。从而,寡妇不但是身份卑贱的象征,而且也是晦气倒霉的符号。

诸葛亮预判,司马懿连普通的“面涂红粉,身穿女衣”都不堪忍受,必定无法忍受自己这一记“寡妇之辱”,从而怒发冲冠,失去理智,而与自己决一死战!

诸葛亮还料定,即便司马懿坚忍无比,能够咽下这口窝囊气,他的部属们也不堪忍受这赤裸裸的侮辱,一定会群情激愤,逼着司马懿出战,以雪大耻。

诸葛亮至少判断对了一大半!

司马懿看完这封信,再看看盒子里那套寡妇素衣,心中的怒火腾然而起,恨不得立即拔剑而起,将这套素衣和整个盒子剁个稀巴烂!

但就在怒火即将喷薄而发的那一瞬间,司马懿修炼多年的坚忍终于派上了用场。他咬牙切齿般地克制住了冲动,转怒为笑,说:“诸葛亮这是把我当作妇人了吗?那我就收下吧。”

司马懿笑的时候,脸色肌肉抽搐变形。这一声笑,简直比哭还难听。但他毕竟还是极其艰难地笑了出来。

司马懿这一笑,诸葛亮的激将大法就宣告失败了。激将法是“诸葛三宝”之一,诸葛亮终身运用不爽,虽然有时候激化了与下属之间的矛盾,但从来没有在刺激对方情绪上失手过。司马懿是唯一一个能够在诸葛亮的强效激将法面前,强行控制情绪冲动的人。难怪诸葛亮从一开始就会将名声尚不卓著的司马懿视为平生最大的对手。

如果不是司马懿独特的个性特质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交相融合,饱尝十数年的痛苦煎熬,淬炼出来的超级坚忍,诸葛亮就将又一次力挽狂澜,逆转形势!

司马懿笑出来之后,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容易得多了。司马懿平静下来,吩咐设宴,好好款待诸葛亮派来的送礼使者。

诸葛亮做事的风格是从来不对下属“授之以渔”的,这个使者只知道诸葛亮让他来给司马懿送东西,除此之外,一概不知。于是,他欣然接受了司马懿的邀请。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使者一边喝酒吃饭,一边拉家常。这个使者见司马懿所说所问的不是两军的军机军情,很快就放下了戒备,化入了其乐融融的氛围之中。

司马懿问道:“诸葛丞相的寝食情况如何啊?一天到晚忙不忙啊?”

这位使者是诸葛亮的贴身之人,他的眼前顿时浮现出诸葛亮废寝忘食、鞠躬尽瘁的感人画面,不由饱含深情地说道:“诸葛丞相夙兴夜寐,凡是处罚二十军杖以上的,都是亲自审问处置。他一天吃的饭却很少,不过数升而已。”

司马懿听了,心中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继续与使者闲聊,却再也不问关于诸葛亮的事情了。

这位使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无意间透露了己方最大的军事机密!

每个人因应不同的情境,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与之和谐匹配的综合性应激能力是不一样的。这种综合性应激能力就是情境智商。这位使者,就是一个情境智商极低的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说了最不该说的话。

司马懿盛情款待这位使者后,客客气气将他送走,然后对诸将吐露了他敏锐捕获到的关于诸葛亮的惊天秘密。

司马懿说:“诸葛亮食少事烦,难道还能长久吗?”

平常人的饭量,一天总要五升米以上。而军旅之中,更为艰辛,消耗更大,食量自然也更大。而诸葛亮一天数升米,连平常人平常状态下的饭量都不如。司马懿拿自己和诸葛亮一作对比,很容易就判断出诸葛亮的身体机能已经非常衰弱了。而诸葛亮的工作量却又巨大无比。司马懿也是一军主帅,知道统领一军要处理的琐事何其繁杂。如果连处罚二十军杖的小事都要亲自过问,就是铁打的身子恐怕也吃不消。

综合这两点信息,司马懿断定诸葛亮是坚持不了多久了,于是更加坚定了固守不出,只等诸葛亮不支而退的信念。

这个使者回到蜀军大营,向诸葛亮汇报了司马懿坦然受衣的情形。诸葛亮只觉胸口发闷,头晕目眩,差一点吐出血来。诸葛亮阅人无数,司马懿连这样的奇耻大辱都能甘心忍受,简直已经不是人了。这也给了诸葛亮一生中最为沉重的一击。

这一计不成,饶是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也已经是黔驴技穷了。

心理感悟:所有的秘密都是你自己泄漏的。

情境智商因应不同的情境,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与之和谐匹配的一种综合性应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