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部把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委议事日程,把党团建设捆在一起抓,绑在一起建,坚持以“选好书记、配好班子、建好队伍、铺好路子”为目标,以创建“五四红旗团支部”为牵引,狠抓团组织建设。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基层团组织和团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细化先进团组织和优秀团员的具体标准,设置了“五星评比”活动、“岗位建功”活动、“学习成才”活动等6个载体,使党团组织争创目标一致、活动载体衔接、推进节奏协调,真正做到了党支部有号召,团支部有行动;党支部有计划,团支部有安排;党支部有要求,团支部有措施。目前,该部7个团支部已成为“上级放心用,自己有地位”的重要力量。
“补钙”强筋骨,帮带出活力——
让团组织活动丰富起来
3月初,保管队党支部会议室热火朝天,支部“一班人”正对全体党员进行每月的支部鉴定。而班排宿舍却是另一番景象:战士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有侃大山的、有玩扑克的、有上网冲浪的……
团日活动缺少统筹安排,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不是搞球赛,就是甩扑克,咋提得起团员青年的兴趣?政治处深入调查后发现,一些基层团干部能力水平低,职责不清、套路不熟,认为“大伙选了咱就干,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有的团支部书记不会开支委会,连主持发展团员的基本程序都不懂;还有的组织活动办法少,每逢团日活动“临时抱佛脚”,搞形式,走过场,使团日活动缺少吸引力,不能满足团员青年的精神需求。
群雁高飞头雁领,团的活动没有吸引力,关键是团员骨干组织能力欠缺。按照“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该部采取基层党支部提名、政治处考察和团员民主选举的办法,把思想作风好、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基层团组织中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难题会诊、示范观摩、经验交流、以会代训等形式,搞好思想引导和组织帮带;对问题比较多的基层团组织,实行定点挂钩,责任到人,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党委和支部定期听取团组织工作汇报,积极为团支部组织活动提供帮助指导。通过一系列措施,目前各团支部围绕中心工作,适应青年特点,学**学英模、学习成才和健康向上的活动在该部蓬蓬勃勃开展起来。
团员“战”党员,比翼齐高飞——
让团员作用发挥出来
4月7日,在该部轻武器分解结合比武竞赛现场,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只见警卫勤务二连参赛选手列兵赵明杰娴熟地将手中的步抢拆卸并迅速装好,一举夺得该项比武桂冠。
为备战此次比武,警卫勤务二连组织党员成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然而动员会上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列兵赵明杰主动请缨参加轻武器分解结合课目比武。霎时,会上一片哗然,官兵议论纷纷,训练比武历来都是老党员、技术骨干担任,你一个入团还没几天的“愣头青”能行吗?赵明杰却振振有词:精武强能,为连队做贡献没有党员团员之分!
该连党支部没有早下结论,而是引导全连官兵认清比武竞赛不能把眼睛盯在名次上,通过重大活动锤炼官兵素质,推动全面建设才是最终目的。为在比武竞赛中夺得好名次,该连积极动员和组织团员青年努力钻研军事技术和本职业务,让党员和团员结对子帮扶,带领团员在活动中受教育、起作用、作贡献、长才干。此次比武,连队受表彰的10名标兵中团员就有4人。该部党委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广开展了“党员带团员,干部带战士”的竞赛活动,从作风纪律、内务秩序、军事训练、完成任务四个方面展开竞赛,增强团员青年“从自身做起,向党员看齐”的先进意识。近年来,该部有20名团员青年成长为班长骨干,16名团员青年受到上级表彰,3名团员青年在军区联勤部岗位练兵比武中夺得名次。
(刊于2011年5月5日《战士报》三版头条、11月4日《解放军报》)
“温馨医疗”暖兵心
——广州军区163医院创新军队伤病员管理模式
“警示会”后遭尴尬
2002年初,广州军区163医院接连收到上级转发的3份有关伤病员管理的电报,通报了兄弟单位伤病员住院期间不假外出等问题。对此,医院党委结合本院实际,及时组织军队伤病员进行教育整顿,传达学习了上级指示精神,并就军队伤病员外出请销假的权限、机关和科室管理伤病员的时间段分别进行了明确,制订和完善了《军队伤病员管理规定》。
然而,就在传达文件的当晚,4名住院战士深夜不假外出,与出租车司机发生纠纷,被地方告到了医院。为什么一边教育还一边出问题呢?院党委在对4名战士进行严肃处理的同时,查找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大家一致认为,军队伤病员管理再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探索一种科学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军队伤病员住院管理难。
伤病员管理谁负责
军队伤病员管理究竟由谁来负责,出了问题板子应该打在谁身上?对此,医院党委成员深入体系部队、科室、伤病员及医务人员中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军队伤病员管理办公室的同志说,我们只有监督权,没有制约权,发现问题只能逐级上报,个别伤病员也不服我们的管理。
科室人员反映,随着体制编制调整,医务人员相对减少,加之工作繁忙,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琢磨管理。
部队领导指出,住院官兵到医院后远离直接领导,想管住他们鞭长莫及,即便管也只能利用接送、探望等时机提提要求。
住院官兵则直言不讳地说,住院期间,没有训练执勤等任务,思想容易放松,加之身体有病容易产生忧郁等心理,造成对管理有抵触情绪。
顺潮探法创新路
必须对症下药!医院党委分析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后,率先在军队医院推行了“温馨医疗”新举措。
“硬管理”实现“软着陆”。如何让伤病员既服管,又不产生抵触情绪?院领导在分析各种违纪现象原因时感到:对伤病员管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性化管理上下功夫。对此,他们取消了以往伤病员入院就组织学习管理规定的做法,把各项管理规定复制在病历本的背后,采取温馨提示的方式,让伤病员在潜移默化中自尊自律。
让关怀温暖病号心。医院在医务人员中广泛开展了评选“服务标兵”“优秀医生护士”等活动,要求大家用实际行动感化住院官兵。护理部为每名住院官兵准备了一个免费的“温馨包”,里面装有毛巾、香皂等生活必需品。值班医生护士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病房奏响“和谐曲”。记者在军人病区的娱乐室看到,电子阅览室、电脑上网、棋牌、台球等学习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据医院政委李春华介绍,他们每星期都会组织医护人员编排文艺节目,深入病房演出;经常为住院官兵举行生日晚会和欢送晚会,送上生日蛋糕和鲜花。
“温馨医疗”的启示
连续3年没有一名部队伤病员违纪违规,连续3年被评为为兵服务先进单位。谈及这些,医院樊光辉院长深有感触地说:管理好伤病员,必须在动真情、办实事、真爱护上下功夫。
启示一:架通医患之间的“友谊桥梁”。以往,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冷漠、责任意识不强,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是出现不服管的主要原因。在医务人员中开展的“假若我是病号”“微笑服务”等活动,让军队患者感受到关爱,自觉服从医院的管理。
启示二:让医务人员成为患者的“精神医生”。官兵生病住院,精神上往往十分脆弱。医务人员在给他们进行生理治疗的同时,要多到病房去,多和病人聊天,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启示三:走出重“制度管理”轻“人文关怀”的误区。军队伤病员在住院期间,课外活动时间相对减少,生活枯燥单调。医院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把各项管理制度人性化,为伤病员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
(与钟友国合作,刊于2006年8月9日《解放军报》)
走出“怪圈”
——广州军区某油料训练大队改革职工管理纪事
一方面50多名职工无所事事,另一方面临时工越请越多,这曾经是广州军区某油料训练大队职工管理中存在的“怪圈”。从去年3月开始,他们大胆改革职工管理,推行了一系列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争先创优的举措。走出“怪圈”,使昔日的“包袱”变成了财富。
三请逼出新思路
1997年底,刚到任不久的大队政委左宗元针对干部职工子女入托难、接送不便、影响工作的实际,萌发了办一个幼儿园的念头,并提交党委讨论获准通过。然而幼儿园硬件设施完善后,左政委连续请了3位适合干幼师的职工,却没有一人愿意干,原因是天天与小孩打交道,既辛苦又麻烦。此事对大队领导触动很大。
尔后,大队对全队53名职工在岗情况深入调查,发现职工岗位不少是因人而设,或有岗无事,或一岗多人,80%的职工工作量不饱和。一些职工上班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工,队里多是睁只眼闭只眼。而锅炉工、保洁员、炊事员等脏活、累活没有人愿意干,只得到地方请临时工。大队每年除支付职工工资近45万元外,还要支付临时工工资6万多元。职工成了大队经济上的“包袱”,管理上的难点。在现实面前,大队领导感到,改革职工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于是,一场改革职工管理的新思路,在阵痛中产生了。
一石击破水中天
大队职工多数是照顾干部随军家属和子女而安置的。实行职工管理改革,难度比较大。大队党委先后3次召开会议,一套改革职工人事制度的方案随即出台。
因事设岗,取消话务员、水电表抄写员等12个岗位,新增锅炉工、幼师等17个岗位,实行岗位公开、条件公开、招聘公开,择优录用。
职工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犹如一石击水,在大队上下掀起层层波澜。习惯于月月领饷的职工们开始变得不安,一些职工认为军队职工端的是“铁饭碗”,搞改革是领导有意为难自己。有的职工闯进大队领导办公室,公开表示不支持改革。为此大队用十五大精神统一官兵职工思想,引导大家自觉服从大局,支持改革。6名干部主动吹“枕边风”,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大队党委先后4次召开职工座谈会,与职工交心通气,介绍国企改革形势,讲明大队经费来源和开支情况,让他们明白吃“皇粮”要吃出效益,必须进行职工人事制度改革。同时,组织职工到株洲田心电力机车厂和河西开发区参观,广泛开展了“摆正位置,争当主人翁,走自己养活自己之路”的大讨论。对思想包袱重的职工找其谈心,讲明“职工管理改革不是让大家没饭吃,而是让每个人有一份工作,有一份责任。”
模式一变天地宽
职工人事制度改革一年后,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职工队伍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多了,聚集闲谈无事生非的少了;遵章守纪尽心工作的多了,迟到早退无事溜号的少了。打字员胡素群通过竞争上岗后,不到半年时间,打字速度从原来的每分钟不足60字提高到200多字。锅炉工李师傅热爱本职,潜心研究节煤技术,现平均每月比过去节约用煤50余公斤。在营院环境整治中,大队职工和官兵坚持自己动手,不请临时工,清运垃圾,填运土方,植树种草,仅此一项就节约经费5万余元。近一年来,11名职工受嘉奖,2名职工荣立三等功,修理工李帮清被军区评为“优秀职工”。
(与杨玲云合作,刊于1999年10月23日《解放军报》)
破解发展不等式
——广州军区某仓库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建设二例
地处湘南腹地的广州军区某军械仓库,针对人员精简过半、保障任务成倍增加的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破解部队建设发展中的不等式,较好地实现了在改革中定位、在调整中转型、在创新中发展的目标,多项工作受到上级肯定。
铺摊子上项目不等于科学发展
年初,班子成员调整后,面对事事待兴的局面,他们干劲大热情高,铺摊子、上项目,迫不及待想干几件出彩的事情。为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仓库党委决定拿出专项经费抓官兵的知识升级。完善学习设施、购买学习资料、聘请驻地教授,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一下子办起了电脑操作、英语学习等多个培训班。刚开始时,官兵们拍手称快,课堂门庭若市。然而好景不长,部分官兵开始厌学,其理由是培训内容大多不合自己“口味”,没有太多兴趣;白天训练紧张,晚上还要参加培训,精力哪顾得过来?
精力花了不少,官兵为何不满意?这引起了仓库党委的反思:干工作仅凭满腔热情是不行的,工作热情高了,搞活动上项目多了,不等于就科学发展了,必须用“实效”这把标尺来衡量。为此,仓库领导带领机关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等形式,广泛征求官兵意见,使官兵学习意愿与岗位需要形成互动,实行双向选择,并决定每年举办一至两期官兵普遍感兴趣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后勤科技装备培训班,平时则主要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培训,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