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6731500000017

第17章 袖里乾坤

鲍丰彩

天边泛起一片绯红,染得山村懒洋洋、醉醺醺的。新开张的牛肉馆里升起来一缕炊烟,空气里满是牛肉的鲜香。路过牛肉馆的时候,老刘瞥了一眼大红的门帘和随风摆动的大红招牌,排队买牛肉的人揣着手寒暄着。老刘低头摸一下牛后颈,那牛擤了两声响鼻,甩着尾巴跟在老刘后面。

来到了牲口市场,不大的地方早已经挤满了牲口。老刘先在市场逛了一圈,今天牛牲只有稀稀拉拉的三两头。

老刘打小在牲口市转悠,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经纪。再难伺候的牲口,只要转悠到他的手里,没有卖不出去的。天长日久,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刘万能。

老刘牵着那头黄牛找了个还算清静的地方站下了,黄牛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从胃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巨大声响。这是一头上了年纪的牛,但是毛色纯正,连半根杂毛也没有。脊梁上深深的勒痕和大腿上两条精壮的腱子肉告诉人们,在它还算漫长的一生中,它辛勤又出色地耕种过主人需要耕种的所有土地。

老刘身边很快就围上来一群人。有人掰开牛嘴看牙口,有人凑上来拍拍牛的身架,更多的抱着胳膊看行情。

“这牛身架可以,就是牙口老了点,指望它下地干活怕是不中用了。”一位买主说。

“这两年哪里还用黄牛耕地咧,不都换上喝油的大家伙了吗?你再瞅瞅这市场,早些年数黄牛最多,这几年呢,怕是想买都买不到了。”

买主思量一番,凑近老刘:“什么价钱?”

老刘抬起袖子,对方也把手交过来。只见他们的手在老刘袖子里比划一番后,买主瞪大眼睛,抽出手来,临走时扔下一句:“你这牛今天还得再牵回去。”

“摸袖管”,这是牲口市场交易的老规矩,“丁一闷二品字三,糊零四拐子五挠六,捏七憋八勾拉九”,买卖双方所有的交易价格都在袖子里捏手指头进行,除非看客长一双火眼金睛,否则任谁也看不透这袖里乾坤。

日出三竿,村口的牛肉馆前油汪汪一片,倒在地上的牛肉沫混着泥土味被太阳耀着一阵阵腥气直蹿上来。牲口市里冷清了不少,买主卖主都想早交易完,家里还有一堆农活等着呢。一个中午,老刘都眯着眼睛站在黄牛身边,没人问询的时候他就卷个旱烟,一边看着黄牛反刍一边吐着烟圈;有人来了,老刘便把烟袋杆子别在裤腰上,抓过对方手来在袖子里捏一阵手指头,也都是嗤笑着离开。

一种声音开始在牲口市里窸窸窣窣地骚动起来:看他刘万能今天怎么万能。

日头把老刘和黄牛的影子投成一个黑点,老刘在前面走,黄牛跟在后面,他们各自踩着自己的影子,离开了牲口市场。经过牛肉馆,那一阵被日头烤起的荤腥味简直让老刘作呕。

回到家,老刘的儿子小刘也刚下班回家。儿子从小跟在牛尾巴后面长大,老刘一心盘算着儿子能把自己的放牛鞭接过去,结婚,生娃,放牛。如果不是仿佛一夜之间来到的城镇化建设,这一切现在都已实现。

几年前,村边空地上建起了工厂,农民小刘一下子成了工人小刘。眼看着一个个新厂房向村子越挨越近,村里人大都把土地转让出去,过起了跟城里人一样的上班族的日子。

看着老刘把黄牛牵回来,儿子一惊:“爹,你咋又牵回来了呢?不是叫你拉到集上去卖了吗?”

老刘把脸拉下来:“我是去卖了,可是没人稀得买。”

“谁不知道你刘万能啊,只要你想卖的牲口,有卖不成的?”儿子扭过头去,一脸不快。

“让我卖我也去卖了,以后不许再提这茬事。这牛跟了我一辈子,咱家哪块地它没走个千把趟?现在不中用了,就‘卸磨杀驴’?”

“爹啊你这到底是咋想的啊,你看村里现在还有几个人在种地?为啥就非得去庄稼地里受那风吹日晒的罪呢?咱现在生活好了,还不是想让你在家享享清福?”

“地没了,牛没了,我还享啥福?整天蹲在家里喝茶看日头就是享福了?”

儿子不再说话,只把头转向门外。

门前那片土坡上,一座座新厂房正拔地而起。

夕阳西下,老刘牵着黄牛去坡上找了个向阳地儿靠下来。黄牛喘着粗气、卷着舌头把青草一口一口送到嘴里,老刘吐出的烟圈一个一个飘向不远处工厂里高耸入云的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