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6852100000003

第3章 黄巾民变的大漏洞(2)

【三】

可能很多人已经想到了答案:宗教。

黄巾军不是普通的农民组织,而是宗教组织,叫做“太平道”。张角号称自己会种种法术,特别是擅长给百姓治病。

古代通讯和交通不便成了张角的优势:百姓资讯贫乏,唯一的信息来源只有过路人的只言片语。在口口相传中,教主的法术很容易被越传越神。遥不可及的距离无限放大了张角的形象。因此,张角是靠宗教的威信、靠神力的诱惑使信徒崇拜。这和世俗政府的组织能力自然大不一样。

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回答:

为什么前人没能做到的事张角做到了?为什么只有张角利用了宗教,在他之前就没人想到过呢?

或许,您会觉得我这么问没有道理:

凡事总有个第一,凭什么张角就不能当第一人呢?只因为他比别人更聪明、更厉害,不行吗?

问题是,张角厉害得有点过分了。

同样是宗教,佛教用了500年的时间,才发展到数万人的规模[8]。而且随后内部分裂,单个僧团的规模反而更小了。基督教成规模,也至少用了100年的时间。

但是太平道发展了多少年?它的前身是什么?张角的师承是谁?

太平道没有前身,张角没有老师。张角自己创立的太平道,只用十几年就拥有了数十万教众。

这岂不是意味着,张角是比释迦牟尼和耶稣还要厉害的教主吗?

细想一下,这简直可以成为世界宗教史的一大奇案了。

按照唯物史观来说,世界几大宗教都有创始人:佛教有释迦牟尼,基督教有耶稣,伊斯兰教有穆罕默德。

但是道教的创始人是谁?

老子不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从来没说过要建立一个宗教,也没有说自己是神仙。他只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学者,是道教徒事后硬把他封为祖师的。从道教的真实历史上看,最早的道教组织就是张角的太平道,以及同一时期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张角算是道教第一批创始人了。

而张角在组织规模上,创造了连释迦牟尼和耶稣都望尘莫及的神奇业绩。

那么,张角为什么没能成为道教最大的偶像呢?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张角在世界上没能和释迦牟尼、和耶稣齐名呢?

是不是世界宗教界专门欺负咱们中国人啊?

——当然不是。是因为张角在这场“谁是最厉害的宗教创始人”的比赛中作弊了。

他被计零分啦!

我们只用一句“宗教”来解释张角的成功太过潦草。仅仅是所谓的宗教崇拜,并不能说明太平道到底如何取代汉政府那庞大的文官机构。

宗教虽然对百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束缚力,省去了政府对民众管辖教诲这一步。但它仍旧无法飞过帝国无数的崇山峻岭、田野阡陌。它仍旧需要庞大的传教和管理人员,将信徒们一个个从乡野中带出来,组织他们行动、照顾他们吃穿。

这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教会要有符合民众诉求的教义,有直白的口号,有言之凿凿的神迹,有鼓励教徒传教的政策,有定时的宗教活动。还需要严格易行的教规和有效的管理系统。

佛教和基督教的这套系统,都并非一两个人发明。

释迦牟尼和耶稣本人只是专心于传播教义,并没有为宗教组织制定详细的规程。具体如何组织、宣传和维护宗教等技术问题,都是后来的佛教徒和基督徒们,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完善的。

张角当然不可能自己想出这么完善的宗教系统,他抄袭了!

在太平道成立前不久,东汉帝国出现了一些佛教僧团。这些僧团使用的是印度佛教徒们已经发展了六百多年的成熟制度。上述口号、戒律、组织结构一应具备。张角把这套系统稍作修改,用在了太平道上。之所以张角之前的农民军做不到这一点,是因为佛教僧团在东汉末年才刚刚出现。

和张角同一时期,中国还出现了张道陵的五斗米道,无论主张、形式都和太平道相近,也是几乎一夜之间凭空出现。这当然不是巧合,是因为张道陵和张角都是第一批模仿佛教僧团的人。

事情的因果关系是这样的:传承自印度的佛教僧团刚刚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其先进的宗教系统就被如张角和张道陵这样的聪明人发现并模仿。因此太平道直接跳过了佛教六百年的发展过程。十几年前中国还毫无宗教的影子,十几年后突然冒出了40万人的太平道。因为太平道跳跃式的发展,所以汉朝官员才会毫无经验,对明目张胆的黄巾军反应极为迟钝。

世界各大宗教从来都是“不依国主而法事难立”,像张角这样不和统治者媾和,在政府眼皮底下发展出能倾人国的实力而不受干扰的,在世界宗教史上恐怕仅此一家。

我们因此可以说,汉末的这场倾覆了帝国的宗教战争,其根本原因并非来自道教,它是印度佛教带给这个古老国家的第一个惊讶。

【四】

然而上面的解释,还是有漏洞。

我们今天把佛教庙宇称为“寺”,是因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庙宇是汉明帝时建立的“白马寺”。

之所以叫白马“寺”,是因为“寺”是汉时政府机构的名称。比如“太常寺”、“太仆寺”、“鸿胪寺”,都是政府部门。“白马寺”在汉明帝时代,就是个专门接待外国僧人的政府机构[9]。

白马寺怎么来的呢?

有个传说,说有一天汉明帝梦见一个冒着金光的神人。他醒来后问大臣,大臣说这是西方佛教的神仙。于是汉明帝派人到西方请来了高僧,建立了白马寺,也就引入了佛教。

这一传说最早见于佛经,因此“梦见神人”之类的情节,可信度并不高[10]。但是学者大多认为,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应该在汉明帝之前。

问题是,汉明帝比张角起事早了足足一百多年呢。

也就是说,虽然佛教僧团是在张角时代才出现的,但三三两两的佛教传教士,来中国已经一百年了。我们前面说过,不要拿古人当笨蛋。那么在张角起事之前,汉朝知识分子有足够的时间从外国僧人那里学习佛教历史,了解佛教僧团是怎么回事。哪怕只学个一知半解,到了汉末的时候,也不可能像前面讲的那样慌乱无知啊。

还有一件更离奇的事。

西晋的时候,有个道士撰写了一本《老子化胡经》,说老子是释迦牟尼的老师。

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老子的生平主要载于《史记》。《史记》里说,老子最后出了西关,不知所终。正好释迦牟尼居住在印度,在中国的西边。而且老子和释迦牟尼还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于是《老子化胡经》就说老子出了西关,其实是去教诲释迦牟尼了。

佛教徒当然无法忍受这个说法。有的佛教徒还照猫画虎撰写了《清净法行经》,声称老子、孔子、颜回全是释迦牟尼的弟子。

总之佛教界对此非常愤怒。

但其实,“老子化胡”的说法在汉代就有了[11],始作俑者竟然是佛教徒。

这怎么可能呢?

您暂时放下这两个疑问,我们先去看看汉武帝干过的几件笑话事,放松一下。

汉武帝的名字叫刘彻,后人根据他的谥号“孝武”而习惯称他为“武帝”。所谓“谥号”,是皇帝死后由其继承人、亲属和重臣们商议而成的名号,用以区别之前的各代帝王,也用来为帝王的生平盖棺论定。如果真的像有些电视剧里演的,有人当刘彻的面称他为“武帝”,那么刘彻的第一反应是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等问明白了对方所指,那一定会治以“大不敬”之罪。

“大不敬”在古代,是个很常见的罪名。为了维护皇帝的威严,古代皇室的规矩特别大,在皇帝面前稍有疏忽,都可能属于“大不敬”[12]。东汉时,一位禁军仅仅因为在百官上朝的时候将皇帝的弓放到了地上,就被斥为“大不敬”,被关进了监狱[13]。

以这个背景来看,下面这些汉武帝的求仙事迹就让人瞠目结舌了。

在武帝57岁高龄的时候,有个方士报告说在离首都长安400公里远的地方发现了仙人的踪迹。

武帝信以为真,立刻兴冲冲地赶过去,却没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此时皇帝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于是严厉质问报告这事的方士:你小子过来,你这是在骗我吗?

那方士却不慌不忙的说:皇帝呀,是您求着见神仙,不是神仙求着见您啊!您这么心急火燎的,当然见不着神仙啦!

——你觉得这像是在解释么?

结果武帝竟然消去了怒火,反而按照这位方士的要求,在各地修建了更多的道路和庙宇,以方便求仙[14]。

这还不算什么。

有个方士拉了一个帷帐,在后面搞出一个人影,跟汉武帝说这人影就是您死去的妃子,武帝就信了[15]。

有个方士说有只牛有异象。皇帝命人把牛肚子剖开,从里面找到一块写了字的帛。然而武帝仔细查看,认出帛上的字就是那方士的笔迹。皇帝终于明白自己上了当,一怒之下把那方士杀掉了[16]。

可是,杀了不久武帝就后悔了。他竟然还相信那骗子真有本事,懊悔自己杀错了人。于是武帝又接见了那骗子的同门。同门来了后,竟然傲慢无礼地质问皇帝说:

我可不想跟我那个前辈一个下场啊!

面对如此无礼的言语,武帝却硬着头皮撒谎:

您瞧瞧,您这哪儿的话呀,你那同门是吃马肝死的嘛[17]。

武帝不仅不恼火,反而加倍宠幸此人,不仅封为大将军,还把自己特别喜欢的亲生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武帝还听信方士的话,在首都附近盖了一座高楼,为的是亲近天上的仙人[18]。自然,除了半夜多着点凉外,他什么也没亲近到。

到了晚年,汉武帝也明白过来了,说:“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19]

——说世上哪儿有神仙呢,都是胡说。不想得病,少吃点饭多吃点药是正经。

另一位皇帝秦始皇也好不到哪去。我们都知道他被方士欺骗的故事,比如有个人胡写一本天书送给他,秦始皇就信了。还有最著名的徐福东渡。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求仙犯糊涂这件事上,堪称难兄难弟。

这番情景要是被汉末来中国传教的佛教僧人知道了,一定会大加嘲笑:

你们中国人常说“秦皇汉武”。在汉代,秦始皇和汉武帝是中国有且仅有的两位最伟大的皇帝。连这两位都被方士戏弄得如此狼狈,可见你们中国人的神学弱到什么程度!

这话说的没错,中国人的神学确实很弱。

我们知道,道家方士追求长生不老。道家又把老子当做自己的祖师,把《老子》奉为本教经典。但是《老子》[20]上却说:“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21]说人怎么可能长生不老呢?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中国古人相信人死后会变鬼。王充在《论衡》里质问说:如果人人死后都变鬼,那过去死过的人累积起来千千万,现在应该全世界满坑满谷都是鬼才对。那为什么凡是声称见鬼了的人,都说见到的只有一两只鬼呢[22]?

王充又问,如果说人死后灵魂会变成鬼,那衣服没有灵魂吧,时间长了衣服就烂了。可为什么人们声称见到的鬼,都是穿着人的衣服呢[23]?

王充仅从最简单的逻辑出发,就推理出了中国神鬼说的荒谬之处。

佛教就不一样了。

在传入中国的时候,佛教已经在印度发展了数百年,拥有了完备的理论。

佛教有一整套人人都可以实践的修行方法,不会像秦皇汉武那样又航海又上山那么折腾。佛教有成熟的神鬼观,对于王充等人的质疑,只用几句话就能轻松解答。

这就免不了让印度僧人小瞧中国人了。

我们不难理解,各个古文明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从印度人的角度讲,他们的北方是咱们所说的“西域”,过了西域向东再走很远才是中国。中国的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极为偏远的地方。而且中国的佛教又不如印度兴盛,因此印度的僧人常常管中国叫“边国”、“边地”。意思是中国边远蛮荒,那的人啥也不懂。

等再看到中国人这么简陋的神鬼知识,恐怕就更瞧不起中国人了。

如果我是那些肩负重任的外国僧人,见到中国这么初级的神学,我一定会叉着腰站在长安的广场上仰天大笑:

给中国人传教的难度简直就是零呀!

可是刚笑两声,就笑不出口了。

知道什么东西能击败自大狂吗?

那就是一个比他更自大的家伙。

【五】

当第一批外国佛教徒来到中国的时候,他们见到的是一个学术极为发达的帝国。早在一两百年前,帝国首席学者董仲舒就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学术和行政系统,培养出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集团。汉帝国拥有一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学校,学生达到数万人。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都争相到这所学校里学习,政府官员也从中选拔。

儒学是官方唯一承认的学说。朝廷指定了五本儒家著作为学术界不可质疑的权威。它们是学术对错的唯一标准。

而外来的佛教?根本就不在学术的讨论范围内。

更让外国僧人受不了的是,中国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华”和“夷”的概念。就像印度人管中国叫“边国”一样,中国人也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全世界只有中国最好最文明,其余地方根本毫无文化可言。

写于黄巾事变一百年前的《汉书》上说:“夷狄之人贪而好利……人而兽心”——说外国人简直就是禽兽,不是人。

按照这种观念,既然佛教来自于外国,就已经很说明它毫无价值了。不管你的佛学有多精妙,也没人会在乎。

更何况佛教在很多地方还和儒学有矛盾。

比如说,佛教主张出家,出家就要抛弃家庭[24]。这在儒家看来,简直就是丧心病狂:抛弃家庭就是抛弃父母,抛弃父母就是不孝,不孝不就等于是畜生了么?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不仅人人平等,甚至人和动物之间也平等。但是汉代以后的儒家主张“三纲五常”,人和人之间等级森严,更不用说人和动物之间了。在儒家看来,佛教的这些主张都是道德沦丧的疯话。

在这种环境下,那些坚持按照佛教原意传教的外国僧人虽然不至于直接被就地打死,但他们的文字都被当成了异端邪说,没人阅读,没人传播。

所以那个时候流传在中国的佛经,都不得不删掉了抛弃家庭、人人平等之类的内容,有的还故意添上忠孝仁义之类符合儒家观念的话。

僧人在讲佛法的时候也会审时度势,尽量迎合儒学。三国时有个叫康僧会的外国僧人,受到孙权的礼遇,孙权专门建了佛寺供养他。这个康僧会在自己翻译的经文中就添了很多“仁道”之类的儒家主张[25]。布施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方式,康僧会却在他翻译的佛经中说,与其布施,还不如孝顺亲人[26]。他不顾佛教教义,直接把孝道摆到了佛教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