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的勇气,价值连城:励志系列(套装共8册)
6886000000006

第6章 你的勇气,价值连城(6)

而B则开始为自己所做的产品进行包装,他找人重新设计,然后定制包装,甚至还申请了一个公众号进行宣传。说实话,我看着挺着急的,人家都已经上第三轮货了,你这还在琢磨产品卡用多少克的纸张,简直太拖沓了。

可是又过了一年,情况开始有了变化。实体经济的低迷,让青睐快销的A开始尝到碰壁的滋味,货一压就是几个月,工厂催结款,而店面的销售量却不大。就在A着急上火的时候,B却开始发力了。他的货品经过一番重新设计包装,俨然已经鸟枪换炮,频繁出现在各个高端展会,而且售价甚至可比肩奢侈品,还跟不少尖端品牌展开了跨界合作。又过了半年,B获得了不少国外订单,人们已然将他的产品作为来自中国的高端原创奢侈品。

这时候,我才开始明白,他们之前说的理念不同是什么意思。

一个是把产品当成快速赚钱的手段,东西拿来就直接摆上了柜台,而另一个,则投入了情感、时间和精力,将产品变成了品牌。我不敢说两个人最后谁能赚到更多的钱,但是以目前的趋势来说,A不得不开始转销其他产品,而B却已经在某个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将自己的产品变成了带有文化内涵的标签。

一个有高度的人,势必能看见更多的东西,也能让更多的人看见自己。而机会,永远属于视野开阔的人。

说白了,让他们之间产生差距的,就是情怀。

B的情怀,并不一定是对自己所销售的产品有多么热爱,但显然,他有着一种把平凡变神奇的情怀,即使是最普通的东西,他也愿意打磨到极致,让其承载最大的文化和品牌价值,从而成为经典。而悉数那些传承了百年的奢侈品牌,全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情怀。谁不知道一只Prada手袋根本不值那么多钱,可是那种蕴藏其中的文化和气场,却使它有底气让价格远高于自己的实际价值。

现在,各行各业都喜欢说“工匠精神”,其实,“工匠精神”并非让人人成为真正的技术高手,而是要倾注心血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忍受寂寞的过程和一次次失败的尝试,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不断探求。而所有这些锲而不舍的坚毅和精雕细琢的细致,都需要情怀作为动力。

情怀,决定了我们对一件事情的投入程度,而这种投入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我们能站得多高、走得多远。

所以,没情怀的人,因为追求利润的快速化,所以也可以挣到钱,却不一定长久。但是有情怀的人,他们看起来并不着急,可实际上却是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机会,所以,他们往往都赚了大钱。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做一个满不在乎却又全力以赴的人】

李大蜜的两次电话,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第一次打电话是三年前,那时她刚刚竞争部门经理失败。电话里,她从自己平日里兢兢业业上班,说到每年业绩的提升她是多么功不可没;从注意维持和同事的人际关系,说到业余时间自学业务知识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总之,那一次落选让她相当失望,也相当气愤,体内的洪荒之力拼命奔走,化成了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的激烈吐槽。

“那帮人一定是瞎了眼,我明明比任何人都优秀,都适合这个岗位。”她恨恨地说。

很显然,李大蜜不喜欢失败,但是说起来,谁又会喜欢呢?

失败代表着之前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费,代表着自己无法达到想要的目的,而更关键的是,失败会给人带来巨大的挫败感——我能力不行,我不被认可,我糟糕透顶。这就是失败最讨厌的地方,它让我们不仅对于失败的事情感到失望,更可能会对自己也产生严重的质疑。

所以,与其说我们不愿意失败,不如说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够完美。

但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失败的时候,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完美,但是在成功即将降临时,我们又会诚惶诚恐,因为感觉自己还不够完美,而害怕难以承受这样的好运。

上个月,我又接到了李大蜜的电话,这一次,她告诉我,在最新一次的晋升考核中,她成功成为部门经理。我刚要对她表示祝贺,久听到她说:“可是,我心里怎么这么慌啊,总觉得很忐忑。”

“这不是你一直梦寐以求的吗?”

“话是这么说,可以我现在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胜任。你说,他们看中了我哪一点,我真的比别人都好吗?”

李大蜜可能忘了,就在三年前,她评论同样一批人的时候,认为他们简直就是有眼无珠,竟然没有看出自己才是部门经理的不二人选。

我们往往很容易理解人们对于失败的排斥,却不愿承认对于成功我们同样心怀恐惧。那种恐惧,绝对不单单是源于对未知的猜测,而是对于自己能力的一种“心中没底”——我不够完美,真的能做好这一切吗?如果让人失望了怎么办?

那些得不到的,最能激发出我们的占有欲和成功欲,而一旦变得唾手可得,我们就又害怕事情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美好,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我的另一个朋友,之前因为和自己单位的主编闹翻,所以去了另外一家杂志社,入职之后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早日成为主编,让之前的同事们看看,只有自己这样的水准才配得上主编的职位。为了这个目标,他从记者一路做起,每天不知劳累地写稿,后来晋升为首席记者,之后没过两年,又被提为了主任。

可就在两年后,社里想让他去填补主编的空缺时,他却不乐意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当了主编就意味着必须坐班,而现在自己整天自由自在,只要稿子能按时出来,每月去单位晃上几天就行,他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比起自由而言,主编的职位,似乎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没有接近成功时,我们觉得那个象征着成功的事物哪里都好,然而,当我们要成功的时候,才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利弊。但这一类排斥成功的做法,或许是件好事,因为意味着自己的水准已经今非昔比,拥有了取舍的权力和底气。

其实,无论是因为畏惧而不敢接受成功,还是因为认为成功不再是自己的目标,都不是不能解决的难题。我们大可以问问自己,当初选择朝着这个目标进发的时候,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如果只是一时赌气,那么不妨选择一条自己真正想走的路,以免因为冲动而造成自我折磨。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恐惧自己不能胜任而害怕成功,那么就好好给自己打打气吧,千辛万苦才走到这里,实在没有放弃的理由。

心之所惧,念之所想,害怕在所难免,但这种情绪并非不能驾驭。有人曾经说过:“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这句话,适用于每一个我们遗失自信的瞬间,以及每一个接近成功却心怀忐忑的关键时刻。

战场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那颗敢于挑战自我的心,如此,无论身在何方,都是个大写的“牛”。

【无须向世界证明,只做最好的自己】

有一次,有一个和我熟识的“90后”兴冲冲地给我打电话:“姐,我受了你的启发,决定要辞职创业了!”

我顿时就懵了:“我什么时候启发你了?你不是一直挺喜欢你那工作的吗?”

没想到他的语气比我更疑惑:“不是你说的吗?不要贪图安逸和稳定。而且你书里讲了那么多创业成功的例子,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我简直要哭了。

不贪图安逸和创业,是两个概念,好吧?再说,我要真是觉得创业是世上唯一的金光大道,自己何必还每天早上咬着油饼、赶着地铁、小跑着打卡上班呢?

都知道为了结婚而结婚是愚蠢,那么为了创业而创业,同样也是大脑进水了。

创业这事,到底好不好,我们的评判标准也大多是以成败论英雄。比如,自己身边要是有好几个创业发家的,开着好车、拎着好包,我们肯定会觉得创业是件好事;相反,如果看见的净是血本无归、投资失败的案例,那么创业在我们心中就未必是美事一件了。

要不要去创业,不在于身边人是成功还是失败,而要看自己有没有创业的需要——实在遇到了事业瓶颈,除非创业,不然没有其他开疆拓土的途径,那创业就是最佳选项。除了这个,还要看自己有没有创业所必需的能力——经验,经济,头脑,胆量,抗打击能力,甚至体力;除此以外,还有机遇、运气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总之,创业路上机关重重,有宝藏,也有毒箭,不肯吃苦就难以成功。

一次,我和一个正处创业期的朋友吃饭,刚到餐厅,人还没坐稳,他就急匆匆地找服务员借来了充电器,我见这情形还有点不高兴,就奚落他:“哪就那么忙了,不就一顿饭的工夫?”他苦笑一下,并没吭声,结果,开机后十分钟内,我的耳朵几乎被提示音震聋了。叮叮咚咚的信息声和电话铃声一刻不停,我坐在那儿,连话都不敢说,只觉得足有好几万人正穿过那块小屏幕,朝我们扑面而来。而我的这位朋友,更是不停地回复着“各路人马”,杯子里的茶水续了几次,面前的饭菜却一口未动。

我们总羡慕创业者的自由,羡慕他们可以一切自己说了算,但自由和自主是有代价的,他们往往事必躬亲,难得闲暇,有时还必须单枪匹马应对所有问题,没人分担和提供任何帮助。这种忙碌和辛苦,你确定自己能承受吗?

我的另一位朋友,开公司好几年了,辉煌过,气派过,奢靡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牛气的时候,买个卫生纸都要去新光天地。”但是后来因一次决策失误,不仅让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都归了零,还欠了不少外债,女朋友也在那时和他分了手。也就是从那以后,他开始学着自己做饭,不再请小时工而是自己打扫房间,学着珍惜每一分钱和每一个可以挣钱的机会。现在,他已经从低谷再度出发,但要恢复元气尚需不少时日。

每一段发家史,都是一部成人童话,但是在创业者的故事里,永远没有所谓的Happy ending,成功、胜利都只是一个阶段,上一秒你还春风得意,下一秒没准儿就被生活一顿胖揍。面对创业中的跌宕起伏,面对千金散尽却未必还复来的窘境,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我身边这样的创业故事并不少见。有人成功,就有人失败;有时走运,有时就会点儿背,从来就没有一定之规。

前几天,我和我的上司讨论稿子,说到了他书稿中的一个情节,才知道原来他也有过漫长的创业史,而并非像我之前想的他一上来就瞄准了图书行业。在此之前,他开过餐馆,卖过服装,摆过地摊儿,还去东欧淘过金,不仅跨界,连国都跨了,转了一大圈,摔了一串跟头,才在出版界站住了脚跟。

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这样的摸索,都是常态。而作为观望者,如果只看到创业好的或者坏的一面,并由此决定自己是否加入其中,都不是个冷静的决定。这情形,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为偶像不同而分手,没有丝毫区别。

说到这,可能有人觉得我是在唱衰创业,劝大家放弃这条路。不!我真没有这个意思!正相反,我特别欣赏那些敢于放弃稳定、选择艰难之路的人,但创业,并非我们遵从内心的唯一表达方式。

只要自己所做的事,确实是心中所爱,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全力,那么,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都是一部值得鼓掌的奋斗史。

战场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那颗敢于挑战自我的心,如此,无论身在何方,都是个大写的“牛”。

总有一天,当我们回头看看这一路的痕迹时,才会发现,那些最悲恸的时刻串联起来,终会在我们的人生中迸发出万丈光芒。

【正是那些哭成狗的时刻,让我们最终光芒万丈】

记忆中,你哭得最惨的瞬间是在什么时候,又是因为什么理由?

在我印象中,哭得最惨的经历有两次。第一次是刚刚进入公关公司的时候,有一回熬夜做一个方案,到凌晨5点的时候,眼看着就要完成了,电脑却忽然死机了。等我手忙脚乱地再次开机的时候,发现后一半的PPT因为没有保存,全都消失了。

我当时就号啕大哭起来,因为我必须在8点钟的时候把方案传给同事,这样他才能赶上客户在9点半举行的提案会议。我哭了十分钟,那是一种充满了委屈和惊恐的哭泣,我边哭边想象着同事和上司怒气冲天的表情,想象着自己抱着箱子灰溜溜地从办公室滚蛋的样子。

那是我作为一个职场新人第一次遭遇的重大危机。

发泄了十分钟后,我按照记忆,开始重新补齐后面的内容,一边哭一边再次输入文字、插入图片、制作表格,当我流着眼泪做完这一切后,时间已到了7点50分。我把文件发给了同事,然后倒在床上,哭着睡过去了。

如果今天再遇到这样的状况,我肯定不会哭得那么伤心,甚至连眼泪都不会流。但是在当时,一个人疲惫地完成整个方案,心理本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即将大功告成之时,却发现一半的工作全都白费,那种打击,确实让我瞬间变得无比脆弱。

我第二次失声痛哭,是在2016年初,以为自己身患绝症的时候。

因为不想让家里人知道,我就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即使流泪,也只敢在家人全部睡去的时候。那会儿,有个朋友好心地为我找来了一位得了SLE的病人家属,原本是希望我可以汲取一些经验,谁知一番对话下来,却直接导致了我心理崩溃。

记得对方问我:“你现在感觉哪儿不舒服?”

“我除了身上关节每天偶尔疼外,倒也没什么。”

他点点头:“嗯,我老婆去年6月份的时候和你现在的状况一样,可8月份的时候就已经上不了楼了,10月份的时候,动都动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