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海怪简史
6919200000021

第21章 懒妇鱼

懒妇鱼生得鱼头人身,由头至颈下是青黑的鱼头,手指和脚趾间都带着蹼,身子则是赤裸的女体,皮上有密密匝匝的三角形鳞片,普通的刀剑根本无法刺入。

懒妇鱼爱在海岸闲逛,逛累了就在海滩上沉睡,轻易不会被唤醒,除非睡到自然醒,所以它们常被渔人逮到。懒妇鱼身上的油脂极厚,用来抵御深海的严寒。它的油脂可以炼制成油膏,作为灯油使用。

那些年,懒妇鱼极为常见。一只懒妇鱼炼制的油膏可近百斤,懒妇鱼易得,提炼也简单,造价远低于一般灯油,市面上出售的灯油中常混杂着懒妇鱼的油膏。这是奸商的得意之作,却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灾难,小商贩又怎会预见这些。他们径自在灯油中掺进懒妇鱼的油膏,绵绵不尽的长丝吊在瓶口上方,很难看出那根油丝正在疾速流淌。后来,灯油干脆全都换成了懒妇鱼的油膏,原先炼制灯油的作坊,也纷纷改炼制懒妇鱼油。每天晚上,从海边归来的渔夫,乘着夜色,扛着懒妇鱼臃肿的身子走进那些灯火昏暗的炼油作坊。吱吱的油沸声不断,锅里冒出了拖着长尾的黑色烟灰,落到衣服上便难以洗掉。带着油腻的焦臭从作坊里传出来,人人掩鼻而过。

懒妇鱼是世间的懒妇死后所化,故有此名。那些年,懒妇是那么多,懒妇鱼的数量也跟着节节攀升。懒妇鱼的油膏作为灯烛之油,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懒妇的性格特征—懒得出奇。这样的灯照到书生苦读之舍则暗淡无光。赶考的书生买到这种油膏总是连呼上当,只得移桌到庭院中借着月光挨过一夜,第二天再去换灯油。连换几遍,也多是懒妇鱼的油膏。那一年,许多赶考的书生因此而误了学业,最终名落孙山。那些平日不用功的书生,也把落榜的原因推给了灯油。

几年后,就有巨商大贾造出了赶考专用灯油,以弥补懒妇鱼之祸,但极少有人相信。懒妇鱼的油膏已经无孔不入,商贾的话岂能轻信?这给赶考的举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囊萤映雪等古法也一一启用,但终归不如灯火明亮。长时间在昏暗之处看书,不少人害了眼病,白日里视物模模糊糊,迎面看不清来人的面目,都是灯油所害。举子们茫然不知所措,暗恨奸商误事,而奸商遍地都是。想要温书的举子们,不知到哪里去买灯油。

与书房照明相似,拿懒妇鱼的油膏来照纺车,灯芯便会奄奄一息,连夜开机织布的主妇投梭时大骂奸商的灯油,于是织机在长夜里也默不做声了。每当此时,灯碗里的油膏吃吃地笑,笑声在油膏蠢笨的身子上激起一阵痉挛,正如雨前闷热空气中翕动着大腹的蟾蜍,为没有灯光的夜晚平添了几分黏稠。

赶考的书生、织布的主妇,以及一切在夜里辛勤为功名和生计而操劳的人们,都在此时此刻感到漫无边际的绝望。直到有一天,半岛上所有的灯油都成了懒妇鱼的油膏。那时节,书生罢读,主妇辍织,诸般苦辛之事皆废,只剩下彻夜的玩乐,白天则寂静无人,那是长夜之后的酣睡。此时的半岛已成花花世界,人人耽于玩乐,而这一切皆和懒妇鱼的特殊禀性有关。懒妇死后化鱼,她的懒惰仍在世间传递。

懒妇鱼的油膏并非全然无用。如果照在赌桌,则会光焰大炽,满屋亮如白昼。燃着的灯油不住发出爆响,与一众赌徒的大呼小叫相互应和,节奏分毫不差,分明是懒妇前世的记忆在灯油中复苏。懒妇生前的所作所为便不难想见。

懒妇鱼的油膏若照耀在歌舞场,其表现与在赌场的情形大致相似,只是不如在赌场时的响动之巨。火焰随着歌舞的节奏升降,击鼓与司琴的乐师们抬头望见名堂上高悬的灯光,总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暗自引此灯光为知己。于是,他们手中不停,鼓乐之声把灯火抬高。直至东方发白,鼓乐才散尽。与此同时,灯油也都化作灰烬—它与欢愉同生共死,直到最后一刻。这是所有嬉游者的最终结局。

却说这一年,海边有位书生不慎买到了懒妇鱼的灯油。他是半岛上仅存的一个读书人,也因此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头号怪物,成了乡邻们嘲笑的对象,而书生却并不介意。在书斋的夜晚,他眼见灯芯上的火苗急剧萎缩为一个橘黄的光斑,满屋的黑暗立刻围拢上来。一时间,他的线装书、羊毫笔、碧云笺、青岫砚等一一从桌面上消失了,只留下空荡荡的桌面。他刚写完的三篇文章也在长夜中遁迹无形,最后连桌面都消失了,整张桌子只剩下四条桌腿立在地上,宛如古城废墟中遗留下来的廊柱。书生在此止步,仰面观望那些孤单的幻影。空中忽然鼓乐齐鸣,俨然是歌舞场。不知过了多久,书生从幻境中走出来。他推开那些桌腿,在黑暗中站起身,对着窗口中黑沉沉的一方南天,仰头叹道:

“没想到,你又回来了。”

话音刚落,碗中的灯油便爆炸了,仿佛被书生的话激怒。紧接着,就有火光倾泻到地面,地面铺满了金光,书生的鞋子也未能幸免。好在他反应奇快,没等火势逼上双踝,就急忙纵身跳出了窗户。就在他落地的一刹那,身后的房屋已成一片火海。书生就地翻滚,从地上爬起来,脸上带着几条血线,带火的鞋子甩出了身外。火光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他回头朝着跳动的火焰深处看了一眼,然后转身离去了。在他背后,房子的大梁倒地,惹得地面一阵抖颤,冲天的大火瞬时蔓延开来,带走了整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