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王妃太小,王爷太老
6920100000186

第186章 蜜藕

鹿知山把穆南枝整个人都抱在怀里,深深嗅着小孩儿身上淡淡的体味,痴迷又恬然。

真的好喜欢小孩儿啊。

……

当日两人没有回西槐别院,在庄子里修的院落头住下了,自然庄子里的条件不能和别院里头相比,但是却也干净整洁,而且院落前头是荷塘,后头是整山的金黄艳红,景致甚是不错,两人甫一进了院子就没有再出来过。

中午两人吃的是全鱼宴,小孩儿许久没吃河鲜了,自是敞开了肚皮吃的,所以晚膳就不大想动荤腥了,晚膳吃的很简单,银耳莲子羹,糯米桂花藕,爆炒菌菇,凉拌野菜,还有庄子里送来的驴肉火烧,穆南枝还是头一次吃到驴肉火烧,模样并不显山露水,但味道竟非常不错,穆南枝一口气吃了两块火烧还不尽兴,又实在吃不下一整块了,最后还是和鹿知山分吃了一块。

“这东西叫火烧?”吃饱喝足两人窝在窗前软榻上坐着歇息,穆南枝一边喝着牛乳茶,一边还惦记着驴肉火烧,“这么好吃的东西,我之前怎么没吃过?”

“这就跟冻果儿似的,虽然好吃但是上不得台面,你自幼在宫里长大,哪里就有机会吃到这市井小吃?”鹿知山取出帕子抹去小孩儿唇上的奶渍,“难不成阖宫饮宴的时候,你要让一众贵人捧着个火烧,一边吃着火烧还要一边担心自己的姿态优不优雅?或者是肉渣有没有掉下来?”

穆南枝脑子里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不由得笑了:“说的也是,这玩意儿的确不适合宫廷食用,不过这火烧倒是真好吃,咱们却可以私下多吃些。”

鹿知山想着白日里小孩儿还难为情说自己是成日想着吃喝的饭桶的话,不由得勾了勾唇,凑过去亲了亲穆南枝的唇:“好,你什么时候想吃咱们就什么时候吃是了。”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秋雨微凉,鹿知山取了个羊绒毯子裹在两个人的身上,穆南枝靠在男人的怀里,看着外头的荷塘有点出神,去年过来的时候,还是莲叶何田田,这一次却是雨打残荷,虽然有点儿萧瑟清冷,但是却也别有一番情致。

“咱们刚才吃的莲子,就是从荷塘里得来的,”鹿知山也看着外头的荷塘跟小孩儿道,“蜜藕也是,本来现在还不到挖藕的时节,但是又特别想让你吃新藕,所以就让杜衡请了挖藕人特地挖了几节藕出来,桂花酱也是从西槐别院带过来的,咱们自己做的。”

穆南枝一边回味着刚才桂花糯米藕的滋味,一边朝男人的怀里又钻了钻,纵使外头秋凉如水,但是她的心里却甜的要命,她觉得自己的一颗心这时候都似是被灌满了桂花酱,每跳一下,那桂花酱就“咕嘟嘟”地朝外头溢出来一些,她都要给甜死了。

“我说那桂花蜜藕怎么那么好吃呢,”穆南枝含笑道,“我明儿还要吃蜜藕,后天也要,大后天、大大后天都要吃。”

“囡囡就不怕腻着了?”鹿知山勾着唇,亲吻着穆南枝的发旋,低低地笑出了声,“我怎么记得从前怀亲王关照你多吃了几片糯米藕,你不是都腻得半年都再不想吃的吗?”

“他又怎么能跟表哥比?”小孩儿转身抱住了男人的腰,小脑袋埋进男人的怀里,来来回回蹭啊蹭,“表哥的糯米藕,我吃一辈子都不觉得腻。”

“我吃囡囡一辈子,也不会腻。”男人轻轻顺着小孩儿的长发,柔声道。

小孩儿没说话,却趴在男人的怀里无声地笑了。

怎么办啊?

好像更喜欢表哥了。

……

嘉盛二十六年九月初八

景福宫。

是夜。

良太妃坐在软榻上,一边听着窗外淅沥沥的秋雨,一边动手烹着竹叶青。

她从前是个奉茶宫女,出身江南寻常种茶人家,因为烹茶技艺极高,且相貌又好,后来被当地的知府选送举荐入了宫,那年她才十六岁,原本她不过是个寻常制茶宫女罢了,但是偏生那一日御前的奉茶宫女得了急症下不来床,管事公公让她顶了上去,自那以后,便就只有先帝才能尝到她烹的茶,后来,先帝不顾太后阻拦,封了她这个贱婢做了贵嫔,再后来,她为先帝诞下了最小的公主,取名明岚。

先帝最爱喝的便就是她烹的竹叶青了。

碧云静静地坐在对面,看着良太妃的一双手,灵活地烫壶,又往茶壶中注入了埋在梅树下三年的雪水。

良太妃烹的竹叶青茶,又有一个异常雅致的名字——隔江春色。

碧云知道这名字是先帝起的,但是却一直不知道这名字的来历,自先帝驾崩后,良太妃就再也没有烹过这隔江春色了,她看着良太妃皱纹满布的脸,又看着那双和年龄不符的纤细白皙的手,看着她十指纤纤用茶匙拨茶入壶。

“这竹叶青来自江南,”良太妃忽然轻轻道,一双衰老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碧青的竹叶青,也不知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在说于碧云听,“这是开春后的第一茬竹叶青。”

碧云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静静地听着。

茶叶入壶,却不加盖,两人看着那白瓷茶壶中,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渐渐舒展开了,复又重现了芽叶的生叶本色,那茶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鲜嫩如生。

“这水却来自江北,收集每年春梅花上的落雪,埋入梅树下,次年就能启开来用,只是三年的雪水最适合烹竹叶青,”良太妃又道,她微微前倾上身,一边轻轻扇了扇那袅袅升腾的白雾,深深吸了一口,蓦地勾了勾唇,“先帝最喜欢这股子味道了。”

碧云点点头,也跟着笑了:“奴婢还记得,从前先帝每每过来,都求着太妃烹这隔江春色。”

“江北的落雪,江南的竹叶青,所以先帝唤这茶为隔江春色,”良太妃轻轻道,一边将晾凉了些的茶汤倒出三中之二,壶中只尚余三中之一,然后又续上了水,她看着小几上那套青花瓷茶杯,看着那茶杯上竹报平安的图案,怅惘道,“从前我年纪还小,每每思乡之时,先帝总会耐心哄我良久,什么江南物产贡品,我宫里的总比旁人的多出许多,每每把我哄开心了,先帝就会又求着我,让我给他烹隔江春色,一把年纪的人了,撒起娇来却还像是个童儿。”

碧云没说话,却也是一脸的怅惘,她看着那套青花瓷茶具,那套茶具是先帝留下的,良太妃不愿触景伤情,所以从来没有再取出来用过,只是今儿不知怎么良太妃却忽然把这套茶具给取出来用了。

沉寂良久,良太妃端起茶壶,缓缓地斟入了茶杯,二泡茶汤正浓,竹叶青的香味就更加浓郁了,良太妃端起茶杯,浅浅地抿了一口,又轻轻放了下来,苦涩地牵了牵唇:“这么好的茶,一个人竟喝不出味道来了,着实是可惜了。”

碧云双目含泪,嘴唇颤颤想说些什么,却听着外头传来了脚步声,她忙得抹了抹眼角,起身出去查看。

“太妃,寿康宫的掌事宫女过来了。”没过一会儿,碧云引着寿康宫的掌事宫女进来,面上镇定,但是眼里却都是疑惑。

“太妃,太后现在想见一见你,”那掌事宫女给良太妃行礼道,“请太妃这就跟奴婢过去吧。”

碧云一怔,良太妃前几日就要求见太后,但是太后却一直推辞不见,不知怎么这冷不丁地太后又想见良太妃了,碧云忙得道:“这么冷的天儿,外头还下着雨呢,太妃的身子向来不好,若是这时候过去,恐怕太妃又要病倒了。”

“不碍事儿,正巧本宫也很想去见一见太后,”良太妃将杯中的茶水喝了完,她放下茶杯,看向碧云,“碧云,给我更衣梳妆。”

“是,奴婢遵命。”碧云只得硬着头皮道。

寿康宫。

碧云搀着良太妃入了寿康宫,这还是良太妃第一次来寿康宫,寿康宫自是景福宫不能比的,巍峨华丽、灯火通明自是不说,单单是台阶就比景福宫多出了三倍,这样的雨天,碧云实在怕良太妃摔跤,把良太妃扶着更紧了。

“太妃,太后在寝殿等你了。”掌事宫女躬身对良太妃道。

“你正外头等着。”良太妃对碧云道,一边转身进了寝殿。

太后一直病重卧床,今儿精神倒是好了不少,她坐在软榻上,一身金罗蹙鸾华服在烛光下,更显尊贵华丽,她淡淡地看着良太妃走进来,打量着良太妃皱纹满布的脸,看着良太妃满头的白发,她讥诮地勾了勾唇:“原来你也老得不成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