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套装共9册)
6964700000005

第5章 白夜(4)

我们搬来彼得堡三个月以后,他们把我送进了女子寄宿中学。我刚来到陌生人中间,心里有说不出的愁闷!这里的一切枯燥无味,——女教师喜欢唠叨,女同学爱取笑别人,而我却是个野孩子。这里管得可真严哪!样样事情都有规定的时间,大家吃一样的伙食,教师个个令人讨厌,——这一切在开头的时候折磨得我好苦。我在学校里连觉也睡不着。在那漫长的、冷清的寒夜里,我常常通宵哭泣。晚上,大家温习功课,我坐下来念会话或生词,身子不敢动一动,可是心里尽想到家里那个窝儿,想到爸爸,想到妈妈,想到我的老保姆,想到老保姆讲的故事……唉,真叫人发愁!就连家里一件最普通的小事情,回忆起来也觉得津津有味。想啊想的,想到要是此刻待在家里该有多好!我就待在我们的小房间里,坐在茶炊旁边,跟家里人在一起,那么温暖,舒适,亲切。我真想现在亲亲热热地紧紧搂住我的妈妈!想啊想的,伤心得轻声呜咽,眼泪往肚子里咽,生词就印不进脑子里去了。第二天的功课没有准备好,我通夜梦见老师、女校长和同学们,我通夜在梦中复习功课,可是到了第二天一问三不知。他们罚我跪着,只发给我一盘菜。我真难受,真苦闷。一开头,同学们都取笑我,欺侮我;我回答老师提问,她们就打岔;我们排队去吃饭或喝茶,她们就拧我;她们还无缘无故地跑到女教师那儿去告我的状。可是,等到星期六晚上老保姆来领我回家的时候,我简直像登上了天堂。我总是高兴得不得了,一把搂住我的老婆婆。她替我穿衣服,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在回家的路上,她总赶不上我,而我絮絮叨叨地对她讲个不停。我回到家里,那才高兴呢。我紧紧地拥抱家里人,仿佛已经分别了十年。我们说东道西,讲也讲不完。我见到人就打招呼。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我和爸爸开始谈正经,谈学习,谈我们的教师,谈法文,谈洛蒙德的语法,——我们都那么快活,那么称心。我现在一想起这些时刻,还觉得快活哩。我拼命用功念书,想讨爸爸的喜欢。我明白,他把最后的一点钱都花在我身上,天知道他自己是怎么打发日子的。他变得越来越阴郁,不满,肝火旺。他的脾气坏透了。业务不得手,背了一身债。妈妈不敢哭,也不敢说话,生怕惹爸爸发火。她变得病恹恹的,直瘦下去,并且老是咳个不停。我从学校里回家,看到的尽是愁眉和苦脸。妈妈轻声呜咽,爸爸在发脾气。于是责怪埋怨的话都来了。爸爸说,我没有使他得到任何快乐和安慰,他们为了我倾家荡产,而我至今还不会说法国话,总之,爸爸遇到一切不幸和倒霉的事情,便通通拿我和妈妈出气。可是可怜的妈妈怎么经得起折磨呀?我瞧着她,心都碎了。她的脸颊下陷,眼睛凹进去,脸色很不正常,好像害着肺病。我挨的骂最多。开头总是由一点小事情引起的,后来天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甚至常常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什么事情都可以拿我出气!……法语啦,我是大傻瓜啦,我们的女校长是个工作不负责任的蠢女人啦,她不关心我们的品行啦,爸爸至今谋不到一个差使啦,洛蒙德的语法糟透啦,查波尔斯基的语法要好得多啦,家里在我身上白白丢了很多钱啦,我看来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啦,——一句话,我这个可怜的人尽管拼着命念会话和生词,可是还得经常受责备,什么事情都要我负责!这根本不是因为爸爸不爱我,他是疼爱我和妈妈的。但是,他的脾气变成了这样。

忧虑,悲伤,挫折——这些狠狠折磨着可怜的爸爸。他变得疑神疑鬼,暴躁,容易发火,几乎要绝望了。他开始不爱惜自己的健康,有一回受了点凉,突然病倒,卧床没有多少日子,便溘然长逝了。我们受到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有好几天像失魂落魄似的。妈妈呆若木鸡,我真担心她会精神失常。爸爸一死,债主就像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成群结队地涌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通通拿了出来。我们还卖掉了彼得堡区的小房子,那房子是爸爸在我们搬居彼得堡半年以后买下来的。我不知道事情最终是怎么应付过去的,反正我们自己已经落到了无家可归、食不果腹的地步。妈妈得了可怕的痨病,我们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活不下去,前面是死路一条。那时候我才满十四岁。就在这个时候,安娜·费奥多罗夫娜来看我们了。她老说她是一个地主,是我们的亲戚。妈妈也说她是我们的亲戚,不过是很远的远亲。爸爸在世的时候,她从来不上我们家来。现在她来了,眼里噙着泪水,对我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情我们失去了当家人,同情我们面临困难的境地,她又附带说这要怪爸爸的不是,说他过日子自不量力,急于求成,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她表示愿意跟我们保持亲密的关系,建议大家忘掉彼此的怨恨。妈妈说从来没有怨恨过她,她听了眼泪夺眶而出,拉住妈妈上教堂,吩咐做安魂祭祷悼念“亲人儿”(她是这样称呼爸爸的)。从此她跟妈妈正式和解了。

安娜·费奥多罗夫娜作了一长篇开场白,着重讲明了我们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窘困境况,然后邀请我们(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到她家里暂住。妈妈感谢她的盛情,但是好长时间拿不定主意。由于想不出什么办法,作不出什么其他的安排,妈妈最后只好对安娜·费奥多罗夫娜说,我们感激地接受她的建议。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们从彼得堡区搬到瓦西里岛去的那个早晨。那是秋天一个晴朗、干燥、寒冷的早晨。妈妈哭着,我觉得十分悲伤。我的心都碎了,一种说不出的可怕的愁闷折磨着我的心灵……多么难受的时刻……

2

我们(就是我和妈妈)搬到新地方,开头住不惯,总觉得在安娜·费奥多罗夫娜家里很可怕,又很拘束。安娜·费奥多罗夫娜住在第六街自己的房屋里。屋里一共有五间房间。安娜·费奥多罗夫娜和我的表妹萨莎住其中的三间,萨莎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从小由她领养。我们住一个房间。剩下的一个房间在我们隔壁,那儿住着一个姓波克罗夫斯基的穷苦的大学生,他是安娜·费奥多罗夫娜的房客。安娜·费奥多罗夫娜生活得很舒适,意想不到地阔绰,但是她有多少财产,正如她在忙些什么事情,旁人是不得而知的。她总是忙忙碌碌,总是满腹心事,一天要进出好几回,但是她在忙些什么,操心些什么,为了什么操心,这些我无论如何也猜不透。她的交游十分广阔。各种各样的客人来找她,但是天知道是些什么客人。他们总是有什么事才来,逗留的时间不长。只要门铃一响,妈妈就赶紧领我到我们的房间里去。安娜·费奥多罗夫娜为了这件事很生我妈妈的气,老是说我们太傲慢了,说我们傲慢得没有道理,说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傲慢,——她就这样接连几个钟头絮叨个不停。我当时不明白她为什么责备我们傲慢,同样,我到现在才懂得,或者至少猜到,妈妈为什么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住到安娜·费奥多罗夫娜家里来。安娜·费奥多罗夫娜是个狠毒的女人,她不断地折磨我们。到现在我还觉得这是一个谜,——为什么她邀我们住到她家里去?起初她对我们相当亲热,等到看出我们真的无依无靠,走投无路,她便露出了自己的本性。后来她又对我很亲热,甚至亲热得过了分,一味奉承我。可是起初我和妈妈一同忍气吞声地过日子。她一刻不停地数落我们,老是讲到她做的好事。她对旁人介绍说我们是她的穷亲戚,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寡妇,她大发善心,为了基督的爱,才把我们收留在自己家里。我们在饭桌上每吃一口,她都要朝我们看一眼。如果我们不吃,那又有一番话好说了,说什么我们摆架子,说什么请我们随便用点吧,说什么我们家里也未必更讲究。她时常骂爸爸,说他一心想出人头地,结果却身败名裂,害得妻子女儿受苦受难,要不是有个慈悲心肠、乐善好施的亲戚,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说不定她们就得饿死在街头。她什么话讲不出来呀!听她说这些话,与其说觉得悲伤,不如说感到厌恶。妈妈经常哭,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坏。她明显地憔悴下去,可我和她从早到晚干着活,拿些针线活儿来做,这又惹安娜·费奥多罗夫娜生气了。她老说她家里没开服装铺。但是我们需要穿衣服,需要攒点儿钱备作意外的开销,自己一定要有点钱。我们积攒着钱以备万一,总希望有一天能搬出去住。但是,妈妈拼命地做活儿,把身子完全拖垮了。她一天比一天衰弱。病就像蛀虫一样啃蚀着她的生命,使她的死期愈来愈近。我都见到了,我都感受到了,我吃足了苦头。这一切全都发生在我的眼前!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每一天都跟上一天没有两样。我们默默地过日子,仿佛不是住在城里。安娜·费奥多罗夫娜也渐渐安静下来了,因为她慢慢地明白她可以对我们称王称霸。其实,从来没有什么人想跟她抬杠。我们的房间和她的那几间隔着一条走廊,我已经讲过,跟我们并排的那个房间里住着波克罗夫斯基。他教萨莎法语、德语、历史、地理——像安娜·费奥多罗夫娜所说的,教各门学科,她就因此而供给他膳宿。萨莎虽然任性淘气,却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子。她那时十三岁。安娜·费奥多罗夫娜对我妈妈说,可以让我搭便再念点书,因为我在寄宿中学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妈妈喜出望外,一口同意,于是我就和萨莎一起跟随波克罗夫斯基念了整整一年书。

波克罗夫斯基是个穷苦的、非常穷苦的年轻人。他的健康情况不允许他继续求学。大家只因为叫惯了,所以还是叫他大学生。他过着俭朴、安静的生活,我们的房间里简直听不到他的声音。他的模样看起来很古怪,走路的样子很不自然,点头行礼的样子很不自然,说起话来也很古怪,起初我看到他就忍不住要笑。萨莎常常跟他捣蛋,特别是在他教课的时候。而他又是个性子暴躁的人,老是发脾气,为了一点点小事情就冒火,骂我们,埋怨我们,常常没教完课,就气呼呼地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他一连几天坐在那里看书。他有许多书,都是些珍贵、罕见的版本。他还在别的地方教书,拿点儿酬劳。他手边一有钱,便马上去买书。

过了些时候,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是个十分善良、受人尊敬的人,是我遇见的人中间最好的一个。妈妈也很尊敬他。后来他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当然,比妈妈还差些。

起初,我这样大的姑娘却和萨莎串通一气调皮捣蛋,常常接连几个钟头动脑筋,想尽办法要惹他大发雷霆。他发起脾气来十分可笑,这使我们觉得特别开心(现在我回想起这一点也感到害臊)。有一回,我们惹得他差点儿哭出来,我清楚地听到他在嘀咕:“恶毒的孩子。”我突然惶恐起来,觉得又害臊,又悲伤,又很可怜他。我记得,我满脸通红,一直红到耳朵根,几乎噙着眼泪请求他息怒,不要为了我们瞎胡闹而恼火,可是他把书合上,没有教完我们的课就回自己房间里去了。我一整天都在后悔,心里真不好过。想到我们两个孩子竟用恶作剧叫他哭出来,我实在感到羞惭。这分明是我们存心要看他流眼泪,分明是我们希望他流眼泪,分明是我们迫使他忍无可忍,分明是我们硬逼他这个不幸的穷苦人记起自己的悲惨命运来!我懊恼,我悲伤,我后悔,我一夜睡不着觉。人家说后悔可以使人心情轻松些,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不知道我的悲伤怎么跟自尊心牵连在一起。我不愿意他把我看作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我那时已经十五岁了。

从这天起,我绞尽脑汁,作了无数的设想,企图使波克罗夫斯基一下子改变对我的看法。但是我有时很胆怯而腼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拿不定任何主意,只限于幻想而已(天知道这是些什么幻想)。我不再跟萨莎一起调皮捣蛋,他也不再生我们的气。但是这样还满足不了我的自尊心。

现在我要讲一讲我所遇见的人中间最古怪、最有趣和最可怜的一个人。我之所以到现在才提到他,我的笔记写到这里才提到他,这是因为在此以前我几乎没有注意到他,只是在有关波克罗夫斯基的一切突然引起了我的兴趣时,我才开始这样做!

有时候,有一个老头儿到我们屋里来。他很邋遢,衣衫褴褛,矮小个儿,花白头发,动作笨拙,总而言之,模样儿古怪透顶。乍一看,总以为他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自己感到害臊,所以才那么畏畏缩缩。他那副鬼鬼祟祟的样子使人毫不迟疑地断定他神经不正常。他来到我们这里,站在穿堂里的玻璃门旁边,不敢走进屋里来。我们中间有人走过,不论是我或者萨莎,或者他知道对他和气的仆人,他便马上挥手打招呼,做出各种手势,只等您朝他点点头,唤他一声,——这是约定的暗号,表示家里没有外人,他可以随意进去。于是老头儿才轻轻地推开门,笑眯眯的,高兴地搓着手,踮起脚走进波克罗夫斯基的房间里去。这是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