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宋江山(第一卷):高平飞雪
6981600000005

第5章 遍地狼烟(4)

传令官向东面张元徽部挥舞绿旗,张元徽被赵匡胤突袭,有些措手不及,带队撤回军阵,但是,他的部队并未真正受损,而是心里憋了一股子气,“奶奶的,哪儿来的狂妄小子,竟然这般野蛮,回头一定要让他看看我张元徽的能耐!”他看刘崇让他进攻,感觉撒气的时候到了,立即点齐一千骑兵,命令擂鼓,率领这一千人疾驰而出,这一千人都骑着黑马,穿着黑衣,像一阵黑烟,龙卷风般刮向周军。

周军这边,与他对阵的是樊爱能与何徽。樊爱能一举手,偏将王昕斜刺里冲出,不待樊爱能批准就冲向张元徽。

王昕哪里知道,张元徽确是一员猛将,他见王昕斜刺里冲来,并不勒马搭话,而是催马举刀,直奔王昕而去。瞬息之间,两人错肩而过,未见张元徽出刀,那王昕已经人头落地,马上只剩下半个身子了。

张元徽手下的骑兵也同样如此,根本就不停步,飞一样跟着张元徽,直接冲进了周军右翼。张元徽是动真格的,他带着一千人玩命冲杀,一个来回,樊爱能的军阵就乱了,那些军士都害怕起来。樊爱能、何徽吃惊不小,他们没见过这种打法,也并不知道张元徽一大早被赵匡胤突袭,正气不打一处来。本来樊爱能就不想出力,只想见风使舵,不行就开溜,此刻他一想,这样顶下去,还不是送死?他早就看出来了,对方是四万人,其中三万人是骑兵,而且还有契丹骑兵一万人,那可是杀人机器,而大周军队呢?只有一万人,骑兵只有两千人,且多数控制在张永德和赵匡胤手里,他以步军对北汉精锐骑兵,那还不是死定了?

他这样想着,他的马似乎已经先就读懂了他的心,不用他招呼,就自顾自地转头跑起来。他一跑,何徽也跟着跑,整个部队就彻底散了,有一千多人跟着他往南跑。另一千多人,一看张元徽那个疯狂劲儿,眼见王昕本也是一员悍将,瞬间就被他砍成了两截,就“哗哗哗哗”地,一大片一大片地跪了下来,“刘主万岁,刘主万岁,我们投降了,我们投降了!”

刘崇听得心里美滋滋的,他看看右翼,杨衮驻马观战,早知如此,又何必花钱丢面子,自称侄皇帝,向那契丹借兵?不如自己干了。

他举起旗子,准备命令中军发动进攻。

这时,就见周军阵中冲出一队骑兵,大概有两千人左右,那队骑兵大声喊着“杀刘贼立功啊!杀刘贼立功啊!”冲了过来,又见地方中军分出一部人马,冲上东面高坡,接着,一阵阵箭雨,向着张元徽部连续而猛烈地射去!赵匡胤看出了端倪,樊爱能是个懦夫,并没有真本事,靠溜须拍马坐到了都指挥使的位置,他弃阵逃跑,也在赵匡胤预料之中,至少赵匡胤没有感到多少意外。而对张元徽,他和他带队的两千骑兵并不害怕,早上他们已经接过战,张元徽是屁滚尿流地被他们追着逃回去的。他看樊爱能开始退却,立即冲到张永德面前,对着张永德请战道:“樊将军弃阵而逃,乱我军阵,主上危险了!我愿意率两千骑兵,直接冲锋和张元徽对阵,请大将军率领弓箭手,登高远射,阻止其后续部队冲锋!”

此时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使,而赵匡胤为宿卫将,张永德是他的顶头上司。这张永德很有大将风度,尽管赵匡胤是他部下,此时冲出讲话有越俎代庖之嫌,但是他并不计较,而是即刻采纳。

赵匡胤对手下喊道:“主上危急,正是我等精忠报国的时候,张元徽乃我等手下败将,无足挂虑!”赵匡胤的兵都是他亲自挑选和训练的精兵悍将,早上又和张元徽接战过,此时正气势高昂,和樊爱能的兵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他们只听赵匡胤的,见赵匡胤冲出去了,他们也跟着没命地冲锋。

一次冲锋,就到了张元徽的跟前。

就见赵匡胤和张元徽两个人缠斗在了一起,一个使盘龙棍,一个使大刀,两个人的身法都非常快,快得他们身边的军士都跟不上步伐,只能让开一片空地,让两个人冲刺。

张元徽双手擎住刀柄,身子从马上直立起来,压上整个身体的重量,泰山压顶式地对着赵匡胤劈砍下来。张元徽人高马大,力大无穷,挥刀砍下那阵势着实吓人,就听得天崩地裂般一声响,嘡啷嘡啷,所有人的耳膜被震得就像要破了一样,双方将士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脚。

赵匡胤双手托盘龙棍,平举抢杠,抵住了张元徽的大刀,那样子就像一块巍然不动的山石,而张元徽则犹如一块倒下的巨木,稳稳地压在了那山石上。谁也不敢动,就怕一动,这山石要崩裂,而巨木要倒塌。

赵匡胤、张元徽,大周战神对垒后汉第一猛将,那场面的确让所有人震惊。

当然,此时的张元徽正如早晨的太阳,刚刚斩杀王昕,又击溃了樊爱能,他只是用了区区一千军马,而他的整个东翼,还有一万人马伫立未动。他根本没有把赵匡胤放在眼里,再厉害,他也只有两千人马而已,他大声喝道:“吹号,命令我部全线出击。”

他哪里知道,赵匡胤早就预料到他这一招,高坡上,张永德率领两千弓弩手,攀上坡顶,对着张元徽的后路放箭。张永德训练的弓弩手都非常奇特,一般弓弩手只能右手放箭,而他的弓弩手都能左右手同时放箭,此时,那些弓弩手正是左手放箭,飞箭向着东北方暴雨般砸下,天空整个黑压压一片,被飞驰的箭阵盖住。张永德把五百人分成一个方队,两千人分成四个批次,此起彼伏,依次上前放箭,然后退步收弓搭箭,再上前放箭。张元徽后阵上空的箭雨,就变得全无空隙,密集到连一只老鼠都穿不过去,张元徽被孤立在了周军右翼,优势变成了劣势,张元徽是以一千军马对付赵匡胤的两千精锐。

好一场厮杀,那是真正的精锐对精锐,双方每个将士都是寸步不退的死士。对阵者没有退却、没有投降,要么胜利,要么战死,死亡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草坡上,战马和军士,一片一片地倒下。

柴荣看着,觉得时机已到,他催动中军,不仅不留任何预备队,还带领自己的亲兵卫队率先冲锋,冲在全军阵前。

全军都看见了,他们的皇上带着卫队冲在前面,皇上的伞盖和仪仗队在风中猎猎作响,那是他们年轻的皇上,在带领他们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保护皇上!大周必胜!”周军的呐喊声响彻云霄,地仿佛在动,山仿佛在摇。

新的帝王在成长,新的帝王不怕死。新的帝王,那身先士卒的形象,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的形象,正在大周士兵的脑海中建立起来,大周的士兵愿意为这样的皇上赴汤蹈火。

周军都红了眼,旋风般向着刘崇的中军席卷而去。左军李重进、向训,看这边皇上发起了冲锋,也急了,都担心皇上出事啊。他们放过杨衮,也不管杨衮会不会侧翼包抄了,什么战法都顾不上了,直接越过杨衮前面的开阔地,向着刘崇的中军来了,战场上就出现了柴荣部、李重进部一个从正面突击、一个从侧面包抄刘崇的局面。

如果这个时候,杨衮突然在李重进的侧后发动攻击,李重进的侧翼就完全暴露在他的铁蹄之下,完全可能被杨衮的骑兵截成两节,首尾不能相顾,周军人数上的劣势立即就会暴露出来。甚至这个时候,只要杨衮从李重进的侧后开弓放箭,那李重进就根本受不了。

周军左翼樊爱能部已经全线溃退,整个周军现在是做困兽决斗,柴荣完全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然而杨衮却只是站在高坡上,看着李重进的队伍从他前面疾驰而过,他没有冲锋,也没有放箭,而是静静地看着。他要看看这个刘崇,他不是有四万人马吗?他不是不需要他帮忙吗?那他就试试!

历史就是这样,也许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小小的赌气,而被改写!

刘崇看着,听着,周遭地动山摇,四处都是周兵的喊杀声。他有些怕了,刘崇还真是个胆小鬼,他一看周军不要命地向他的中军发起进攻,一时慌了手脚。他本应该催动中军,用弓箭守住阵脚,抵住周军第一波冲锋,然后再发动全军反冲锋,但他没有,他挥旗子,鸣金,要张元徽回援中军。

这个昏聩的刘崇,张元徽此时正跟赵匡胤接战,哪里能分心回援。

就看赵匡胤,一根盘龙棍飞舞如长蛇,神出鬼没,二人血战一处,斗得酣时,高手对阵,输赢就在分秒之间。此时,张元徽吃亏就吃亏在他的主上刘崇身上,赵匡胤的主上柴荣是无条件支持赵匡胤,自己冒着箭矢冲锋,给赵匡胤减压,而那个刘崇正好相反,一看对方冲着自己来了,不是想着自己上前接战,而是招先锋张元徽回援救驾。

张元徽和赵匡胤正在紧张拼斗,突然听到自己的军阵内发出收兵号令,那还有个好?他分神了,这一分神不要紧,就见赵匡胤正好利用了他的分神,挺起盘龙棍一晃,张元徽注意力不集中,举手就挡,哪里知道赵匡胤虚晃盘龙棍,左手突然斜出,不知何时,他左手上已经抽出了宝剑。张元徽只注意了上面,没注意下面,被赵匡胤一剑刺中左肩胛,赵匡胤神力无比,这一剑,本身并不致命,但是剑力强大,直接把张元徽推下了马。这边大周的兵早就在边上看得不耐烦了,立即一拥而上,把跌落马下的张元徽戳成了筛子。

“张元徽死了!张元徽死了!”赵匡胤的马弁楚昭辅,力大无比,但他也很心细,他立即意识到张元徽的死,可以对刘崇构成打击,而对周军则意义非凡,是可以激励周军由败转胜的一个讯号。他用剑挑着张元徽的脑袋,策马扬鞭,在战场上来回疾驰,大声宣扬张元徽的死。战场上沸腾起来,周军一片欢腾,而北汉军则一下子蔫了,他们副帅就这样死了。

刘崇也看到了左军的骚动,等他听清楚了,原来是他的先锋官张元徽战死了的时候,他的左翼已经彻底溃败。赵匡胤一马当先,身边跟着王彦升、潘美等人,赵匡胤一身白色盔甲,头上戴着面具,挺起盘龙棍在前,犹如战神,他刚刚用盘龙棍挑张元徽,张元徽部对他是望风披靡。

刘崇的中军开始动摇,前面的已经后退,后面的还在往前涌,两股力量搅合到一块,立即就产生了踩踏,一踩踏,队形就乱了。首先是弓箭手,放下弓箭就跑,中军的两翼,完全暴露在了赵匡胤和李重进的夹击之下,他们二人的两翼冲锋,就像螃蟹的两只螯,两只螯边像绞肉机一样绞肉,边慢慢合拢。刘崇挥旗,让两翼向他靠拢,同时,让预备队稳住阵脚,将后退者斩首,他的亲兵卫队一连斩了数十个人,才把军队稳住。

刘崇心里想,这个时候,要是杨衮能帮忙就好了,他派人去求杨衮。可是,杨衮已经完全无心恋战,他已经看出,今天这场战斗,恐怕刘崇要倒霉,他如果参加进去,不是损兵,就一定折将,他这点儿老底,还要留着报效契丹主子呢,哪里能扔在这里?契丹人从来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从来不打生死硬仗,本来就是来打谷草的,真要把命丢在这里,不值!丢给刘崇,更加不值!

所以他还是冷冷地看着,他要看看,刘崇的四万人,到底能不能把周军的一万人拼光,要是拼得差不多了,他就下场捡个便宜。

再说,那传令官的口气,他也不喜欢,那个口气,仿佛刘崇是主,他杨衮是臣,刘崇本是契丹的儿皇帝,有什么权力命令他?

他对刘崇的传令官道:“你回你家主公,你家主公军功威武,哪里会把周朝小皇帝放在眼里?根本不需要我杨衮助阵。我在这里为你家主公擂鼓助威,待你家主公旗开得胜,我为他把酒庆功!”

刘崇听了传令官的话,气极败坏。

这个刘崇,想当年也是一员悍将,见杨衮不能依靠了,就自己死命扛,想困兽犹斗。

两军就在山谷中展开了激烈的肉搏,谁也不退,周军仗着气势,猛打猛冲,然而人数毕竟少,北汉军仗着人数多,就是不退,你杀我十个,我杀你五个,一场消耗战,直从中午打到了黄昏。

正在这时,周军喧哗起来,原来赵匡胤受伤了,他的右肩膀上中了一支重箭,那箭插在他的铠甲缝里,箭头钉进了他的肩胛骨,而箭尾则高高悬起,很远都能看见。

北汉军喊着:“赵匡胤受伤了,赵匡胤受伤了”,一个劲儿地往赵匡胤这边涌,那都是张元徽的老部下,他们的长官被赵匡胤扎死了,谁不恨啊。谁都想吃赵匡胤的肉,现在他受伤了,血染红了白色的铠甲,分外鲜艳,北汉的军士们看得清清楚楚,都来战他,想要他的命。

赵匡胤并不害怕,而是越发凌厉,左右挥舞盘龙棍,那冲上来的军士,一排排地被他放倒。再看他身边几员猛将,楚昭辅在他左侧贴身护卫,王彦升在他前面开道,他那刀法神出鬼没,罗延环斜刺里冲来,拼了命挡在他右边。

赵匡胤真是了得,一根盘龙棍使得风生水起。赵匡胤的盘龙棍,是他自己的发明。当初,他本来用的是一根齐眉棍,那齐眉棍是赵匡胤在青霞山玄空寺学武时,行衍和尚特别请人打造了赠送给他的。赵匡胤身材高大,比一般人整整高了两个头,也因此他的长棍要特别打造,棍长接近两米,精钢混铁锻打。赵匡胤对武学非常上心,有了这铁棍便日日琢磨,天天练习,发明了扫、戳、拨、撩、点、披、挑七种棍法,这七种棍法又能随机组合,成为七七四十九套路,出山以后,他小试牛刀,用这棍法上阵,从来没有对手。

直到有一年,赵匡胤跟随太祖郭威出征,在西陲西林川与后蜀定州刺史刘定国相遇。刘定国的金背砍山刀在当时的兵器谱上赫赫有名,号称“天下第一”,是削铁如泥的神器,赵匡胤是听说过这把利器的名声的,但是,他就是不信这个邪,他就是要和它硬碰硬地比一下。那天,他看到刘定国出阵,立即就冲了上去,两人缠斗间,刘定国提起马缰,马的前蹄双双离地,战马站了起来一样,他双脚从马镫上立起,使出了力劈华山之式,整个身子压在了大刀之上,对着赵匡胤的脑门就劈了下来。刀的锋利,加上人、马的力量,这一刀的确是非同小可。赵匡胤并不躲,而是双手托举,来了个罗汉伸腰式,硬生生地挡住了刘定国的刀。要是往常,赵匡胤必能听到两刃相交的碰撞声,可这次他的耳边出奇的静,不一会儿,他就感觉到了那刀的厉害,他的手上传来刀刃切入混铁大棍时的热度,大棍烫得他抓举不住。接着,那大棍竟然弯了,再看时,大棍已经被刘定国的金背砍山刀砍为两段。

当日收手,大家各回营里休息。赵匡胤感念师傅,不舍得这混铁大棍,仔细琢磨如何修复大棍。突然他有了灵感,这棍子虽然强劲,但是直来直去,不仅容易为其他兵器所伤,也容易被对手看破招式,既然已成两段,不如就学那农民的连枷,一长一短两根棍子,中间用铁环连接起来,主棍握在手里,辅棍在棍梢可以自由晃动,主棍被对手挡住,辅棍还能通过惯性继续打击对方。他找来营里的铁匠,看着铁匠重新打造,结果非常满意。他当着铁匠的面,拿起两节棍耍了几下,辅棍能转、能甩,挥动中呼呼生风,营里众人看了好奇地问道:“赵将军,您这似棍非棍,似鞭非鞭的兵器叫什么名?”赵匡胤看着手中这条棍,暗想:“此棍似断非断,似折非折,有头有尾,首尾一体,就叫盘龙棍吧!”他大声道:“盘龙棍!明天我就用它和金背砍山大刀一较高下!”营里众将都觉得惊奇,从来没见过这种兵器,大家都期待第二天盘龙棍能和金背砍山大刀比试一把。赵匡胤也不睡觉,认真研究新的棍法,到第二天凌晨,他已经思索出好些新的招式,犁、铧、耙、刮、捣、扫、锄等新七式渐成雏形。

日上三竿,那刘定国大大咧咧地来叫阵,他满以为赵匡胤不敢出战,哪里晓得,赵匡胤已经有了一件全新的兵器,而且研究出了新的棍法,只三个回合,刘定国就战败而走。从此,赵匡胤就用上了盘龙棍,棍随人,人随棍,这盘龙棍就上了当世兵器谱,成了兵器谱上的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