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道德撷英
6991300000013

第13章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8)

团结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在追求共同理想,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弘扬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形成各个群体的凝聚力,最终汇成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团结,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首先,团结合作才能求得生存。韩非子说: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梁启超说:人所以不能不群者,以一身之所需求,所欲望,非独立能给也,以一身之所苦痛、所急难,非独立所能捍也。其次,团结合作才能产生力量,才能取胜,这是几千年经验的总结。石介说: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之乃立;大勋所任者惟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章炳麟说:合群明分,则足以御他族之侮。涣志离德,则帅天下而路。北魏时有一个“单者易折,众则难摧”的故事,更明确提到了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一个国家讲团结,上下一条心,就会国富民强,外族(国)不能入侵;一个群体讲团结,大家一条心,就会生气勃勃,蒸蒸日上;一个家庭讲团结,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一条心,就会诸事顺达,幸福美满。再者,团结合作才能成功。《中华美德贤文》中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众口铄金,众志成城;各人各条心,有路走不通;众人一条心,万事能成功。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与社会。梁启超说:道莫善于群,莫不善于独。独故塞,塞故愚,愚故弱;群故通,通故智,智故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无论学习还是实践,要成功必须靠大家。但团结合作也必须出自精诚。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精诚就是真心诚意,而不是貌合神离,不是猜忌怀疑,虚情假意。故做事必须有贤能者领导,不能你争我夺,各居其心,各行其是,这方面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

小资料

(1)石介(1005-1045):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字守道,世称徂徕先生。他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要“息民之困”。曾作《怪说》等文,著有《徂徕集》。

(2)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的思想,为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著有《庄子》一书,亦称《南华真经》,为道家经典之一。

3.慎交重谊。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友十分重要和必要。“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确实,人类的生存,无论学业、修养、事业等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支持。正因如此,自古以来,择友一直被重视。我国史书中对朋友的称谓很多,这些称谓也都包含了高度评价。如“布衣之交”“金兰之交”“金石之交”“莫逆之交”“八拜之交”“忘形之交”“忘年之交”“总角之交”“刎颈之交”“杵臼交”“文字交”等,都属“君子之交”。

交友固重要,但交好友并非易事。“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同道为朋,同志为友。”为此古人提出交友必须以道义为本。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欧阳修说:君子之交,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明代魏象枢概括出了八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说:朋友之格八:有道德相亲而交者,有学问相成而交者,有气节相感而交者,有然诺相信而交者,有政治相助而交者,有才技相合而交者,有诗文相尚而交者,有山水相姣而交者。交友须同心相知,这是前提。李陵说: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司马迁就是他同心相知,福患与共的知心朋友。交友须趋善避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朋友,而且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往往会关系到你的一生,因此交友要有选择性。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孟郊说: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只有与德才兼备的人交友,才会促进自己进步。交友须以和为贵。朋友相交,能“和”则存,不“和”则散。“和”是朋友情深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难与人“和”之人,是没有真正的朋友的。要“和”,首先要宽容大度,礼让谦逊,同甘共苦。《白虎通义》中对朋友之道提出了四个要求:近则正之,远则称之,乐则思之,患则死之。其次要推己及人,体谅关心,责之以善,坦诚相见。人无完人,难免有缺点错误,作为好友,要原谅,更要善意指出。孟子说:责善,朋友之道也。再次,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貌而知其心。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因为他曾有“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教训。这些对今天我们的交友,仍有借鉴意义。

小资料

(1)魏象枢(1617-1687):字环极,清初大臣、学者。蔚州(今河北蔚县)人,顺治进士。被誉为“清初直臣之冠”。编有《寒松堂集》20卷。

(2)李陵:(?-公元前74)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字少卿。李广之孙,善骑射,武帝时出兵匈奴,兵败投降,病死匈奴,与司马迁、苏武等为好友。

(3)《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东汉班固等撰,共4卷。记录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在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

(4)宰予(公元前522-公元前458):字子我,亦名宰我。春秋时鲁国人,孔子门生。以擅长言语著称。

(5)子羽(公元前512-?):原名澹台灭明,子羽是其字。春秋时鲁国人,孔子门生,貌丑,但品行端正,以才德而闻名于世。

二、议一议,辩一辩

1.朋友中是否有真正的异性朋友?

2.列举关于团结的必要性、重要性、作用、意义等的名句。

3.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谁?你们为什么要好?

三、做一做,练一练

1.你认为交友最重要的是什么?

2.查找一下前文中列举的“布衣之交”等十二种朋友的出处。

3.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一、听一听,记一记

(三)敬业乐业,勤业精业

敬业乐业,勤业精业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的首要规范,核心是敬业。古往今来的有志者、成功者,无一不具备敬业精神。敬业是一种对人生、对事业的爱。这种爱常常超出个人的私欲,将自己从事的职业看作是民族和国家大业的一部分。创业守业皆须敬业,国情世情总关我情,以此为乐,以此为荣。敬业也是一种责任心、使命感,他们把事业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而生命不息,勤奋不止。敬业是耕耘和收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

1.爱岗敬业。

人要生存,必须从事一定的职业。人无完人,生命有限,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于是人类有了分工。社会越发展,分工也越细,这样就形成了各种行业。而每一行业每个岗位都有职业规范的要求,来约束从业者。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是爱岗敬业。“爱岗”是指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所从事的岗位。“敬业”是指对所从事职业的工作态度,要一丝不苟,全力以赴,尽职尽责。敬业和爱岗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升华。要爱岗敬业,必须要先立志,有职业理想和抱负。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爱岗敬业必须视职业平等,无贵贱之分。北宋诗人张耒给儿子写的诗中有这样两句:“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爱岗敬业必须立足本职,不怕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张仲景为救众生,弃官学医,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但成为名医,还完成《伤寒杂病论》。南朝和尚智永,为练书法,几十年从无间断,“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终成书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爱岗敬业必须遵守从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职业职责。爱岗敬业还必须强调乐群协作,不但同业人员间,而且与其他行业间的人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小资料

(1)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熙宁进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歌受白居易等人影响。著有《右史文集》等。

(2)张仲景:东汉医学家,名机。当时传染病暴发,其中伤寒病占了七成左右,病死者很多。他钻研古医书,搜集有效方剂,著《伤寒杂病论》,对医学发展有重大贡献。

(3)智永:南朝人,名法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号永禅师。善书法。王羲之七世孙,继承法祖,精勤书艺。当时求书者众,其住处门损,裹以铁皮,号为“铁门槛”,所书《真草千字文》有墨本及刻印本。

2.尽职尽责。

“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是指人处在一定职业岗位上孜孜追求,锐意进取,竭尽全力承担和履行其职责。它不但表现为一种精神,更表现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无精神,则目标不明,朝三暮四,意志不坚;无行动,只想不做,害怕艰苦,则一事无成。《礼记》载: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而己信焉,君子耻之。

尽职尽责,首先要忠于本职,乐于奉献。每种职业,每个岗位都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每个从事工作的人都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周书》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所以士农工商,百作之业都十分重要,都应做好。明王士晋提出“严加训迪,务使变化气质,陶镕德性。他日若做秀才、做官,固为良士、为廉吏,就是为农、为工、为商,亦不失为醇谨君子”。其次要任劳任怨,尽心尽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都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要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任劳任怨地做贡献。最后,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曾国藩说“习勤劳以尽职”。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职业不只是谋生手段,要作为事业来做,《左传》中说“有事无业,事则不经”。王阳明说:“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石成金说:“读书者,当闭户发愤,只愧学问无成,哪管窗外闲事;务农者,当用力南田,惟知及时耕种,切莫悬耜妄为;艺业者,当居肆成工,务以技能取利,勿生邪念旷闲;商贾者,当竭力经营,一味公平忍耐,毋以奇巧欺人。”这些都说明了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重要。

小资料

(1)王士晋:明代思想家,生卒年事迹不详。有《王士晋宗规》等,主张无诉讼学说。

(2)石成金:清康熙年间学者,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传家宝全集》,是一部家常日用的百科全书。

3.精益求精。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职业道德的体现,而精益求精是对职业道德的进一步要求。要做到精益求精,必须要在立足本职工作、忠于职守的前提下,做到学而不厌,习而不倦,博采众长,刻苦锻炼,勇于实践。还要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礼记》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朱熹说:天下事无不可为,但在人自强如何耳。二程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三国东吴大将吕蒙,笃志不倦,发愤学习,成为大都督。李时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实践,三易其稿,完成《本草纲目》。

勤是立身之本,创新是成功之本。要做到精益求精,必须具有专心致志,“正心”“练心”的治学态度。荀子说,学习要“用心一也”。专心致志,心无外务,就需要“正心”“练心”,即努力做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解。“心不专一,游情外务”是学习的大敌。孔子为《周易》,“韦编三绝”。白居易总结自己“苦节学诗”,“二十年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砥”。读书如此,做任何工作更应该如此。要精益求精,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力戒一曝十寒,投机取巧。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要精益求精,必须坚持勤研精思,广收博采。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钱福的《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还要坚持好问。“学问”是“学”“问”结合。王充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如此,还要做到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王安石说: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另外还要坚持博采,既要博览群书,又要博闻强记。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韩愈自小“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正因为这样学习、强记、钻研,他才会成为一代文学宗师,思想巨匠。

小资料

(1)吕蒙(178-220):字子明。三国时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吴国大将,随孙权攻战各地。后随周瑜,程普等取得赤壁之战胜利。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