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匈奴实行和平共处政策后,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霍光派人去匈奴接苏武,并给李陵捎去一封信,让他和苏武一起回来。
朝廷要以隆重的仪式欢迎苏武归来,这个消息极大地振奋了京城内外的老百姓。他们一大早就从四面八方涌来,把十里长街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在这里不仅仅是在等待着苏武的荣归,还在等待着亲眼看一看迎接苏武的威武大将军霍光。
几年来边境烽火不惊给汉朝的老百姓带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农业开始发展,工商业繁荣,纯朴爱国的民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豪情。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欢迎民族英雄的归来,以发自内心的热爱来颂扬皇帝的英明和霍光的辅政功业。当白发苍苍的苏武看到欢声雷动的人群,听到锣鼓、鞭炮、笙乐的热烈爆响和鸣奏之声时,激动得抓住霍光的手连连感叹说:“边境平静,中原祥和,全赖大将军的辅佐之功。”“不,不,你说错了!”霍光慌忙纠正苏武的话:“霍某无才无德,全是陛下的圣明。”苏武也觉得这话说得不妥,连忙纠正:“对对对!是皇帝的英明。”
刘弗陵站在未央宫外的台阶上迎接苏武。当他看见衣衫褴褛、老态龙钟的苏武手擎着脱毛的汉节远远跪在地上三呼“万岁”时跑了过去亲手搀扶起苏武。苏武跪趴在地上向刘弗陵请罪:“臣没有完成先帝交付的使命,应该罪加一等。”刘弗陵说:“卿无罪有功,朕擢升你为典属国,赏钱两百万,公田两顷,住宅一座,好好休养身体!朕就不陪老将军了,委托大将军设宴为典属国洗尘。”
在宴席上,朝臣们无不为苏武在匈奴二十年受尽的苦难唏嘘感叹。
苏武的确是大汉的民族英雄。汉武帝天汉元年,刘彻委派他为正使去给匈奴送俘虏,却被匈奴扣押了。单于劝他投降,他宁死不降。匈奴单于就把他放逐到北海牧羊,同时也断绝了对他的伙食供应。苏武在冰天雪地的北国挖掘草根充饥、捕野鼠填肚,度过了漫漫的二十年。二十年来,他一直保存着大汉皇帝赐给他的符节,尽管符节上的毛缨全部脱落,他也一天到晚随身不离。投降到匈奴的汉朝叛将卫律受单于之托去劝降他。他说:“我常想肝脑涂地,去报答皇帝的恩情。而今幸得有了效命的机会,纵然用斧头把我剁死,用油锅把我烹熟,我也毫无遗憾。”
宴会后,霍光又约苏武到天禄阁私会,他要问苏武,李陵怎么没有和他一起回来这件事。
李陵是老将军李广的孙子,也是汉武帝时代的一员名将。公元前99年秋天,他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在一次战役中,他独率一支人马在浚稽山与匈奴的一支强大骑兵相遇,以弱敌强,以少胜多,击溃了这支骑兵,初战告捷,歼敌三千三百多人。他又乘胜追击,直入匈奴腹地。匈奴单于正要撤兵,听说李陵只有一千五百人,且弓矢已尽,伤残过半,就集中兵力再振旗鼓,包围了汉家这支队伍。终因寡不敌众,李陵身负重伤被俘。汉武帝听说李陵兵败大怒,下旨屠杀了李陵的全家。司马迁气愤不过,与汉武帝面折廷争,说李陵以一千兵抵御匈奴八万大军,苦战八昼夜,兵矢粮尽,在突围中又中了埋伏,才被匈奴擒获。他认为,论责论罪,不在李陵,而在身拥重兵的李广利坐视不救。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妻兄,那时汉武帝正宠幸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自然不会降罪李广利,反而把司马迁下了狱。李陵听说全家被杀悲痛欲绝,眼见无家可归,无奈降了匈奴。
苏武脸色悲凄地说:“他经常来看我,一直是脸色阴沉,言少语寡,满腹的委屈却不愿倾诉。我俩常常面对面地默默坐着,一直坐到天明。现在,我和你坐在这水榭亭台之中,而李陵却在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与漠风相伴,听胡笳之音。尽管这样,他也不想回来。他说,他不愿以将军之身受那些小人之辱。”霍光和李陵、苏武是老朋友。他一直同情李陵,他慨然长叹:“我们和李陵都是好友,他走错了这步路,也是另有情由。我还是想让他回来,总不能背一辈子投敌叛国的罪名,让国人千秋万代地骂下去!”
苏武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送给霍光说:“这是临别时他给我的一封信。你看看吧。”
霍光接过信读起来:“……你回国享受尊荣,我留在匈奴蒙受耻辱,我们的命为什么这样的不同。我出身在讲究礼义的国度,却背弃君主和父母的恩情,永远流落在蛮夷之邦,让自己的后代变成戎狄之族……让我伤心,让我悲痛,让我痛不欲生。”霍光看信后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只要李陵能回来,皇上会既往不咎的。”苏武感叹说:“皇上和大将军有这样的胸怀,李陵如果知道了会被感动得号啕大哭的。”
在那时,霍光敢给一个叛将私下写信,劝其回国,并保证其安全,这不仅仅是朋友关系,还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巨大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