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大西洋海域中的“百慕大三角”是一个特别神秘而恐怖的地方。其实,在陆地上也存在着这样一些令人恐怖的地方,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所以,人们就管它们叫做陆地上的“魔鬼三角”。神秘的“陆地百慕大”,已经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美国爱达荷魔鬼三角地
美国爱达荷州有一条州立公路,在离因支姆·麦克蒙14.5千米的路段上,经常出现恐怖的翻车事件,司机们都称它是“爱达荷魔鬼三角地”。正常行驶的车辆一走进这个地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被一股人们看不见的神秘力量扔到天上去,然后又被这股神秘的力量重重地摔到地面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痛事件。
一个名字叫威鲁特·白克的汽车司机就经历过这种恐怖的事件。
那天,天气十分晴朗,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树木,威鲁特·白克驾驶着一辆2吨重的卡车离开了家门。不一会儿,他就驶上了爱达荷州的州立公路。
汽车飞快地奔驰着,很快,威鲁特·白克的汽车来到了被司机们叫做“爱达荷魔鬼三角地”的路段上。公路上的车辆不多,好半天才开过去一辆。就在这时,威鲁特·白克突然觉得好像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股神秘的力量,一下子就使汽车偏离了公路,朝着路边闯了过去。威鲁特·白克急忙想把汽车控制住,可是,那股神秘的力量猛地把汽车抓了起来,又“腾”地一下扔了出去。最后,汽车“咕咚”一声就翻倒在地上。不过,威鲁特·白克非常走运,只是身体受了伤,却把命保住了。后来,他只要一想起这件事情,就感到害怕。
威鲁特·白克是幸运的人,可有好多人就没有他那么幸运了。据统计,在“爱达荷魔鬼三角地”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几个人断送了性命。事实上,这段公路跟其他路段的公路没有一点儿区别,全都是又平坦又宽阔的康庄大道。那么,为什么造成的车毁人亡的事故却很多呢?为什么车辆到了这里就会被一股神秘力量扔出去呢?谁也解不开这个谜。
俄罗斯的贝加尔镇的“怪现象”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畔的贝加尔镇因为频频发生“令人不可思议的怪事”,而被人们称为“百慕大第二”。
1990年,贝加尔镇接连发生10多起重大车祸,这在该镇历史上从未有过。
一位幸存的货车驾驶员说,当他驾车经过该镇时,竟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幻觉。接着,他发现方向盘失灵,汽车被一种神奇的无形力量牵扯着,于是,与另一辆同样“失控”的轿车相撞,酿成两死一伤的惨剧。
在这一年的深秋,有一队货车经过此地,却像有人指挥似的,一起倒开了两三分钟之久。事后,驾驶员们回忆说:“那两三分钟内,人人都出现了一种类似的感觉,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竟毫不知情……”一批美国专家接受邀请前来调查,考察队队长科尔称,他们确实已发现了30余种“怪现象”,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德国不来梅第239公里处的路标
并非所有的“陆地百慕大”都成为难解之谜。
1929年夏末,德国不来梅和海文之间的新公路开通了。然而,在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有100多辆汽车因为撞向该公路第239公里处的路标而神秘出事。
1930年9月7日,一共有9辆汽车撞向这块倒霉的路标,车毁人亡。
幸存者在接受警方调查时,都指出当汽车驶近第239公里路标时,周身有一种极度兴奋的感觉,车身被某种强大的力量拽离路面。
当地的一位探矿师卡尔·威尔揭开了谜底,他指出,神秘的力量来自地下所产生的强大磁场。卡尔·威尔通过实地勘查后,在第239公里路标下埋下了一只装满星状小铁片的匣子。从此以后,第239公里路标不再成为汽车撞击的“目标”,车祸也绝迹了。
波兰华沙附近的死亡公路
在波兰首都华沙附近的一个三角形的公路中心,也因为发生过无法统计的车祸,成为“陆地百慕大”。这里也是一个叫司机们感到头疼的恐怖之地。有时候,司机们驾驶着汽车来到这里,就会忽然感到脑袋昏沉沉的,就好像是吃了什么迷幻药似的,结果,就造成了车毁人亡的事故。所以,司机们要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宁愿多走一些冤枉路,也不敢从这里经过。
汽车司机们不敢在这个地方行走,就连猪、狗这样一些大动物也不愿意在这个地方停留。因为,这些大动物只要在这个地方一停留,照样会出现昏沉沉的情况。不过,像猫、鸟、蛇这样的小动物在这个地方却生活得很好。
生长在这个地方的植物怎么样呢?植物也分成了两种。像苹果树、枣树、杜鹃花这样的植物,在这里根本活不成,种下去没有多少日子就会死掉。可是,像枫树、柳树、桃树这样的植物,却在这里生长得非常茁壮。还有一件事情也很奇怪,就是这个地方蜂蜜的产量要比附近别的地方高出30%。
科学家们面对这种奇怪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想找到其中的原因。这里发生车祸时,大多是视野开阔的晴好天气,失事司机也不是酒后驾车。然而,他们一到此地,便都觉得昏昏沉沉,失去了自制力。经过探测后发现,原来司机是受到了地底下重叠交叉、大小不等的河流组成的“地下水脉”的影响所致。因为“地下水脉”的辐射能量,要比宇宙射线强好几倍,难怪司机经受不住。可是,科学家们却没有办法搞清楚,这里的“地下水脉”到底跟别的地方的“地下水脉”有什么不一样,它是怎么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这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英国著名的死亡之崖
在英国东海岸的东伯恩,有一处风景优美的悬崖峭壁,如刀削般直立海边,崖顶风光如画,绿草如茵,而且俯视英伦海峡的,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游览胜地,但也是出名的死亡之崖。多年来,已有上千人从悬崖顶上情不自禁地跳下近千尺的悬崖,他们不是葬身海边乱石之中,就是被海浪卷走,从未听说有生还者。
在此地发生的第一起跳崖自杀事件是在1600年。此后,选择在此处自杀者越来越多,很多自杀者原是游山玩水的游客,事先都没有自杀的企图。
近年来,这个叫做东伯恩的地方已成为人们自杀的热门地点:每年很多来自美国、法国和荷兰的游客前来游览,他们登上崖顶,面对英伦海峡,眺望烟波浩瀚的大海,心里说不出地兴奋,仿佛进入天国。在这醉人的美景中,有人忽然变得飘飘然,情不自禁地想投入崖下大海的怀抱,在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的推动下,纵身跳下悬崖,就此结束生命,告别了这个世界。甚至有人说,这些游客可能是受到魔鬼的引诱才这样做的。
英国一家医院的一位心理医生已对很多游客在那里跳崖自杀的事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他发现自杀者原是高高兴兴来游山玩水的游客,很多人是置身于迷人风景之中、心旷神怡之时产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难以自制的心理,促成他们自杀。这时自杀者可能一时意乱情迷,难以自制,而走上自杀之途,尚不知自己做了什么事。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也可以做出解释,但也有些自杀案例确实令人费解。
几年前,有一位美国大学教授和妻子来英国度假,他们共同游览了东伯恩山崖,并没有出事。但夫妇俩回到伦敦准备动身回美国时,教授妻子突然神秘失踪,原来她独自一人乘火车再次来到死亡之崖,并从上面跳下去。这位教授说,他对此无法理解,他和妻子一直感情很好,这次旅行也很快乐,妻子没有自杀的理由。
死亡之崖屹立在英伦海峡边,悲剧仍在不断发生,从崖上纵身一跳,6秒钟后就粉身碎骨。到底这么多人在此自杀的原因何在,至今仍是一个谜。
中国四川的“魔沟”
在四川盆地西南的小凉山北坡有个叫黑竹沟的地方,被人们称之为“魔沟”、“中国的百慕大”。黑竹沟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峨边县境内。峨边彝族自治县处于小凉山腹地,属于乐山市管辖,总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生息。成昆铁路纵贯其县境东西。黑竹沟是大渡河支流西溪河的一个分支。我们通常所称的中国百慕大的神秘区域,是指其所流经的峡谷。该峡谷位于峨边县、金口河、甘洛三县交界处的马鞍山的东坡,海拔4000米,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覆盖整个峡谷的是一片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
那里的景色奇丽诱人:高高耸立的山峰,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它流经的区域内,长年云雾缭绕、诡秘莫测。此处的山雾千姿百态,清晨紫雾滚滚,傍晚烟雾满天,时近时远,时静时动,忽明忽暗,变幻无穷,据当地彝族同胞讲,进沟不得高声喧哗,否则将惊动山神,山神发怒会吐出青雾,将人畜卷走。考察者分析,人畜入沟死亡失踪的原因,迷雾造成的可能性很大,人们进入这深山野谷的奇雾之中,地形又不熟,很难逃脱这死亡谷的陷阱。当地人和考察者总结出这样一个顺口溜:“石门关,石门关,迷雾暗沟伴宝潭;猿猴至此愁攀援,英雄难过这一关。”彝族同胞自豪地说:黑竹沟是一个金山银地,连雾也舍不得离开,这里“盛产”的雾,扑朔离奇得像软绵绵的飘布,一旦深入其中,会把你包围,把你吞没。这里的雾为什么这样变幻莫测?为什么会导致伤亡?雾气会不会含有其他成分?这有待人们去研究。
当地人传说,那里的巨蛇有拳头粗,那里的熊猫会吃羊,那里的怪兽有两个头,那里的山洞会吞云吐雾……而更使它出名的却是那里发生频繁的事故。传闻解放初期国民党胡宗南的一支装备精良的残余部队曾进入此地,意欲穿沟逃亡,却从此没了踪影。
黑竹沟流域内并无村落与居民,而其外围则是彝族同胞的聚居区。千万年来,彝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有关黑竹沟的神奇传说,也使得许多探险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一睹真容。
死亡之谷
黑竹沟所在的小凉山中,原来有座山谷,叫做“依吉拉达”。早先的时候,当地人民在那里引用泉水种植水稻。而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种起水稻以来,当地就闹开了一种忽冷忽热的怪病,而谁要得了这种病,过不了多久就会痛苦而死。而且据说这种病就是在家畜中也广为流行。到后来人们把水田改做旱田,种起了玉米,这病才慢慢平息下来。
这座山谷便被改名叫做“斯豁”(斯合)。在彝族语言中,“斯”是打摆子的意思,而“豁”是死亡的意思,所以合起来便是“打摆子而死”。从此,“死亡之谷”的称号便被叫开了。
诡秘的上洞与下洞
黑竹沟里还有两个神秘的山洞,一个叫上洞,一个叫下洞。下洞位于一处悬崖之下。洞口有一块大石,形似一个人在那抱头思考。传闻天晴阳光照下来的时候,下洞洞口的岩壁四处,便会有许多影子时隐时现。而更奇特的传闻是,如果洞口有什么动静,比如起风时草木摇晃,这下洞便也跟着起反应。有人曾壮着胆子往里探望,感觉到这黑糊糊的洞里面似乎有东西在使劲地窜来窜去。这个下洞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无底洞。有一次,一伙当地人壮着胆子来到洞口观望,只见里边漆黑一片,还有阵阵阴风吹出,寒气逼人。他们便拿出带来的强力手电筒,想照一照究竟,谁知电筒的强光竟照不见洞底。正当搜索之际,发现眼前一黑,竟有团团黑气徐徐冒出。一帮人惊慌失措,四处逃散。而上洞据称也是诡秘异常。当地人传闻,人要是走到洞边大喊大叫的话,就会看见洞中似烦躁异常,不一会就有白气冒出。
究竟洞中潜藏着何种奇禽怪兽,昼伏夜出,一听见外面有风吹草动,便会开始吞云吐雾?还有待人们去探究。
奇特的两头兽
据一个叫阿鲁瓦尔的老猎人说,1960年,他在马鞍山打獐子。在追赶一只獐子的路途中,他发现了一只奇怪的两头兽。这只两头兽有两张嘴,首尾都一样,花皮毛。它高约半米,重约20余斤,真是世间所仅见。
老猎人怀着敬畏的心情,悄悄地离开了它。他大概又把这只两头兽看成是哪个神灵的现身了。不过,究竟有没有两头兽,其又是如何产生(如果有的话),又足够我们的探险家和科学家忙活一阵了。
恐怖的关门石
黑竹沟最著名的,也是最令当地人敬畏的传说便是关门石“吃人”的故事。关门石是沟内的一个峡口。据当地老人讲述,峡口处有两大巨石横亘其中,故得其名。在峡口前,如若发出声响,不管是人声还是犬吠,据说就会惊动山神(当地人称之为摩朗),然后山神就会喷出一阵阵的毒雾,把闯进峡谷的人畜全部带走。或者是突然之间天公就变了颜色,招来狂风暴雨,铺天盖地,导致人畜伤亡。
野人寻踪
黑竹沟里不单有吃羊的大熊猫,恐怖的巨蛇,奇特的两头兽……还有着可能与我们人类有某种渊源关系的自然生灵——野人。我们也许对其他的动物还不至于产生这么大的恐惧之感。而对于野人的猜测和恐惧之情,也许是在我们揭开它的秘密之前永远挥之不去的。不用多说别的,只要设想一下,你眼前站着一个也许脸孔与你周围的人相差不大,然而却赤身裸体,并且浑身长毛的东西,两只迷茫而又粗野的眼睛盯着你时,你的感想会是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当地群众对野人是奉若神明的。他们对野人的敬畏甚至超过了对山神的敬畏。他们把野人叫做“洛神罗阳普”,意思是“山神的爷爷”。山神——假如有的话,给了人们富饶的资源,让一户户人家繁衍下去,它又神秘莫测,经常带走进山者的生命。
假如说崇拜山神还情有可原的话,敬畏野人,甚至把其位于山神之上,这又是什么道理?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相貌与自己有相似之处吗?
据峨边县勒与乡的一个名叫冉千布干的村民叙述,他曾于1974年10月,亲眼看到过野人。他回忆说,野人身高体壮,身体足有2米高,脸部长得与常人无异,而全身却长满了褐色的绒毛。而峨边县的一个50多岁的彝族干部,据说也曾遭遇过野人,那是在他19岁的时候。他回忆说,那天,他父亲带着他进山打猎。在山上转来转去,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他们俩也累了,便找到一个叫做“瓦罗挖依”的地方,准备在那里歇息一宿。山里的夜晚寂静又充满神秘。小伙子辗转反侧,兴奋得难以入眠。后来过了半夜,正当他迷迷糊糊的时候,突然就听见一声凄厉的叫声划破寂静。他一开始还睡意朦胧,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儿,这声音又响起来了,终于把他惊醒了。他立刻推了推旁边的父亲,惊慌地问:“这是什么?”
他父亲其实早醒了。但因为见多识广,能保持镇静。便告诉儿子说这可能是野人出来活动了。眼看叫声慢慢地接近,他父亲可能也感觉到了危险,便连忙叫儿子起来。找到一个石坑后,就把他给藏了进去,在上面盖好树枝干草以作隐蔽。他父亲自己则拿着武器在旁边找了个地方也藏了起来。他就在石坑里担惊受怕了大半夜。据他回忆,当时他能感觉到这“野人”从旁边经过,然后才慢慢地远去。
1955年6月,解放军测绘兵某部的两名战士取道黑竹沟运粮,结果神秘地失踪了。部队出动两个排的人搜索寻找,一无所获。
1977年7月,四川省林业厅森林勘探设计一大队来到黑竹沟勘测,宿营于关门石附近。身强力壮的高个子技术员老陈和助手小李主动承担了闯关门石的任务。第二天,他俩背起测包,一人捏着两个馒头便朝关门石内走去。可是到深夜,依然久久不见他俩回归的踪影。从次日开始,寻找失踪者的队伍逐渐扩大。川南林业局与邻近的峨边县政府联合组成的百余人的寻找失踪者的队伍也赶来了。人们踏遍青山,找遍幽谷,除两张包馒头用过的纸外,再也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9年后的1986年7月,川南林业局和峨边县又再次联合组成森林资源调查队进入黑竹沟。因有前车之鉴,调查队作了充分的物资和精神准备,除必需品之外还装备了武器和通讯联络设备。由于森林面积大,调查队入沟后仍然只好分组定点作业。副队长任怀带领的小组一行7人,一直推进到关门石前约两公里处。这次,他们请来了两名彝族猎手作向导。当关门石出现在眼前时,两位猎手不愿再往前走。大家好说歹说,队员郭盛富又自告奋勇打头阵,他俩才勉强继续前行。至峡口,他俩便死活不肯再跨前一步。副队长任怀不忍心再勉强他们,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好不容易才达成一个折中的协议:先将他俩带来的两只猎犬放进沟去试探试探。第一只灵活得像猴一样的猎犬,一纵身就消失在峡谷深处。可半小时过去了,猎犬杳如黄鹤。第二只黑毛犬前往寻找伙伴,结果也神秘地消失在茫茫峡谷中。两位彝族同胞急了,不得不违背沟中不能“打啊啊”(高声吆喝)的祖训,大声呼唤他们的爱犬。
顿时,铺天盖地的茫茫大雾不知从何处神话般地涌出,9个人尽管近在咫尺,彼此却根本无法看见。惊异和恐惧使他们冷汗淋漓,大气不敢出。副队长任怀只好一再传话:“切勿乱走!”大约五六分钟过后,浓雾又奇迹般消退了。玉宇澄清,依然古木参天,箭竹婆娑,队员们如同做了一场噩梦。面对可怕的险象,为确保安全,队员们只好返回。
黑竹沟,至今仍笼罩在神秘之中,或许只有消失在其间的人才知道它的谜底。
俄罗斯“百慕大三角”:“利雅迪三角”之谜
被称为“利雅迪三角”的俄罗斯的普斯科夫地区每时都充满着一种神秘感。
这么一个貌似平常的谷地自古以来却老爱闹“恶作剧”,使利雅迪及其附近的居民极度不安。在十月革命之前,这里的省报便经常报道有无数农民在此神秘失踪的消息。1928年,又有7名伐木工人连同斧头在此不见了踪影。1931年,利雅迪村有7家富农在此失踪。就是到了和平年代,有人在谷地里失踪也几乎成了家常便饭。1974年,从当时的列宁格勒来的一伙采蘑菇人在谷地里神秘失踪,两个星期后找到其中的两人,可他们两人谁也说不出其他另外5个人的下落。
于是,这个地方和“百慕大三角”一样,成了远近闻名的“利雅迪三角”。
67岁老人叶甫盖尼历险记
2003年7月13日,67岁的采蘑菇老人叶甫盖尼·耶维奇因找鸡油菌在利雅迪村附近的“鬼谷”里迷了路。老人是个善于辨认各种踪迹的人,因此在路边等他的伙伴一开始并不怎么着急。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们一直等了一天一宿,还是不见老人踪影。到了第三天,此事惊动了非常局势部的战士、专家和警犬。不过警犬也只是无奈地摇摇尾巴。战士们虽然把所有的蕨科植物丛都搜过一遍,还边搜边大声呼叫,可就是找不到老人。
带队的军官们急了,怀疑他很可能早已溜回家,而拿这些人来开涮,于是下令撤走战士们和警犬。可这些日子老人一直都是不知所措地在“鬼谷”里转着圈儿,饿了就吃篮子里的鲜蘑菇,边走还边祷告上帝,时间仿佛都停滞了。在高大挺拔的松树和大片的蕨科植物中间,白天成了夜晚,可到了晚上又继续做着白天的噩梦。到了第五天早上,老人眼前开始出现幻景。一会儿他像是在一个被遗弃的少先队夏令营里漫步,一会儿又像是听到小丘后面有运木材车驶过的轧轧声响。到了第十天,老人耗尽最后的气力,蜷着身子躺在软乎乎的苔藓上,在有气无力地等死。
可是老人的亲人和朋友并没放弃找他,相信他还活着。他的亲属、来自利雅迪村的医务人员和当地的孩子,都加入了寻找他的行列。他们的吆喝声响彻利雅迪的大地,可老人就是听不见。
一开始是矿石村的尼娜老奶奶感觉到有采蘑菇人走失的迹象,她闻到谷地里有一种蘑菇的腐烂味道。老奶奶吓得跑回家,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孙子安德烈,后者召集了一伙人下谷地去寻找。7月22日晚上,他们听到从树丛里传来微弱的呼吸声。
原来老人的干瘦身子就蜷缩在树丛里。安德烈安慰了老人几句,马上回村去搬援兵,一个小时之后老人被送往医院。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对“鬼谷”一再有人失踪感到好奇和忧虑,决定在2004年复活节前夕派出记者尤里和萨沙前去探秘。
两位记者对这次探险作了充分准备:写下了遗嘱,还了债,到澡堂去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因为历史上曾有20多人都在这个“利雅迪三角”失踪。为了不重蹈前人的覆辙,他们买了最好的国产流体指南针,带了足够吃10天的干粮,准备了一根5公里长的采蘑菇者专用的尼龙绳。他们想,如果将尼龙绳拴在路口的一棵桦树上,不管魔鬼把他们带到哪里,最后总能回到这个地方。
最初的5个小时他们仿佛置身在一个魔幻童话世界里。一个个小山坡,一条条沟壑,湍急的小溪,奇形怪状的多年树干,被伐得乱七八糟的树林。他们想,这样的美景,大画家希什金大概就是做梦也甭想能看到。
可是不久,他们开始有些忐忑不安起来,因为发现所带的国产流体指南针不是那么老实,指针一个劲儿地朝四面八方乱摆,其误差大概得有90度左右,有时甚至100度,最后干脆停摆。后来,他们亲手做的来检测这一带生源性致病情况的超感知觉架也不争气,一开始也是像转疯了的风扇那样转了一阵,最后飞入密林中,干脆连找都找不回来了。从这个架子的转速看,这地方完全可以同“百慕大三角”相比,他们现在的唯一定向标就只剩下苔藓了。记得中学自然课的老师曾对他们说,长苔藓的地方永远是北方。但是这自然课的知识也帮不了什么大忙。如果按照地图,应该在2公里外就有村庄。更糟糕的是,后来他们还发现手机也没有了信号,森林给人一阵阴森恐怖的感觉。他们再也没有哼歌的兴致了,由失望而懊丧,而且倒霉的尤里还陷进了齐腰深的沼泽里。幸好萨沙还带有一根长长的手杖,才把他从泥潭中拽出来。
既然笔直走碰不到人家,他们决定往回走。现在要想走出“利雅迪三角”,唯一的希望就是那根指路的尼龙绳了。他们把脚步放到了最慢的程度,边走边用棍子杵脚下的地。等绳子到了尽头,他们可真是吓坏了:绳子中间是断开的,另一头找不着了……
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只黄色的蝴蝶。它在他们跟前左右翻飞,一会儿飞开去,一会儿飞到脸前,像是要领着他们朝前走。
“瞧!那可是少先队夏令营啊!”萨沙突然叫了起来。
那是夏令营无疑!萨沙都看到了夏天能住的小屋,贴了标语的宣传陈列架,还有一尊掉了一只胳膊的女少先队员石膏像。实际上,尤里根本就没看到什么夏令营。有意思的是,去年夏天叶甫盖尼·耶维奇也看到了这个夏令营。可当他们走过这个海市蜃楼般的夏令营时,发现只有一块堆着木段子的林中旷地。
天渐渐黑了下来。他们只有在森林里过夜,搭起帐篷,生起篝火,可是心里并不踏实,天刚亮他们又往前赶路。
一直到快接近中午,他们才碰到一个人,向他询问了所在方位后,看了一眼地图,不禁一阵狂喜。他们原来在这一带转了一个大圈,已经离开先前要考察的“鬼谷”整整20来公里。
在启程回莫斯科之前,尤里他们碰到了一个叫阿基姆的游客,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住着一个叫弗罗霞的姑娘,她爱上了一个叫格里沙的司机。已经都快要举行婚礼了,一次格里沙出长途,在外面喝醉了,而弗罗霞每天都到路边去等意中人。可是在格里沙开车回来的时候却把弗罗霞给轧死了,他下了车,蹲下来,哭得变成了一块石头,而弗罗霞的灵魂就脱离了躯壳,变成一只蝴蝶。她现在就老是围着游人飞,要让他们迷路,尤其是那些醉鬼,她这是在为自己的苦命报仇。”显然这只是个传说。
俄罗斯科学院历史学、博物学和工程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工程学博士亚历山大·克赖涅夫说:“从附近的那个矿石村名称来看,这一带有丰富的铁矿层,所以指南针才会胡乱摆。这里的地形特点又造成了能让你迷路的效果。如果没有方位物供参照,人永远就只会在一个地方转圈儿,因为右腿迈的步子总是比左腿要大一些。”
这位无神论科学家的说法是无可挑剔的,但又怎么解释不同人所看到的那座废弃的少先队夏令营呢?不错,右脚迈的步子是比左脚要大一些。于是,人在森林中迷路之后,便会逆着时针在5~12公里的半径内转来转去。需要提醒读者的是,尤里他们这次离最近的住家也就只有1公里半远。再说,谷地本身就是最好的方位物。这么说来,“鬼谷”的奥秘还是没有完全揭开。